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同步测试--高二下学期化学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同步测试--高二下学期化学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是()A AB BC CD D2.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A 正反应速率等于零B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 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3.恒温恒压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若将2 mol氮气和3 mol氢气充入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a。保持相同条件,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下列物质, 反
2、应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可能为a的是()A 2 mol N2和6 mol H2B 1 mol N2和2 mol NH3C 1 mol N2、3 mol H2和2 mol NH3D 2 mol N2、3 mol H2和1 mol NH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金属元素的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B 原子间通过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后,阴阳离子间才能形成离子键C 具有强得电子能力的原子与具有强失电子能力的原子相遇时能形成离子键D A、A族的金属和A、A族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5.反应EFG在温度T1下进行,反应MNK在温度T2下进行,已知T1T2,且E和F浓度均大于M和
3、N的浓度(其他条件均相同),则两者的反应速率()A 前者大B 后者大C 一样大D 无法确定6.被称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在另一边镀二氧化锰。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的总反应式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池的正极为锌B 该电池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C 当0.1 mol Zn完全消耗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约为1.2041023D 该电池电流由正极经外线路流向负极7.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都能达到平衡状态B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v正v逆0C 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D 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同8.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Kcm(H2)cn(Cl2),式中的K为反应速率常数,m和n值可以用下列表中数据确定。由此可以得出m和n值正确的是()Am1和n2Bm和nCm和n2Dm1和n9.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1 mol氢气的共价键形成放出436 kJ能量B 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C 1 mol H2(g)跟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g)释放能量245 kJD 1 mol H2(g)与mol O2(g)的总能量大于1
5、mol H2O(g)的能量10.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两者速率相等B 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比例不会因时间而改变C 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其浓度不再改变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11.为了描述方便,人们常常用电子式来表示原子、分子和离子,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B(四氯化碳)C(铵离子)D(氯化钠)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生成B CH4、CF4、CCl4、CBr4熔、沸点逐渐升高C 氨极易溶于水D NH4H中含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13.X、Y、Z、W四种金属片浸在稀盐酸中,用
6、导线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ZYXWB ZXYWC ZYWXD YZXW14.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SO2,发生反应:NO2(g)SO2(g)NO(g)SO3(g),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 N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 平衡前后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 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2O电解生成H2和O2,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化学键的断裂,也有化学键的形成C 碘单质升华克
7、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D KClO3分解生成KCl和O2的过程中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做的电极_(填“相同”或“不相同”)。(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铝为_极,电极反应式:_。石墨为_极,电极反应式: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_。(3)实验4中铝做_,理由是_。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4)解释实验5中电流表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做正极或负极的因素:_。17.探究在常温
8、下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根据下面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下表是某学生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和步骤列表整理的实验事实和结论:(1)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填入上表中。(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为_。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淡黄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小试管里加入1 g 淡黄色过氧化钠,把小试管套在带支管的试管内。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把水滴入小试管内,可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立即下降,左侧的液面上升。(1)过氧化
9、钠的电子式_。(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下列各图中,表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图是()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某化学反应:3A(g)2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c2_ molL1。(2)在实验1和2中,有一个实验使用了催化剂,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使用催化剂的实验为_,理由是_。(3)求在实验4中,反应在010 min内反应物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20.把0.4 mol X气体和0.6 mol Y 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X(g)5Y(g)nZ(g)
10、6W(g)。2 min末已生成0.3 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试计算:(1)前2 min内用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2)2 min末时Y的浓度为_。(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_。(4)2 min末,恢复到反应前温度,体系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_倍。21.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体积减小了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一种碱性溶液吸收氧气,气体的体积又减少
11、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字母)_。a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浓度相等b三氧化硫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三氧化硫的生成速率与二氧化硫的消耗速率相等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2)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占原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3)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为了研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中生成的CO2气体体积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
12、请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在Ot1、t1t2、t2t3各相同的时间段里,反应速率最大的是_时间段,收集到气体最多的是_时间段,由该图像说明此反应属于_(填“吸”或“放”)热反应。(2)若CO2的体积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盐酸的体积为100 mL,则t2到t3min内用盐酸表示的平均速率为_ molL1min1(忽略盐酸体积变化,用字母表示)。(3)为了降低上述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A.蒸馏水 B.NaCl固体C.NaCl溶液 D.浓盐酸(4)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化学反应速率。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种元素,填写下
13、列空白:(1)元素的名称为_,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2)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和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该化合物属于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4)写出一种由上述元素组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的化学式:_。(5)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用离子符号表示)。24.已知X、Y为短周期元素,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XY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在的族为_;Y所在的族为_;(2)XY2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在的族为_;Y所在的族为_。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
14、,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答案】C【解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3.【答案】B【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建立平衡状态。可假设完全反应,按化学计量数将各选项给定的物质都转化为氮气和氢气,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23)时,它们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平衡状态相同,氨气的体积分数相同。4.【答案】A【解析】金属原子一般易形成金属阳离子,而非金属原子一般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但并不是所有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中不含有离子键。5.【答案】D【解析】决
15、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不同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无法比较。6.【答案】D【解析】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锌做负极,A错误;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3价,所以二氧化锰做正极,B错误;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C错误;电流的方向为由正极经外线路流向负极,D正确。7.【答案】D【解析】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动态平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不一定相同。8.【答案】D【解析】由反应速率vKcm(H2)cn(Cl2)及当H2的浓度不变时,氯气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反应速率v增大到原来的2倍
16、,说明cn(Cl2)中的n是1/2;同理可得,当氯气的浓度不变时,氢气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v增大到原来的2倍,说明cm(H2)中的m为1。9.【答案】B【解析】物质的量相同的同一化学键(如HH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时放出的能量相等;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放出能量),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1 mol氢气燃烧时放出的能量为930 kJ(436 kJ249 kJ)245 kJ。10.【答案】D【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11.【答案】D【解析】选项A中过氧
17、化氢为共价化合物,不能写成离子化合物的形式;选项B中漏写氯原子最外层未参与成键的电子;选项C中未加中括号,未标出所带的正电荷。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C【解析】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平衡前后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相等。密闭容器中充入的反应物NO2和SO2的物质的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不定,所以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注意:只有反应物消耗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物增加的物质的量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才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5.【答案】A16.【答案】(1)不相同(2)负2Al6e=2Al3正6H
18、6e=3H22Al6HCl=2AlCl33H2(3)负极铝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Al3e4OH=Al(OH)4(4)铝在浓硝酸中钝化,锌在浓硝酸中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Zn做原电池的负极,Al做原电池的正极,所以电流表指针偏向铝(5)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解析】Mg比Al活泼,Mg做原电池的负极,Al做原电池的正极,电流表指针偏向Al;Al比Cu活泼,Al做原电池的负极,Cu做原电池的正极,电流表指针偏向Cu。由此可知,原电池中电流表指针偏向正极。在实验3中电流表指针偏向石墨,由上述规律可知,在该原电池中铝做负极,石墨做正极。铝失
19、去电子被氧化成铝离子,盐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氢气。该实验的设计运用比较法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实验1、2、3中电解质溶液相同,电极材料不同;实验1和4中电极材料相同,电解质溶液不同;实验5与其他实验是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都不同。通过这些结果可以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做正极或负极的因素。根据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的不同以及反应的实验现象做判断,应注意Al可与NaOH溶液反应,Al在浓HNO3中钝化等情况。17.【答案】(1)(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解析】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温度降低,烧杯下的玻璃
20、片与烧杯底粘结在一起。加热后玻璃片与烧杯脱离,反应后的混合物由于有水生成而成糊状。18.【答案】(1)Na2Na(2)2Na2O2 2H2O4NaOH O2(3)B【解析】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19.【答案】(1)1.0(2)实验2实验2在相同条件下达到与实验1相同的平衡状态时所需时间短,反应速率大(3)0.06 molL1min1【解析】(1)根据实验1、2数据分析,温度相同,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且B、D起始浓度均为0,所以两组实验中A的起始浓度相同,为1.0 molL1。(3)010 min内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0molL1
21、0.40molL110min0.06 molL1min1。20.【答案】(1)0.075 molL1min1(2)0.175 molL1(3)4(4)1.05【解析】根据题给信息:v(Z)0.05 molL1min1,c(Z)0.052 molL10.1 molL1,起始时,c(X)0.2 molL1,c(Y)0.3 molL1,2 min末,c(W)0.15 molL1;4X(g)5Y(g)nZ(g)6W(g)起始量/molL10.2 0.3 0 0变化量/ molL10.1 0.125 0.1 0.15剩余量/molL10.1 0.175 0.1 0.15(1)v(W)0.15molL12
22、min0.075 molL1min1;(2)c(Y)0.3 molL10.125 molL10.175 molL1;(3)根据方程式比例关系:n60.10.15,n4;(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p(后)p(前)(0.120.17520.120.152)(0.40.6)1.051。21.【答案】(1)bc(2)94.7%(3)10.5 g【解析】(1)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浓度不再变化 (不是两者浓度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三氧化硫的生成与二氧化硫的消耗表明的都是正反应,无法
23、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气体的体积不变,质量守恒,故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都保持不变,密度保持不变,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7 mol0.45 mol,则消耗的n(SO2) 生成的n(SO3)0.45 mol2 0.9 mol。反应后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95 mol,即为反应前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反应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100%94.7%。(3) 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硫酸钡,由SO3H2OBaCl2=BaSO42HCl可知,n(BaSO4)n(SO3)0.9 mol5%0.045 mol,m(BaS
24、O4)0.045 mol233 gmol110.5 g。22.【答案】(1)t1t2t1t2放(2)(3)AC(4)用块状大理石或降低温度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从图上可看出,t1t2时间段收集的CO2气体最多。Ot1、t1t2、t2t3时间段时间相同,则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也最大,导致t1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最快的原因只能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2)由CaCO32HCl=CaCl2CO2H2O2 1 mol mol则v(HCl)molL1min1molL1min1。(3)和(4)减缓反应速率可采用降低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温度、减小固体表面积等措施。加蒸馏水和NaC
25、l溶液均降低c(H),加NaCl固体不影响溶液中的c(H),加浓盐酸增大溶液中的c(H)。23.【答案】(1)氯第3周期A族(2)HClO4(3)离子(4)Na2O2(答案合理即可) (5)S2ClK【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3周期A族,故其为氯元素。(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3)和分别为Na元素和S元素,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4)由上述元素组成的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化合物有许多,如Na2O2等。(5)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ClK。24.【答案】(1)第A族或第A族第A族或第A族(2)第A族第A族【解析】(1)XY型离子化合物,X可能为1价,也可能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和为零,当X为1价时,X位于第A族,而Y为1价,Y位于第A族;当X为2价时,X位于第A族,而Y为2价,Y位于第A族。(2)XY2型的离子化合物,X只能为2价,Y为1价,X位于第A族,Y位于第A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