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学习任务群中“三性”教学探索.docx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学习任务群中“三性”教学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呈现了语文课程内容,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六大内容遵循“三性”原则:即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在语文学习任务群六大块内容中,把这“三性”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呢? 一、“三性”诠释 1.情境性 形象感性的语文离不开情境,理解词句需要情境,理解思想感情更需要情境,连上课提问都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有情境的教学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在以往的教学中基本是虚拟的情境,如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想象性情境,通过视频播放情境,通过模拟生活表演来创设情境等。这些情境都是因为教学需要而由师生或借助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境,学生知道这是假想的,是虚拟的情境。而2022版课标提出语文学习情境,非常明确地强调真实的情境。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进而主动学习。这与以往的情境有所差异,以往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去学习,或者创设的情境是给学生提供形象参考,减缓理解难度,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而2022版课标提出真实情境,除了学生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外,还要求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是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语文能力和功用,着眼语文习惯与语文素养。 2.实践性 语文的实践性自2001版课标开始就一直提倡语文实践,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其实任何一项技能,都必须反复实践才能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形成技能后经历实践的应用才沉淀下来,上升为能力。同样,语文能力也好,语文素养也罢,都通过主体的反复实践才逐步养成。虽然课标一直都提倡实践性,但是实践性以往在教师这个层面打了折扣,语文实践只限于学科内的实践,即学生在字词句段篇、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学习实践,可是,较少去关注学科间的语文实践,更少关注语文与生活联系的实践。2022版课标提出用语文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实践,在这种真实情境下的实践,就更突出了把语文运用于生活的实践,把静态的语文知识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强调语文典型的生活实践。 3.综合性 课程内容六大块的呈现组织形式是语文学习任务群,任务群出现的意义,在实现教的突破——探究与研讨学科与生活结合的综合性;学的突破是——综合、项目、实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要求新的突破,而突破的形式之一就是“综合”,语文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要与其他学科综合,语文是母语,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用到语文,语文学习通过项目建构综合性学习实践就是学习的必然。 从“三性”的诠释看,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是一个一体的过程,三者之间是交叉紧密联系的,语文课程内容六大块无论是哪一块的教学,都应该遵循“三性”教学原则,还可以把“三性”转化为语文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 二、“三性”落地教学 课程标准中的“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落实到操作中呢?以四年级下册课本为例,本册书中第一单元课文《乡下人家》《天窗》与第四单元的课文《猫》《白鹅》《母鸡》可以整合教学,通过综合性学习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应用语文的学习实践。具体过程示例: 1.任务导向 我们班有不少同学家在乡村,也有些同学的长辈现在还住在乡下,有些乡下的房子不仅有前后院,还有天窗、天井,在天井边还养有鸭、鹅、鸡,或猫、兔、狗等,如果你的家就有或是你看到邻居、亲戚家有,请写一篇推荐文,我们依据大家写的推荐文章,开展一次参观学习。 2.体验乡村生活情境 学习课文《乡下人家》感受乡村美丽纯朴的画卷,自在悠闲的生活场景。课文是从房前、屋后植物的勃勃生机,美丽色彩,小动物的自由与乡下人的悠闲生活表达出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如果你想表达乡村的内容,你会想表达什么?选择什么素材来写?依据上次大家的推荐作文,下周六我们到乡村实地考察,看看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果树园林,看看乡下老房子的天窗、天井,观察乡下家养的家禽。为了能顺利完成本次参观活动,需要分工完成任务。全班50人,分8个小组,每组6人,剩余两人加上老师为总策划,即这次活动如何开展,跟谁联系,怎么走,要开展哪些活动,场地如何安排,过程由谁讲解,如何回来等,所有的细节由老师和同学写好策划书,提前为大家做好活动规划。 3.规划小组分工安排 第一组提前联系参观对象,沟通活动细节,写出参观节目说明单,并写好感谢信,赠送参观感谢礼物(同学们的画、作文或相册);第二组提前联系交通工具(小组讨论如何联系,口语交际能力),写好出行说明包含注意事项;第三组纪律监督组,写好倡议书,倡议大家整个过程要做到哪些?保证行程安全,不出意外;第四组写好邀请函,邀请学科老师一同参与活动,为行程多一道保障;第五组给全班写出一份出行行李携带说明书;第六组参观活动之后的现场娱乐活动主持,写出节目说明,利用现场环境与物件,对参观的内容进行即兴创作展示安排。 4.修改执行 全班讨论各级的作文(说明书),修改通过,并按要求执行。 5.活动 要求选择一个点写一篇参观作文,可写乡下人家的环境,天窗、天井,饲养的小动物,还可以写与学科老师合作的节目成果,如现场作画、现场音乐配舞,现场的体育对抗赛等。 6.活动成果展览 在学校现场或学校报刊晒出活动过程作品与成果作品,要有同学写展览说明、解说稿或录制解说配音。 7.展览现场采访 采访本班同学、采访来参观的同学、老师,写出采访作文,做一份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报。 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似乎很难操作,实际不然,除了周六一天在校外,其余时间基本在校内完成(部分小组在联系工作时也在校外),学习过程很容易把控。 三、“三性”实践分析反思 1.以综合性学习为线串起实践性与情境性 首先是学科综合性学习,学生要联系车辆,多少部车是划算?这是数学科与写说明文相结合;学生参观乡下人家,访问乡村历史、了解乡村建房的地理位置,这是语文与历史、地理的综合;学生现场画画、与音乐老师合作创作表演、与体育老师设计竞赛活动,则是语文与美术、音乐与体育的综合;活动后设计展览,做学习班报这是计算机运用与语文的综合。其次是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在活动一开始就要策划,写邀请函、感谢信、倡议书,与出租车公司、乡村人家联系这是应用写作与口语交际的综合;参观后要写作,学生会主动阅读相关课文和其他网上相关文章,这是阅读与写作的综合。再次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包括到校外联系沟通,这实际上也是劳动,是学习与劳动的综合。 2.真实的情境 活动中所有的情境都是真实的,都是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发生的,写邀请函、感谢信、倡议书都是有具体的真实对象审阅,不是只给老师批阅,口语交际的对象也非扮演的而是真实的单位、对象,解决的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语文是有用的,语文真的是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或者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所有的活动最终都落实到自己的笔下,成为自己的作品,这些说明书也好,策划书、感谢信、邀请函、倡议书也好,探究性作文、记录性作文也好,或是展览成果感言、被采访的心得体会也好,都是生活真实情境中的结晶。这些成果能给学生学习带来高峰体验,学生对这种学习会上瘾。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就发现学生主动要求从一个月一次的活动改为一周一次,由于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分配有困难,最终设定为两周一次。 3.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实践性是指运用“语文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语文学科素养。学生原先学习课文《乡下人家》可能只是用语言想象法学习,学习《天窗》可能只听老师的问,猜答老师的问题而学,学习《猫》《白鹅》等,只是在虚拟情境中接受知识。而经历了实际的观察,自己也需要表达生活所见时,对课文的阅读就产生了自主的探究,学习从内而外,阅读是为解决自己表达生活中的难题而进行。此时,因为内在产生需求,就能主动运用语文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作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自己是有学习目标的,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会反复阅读,会调用自己已有操作技能,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反思这样的语文综合学习,教师最初教学会有困难,但是,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后面就会顺利开展第二次、第三次。而第一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全部放手学生策划,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心里没有雏形,所以需要老师带领学生策划,甚至需要老师指导如何写策划书,在老师指导二三次后,学生心中就有底了,策划也好,外出联系与人交际也好,他们都会有方法,或想方设法邀请到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物,这也是一种能力。如果把这样的学习同学生的家庭资源结合起来,有家长的支持,可以省去很多麻烦,那就更容易实施了。而这也是课标提倡的要开发家庭、社区资源的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