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爱莲说》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爱莲说周敦颐教学目的1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重要文言词意,理解短文内容,积累爱莲名句。2简介作者,了解“说”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铺垫,为理解、赏析短文做好必要的准备。3赏析咏莲名句,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味课文的表达手法。4学习古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格和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1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意,理解短文内容,积累爱莲名句。2赏析咏莲名句,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味课文的表达手法。3学习古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格和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1.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词的含义,理解重点的句子。2.赏析咏莲名句,理解、体味本文
2、的表达手法。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细读课文注释。2.对照注释看课文,提出课文中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学创意爱莲说全文119字,文字并不艰深,但内涵精蕴,寄寓深邃。本节课的教学创意为:指导学生基本上读懂课文。所谓“基本上读懂课文”,主要是将课文中的难点弄清楚。1.教读本课,基本上解决三方面的难点:字词理解方面的难点、重点句子理解方面的难点、表达手法理解方面的难点。2.设计四项学习活动:朗读吟诵、文意理解、名句赏析、手法体味,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朗读吟诵。一要注意语速。语速要放慢。二要注意语调。第一段主要用陈述语调诵读,第二段主要用议论语调诵读。三要注意语气。第二段第一层三个分句,分别指出菊、牡丹、莲
3、的品格,前两句要读得轻些,后一句重读。第二层用感叹的语气读,“菊之爱”一句读出惋惜意,“莲之爱”一句读出慨叹意,“牡丹之爱”一句读出讽刺意。四要注意停顿。两个“予”字的停顿。第一个“予”后面要停顿。第二个“予”,要在“予谓”后面停顿。这个“谓”字管后面三个句子。五要读出层次。咏莲名句要读出层次。“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对生长环境、莲之形象和品格,要读出层次。前两层读后作稍长停顿,再读末句,以突出莲的品格。教师要进行示范朗读。文意理解。在学生课前朗读注释的基础上补充重要的注释,让学生齐读,教师作解释、强调,特别是“之”的用法,要举例说明,力求让学生弄明白。理解重要字词意思之后,组织学
4、生自讲、互讲文意,教师出示译文,学生齐读,以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设计从文中找出“爱莲心语”的句子的趣味练习,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同时积累咏莲的名句。名句赏析。对咏莲名句的赏析、体味,赏析此句的文学美、形象美、品格美、手法美、抒情美等等。教师设计话题:请读出这一句的美感与意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记下关键词。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最后课中小结。手法品味。主要品味“叙议结合”“托物言志”“衬托手法”“象征手法”。设计讨论话题: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味爱莲说的表达手法。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记下关键词,学生发言,师生对话,教师课中小结。3.多媒体PPT课件制作,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明确
5、学习任务(约4分钟)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一篇文言美文爱莲说。先来了解背景材料。简介作者,读起来。(屏显)(学生齐读)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坦荡,人品高洁。晚年隐居在庐山,当地有濂溪流过,便在那里建了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后人编有周濂溪先生全集。师: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人品很高,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坦荡,世称“濂溪先生”。(屏显)(学生齐读)“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直接说明、阐述事理,也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论说道理。“爱莲说”
6、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师:“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直接说明、阐述事理,也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论说道理。“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爱莲说重在表现心境,表达自己做人的理想,所以,这篇“说”比其他的“说”更值得我们欣赏、品析、回味。(屏显)(学生齐读)爱莲说是一篇借花咏怀、托物言志之作。作者笔下的莲花,不为淤泥之浊所玷污,不因清涟之澄而妖媚,堪称君子的理想境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真实写照。师:作旁批:借花咏怀、托物言志。爱莲说托物言志,借莲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莲,是作者理想人格的真实写照。(屏显)我们的学习任务朗读吟诵文意理解名句赏析手法品味师:
7、好,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朗读吟诵文意理解名句赏析-手法品味。下面开始我们的学习。二、学习活动一:朗读吟诵(约8分钟)(屏显)朗读吟诵师:朗读吟诵。一起读起来。(屏显)(学生齐读)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师: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缺少韵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语速过快。(范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样的语气语调就是吟
8、诵。好,声音不要大,把语速放慢,再读一遍。“爱莲说”读。(学生齐读)师:你们看,语速均匀了,就好听了。更重要的是读好语气,我们看第二节。(范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大家听,语气语调表达出来了吧。前两个分句要读得轻些,后一句重读。第二层用感叹的语气读。(范读)“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听见了吗?句子的句式不同,类型不同,语气语调也不同。齐读第二节,“予谓菊”读。(学生齐读)(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提醒学生读出惋惜意味、感叹意味、讽刺意味。)师:读好这篇文章,还要注意两个细微的地方:两个“予”字的读法。第一个“予”
9、后面要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第二个“予”,要在“予谓”后面停顿。为什么呢?“谓”是要管后面三个句子的:“我说呀,菊,是花中的隐逸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这个“谓”字管三个句子。你们现在在“予谓”后面打个冒号,试一下。(学生试读)好,我们再把全文朗读一遍,注意两个“予”字。“爱莲说”读。(学生齐读)师:读得好听。继续我们的学习活动。三、学习活动二:文意理解(约10分钟)师:下面我们先来熟悉一下字词的解释。这些字词的解释都是我们书上有的,一起读起来。 (屏显)(学生齐读)可爱者甚蕃可爱的(花)很多。蕃:多。出淤泥而不染(莲)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沾染污秽。淤泥:污泥
10、;染: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涤;涟:水波,这里指清水;妖:过分艳丽。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生枝蔓;枝:长枝节。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亭亭净植(莲)笔直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指隐居的人。陶后鲜有闻鲜:少。宜乎众也人应当是很多了。宜:应当。师:老师还是要补充一下注释。一起读起来吧。(屏显)(学生齐读)补充注释:爱莲在文中就是“爱君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特别。中通外直中间贯通,外形挺直。通:贯通。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幽。远:远播;益:更,更加。清:清幽。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1、。菊之爱爱菊,指爱菊的人。“莲之爱”“牡丹之爱”同理。师:“爱莲”的字面意思是“爱莲花”,“爱莲”的本质含义是“爱君子”。为什么说本文“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寄意”呢?道理就在这里。注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们一般理解为“只”,这里可理解为“特别”,一定要注意这个词,“特别”不是“唯独”,“唯独”和“特别”在情感的氛围上是不同的。“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菊之爱”就是爱菊,指爱菊的人,“莲之爱”就是爱莲,“牡丹之爱”就是爱牡丹。这里面有什么样的知识呢,我来告诉大家,一起读一读。(屏显)(学生齐读)“之”的特别用法“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中的“之”,其作用是将动词的对象提
12、前,以表示强调,突出“爱”的内容。师:比如,孔子曰:何陋之有?就是这种用法。有什么简陋的呢?所以这个“之”是把动词的对象提前,把“陋”提前,“有何陋”就是“何陋之有”。说这个事情不难,是“何难之有”,把“难”字提到前面来,这是将动词的对象提前的用法。还有一个字也是将动词的对象提前“是”,比如:唯利是图,这个“是”的作用就是把“利”提到前面来,本来是“图利”,强调一下,就是“唯利是图”。当然“唯才是举”“马首是瞻”也是将动词对象提前的用法。对于这种用法,我们一定要知道。好的,现在就是大家的活动了。(屏显)文意理解自讲一遍互讲一遍师:每位同学自己给自己讲课文的意思一遍,然后同桌之间再互相讲课文的意
13、思一遍,开始吧,声音响起来。(学生活动:自讲课文内容)好的,同桌之间互讲,一个人讲一段,开始吧,声音响起来。(学生活动:同桌互讲一段)好的,很努力。我们一起把课文内容串一遍。读起来。(屏显)(学生齐读)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特别喜爱莲,莲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而不能轻慢地靠近玩弄它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喜欢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爱莲的人
14、,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喜欢牡丹的人,应当是很多了。(屏显)请从文中找出“爱莲心语”的句子。下面我们来做个趣味练习,从课文里找出“爱莲心语”的句子。(学生思考,找句子)请告诉我你找的:“爱莲心语”。(学生1、2回答)一起读起来。(屏显)(学生齐读)爱莲心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师:文章如果有心脏的话,我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文心。这是形象的描述,是理性的议论,它有着深刻的含义。请大家再读。(学生齐读“爱莲心语”)师:好,继续我们的学习活动:名句赏析。四、学习活动三:名句赏析(约12分钟
15、)(屏显)名句赏析(屏显)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话题: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样的美感与意味?师:我们能从这句话里看出、读出、悟出什么样的美感与意味来?独立思考,用你们手中的笔记下关键词,等一会我们交流。开始吧。(学生独立思考、品析3分钟)好,我们开始发表见解。(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以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老师点评:意味:写莲,不是为了赞美莲花,不是为了写莲的高尚和高洁,而是为了写君子的品格、人格。关键词是“君子”。“独”字写出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内心情感表达出来了。“出淤泥而不染”,说明君子虽
16、然在恶劣的环境中,但丝毫不受影响,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这就是言外之意。“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君子的庄重质朴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君子正直的品格、不夸耀的个性。君子内心是通达的,外表是刚正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写出君子的高洁。君子美德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总体写出君子的品质。写它的高贵,只可欣赏,不可轻视、轻慢。美感:这个重点句段,它美在哪里呢?画面美:一幅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莲高洁傲岸的那幅画面,多美呀,这就是美感。形象美:从淤泥中出来的莲却能够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莲的形象给我们以文学的美。可以读出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气质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
17、清高美、质朴美细读此段,能够感受到它很具体地表现了君子各个方面的品格之美。师:好,听老师讲,聪明的人用好手上的笔,大家做笔记。(逐条屏显)莲文学的美形象的美品格的美手法的美抒情的美师:文学的美。作者是用文学的手法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的,他用形象来说话,“借物”“托物”呀,这是文学的手法,所以这个句子给了我们以文学的美。形象的美。“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美好、高雅的莲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品格的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大家把这句话中的五个“不”字画出来,“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品格的美就表现在
18、这五“不”上面。手法的美。咏莲就是在表现自己的情操呀!抒情的美。这句话本身就是抒情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就在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就是美感、意味。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屏显)(学生齐读)名句欣赏 “出淤泥而不染”指君子洁身自爱;“濯清涟而不妖”指君子不媚世随俗;“中通外直”指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指君子不攀附他人;“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写君子美德远播,卓然傲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君子高洁的人格令人敬仰,不容亵渎。作者写物喻人,托物寄意,表现了自己心中君子的理想人格。师:这里表达的,就是君子风度。再读一遍。(学生齐读)师:好的,继续我们的学习活动:手法理解。五、学习活动四:
19、手法理解(约10分钟)(屏显)手法理解(屏显)讨论话题: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味爱莲说的表达手法。师:我们开始讨论,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味爱莲说的表达手法,而不仅仅着眼于“托物言志”。(学生自由讨论2分钟)文章有哪些表达手法?从文章整体的角度而不是局部,其实我从你们刚才的小组讨论中,已经听到很多内容了。(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和学生进行对话。)老师点评:借物抒情,当然也可说借花,但仍然是“借物”。借莲花这个美好的“物”来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同学们都很会用了。用隐逸者、用富贵者来衬托君子。衬托这种说法比“对比”更雅致一些,还可以细说:菊,正衬;牡丹,反衬。第一段是描写,第二段是议
20、论抒情。这就是表现手法。师:我们来小结。现在要做学习笔记了。(屏显)“叙议结合”的手法课文第一段重在描叙,第二段重在抒情议论。叙议结合,“叙”是为了议的有力,“议”则显现、深化了作者的表达目的。师:第一段首句总叙、总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接着写到了陶渊明爱菊,李唐以来世人爱牡丹和作者独爱莲,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第二段是议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所以是叙议结合,“叙”是为了议的有力,“议”则显现、深化了作者的表达目的。这种
21、方法,你们用于观察古诗词也是很有用的,很多词的下阕往往就是抒情议论,这是第一种手法。(屏显)“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文章整体的构思手法,以物写人,通过赋予“物”以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莲的形象,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师:第二种手法,就是你们知道的,“托物言志”是文章整体的构思手法,用一句话写不出“托物言志”的味道,通过赋予“物”以某种人格化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师:“物”是指什么?指的是花,莲花,作者是借莲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来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托物言志,弦外有音。通过莲的形象,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
22、情。(屏显)“衬托”的手法“衬托”是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为了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就用另外的形象来映衬它,其作用在于“衬”。衬托有正衬、反衬等形式。师:还有“衬托”。“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一种形象,就用另外的形象来映衬它。爱莲说中“衬托”手法的运用是很明晰的。(屏显) “衬托”的手法作者写菊和牡丹有两种作用:一是对“莲”的衬托作用,在反复的衬托之中突出莲的品格,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师:全文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第一次,写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23、我”独爱莲,表明了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看出莲的高贵品质;第三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在对比中抒发感慨,表明心态。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把它们作为写莲花的陪衬,烘云托月,这就是衬托的手法。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所以“衬托”的手法是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屏显)象征手法莲比作花中的君子,象征着品德高尚的人。师:象征手法。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莲具有象
24、征着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来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着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静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品质。)师:爱莲说的表达手法很多,比如修辞手法,通篇都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六、结课(约1分钟)(屏显)小结朗读吟诵理解文意赏析名句品味手法师: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四项学习活动:朗读吟诵理解文意赏析名句-品味手法。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谢谢同学们!下课。同学们再见!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爱莲说。附录: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