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3.山东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个性发展的总要求,特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突出数学核心素养导向。教师要分析所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科育人价值,深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充分分析学情,从“四基”“四能”“三会”等方面,制定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须经历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课时教学目标的过程,要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指明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怎样的学习活动后能干什么,学会了哪些技能;会分析、解决哪些问题;发展哪方面的能力或素养等。教学目标要具备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可达成的特点,对数学教学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活动设计 提倡基于学科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精选、组织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选择要符合立德树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对知识的深度加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提供恰当的深度加工的步骤指导,这些步骤能够灵活地服务于学习目标、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挑战。要帮助学生建立对未来发展有支撑意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升思维水平,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激发创新意识。在分析学生认知起点和能力水平、数学知识本质的基础上,确定学生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规划学习路径。提倡目标内容化,内容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结构化,结构经验化,经验策略化。 在分析学情,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的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使用“互联网+”呈现的资源,积极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操作情境、问题情境、应用情境和评价情境,组织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完整有序。教学环节设计要体现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必须经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酝酿为数学核心素养一部分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 (三)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日常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为导向,以学习目标的达成为依据,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全面评价学生在核心素养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学习状况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适当运用激励性语言和体态性语言,及时给出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要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通过阶段性检测、问题解决、综合与实践活动等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掌握程度,对教学所取得的最终成果作出全面的鉴定,形成终结性评价。 二、教学实施 (一)遵循“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原理的基本要求,是课程设计最终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把握教材,分析学情,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活动、嵌入评价,作业设计等。基于目标的教学实施要关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要精心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即“逆向设计”,教学活动嵌入评价任务,目标、评价、教学相互匹配。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二)营造多维互动的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经历深层次的体验与认知,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要倡导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促使师生、生生、生己多维互动发生,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科学训练、及时反馈矫正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数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抓住核心问题设计好数学活动。活动的组织要适时、有序、有效,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评价完善提供保障,为学生深度持续的思考提供空间。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运用等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题目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安排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把巩固、应用新知识的基本题与综合运用知识的综合题、富有思考性的创新题恰当配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增加学习的兴趣。 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灵活调控教学过程,恰当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做好评价反馈,根据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做出教学调整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教师要通过检测、评价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课堂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四)立足单元整体实施跨学科学习 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实施。教师应在单元教学第一课时以适当的方式分享单元学习方案,让学生了解单元学习计划,明确单元学习方式与目标。 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教学实施的环境或场所设置要敢于超越,不受教室这一固定场所限制,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合理是数学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构建数学模型,借助模型得出结论,并反思模型的合理性,最终得到符合问题背景的模型解答。在理解与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想,形成和发展应用意识。 (五)强化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再认识、再思考,有助于教师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要结合课堂教学反馈进行积极反思,首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教学目标是否适切以及达成目标所采取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课堂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情境的创设是否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是否科学严谨;是否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是否有效、高效。再次反思典例、练习和小结:反思例题、练习是否起到了应有的示范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课堂小结是否达到了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的目的。最后反思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否起到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及时、客观、准确、有针对性;是否关注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三、教学评估与改进 (一)强化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共同体评价 构建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级常态教研共同体,以教学改进和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的教研评价机制。发挥教研共同体作用,以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为引领,群策群力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二)开展基于实证的课堂评价 创新传统听评课模式,通过课堂观察开展基于实证的课堂评价,优化课堂教学。课前从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学情、课堂文化等不同维度,研究确定课堂观察点,制定指向明确、分解合理、记录可行,便于教师观察记录的观课量表。课后研讨要对收集的教学信息、观察记录的证据进行分析,通过“量”的分析实现对课堂“质”的评价。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1.单元视角 要立足单元视角,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基于单元视角的课堂教学关注单元教学分析、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资源开发、单元实施与评价。在对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单元教学结构图,制定课时规划表,选择适当的单元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等,在单元整体设计的统摄下分课时实施。通过对教学目标、学业要求或评估证据以及单元测试等进行评价。 2.多维度评价 围绕评估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特色等维度,开发评价工具,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合理制定改进计划。 —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