北京市燕山地区市级名校2023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7197018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7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燕山地区市级名校2023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燕山地区市级名校2023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燕山地区市级名校2023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燕山地区市级名校2023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 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1在下列各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品尝鉴别白糖和食盐 B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 C闻气味鉴别酒精和白醋 D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 2如图是 MgS04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MgS04和 NaCl

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的 MgS04饱和溶液,不管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均有晶体析出 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的 NaCl 饱和溶液升温至 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 3 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24.31g 4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C用 6B 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D用两杯等体积的

3、水比较报纸与保鲜膜透气性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验溶液酸碱 B熄灭酒精灯 C倾倒液体 D溶解固体 6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是 Ag2S BH2S 中 S 元素为-2 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 是无毒的 7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对下

4、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事实 有机物数目庞大,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 向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 在远处能闻到食醋的酸味 用酒精温度计测量体温 解释 碳原子不但可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间还可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能吸附色素,食醋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 A B C D 9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B人体胃液中含有硫酸,可以帮助消化 C氢氧化钙可用于粉刷墙壁、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都会放出大量的热 10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图

5、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乙图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C丙图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D丁图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1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A常见的氧化物:MgO、KMnO4、H2O B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CO、O2 C常见的黑色固体:CuO、MnO2、Fe3O4 D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NH3、CO2 12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B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 C大多数维生素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D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会转化为脂肪 13现有 25g 的 KOH 和 K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 K 元素

6、与 C 元素的质量比是 39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 100g 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 120.6g,则烧杯中硫酸钾的质量为 A4.8g B9.6g C17.4g D34.8g 14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 B硫酸铵 C浓硫酸 D火碱 15把金属 X 放入 AgNO3溶液中,X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 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 X、Ag、Fe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Ag、X、Fe BX、Fe、Ag CFe、Ag、X DFe、X、A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16t1时,将 10g 固

7、体甲加入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拌后如图:再加入 xg 固体甲,现象如图:改变温度到t2,实验现象如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表示固体甲的溶液度曲线的是_;(2)当 x=_时,中的恰好没有固体剩余,且溶液为饱和溶液;(3)图中,将 t2下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4)当 A 中混有少量 B,可采用的提纯方法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 分)17(8 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关系不正确的是_。A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 B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应合

8、理补充微量元素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无色酚酞溶液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甲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准确,你觉得呢?说出你的猜想,并证明_。为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同学们设计如图的实验,并查阅了相关资料,仔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浓硫酸加热CO2+CO+4H2O D 装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进入 D 装置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 CO,则 A、C

9、 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_、_(填名称)。请指出上述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怎样改进实验装置_。将 10g 的铜一锌合金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49g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生成氢气的质量_。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_。18(8 分)X、Y、Z、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X Y Z W (1)X 能形成多种单质,写出其中两种单质的名称_。Z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Y_W(填“大于”或“小于”)。W 位于周期表的_周期,_主族,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中心元素可用字母 W 表示)

10、“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 NaOH 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请根据“捕捉”CO2过程图回答问题:加入 A 物质的化学式是_;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可循环利用的 B 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该过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19(8 分)小刚在家中准备丢弃的红枣袋中发现一袋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拿到学校后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固体样品也很好奇,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 Fe、Fe

11、2O3、CaO、Ca(OH)2和 CaCO3。(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实验探究)小刚设计了方案一: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Fe2O3。同学们认为小刚的方案一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 Fe2O3的结论,理由是:_。大家讨论后设计如下实验二方案继续验证。步骤中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_。写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滤渣 B 再进行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渣 B 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12、水 固体减少,_,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 CaCO3和Fe2O3。(实验结论)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Fe、Fe2O3、CaO、CaCO3。(反思)食品包装袋内放双吸剂的目的是_。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1、B【解析】试题分析:A、白糖和食盐具有不同的味道,在日常生活中鉴别白糖与食盐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但实验室中不能尝药品的味道,故 A 方法正确;B、黄铜和黄金的颜色都是黄色的,所以不能用观察法鉴别黄铜和黄金,故 B 错误;C、酒精与白醋具有不同的气味,所以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与白醋,故 C 方法正确;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具有烧焦羽毛的

13、味道,所以可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故 D 方法正确。故选 B。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2、B【解析】试题分析:A、t1时,MgS04和 NaCl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A 错误;B、硫酸镁溶液在温度低于 t2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使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在高于 t2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 B 正确;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故 C 错误;D、t2时的 NaCl 饱

14、和溶液升温至 t3时,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3、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2,质子数也为 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3 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 12=核外电子数是 12,正确,C、镁带“金”字旁

15、,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4、A【解析】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符合题意。B、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不符合题意。C、6B 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用 6B 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不符合题意。D、报纸的透气性好,而保鲜膜的透气性差,用两杯等体积的水可以比较报纸与保鲜膜的透气性,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不符合题意。故选 A。5、

16、B【解析】A、检验溶液酸碱性时,应该吸取少量待测液与点滴板上,然后加入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灯帽连续盖两次酒精灯的火焰使其熄灭;故选项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故选项错误;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故选:B。6、D【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分子中含有 4 个银原子和 2 个

17、原子,则每个 X分子由 2 个银原子和 1 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Ag2S,故 A 说法正确;B、H2S 中 H显+1 价,故 S 元素为-2 价,故 B 说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C说法正确;D、在反应 4Ag+2H2S+O22Ag2S+2H2O中,能用银检验的有毒物质就是 H2S,故 D说法错误。故选 D。7、C【解析】试题分析: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正确;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正确;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改变,错误;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8、,燃烧更充分,正确。故选 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8、A【解析】碳原子不但可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间还可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说法正确;向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木炭把二氧化氮气体吸附,从而使得红棕色消失,说法正确;在远处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食醋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食醋属于混合物,不存在食醋分子,说法错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越大,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说法正确。故解释错误的是。故选 A。9、C【解析

19、】A、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故 A 错误;B、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不含有硫酸,故 B 错误;C、氢氧化钙呈白色且腐蚀性较小,可用于粉刷墙壁;氢氧化钙是碱,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故 C 正确;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C.10、D【解析】A、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消耗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

20、验目的;C、物质的种类和状态相同,不能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1、C【解析】A、KMnO4不是氧化物,错误;B、氧气具有氧化性,不具有还原性,错误;C、CuO、MnO2、Fe3O4都是黑色的固体,正确;D、二氧化碳没有刺激性气味,错误。故选 C。【点睛】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12、A【解析】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正确;B.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够转化为葡萄糖,错误;C.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错误;D.过量的

21、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脂肪,错误。故选 A。13、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5g100g120.6g4.4g.H2SO4K2CO3K2 SO4H2OCO2,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 ,x17.4g,碳酸钾质量为 ,y13.8g,则氢氧化钾质量为 25g13.8g11.2g.2KOHH2SO4K2SO42H2O,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z17.4g,烧杯中硫酸钾的质量为 17.4g17.4g34.8g.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4、A【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所以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B、硫酸铵溶于水时也会吸收热量,但不明显

22、,故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错误;D、火碱(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错误。故选 A。【点睛】根据溶于水时硝酸铵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火碱溶于水时放热。虽然硫酸铵溶于水时也吸热,但由于吸热不明显,故也不选。15、D【解析】根据题意:把金属 X放入 AgNO3溶液中,X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 X活泼性大于银;若放入 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说明 Fe 活泼性大于 X。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Fe、X、Ag。故选 D。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处于 H元素前的金属可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

23、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16、A 2.5g BAC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1)由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中表示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A;故填:A;(2)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5g,所以 50g 的水中需要溶解 12.5g,所以当 x=2.5g 时,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且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2.5g;(3)图中,将 t2下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 b 的溶解度大于 a,c 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填:BAC;(4)A 物

24、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 A 中混有少量 B 时,提纯 A 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 分)17、C 甲同学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盐酸可能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盐酸过量 3CO+Fe2O3高温2Fe+

25、3CO2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该在 F 装置末端放一燃着的酒精灯 0.2g 65%【解析】(1)A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作炉具清洁剂,可用来除油污,故选项 A 说法正确;B微量元素缺乏会发生一定的病变,所以要合理摄入,故选项 B 说法正确;C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这样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故选项 C 错误;D农业中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 D说法正确;(2)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的条件下都是无色的,反应后溶液呈无色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盐酸过量,故甲同学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猜想盐酸可能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

26、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盐酸过量;(3)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要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 A、C 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尾气中含有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直接进入空气会污染环境,故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该在 F 装置末端放一燃着的酒精灯;(4)49g 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中含溶质的质量为:49g20%9.8g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y。2442Zn+H SO=ZnSO+H65982y9.8gx65982=y9

27、.8gx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g100%10g=65%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g;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65%。18、金刚石、石墨或 C60 等大于三 VI(写 6 或六也可)H2WO4Ca(OH)2或 CaO;过滤;NaOH;CaO。【解析】本题考查了(1)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2)根据生石灰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考虑,根据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方法;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考虑;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指在前面的反应中是反应物,后面的反应中是生成物。【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主族,X 是碳,碳元素能形成多种

28、单质,金刚石、石墨或 C60等;(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Z位于第三周期,主族,Z 元素是铝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3)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Y 位于第二周期,主族,Y 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7,W 位于第三周期,VI 主族,W 元素是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6,氟原子比硫原子更容易得到电子,所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Y 大于 W;(4)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W 位于周期表的三周期,VI(写 6 或六也可)主族,W 元素是硫元素,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是三氧化硫,对应水化物是硫酸,化学式是 H2WO4;(5)在捕捉室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入反应器,所以加入的 A

29、 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难溶物,难溶物高温能放出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 A 物质可以氢氧化钙或氧化钙,化学式是 Ca(OH)2或 CaO;分离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分离操作的方法是过滤;反应器中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又是捕捉室中的反应物,所以氢氧化钠可以循环利用;如果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时,碳酸钠过量,还可能含有碳酸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含有氢氧化钙,所以可循环利用的 B 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aOH;由于最后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前面加入的

30、A 可以是氧化钙,所以氧化钙还可循环利用。【点睛】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指在前面的反应中是反应物,后面的反应中是生成物。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19、稀盐酸 Fe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CaO CaO+H2O=Ca(OH)2 产生气泡,溶液变为黄色 吸收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分,防止食品腐败 【解析】根据铁和酸反应会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盐、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进行分析即可。【详解】方案一:铁和酸反应会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盐,所以 实验操作 实验

31、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 Fe,一定不含 Fe2O3。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方案一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 Fe2O3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方案二: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所以步骤中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CaO,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渣 B 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固体减少,产生气泡,溶液变为黄色,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 CaCO3和 Fe2O3。反思 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所以食品包装袋内放双吸剂的目的是吸收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分,防止食品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模拟试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