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专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专训.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备考: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专训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注】子月:农历十一月。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谋自拙:自认晦气、谋拙。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子月”一句为自然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特征,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C
2、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D“不知”一句,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2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答案】1B2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形象。他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四周一片死寂、苦寒,他虽然处境孤独,但傲岸不屈,清高自守。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形象,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
3、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 项,“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凭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故选B。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江雪中诗人只用了二
4、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而本词中,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圉圉”一句,写巨鱼的逃跑,形象逼真。上片结句进一步写渔人的心理
5、活动:“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词的下片,变换了笔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人的生活。“昨夜”、“今宵”两句,是全词仅有的一组对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醉眠”、“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以少见多,以少总多:“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可见本词描写的是一个真渔人形象,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二、阅读
6、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张旭(节选)李颀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注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终生坎坷,穷愁潦倒。太湖精:张旭生长于吴县,故时人称其为“太湖精”。相传他喝得酩酊大醉才开始作书,狂叫奔走,创作状态近于疯狂。丹经:道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诗人以酒破题,足见酒在张旭一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B“皓首”句,写出了张旭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和竭尽终生献身于书法的痴狂。C“太湖精”这一称呼体现出友人之间的融洽无间
7、,也含有对张旭出神入化书法的赞美。D“瞪目”二句从多角度详细描述了张旭酒后的状态,因穷困潦倒而愤世嫉俗,以致自己不知道醉与醒。2张旭身上“豁达无所营”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第5-10句简要分析。【答案】1D2居住环境的描写:住的是不蔽风雨的屋舍,庭院和内堂里都长满了野草,虽一片荒芜,但不以为意。在一问一答中概述身世:诗人明知友人住处荒凉颓败而故意发问,友人的回答看似解嘲,实则隐含身世,表现出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借日常行为表现: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拿着道书,行为之放诞无忌,正表现了人物心胸淡泊、及时行乐,对于富贵名利的无所谋求。(意思对即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
8、法的能力。D.“多角度详细”表述错误,这两句写其神态,不是“多角度”;“因穷困潦倒而愤世嫉俗”原因分析不当,从诗歌中“豁达无所营”可见,他是豁达之人,并不“愤世嫉俗”;“自己不知道醉与醒”理解错误,应是张旭的那种状态,让别人不知道他醉与醒。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豁达无所营”的意思是性格豁达,拙于钻营。“下舍风萧条”以下六句,是对“豁达无所营”的具体描写。住的是不蔽风雨长满了野草的寒室陋舍,居处如此荒凉颓败,书圣却豁达坦然,不以为意,反映出他的“豁达”;“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诗人故意发问:家中还有什么呢?张旭回答:反正浪迹萍踪四海为家,那就用不着这些。轻描淡写的
9、一句解嘲,虽能体现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深寓其中的却是一种难掩的苦涩。“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是写张旭左手持蟹螯,右手拿着道书消遣,及时行乐的行为,从这狂放不羁的行为举止中,也可看出张旭豁达的心胸,他对于功名利禄并不在意,而是追求道家隐逸思想,淡泊名利,不为名利汲汲钻营。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注】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乾道:孝宗年号。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
10、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C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
11、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赞美。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
12、宗赏识。王梅溪先生关于国家大事的议论、观点等,令帝王惊叹,他的观点深受君王重视。“人歌黄霸思遗爱,我颂朱云有直声”,结合注释分析,用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典故,来表达对王梅溪先生的称颂和赞美。“一瓣清香拜图像”,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最后两联表明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王梅溪先生是一位有远大志节,有德行,有见解,忠君爱国,而且深受君王器重的大臣。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天暮雪元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注】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
13、间。诗人出使安南(越南)途经湖南橘子洲时看到眼前的雪景,觉得有北宋画家宋迪所绘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的意境,遂写下此诗。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都运用了_(手法)来描写雪景,用一个_字可以概括两首诗的意境。2两首诗中所刻画的渔翁形象和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简析。答案1 烘托或侧面描写 静(空、寂、孤、寒等也可,意思相近即可)2江雪中的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肖像特点)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行为特点)江天暮雪中的渔翁身披蓑衣,(肖像特点)坐睡船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穿行在浓厚云雾中(行为特点)。一静一动。江雪中的渔翁不畏严寒,傲立冰天雪地之中,
14、体现了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坚毅(写出“清高”“高洁”等意思相近的词即可);江天暮雪中的渔翁因大雪天寒而欲归去,有顺势而为、超然洒脱的通达(写出“超脱”“闲适”等意思相近的词即可)。江雪中的渔翁是柳宗元个人的精神写照,寄托了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思想感情(关键意思:寄托作者无畏惧之情);江天暮雪通过渔翁的形象抒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宋切感悟,寄托了自己淡泊闲远的心志(关键意思:寄托作者淡泊闲远心志)。【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手法、语言和意境的能力。写景句子的手法需要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色彩渲染等,意境的概括需要从雄浑壮阔、寂静空旷等角度分析,必须结合诗歌本身分析。“千
15、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幽静寒冷的场面。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千山之上没有鸟飞之迹,万条山径也没有丝毫人的踪迹,用“绝”“灭”两个字表现和“鸟”“径”侧面烘托了寒冷雪山的幽静、空旷、孤寂。“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描写千山暮雪之时,不见南非大雁,天地之间一片雪白,天色本已晚,却如同拂晓时分一样明亮。用“不复见”“暮如晓”侧面烘托山景之寂静空旷。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鉴赏诗歌形象和情感的能力。诗歌形象的分析要从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性格等角度分析,情感则要结合诗人生平、注释和诗中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江雪中,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
16、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外貌上,渔翁披蓑衣,头戴斗笠;动作行为上,在寒冷江面独自垂钓。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通过环境的衬托和渔翁的形象表现了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作者借渔翁的形象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江天暮雪中,颈联“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描写渔翁因天气寒冷想要归家,却忘记了回家之路。尾联“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紧承颈联,描写渔翁不因找
17、不到回家之路而焦躁不安,而是任凭小船飘荡,坐睡船中,让其在无边际的云雾中穿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天气寒冷就要回家,找不到就不再找路,表现了渔翁顺势而为、超然洒脱的通达。作者借渔翁的形象寄托了自己淡泊闲远的心志。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张抡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注奉宸:侍奉皇上。蓬壶阆苑:神仙所居之地。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曾
18、侍瑶池蓬壶阆苑”几句中,“瑶池” 、“玉殿”、“蓬壶” 、“阆苑”等意象均喻指宫苑仙境般的豪华和气派。B上阕“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三句通过对烛光、音乐的描写,极写作者去年元宵之夜侍奉皇上游赏的胜景。C下阕“今宵谁念泣孤臣”极言自己失势无援之苦,后面用“长安”代指帝都,从而表达了难遇知音、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D下阕末尾两句“数点寒灯,几声归雁”以景结情,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表现出梦破后的凄凉冷寂,催人泪下。2这首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1C2刻画了一位漂泊、孤独、满怀深沉故国之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抚今追昔,上阕浓艳,追忆往日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的景象
19、,无限怀念;下阕凄婉,转入对眼前人世及自身的慨叹,语含悲酸。【解析】1C项,“知音难遇”并不是本词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谁念”二字,极哀婉凄楚,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没有“难遇知音”的感慨。故选C。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此词为上元节感怀之作,通过今昔对比在感伤个人身世遭遇之时抒发亡国之痛。上阕描绘往日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写景叙事极其华艳。起头二句极写宫廷殿宇的壮丽,宫城的双阙高入云天,凤院里楼阁弥漫着淡淡的春寒气息。接着五句写宫中宴饮,恍若游于仙境,去年的上元夜陪伴在君王左右,侍候他出席豪华的盛宴,玉殿里的珠帘高高卷起,宫女如仙,舞姿翩翩,此情
20、此景,只应天上才有。接着继续浓墨描写,那呈现着五色祥云的深处,光芒万丈的烛光中,音乐的声音直上九天,这里极写上元夜君臣沉溺歌舞、声乐彻天的盛况。下阕抚今追昔,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语含悲酸,情致凄婉。“驰隙流年”二句由浓情回忆转入人世的慨叹。时光如白驹般飞逝,在一瞬之间又是一年。“驰隙”、“星霜”均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悟。接着是“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谁念”二字,极哀婉凄楚,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总之,诗歌刻画了一位漂泊、孤独、满怀深沉故国之思的主人公形象。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七首(选二)王昌龄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
21、荒。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注】关城:指边关的守城。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掩尘骨:安葬(战死沙场的将士的)尸骨。龙荒:荒原。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紫薄汗:骏马名。这里指将军的坐骑。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二句点明地点和时令,“日暮云沙”表现出边塞的荒凉。B“胡瓶落膊紫薄汗”一句,写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有异域色彩,刻画传神。C“碎叶城西秋月团”一句,承上描写边塞之景,写秋月的广阔清寒,给将军的出场提供了背景。D两首边塞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人物形象鲜明,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
22、的深切关注与担忧。2这两首诗塑造的将军形象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1D2同:都塑造了率领士兵英勇无畏作战、杀敌报国的将军形象。异:其三“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写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们尸骨运回安葬,表现了将军对士卒的爱护与同情;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表现了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辞君一夜取楼兰”表现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项,“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担忧”错误,后一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的心理。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其三的首句点明地点和时令,描绘出边
23、地的荒凉景象;次句用“日暮云沙”暗示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后两句“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写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安葬,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其六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诗的后两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部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两首诗的相同点是:都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不同点是:其三表现了将军对士卒的爱护与同情;其六用“胡瓶落膊紫薄汗”表现了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用“辞君一夜取楼兰”表现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