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对数压力图分析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对数压力图分析学习教案.ppt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温对数压力温对数压力(yl)图分析图分析第一页,共72页。2、温度、温度(wnd)对数压力图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的构造和点绘(续)n n因为当气压愈低时,1hPa气压差的垂直距离便愈大,由于图面大小(dxio)的限制,纵坐标的气压最低值不可能设计得太低。n n而且因为气压P趋于零时,lnP便趋于无穷大,所以图上不可能有P=0的坐标。第2页/共72页第二页,共72页。3、温度、温度(wnd)对数压力图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的构造和点绘(续)n n图上有五种基本线条,除与纵、横坐标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图上有五种基本线条,除与纵、横坐标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线外,还有三种倾斜的曲线线
2、外,还有三种倾斜的曲线(qxin)(qxin)。它们是:。它们是:n n干绝热线干绝热线(即等位温线即等位温线),即图上的黄色实线,表示未饱和空,即图上的黄色实线,表示未饱和空气在绝热升降运动中状态的变化。气在绝热升降运动中状态的变化。n n这种线上,每隔这种线上,每隔1010度标出位温度标出位温()()的数值的数值(当气压低于当气压低于200hPa200hPa时,位温值标注在括号中时,位温值标注在括号中)。第3页/共72页第三页,共72页。4、温度、温度(wnd)对数压力图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的构造和点绘(续)2)2)湿绝热线(即等se线),即图上的绿色虚线,表示饱和空气在绝热升降运
3、动中状态(zhungti)的变化。3)3)在这种曲线上,每隔10度标有假相当位温(se)的数值。第4页/共72页第四页,共72页。5、温度、温度对数对数(du sh)压力图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的构造和点绘(续)3)3)等饱和(boh)比湿线,即图上的绿色实线,是饱和(boh)空气比湿的等值线。4)4)每条线上都标有饱和(boh)比湿值。5)5)当气压值低于200hPa时,等饱和(boh)比湿值标在括号中。第5页/共72页第五页,共72页。6温度对数(du sh)压力图温度(wnd)高度(god)湿绝热线假相当位温线(se)干绝热线等位温线()等饱和比湿线(qs)第6页/共72页第六页,共7
4、2页。7、温度、温度对数对数(du sh)压力图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的构造和点绘(续)n n日常分析时,在温度对数压力图的纵坐标上常常填写(tinxi)位势高度、风向、风速等记录,并在图上绘制以下三种曲线:第7页/共72页第七页,共72页。8、温度、温度对数压力对数压力(yl)图的构图的构造和点绘(续)造和点绘(续)1)1)温度压力曲线(简称温压曲线或层结曲线),表示测站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2)2)其作法是,将各高度上的气压、温度数据(shj),用钢笔点绘在图上,然后将这些点子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便成温压曲线。第8页/共72页第八页,共72页。9、温度、温度(wnd)对数压力图对数压力图
5、的构造和点绘(续)的构造和点绘(续)2)2)露点(ldin)压力曲线(简称露压曲线),表示测站上空水汽垂直分布的状况。3)3)其作法是,将各层上的气压、露点(ldin)数据用钢笔点绘在图上,然后用虚线依次连接起来,便成露压曲线。第9页/共72页第九页,共72页。10、温度、温度(wnd)对数压力图对数压力图的构造和点绘(续)的构造和点绘(续)3)3)状态曲线状态曲线(或称过程曲线或称过程曲线),表示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温度,表示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温度随高度而变化的曲线。随高度而变化的曲线。4)4)某某高度上气块若先经历了干绝热上升,达到饱和后,再经高度上气块若先经历了干绝热上升,达到饱和后,
6、再经历湿绝热上升的过程,则在温度历湿绝热上升的过程,则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要先通过对数压力图上,要先通过该气块的温压点,平行该气块的温压点,平行(pngxng)(pngxng)于干绝热线而画线;同时于干绝热线而画线;同时通过该气块的露压点平行通过该气块的露压点平行(pngxng)(pngxng)于等比湿线而画线,两于等比湿线而画线,两线相交于线相交于点,从交点平行点,从交点平行(pngxng)(pngxng)于湿绝热线再画于湿绝热线再画线,线,这样便作成状态曲线。这样便作成状态曲线。第10页/共72页第十页,共72页。11层结曲线(qxin)过程曲线(qxin)(状态曲线(qxin)露压曲线(
7、qxin)第11页/共72页第十一页,共72页。12二、温度二、温度对数对数(du sh)压力压力图的应用图的应用()()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常用温湿特征量的求法(二二)标准标准(biozh(biozh n)n)等压面位势高度等压面位势高度(Hp)(Hp)(三三)不稳定能量不稳定能量(E)(E)的求法的求法(四四)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些特征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五五)压高曲线的制法及压高曲线的制法及H0H0和和H-20H-20的求法的求法(六六)些常用稳定度指标的求法些常用稳定度指标的求法(八八)稳定层性质的判断稳定层性质的判断第12页/共72页第十二页,共72页。13()常用常用(ch
8、n yn)温湿特征温湿特征量的求法量的求法(1)(1)比湿比湿(q)(q)定义:单位质量湿空气含有的水气质量。定义:单位质量湿空气含有的水气质量。求法:通过温压点求法:通过温压点B(T=30B(T=30,P=920hPa)P=920hPa)的露点的露点A(Td=21 A(Td=21)的的等饱和等饱和(b(b oh)oh)比湿线的值就是比湿线的值就是B B点的比湿值点的比湿值(在等饱和在等饱和(b(b oh)oh)比湿线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比湿线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g gkgkg,q=17gq=17gkg)kg)。第13页/共72页第十三页,共72页。14()常用温湿常用温湿(wn sh)特征量的特
9、征量的求法(续)求法(续)(2)饱和比湿(qs)定义:在同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比湿。求法:通过(tnggu)温压点B (T=30,P=920hPa)的等饱和比湿线的数值就是B点的饱和比湿值(qs=29gkg)。第14页/共72页第十四页,共72页。15()常用温湿常用温湿(wn sh)特征量的特征量的求法(续)求法(续)(3)相对湿度(xingdu shd)(f)定义:实际空气的湿度与在同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湿度之比值。求法有两种。第15页/共72页第十五页,共72页。16()常用温湿常用温湿(wn sh)特征量的特征量的求法(续)求法(续)(4)(4)位温位温()()定义:气块经干
10、绝热过程到达定义:气块经干绝热过程到达1000hPa1000hPa时的温度。时的温度。求法:通过求法:通过(tnggu)(tnggu)温压点温压点B(T=30 B(T=30 ,P=920hPa)P=920hPa)的干绝热线的数的干绝热线的数值就是值就是B B点的位温值点的位温值(在干绝热线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在干绝热线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 ,=37 =37)。第16页/共72页第十六页,共72页。17()常用常用(chn yn)温湿特征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量的求法(续)(5)假相当位温(se)定义(dngy):气块经湿绝热过程,将所含的水汽全部凝结放出,再沿干绝热过程到达1000hPa时的温度。
11、(3.5)其中,d为位温,Tk为抬升凝结高度上的温度,L为凝结潜热,q为比湿。第17页/共72页第十七页,共72页。18()常用常用(chn yn)温湿特征温湿特征量的求法(续)量的求法(续)n n求法:通过温压点B(T=30 ,P=920hPa),沿干绝热线上升(shngshng)到凝结高度E,通过E点的湿绝热线的数值就是B点的假相当位温(在湿绝热线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se=94)。第18页/共72页第十八页,共72页。19()常用温湿常用温湿(wn sh)特征量的特征量的求法(续)求法(续)(6)(6)假湿球位温假湿球位温(xw)(xw)及假湿球温度及假湿球温度(Txw)(Txw)定义及求
12、法:定义及求法:气块按干绝热线上升到凝结高度后,再沿湿绝热线下降到气块按干绝热线上升到凝结高度后,再沿湿绝热线下降到1000hPa1000hPa,这时它所具有的温度,这时它所具有的温度(即图即图3.93.9中中A2A2点的温度点的温度)称为称为假湿球位温,以假湿球位温,以xwxw表示表示(bi(bi osh)osh)。如果气块不是下降至如果气块不是下降至1000hPa1000hPa,而是下降至原来的气压值处,这,而是下降至原来的气压值处,这时它所具有的温度时它所具有的温度(即图即图3.93.9中中A1A1点的温度点的温度)称为假湿球温度,称为假湿球温度,以以TxwTxw表示表示(bi(bi o
13、sh)osh)。第19页/共72页第十九页,共72页。20()常用温湿常用温湿(wn sh)特征量的特征量的求法(续)求法(续)(7)虚温(Tv)定义:在同压力下,使干空气的密度(md)等于湿空气的密度(md)时,干空气所应具有的温度。(3.6)第20页/共72页第二十页,共72页。21()常用温湿常用温湿(wn sh)特征量的特征量的求法(续)求法(续)n n求法:通过温压点求法:通过温压点B(T=30 B(T=30 ,P=920hPa)P=920hPa)的露点的露点A(Td=21A(Td=21)作平行于纵坐标的直线,使该直线与最邻近的作平行于纵坐标的直线,使该直线与最邻近的画有短划的等压线
14、画有短划的等压线(900hPa)(900hPa)相交于相交于F F,量出,量出F F点两旁点两旁(li(li ngpng)ngpng)两短划间的距离,用横坐标上的度数来表示,两短划间的距离,用横坐标上的度数来表示,精确到小数精确到小数位位(2.9(2.9),然后将此数值与,然后将此数值与B B点的温度相加,点的温度相加,便得便得B B点的虚温值,即点的虚温值,即n n Tv=30 Tv=30 +2.9 +2.9 =32.9=32.9第21页/共72页第二十一页,共72页。22图3.8第22页/共72页第二十二页,共72页。23图3.9第23页/共72页第二十三页,共72页。24(二二)标准标准
15、(biozhn)等压面位等压面位势高度势高度(Hp)n n定义(dngy):用重力位势的19.8所表示的高度。n n (3.7)第24页/共72页第二十四页,共72页。25(二二)标准标准(biozhn)等压面位等压面位势高度势高度()(续)(续)n n求法:求法:n n先从已知的层结曲线先从已知的层结曲线(qxin)(qxin)上,求出两等压面间的厚度。上,求出两等压面间的厚度。n n例如求例如求700500hPa700500hPa等压面间的厚度,其方法是在两等压面等压面间的厚度,其方法是在两等压面间作垂线,使该线与层结曲线间作垂线,使该线与层结曲线(qxin)700(qxin)700、50
16、0hPa500hPa等压等压线相交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线相交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或多边形或多边形),垂线通过,垂线通过590hPa590hPa等压线附近的等压线附近的排小圆点排小圆点(小圆点上所标数值的单位小圆点上所标数值的单位为为dagpm)dagpm),读取与垂线相交的小圆点的数值,读取与垂线相交的小圆点的数值(仍用同例、仍用同例、同图,相交小圆点为同图,相交小圆点为GG,其值为,其值为H=274dagpm)H=274dagpm),这就是,这就是700500hPa700500hPa等压面间的厚度。等压面间的厚度。第25页/共72页第二十五页,共72页。26(二二)标准标准(biozh
17、n)等压面位等压面位势高度势高度()(续)(续)n n然后将所求得的700-500hPa等压面间的厚度值和700hPa等压面的高度相加,就可得到500hPa等压面的高度。n n其它标准(biozhn)等压面高度也可用类似的方法求得。第26页/共72页第二十六页,共72页。27(三三)不稳定不稳定(wndng)能量能量(E)的求法的求法n n定义:不稳定大气中可供气定义:不稳定大气中可供气(nn q)q)块作垂直运动的潜在块作垂直运动的潜在能量。能量。n n (3.8)(3.8)n n求法:图求法:图3.103.10。根据探空报告的各层气压、温度和露点值,。根据探空报告的各层气压、温度和露点值,
18、绘出层结曲线和露压曲线,再根据地面观测报告的气压、绘出层结曲线和露压曲线,再根据地面观测报告的气压、温度、露点值,绘出状态曲线,分析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温度、露点值,绘出状态曲线,分析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便可得到: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便可得到:第27页/共72页第二十七页,共72页。28(三三)不稳定不稳定(wndng)能量能量(E)的求法的求法正不稳定能面积,即位于状态曲线正不稳定能面积,即位于状态曲线(qxin)(qxin)左方和层结曲线左方和层结曲线(qxin)(qxin)右方之间的面积右方之间的面积(单位:单位:cm2cm2,1cm21cm2面积等于面积等于74.5J74.
19、5Jkg)kg)。负不稳定能面积,即位于状态曲线负不稳定能面积,即位于状态曲线(qxin)(qxin)右方和层结曲线右方和层结曲线(qxin)(qxin)左方之间的面积。左方之间的面积。求出正、负不稳定能面积的代数和,这就是整个气层的不稳定能求出正、负不稳定能面积的代数和,这就是整个气层的不稳定能量。量。第28页/共72页第二十八页,共72页。29图3.10第29页/共72页第二十九页,共72页。30抬升凝结(nngji)高度LCL自由(zyu)对流高度LFC对流(duli)凝结高度CCL(云底高度)对流上限(云顶高度)对流温度Ts(最高温度)ABCDFEG第30页/共72页第三十页,共72页
20、。31(四四)些特征高度及对流些特征高度及对流(duli)温度的求法温度的求法 抬升凝结高度(LCL)定义:气块绝热上升(shngshng)达到饱和时的高度。(39)第31页/共72页第三十一页,共72页。32(四四)些特征高度及对流些特征高度及对流(duli)温度的求法温度的求法n n求法:仍用图求法:仍用图3.103.10所示的例子。通过所示的例子。通过(tnggu)(tnggu)地面温压点地面温压点B B作干作干绝热线,通过绝热线,通过(tnggu)(tnggu)地面露点地面露点A A作等饱和比湿线,两线相交于作等饱和比湿线,两线相交于C C点,点,C C点所在的高度就是抬升凝结高度。点
21、所在的高度就是抬升凝结高度。n n有时,由于考虑到地面温度的代表性较差,也可用有时,由于考虑到地面温度的代表性较差,也可用850hPa850hPa到地面到地面气层内的平均温度及露点代表地面温度及露点来求气层内的平均温度及露点代表地面温度及露点来求LCLLCL。n n有时,近地面有辐射逆温层,此时可用辐射逆温层顶作为起始高有时,近地面有辐射逆温层,此时可用辐射逆温层顶作为起始高度来求度来求LCL LCL。第32页/共72页第三十二页,共72页。33(四四)些特征些特征(tzhng)高度及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对流温度的求法 自由对流高度自由对流高度(LFC)(LFC)定义:在条件性不稳定气层中,气
22、块受外力抬升,由稳定状定义:在条件性不稳定气层中,气块受外力抬升,由稳定状态转入不稳定状态的高度。态转入不稳定状态的高度。求法:根据地面求法:根据地面(dmin)(dmin)温、压、露点值作状态曲线,它与温、压、露点值作状态曲线,它与层结曲线相交之点所在的高度就是自由对流高度层结曲线相交之点所在的高度就是自由对流高度(如图如图3.103.10的的DD点点)。第33页/共72页第三十三页,共72页。34(四四)些特征高度及对流些特征高度及对流(duli)温度的求法温度的求法 对流上限定义:对流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求法:通过自由(zyu)对流高度的状态曲线继续向上延伸,并再次和层结曲线相交之点所在
23、的高度,就是对流上限,即经验云顶(如图3.10的E点)。第34页/共72页第三十四页,共72页。35(四四)些特征高度及对流些特征高度及对流(duli)温度的求法温度的求法 对流凝结高度(CCL)定义:假如保持地面水汽不变,而由于地面加热作用,使层结达到干绝热递减率,在这种情况下气块干绝热上升(shngshng)达到饱和时的高度。第35页/共72页第三十五页,共72页。36(四四)些特征高度及对流些特征高度及对流(duli)温度的求法温度的求法n n求法:仍用前例。通过地面(dmin)露点A作等饱和比湿线,它与层结曲线相交,交点F所在的高度,就是对流凝结高度。(见图3.10)。n n当有逆温层
24、存在时(近地面(dmin)的辐射逆温层除外),对流凝结高度的求法是:通过地面(dmin)露点作等饱和比湿线,与通过逆温层顶的湿绝热线相交之点所在高度即对流凝结高度。第36页/共72页第三十六页,共72页。37(四四)些特征些特征(tzhng)高度及高度及对流温度的求法对流温度的求法 对流温度(Tg)定义:气块自对流凝结高度干绝热下降到地面时所具有(jyu)的温度。求法:仍用前例。沿经过对流凝结高度F点的干绝热线下降到地面,它所对应的温度,就是对流温度(图3.10)。第37页/共72页第三十七页,共72页。38(五五)压高曲线压高曲线(qxin)的制法的制法及及H0和和H-20的求法的求法n n
25、为了在垂直方向上得到不同气压(qy)所对应的高度和比较准确地计算云高、云厚、零度层高度(H0)以及-20层高度(H-20)等,可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绘制压高曲线,其方法是:第38页/共72页第三十八页,共72页。39(五五)压高曲线压高曲线(qxin)的制法的制法及及H0和和H-20的求法的求法把横坐标的温度值改为从右向左增大(zn d)的高度值,温度间隔10改为高度间隔1000m。纵坐标不变。将探空报告中的气压值和高度值依次点在图上,然后连接各点,即得压高曲线。如图3.11所示。第39页/共72页第三十九页,共72页。40(五五)压高曲线压高曲线(qxin)的制法的制法及及H0和和H-20的求
26、法的求法欲知某点A的高度,只要过点A作横轴的平行线,交于压高曲线上点A。过A作纵轴平行线交于横轴上点H,H即为A的高度(在图3.11中为3500m)。同样(tngyng)办法,我们可以求得H0及H-20(图中H0=4750m,H-20=7750m)。第40页/共72页第四十页,共72页。41(六六)些常用些常用(chn yn)稳定稳定度指标的求法度指标的求法 沙氏指数沙氏指数(SI)(SI)SI=T500-Ts (3.10)SI=T500-Ts (3.10)其中其中T500T500为为500hPa500hPa上的实际温度。上的实际温度。TsTs为气块从为气块从850hPa850hPa开始,沿干
27、绝热线抬升到凝结高度,然后再开始,沿干绝热线抬升到凝结高度,然后再沿湿绝热线抬升到沿湿绝热线抬升到500hPa500hPa的温度。的温度。如如SI0SI0,则表示稳定,则表示稳定(wndng)(wndng),而如,而如SI0SI+3时,不太可能出现(chxin)雷暴天气n n0SI+3,有发生阵雨的可能性n n-3SI0,有发生雷暴的可能性n n-6SI-3,有发生强雷暴的可能性n nSI0LI0,则表示不稳定;,则表示不稳定;如如LI0LI0,则表示稳定。,则表示稳定。第44页/共72页第四十四页,共72页。45(六六)些常用些常用(chn yn)稳定稳定度指标的求法(续)度指标的求法(续)
28、最有利抬升指标最有利抬升指标(BLl)(BLl)把把700hPa700hPa以下的大气,按以下的大气,按50hPa50hPa的间隔分成许多层,并将各层中间高的间隔分成许多层,并将各层中间高度度(即在即在50502=25hPa2=25hPa处处)上的各点,沿干绝热线抬升到凝结高度,上的各点,沿干绝热线抬升到凝结高度,然后沿湿绝热线抬升到然后沿湿绝热线抬升到500hPa500hPa,这样就得出各点的抬升温度,这样就得出各点的抬升温度TL TL。再计算各点的再计算各点的TLTL与与T500T500之差值,选择之差值,选择(xu(xu nz)nz)其中正值最大者,其中正值最大者,就是最有利抬升指标。就
29、是最有利抬升指标。(3.13)(3.13)第45页/共72页第四十五页,共72页。46(六六)些常用些常用(chn yn)稳定稳定度指标的求法(续)度指标的求法(续)气团(qtun)指标(K)K=T850-T500+Td850-T-Td700 (3.14)其中T850-T500为850hPa与500hPa的实际温度差。Td850为850hPa的露点。T-Td700为700hPa的温度露点差。K值愈大,愈不稳定。第46页/共72页第四十六页,共72页。47气团气团(qtun)指标指标(K)的应用的应用n n下列(xili)指标可供参考,各地可总结本地的预报指标。n nK20 无雷雨n n20K
30、0,则表示不稳定,而如TSI时n nKY=0 当TA SI时第53页/共72页第五十三页,共72页。54(六六)些常用些常用(chn yn)稳定稳定度指标的求法(续)度指标的求法(续)n n据日本的些地方(dfng)统计的结果,得出:n n如KY 1,则要注意大雨的发生;n n如KY 2,则大雨发生的可能性大;n n如KY 3,则大雨发生基本上可以肯定;n n如KY 5,则可能有大暴雨,准确率为70%。第54页/共72页第五十四页,共72页。55(七)云中(七)云中(七)云中(七)云中(yn zhn(yn zhn)最大上升速度(最大上升速度(最大上升速度(最大上升速度(WmWm)的计算)的计算
31、)的计算)的计算n n略第55页/共72页第五十五页,共72页。56(八八)稳定层性质稳定层性质(xngzh)的判的判断断n n在T-lnP图上逆温层的层结曲线随高度向右倾斜,而等温层的层结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n n逆温层、等温层或递减率小的层结等三种层结都是稳定层,它们对天气的影响比较大。n n今以逆温层为例,分类(fn li)加以说明。第56页/共72页第五十六页,共72页。57(八八)稳定稳定(wndng)层性质的判断层性质的判断(续)(续)辐射逆温辐射逆温这是由于地表面强烈辐射冷却这是由于地表面强烈辐射冷却而造成的。而造成的。般厚度不大。般厚度不大。自地面自地面(dmin)(dmin)
32、起向上达几十起向上达几十米至几百米。米至几百米。逆温层下限与下垫面接触,湿逆温层下限与下垫面接触,湿度较大。度较大。逆温层顶上由于稳定层阻碍水逆温层顶上由于稳定层阻碍水汽向上输送,湿度较小汽向上输送,湿度较小(图图3.13)3.13)。第57页/共72页第五十七页,共72页。58(八八)稳定层性质稳定层性质(xngzh)的判断的判断(续)(续)扰动逆温扰动逆温摩擦层内扰动混合作用使该层摩擦层内扰动混合作用使该层的层结曲线趋于干绝热线,的层结曲线趋于干绝热线,这样就在扰动层与无扰动这样就在扰动层与无扰动层之间发生稳定层,强的层之间发生稳定层,强的可达逆温程度。可达逆温程度。它的特征是:逆温层以下
33、至地它的特征是:逆温层以下至地面之间层结曲线与干绝热面之间层结曲线与干绝热线平行,水汽分布比较均线平行,水汽分布比较均匀;水汽从逆温层上界开匀;水汽从逆温层上界开始急剧减少始急剧减少(ji(ji nshnsh o)o);逆温层高度大致与摩擦层逆温层高度大致与摩擦层顶相吻合,离地大约顶相吻合,离地大约1km1km以以下下(图图3.13)3.13)。第58页/共72页第五十八页,共72页。59(八八)稳定稳定(wndng)层性质的判断层性质的判断(续)(续)下沉逆温下沉逆温这是在整层空气下沉时由这是在整层空气下沉时由于于(yuy)(yuy)气层压缩而气层压缩而形成的。形成的。它的特征是在空中它的特
34、征是在空中定高定高度上,气温与露点之差度上,气温与露点之差值很大,而且这差值是值很大,而且这差值是随高度升高而增大的随高度升高而增大的(图图3.13)3.13)。第59页/共72页第五十九页,共72页。60(八八)稳定层性质稳定层性质(xngzh)的判断的判断(续)(续)锋面逆温锋面逆温这是由于暖空气凌驾于冷这是由于暖空气凌驾于冷空气之上而造成的。因空气之上而造成的。因为锋面是倾斜的,所以为锋面是倾斜的,所以锋面逆温的高度沿锋的锋面逆温的高度沿锋的剖线也是倾斜的。剖线也是倾斜的。般暖气团中湿度比冷气般暖气团中湿度比冷气团大些,所以湿度与温团大些,所以湿度与温度同时度同时(tngsh)(tngs
35、h)随高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度升高而增加(图图3.13)3.13)。第60页/共72页第六十页,共72页。61dtdt扰动层特点:1、逆温层以下至地面之间,层结曲线与干绝热线平行;2、水汽从逆温层顶上界开始急剧减少;3、逆温层顶与摩擦层顶吻合,离地约1km以下。扰动逆温tdt下沉逆温特点:在空中一定高度上,气温与露点之差大。tdt辐射逆温特点:地表辐射冷却造成,厚度几十至几百米,湿度较大。锋面逆温特点:暖气团置于冷气团之上,湿度较大。第61页/共72页第六十一页,共72页。62(八八)稳定层性质稳定层性质(xngzh)的判的判断(续)断(续)n n以上是各种逆温层在温度以上是各种逆温层在温度对数压
36、力图上表现的对数压力图上表现的般特征。般特征。n n实际情况有时也可能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典型。实际情况有时也可能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典型。n n有时往往有时往往(w(w ngwngw ng)ng)几种原因混杂在几种原因混杂在起,使逆温层性质不起,使逆温层性质不易判断。易判断。n n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根据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天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根据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天气条件等加以具体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条件等加以具体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第62页/共72页第六十二页,共72页。63(九九)云层云层(yncng)的判断的判断n n温度对数压力图可用于判断云层,定出云底和云顶
37、,从而定出云的层次和厚度。n n下面介绍(jisho)几种判断云层的主要方法。第63页/共72页第六十三页,共72页。64(九九)云层云层(yncng)的判断(续)的判断(续)利用温度露点差判断云层首先根据地区、季节的特点统计出不同云状的云层形成时所需的温度露点差值(主要根据飞机报告和探空资料)。找出有云和无云时温度露点差的数量(shling)界限。以此作为判断有无云层的参考。然后根据实际的温度露点差资料,便可作出初步的判断。第64页/共72页第六十四页,共72页。65(九九)云层云层(yncng)的判断(续)的判断(续)利用探空曲线(qxin)的特点来判断云层云底和云顶都是有云和无云的分界处
38、,因此当探空仪通过云底和云顶时,温度或湿度往往都有明显变化。图3.14第65页/共72页第六十五页,共72页。66(九九)云层云层(yncng)的判断(续)的判断(续)利用高空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来判断云层顶部(dn b)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若填有测风记录,便可知道风随高度的变化。第66页/共72页第六十六页,共72页。67(九九)云层云层(yncng)的判断(续)的判断(续)n n在摩擦层以上,当风向随高度先向右偏转然后很快变为向左偏转,即由在摩擦层以上,当风向随高度先向右偏转然后很快变为向左偏转,即由暖平流明显地转成冷平流时,在这转换的高度上,就可能是云层暖平流明显地转成冷平流时,在这转换的
39、高度上,就可能是云层(yncng)(yncng)的顶部;的顶部;n n当风向原为明显的向右偏转,但到某当风向原为明显的向右偏转,但到某高度时突然偏转得不明显,即在高度时突然偏转得不明显,即在暖平流随高度明显减弱的地方,也常为云的顶部。暖平流随高度明显减弱的地方,也常为云的顶部。n n同理,当风的偏转不明显到转为明显地偏左的高度上,即原为弱的冷平同理,当风的偏转不明显到转为明显地偏左的高度上,即原为弱的冷平流,随高度升高而到达明显地增强之处,则这流,随高度升高而到达明显地增强之处,则这高度也常为云顶所在。高度也常为云顶所在。第67页/共72页第六十七页,共72页。68(九九)云层云层(yncng
40、)的判断(续)的判断(续)n n 应用温度对数压力(yl)图作云层判断时,还有些注意事项。第68页/共72页第六十八页,共72页。69(九九)云层云层(yncng)的判断(续)的判断(续)注意云层随时间的变化。根据温度对数压力图定出的云层分布,仅仅反映探测时测站上空(shngkng)的云层分布。它在天气系统变化不大、云层比较稳定时,可以代表探测时刻前后个短时间内的云层情况。但当天气系统变化较快。云层变化较大时,则应充分估计到探测时刻以后云层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第69页/共72页第六十九页,共72页。70(九九)云层云层(yncng)的判断(续)的判断(续)考虑湿度探测记录的误差。在低温时误差较大,因此(ync)用湿度记录判断高云的准确性较差,而且判断云顶高度比判断云底高度的准确性更要差些。第70页/共72页第七十页,共72页。71End第71页/共72页第七十一页,共72页。72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72页/共72页第七十二页,共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