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docx

举报
资源描述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课时】 本书分为三课时,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导读课,第二课时推进课(精读课),第三课时分享课。 【教学目标】 1.能读完《十万个为什么》,感受阅读的快乐,喜欢阅读。 2.能从书中受到启发,对身边的物品产生探索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同时能够给问题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分享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从知识层面来说,阅读本书在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普文章的特点;从技能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关注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从情感层面来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 1.《十万个为什么》内容分析    在我们身边,有个充满奥秘的国度,大家可以随时到这个国度去旅游探险,即使不带地图和向导,也不会迷路,它就是“我们的房间”。苏联作家米·伊林带我们在房间里旅行,探讨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给了我们妙趣横生的解答,我们一定会对自己房间里的物品产生极大的兴趣。让我们把自己的问题列出来,再问问身边的人,或者查查资料,一起探寻房间的奥秘。 2.教学目标分析 (1)带领孩子们欣赏《十万个为什么》,提升阅读品位,激发阅读兴趣。 (2)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3)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4)通过读书,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3.教学难点分析 (1)知识层面 就《十万个为什么》一书本身的内容来说,其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科普文章的特点。 (2)技能层面 就这门课的语文意义来说,其重难点在于,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了解科学知识,养成探究的习惯。 (3)情感层面 在阅读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4.阅读方法指导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并尝试解决。 (2)带着问题阅读。 (3)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先读,也可以按照顺序读,再对特别精彩的内容多读几遍。 5.阅读指导课的设计思路 (1)导读课 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 生活链接——了解作者作品——整体感知(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读 (2)推进课(精读课) 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精读(情景式阅读及观察式阅读相结合,培养儿童精读、初步收集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拓展 (3)分享课 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 小组分享——检测——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十万个为什么》 2.教师准备: (1)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2)设计阅读活动。 导读课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激发阅读兴趣。 2.引导孩子学会提问,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同时能够给问题进行分类。 3.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分享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3min 【课程开场】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喜欢问“为什么”吗? (学生交流) 生:问为什么。 本环节就是通过链接生活,激发学生对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了解作者作品环节-10min 【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他吗?猜一猜他是谁呢?他并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米·伊林,而是英国作家卢·吉卜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而今天我们的作者米·伊林就是受这句话的影响,创作《十万个为什么》这部科普读物。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米伊林,来了解一下米伊林的生平事迹吧! 师:米·伊林(1896-1953),著名苏联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 【了解作品】 师:介绍代表作品。 米·伊林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正如刚刚介绍中所言,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代表作品有《灯的故事》《钟表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书的故事》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十万个为什么》,共同领略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生:听老师介绍。 生:听老师介绍。 生:听老师介绍。 了解书名的由来,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影响力,有利于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有助于学生对本书产生兴趣。 三、整体感知环节-22min 【看目录知内容】 师:《十万个为什么》一书精心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生活用水、火炉、衣服、锅碗瓢盆等,对这些日常事物的本质及其蕴含的科学原理进行了探索,从而揭开了它们蕴含的秘密。本书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描写来讲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做一个善于发现的有心之人。 师:你从目录知道了哪些信息? (1)学生看目录,知道从目录看,本书分为两部分:屋内旅行、白纸黑字 书的故事,屋内旅行一共有六章,即六个站点。 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台、厨房锅架、碗柜和衣柜。书的故事分为两部分。 (2)老师总结:目录的作用:一是方便人们查找所需内容;二是能体现本章的主要内容;三是能让人清楚地知道书所讲的思路和框架内容。这本书的目录非常有趣,像一次屋内的旅行。 【提问题激兴趣】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作者米·伊林在这次旅行中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师: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你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A.老师出示问题。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洗澡的? 啤酒打开后为什么会有响声?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B.学生小组讨论。 C.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分类】 师:垃圾可以分类,问题一样可以分类,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找一找书中的问题,给它们做一次分类吧!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了两个问题口袋,大家可以把问题分为历史问题和科学问题。现在大家开始吧! A.学生在小组内分类。 B.全班交流。 【联系生活提问题】 (1)屋内“旅行” 师:环顾一下自己的家,这里不仅有水龙头、餐桌、衣柜,还有许多现代电器,比如冰箱、电视机、无线WIFI等,看到这些东西,你的脑子里有几个“为什么”呢?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并向身边的人询问一下,看看他们知道答案吗? (2)屋外“旅行”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尝试提出更多的问题,如可爱的动物世界,多彩的植物世界,趣味天文馆,奇异的地球,人类的奥秘,生活的背后和历史的渊源,我们还可以去更广阔的天地,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 (3)问题举隅 师:大家看看广阔天地里都有哪些有趣的问题啊?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如果知道,讲给大家听一听,如果不知道,就赶紧拿起书来读一读吧! 生:看目录。 生: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并回答。 生:思考分类,并参与讨论。 生:提问题。 生:提问题。 通过出示各种有趣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书的兴趣。这些环节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帮助学生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信息。 四、自读环节-5min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快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吧。 (学生读书) 【学以致用】 师:请将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整理成问题清单,并仿照米·伊林的方法,或者其他方法,给问题分类。 (1)学生写问题,给问题分类。 (2)学生展示,交流分享。 生:读书。 生:写问题,给问题分类,并交流。 【设计意图】 此环节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发读书兴趣后,学生自主阅读;二是引导学生将生活常识与文本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推进课(精读课): 《白纸黑字 书的故事》第一部分 【课时目标】 1.细读《白纸黑字 书的故事》第一部分,提升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关于文字的发展过程。 3.能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4.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态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态度。 【教学难点】 梳理文字的发展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5min 【课程开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现在用的书是怎么来的吗? 【整体感知】 师:请你打开目录,试着把目录连起来,把这些信息连起来,就是书的发展过程了。 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打开目录,并把目录连起来。 链接学生已有知识,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把目录连起来整体感知书的发展史,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二精读环节-30min 【方法引领】 师:同学们,读科学类书籍我们要运用本学期学习的阅读策略——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在读《白纸黑字 书的故事》时,同学们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带问题自读】 师:同学们,请你根据目录提出问题,并在书中找到答案。然后在小组中提出问题,互相检测。 (1)学生根据目录提出问题。 (2)自读第一部分。 (3)小组检测。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1)老师提出问题,点小组回答。(具体内容见ppt) (2)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梳理结构】 师:同学们,读完这一部分,你能梳理出文字的发展过程吗? 1.学生梳理。 2.全班交流。 生:提问题、读书。 生:参与小组检测。 生:参与交流。 生:梳理。 学生读书前,老师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读书中运用,以此习得读书方法。读书时,老师提出要求,边读边想边画,用问题带动深入读书,读有所获,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好习惯。 结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读的主要内容,由碎片化的读书到结构读书,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不仅检验学生读书效果,还培养了其概括能力,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  三、拓展环节-5min 【拓展】 师:同学们,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1)同学之间互相解决。 (2)解决不了的查阅资料。 生:提出疑问。 此环节目的是继续运用本学期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 分享课 【课时目标】 1.分享《白纸黑字 书的故事》第二部分,提升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 2.了解关于书的发展过程。 3.积累语言。 4.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态度。 【教学重点】 乐于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 【教学难点】 梳理书的发展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5min 【课程开场】 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读《白纸黑字 书的故事》。老师想问问大家:有了文字就有了书吗?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书的发展。 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提问,直接进入本课的分享内容。 二、小组分享环节-15min 【小组分享】 师:关于书的知识,你知道了哪些?请你在小组中分享。 (小组交流。) 生:在小组中交流。 小组分享,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从同伴身上学到更多东西。 三、检测环节-15min 【听问题说答案】 师:同学们,老师要考考你们,我提问题,请小组派代表来回答。 【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张图是什么吗?请你来讲一讲吧。(学生看图讲图。) 【梳理发展史】 师:同学们,你能梳理出书的发展吗? (1)学生梳理。 (2)全班分享。 生:听问题,说答案。 生:看图,讲有关图的知识。 生:梳理发展史。 本环节目的通过检测,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和收获。 四、积累环节-5min 【积累语言】 师:同学们,这本书虽然是科普读物,但是语言像诗一样。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16个字来概括米·伊林的写作特点。请你和同学们分享你认为精彩的语段吧! (1)老师分享。 (2)学生分享。 生:分享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 本环节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