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A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7183879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A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A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A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A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A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第一单元 检测A卷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之以饥馑因其固然 B.独何与吾与点也 C.千乘之国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D.以吾一日长乎尔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俯足以畜妻子至于兄弟 B.古之学者必有师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所见无非牛者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为之踌躇满志然后知轻重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中的“乘”指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2、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B.古代军队的编制有师有旅,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因以“师旅”为军队的通称。 C.庠序,中国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国家设立的学校叫国学,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 D.“冠者五六人”中的“冠者”指的是成年男子。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二、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馅饼记俗 在北方,馅饼是一种家常小吃。那年我从南方初到北方,是馅饼留给我关于北方最初的印象。腊月凝冰,凛冽的风无孔不入,夜间在街边行走,不免惶乱。恰好路旁一家小馆,灯火依稀,掀开沉重的棉布帘,扑面而来的是冒着烟的一股热气。但见平底锅里

3、满是热腾腾的冒着油星的馅饼。牛肉大葱,韭菜鸡蛋,皮薄多汁,厚如门钉。外面是天寒地冻,屋里却是春风暖意。刚出锅的馅饼几乎飞溅着油星被端上小桌,就着吃的,可能是一碗炒肝或是一小碗二锅头,呼噜呼噜地几口下去,满身冒汗,寒意顿消,一身暖洋洋。这经历,是我在南方所不曾有的平易,寻常,有点儿粗放,却展示着一种随意和散淡,充盈着人情味。 我在京城定居数十年,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慢慢地适应了北方的饮食习惯。北京人津津乐道的那些名小吃,灌肠、炒肝、卤煮、大烧饼以及茄丁打卤面,乃至砂锅居的招牌菜砂锅白肉,等等,总带着一股大大咧咧的“做派”。至于许多人引为“经典”的艾窝窝、驴打滚等,也无不带着胡同深处的民间土气。在北方

4、市井,吃食是和劳作后的恢复体能相关的,几乎与所谓的优雅无关。我这里说到的馅饼,是京城引车卖浆者流的日常,是一道充满世俗情调的民间风景。 开头我说了馅饼给我热腾腾的民间暖意,是寒冷的北方留给我的美好记忆。记得也是好久以前,一位来自天津的朋友来看我,我俩一时高兴,决心从北大骑车去十三陵,午后出发,来到昌平城,天黑下来,找不到路,又累又饿,也是路边的一家馅饼店“救”了我们。类似的记忆还有卤煮。那年在天桥看演出,也是夜晚,从西郊乘有轨电车赶到剧场,还早,肚子饿了,昏黄的电石灯下,厚达一尺有余的墩板,摊主从冒着热气的汤锅里捞出大肠和肺头,咔嚓几刀下去,加汤汁,垫底的是几块浸润的火烧。寒风中囫囵吞下,那飘

5、忽的火苗,那冒着热气的汤碗,竟有一种难言的温暖。 时过境迁,京城一天天地变高变大,变得越来越时尚了。它甚至让初到的美国人惊呼:这不就是纽约吗?北京周边不断“摊大饼”,连我这样的老北京也找不到北了。别说是我馋的想吃一盘北京地道的焦熘肉片无处可寻,就连当年夜间路边摊子上冒着油星的馅饼,也是茫然不见! 前些年牛汉先生住进了小汤山的太阳城公寓,朋友们去拜望他。老爷子请大家到老年食堂用餐,点的是城里难得一见的馅饼。馅饼端上桌时,大家都齐声叫好。在如今的北京,这道普通的小吃已是罕见之物,众人不免有如对故人之感。再则,这里的馅饼的确做得好。五花肉馅,肥瘦适当;大葱粗如萝卜,来自山东寿光;大馅薄皮,外焦里润,

6、足有近寸厚度。牛汉先生的饭局,只是简单的几样菜,主食就是一盘刚出锅的馅饼,外加一道北京传统的酸辣汤,均是价廉物美之物。 这里的馅饼引诱了我们,我们有点沉迷。我带领几位博士生开始频繁地光顾。更多的时候不是为看老诗人,而是专访这里的馅饼。久而久之,到太阳城吃馅饼成了一种不定期的师生聚会缘由,我们谑称之为“太阳城馅饼会”。 面对着京城里的滔滔红尘,遍地风雅,人们的餐桌从胡同深处纷纷转移到摩天高楼,转移的结果是北京原先的风味顿然消失在时尚之中。那些豪华的食肆,标榜的是什么“满汉全席”“红楼宴”“三国宴”。商家们竞相出招,一会儿是香辣蟹,一会儿是红焖羊肉,变着花样招引食客。中关村一带白领们的味蕾,被这些

7、追逐时髦的商家弄坏了,他们逐渐远离了来自乡土的本色吃食。面对如此世风,我们突发奇想,决定把事情做大举行定期的“馅饼大赛”以正“颓风”! 当然,大赛的参与者都是我们这个小小的圈子中人,他们大都与北大或中关村有关,属于学界中人,教授或者博士等,亦即大体属于“中关村白领”阶层的人。大赛是一件盛事,女士们此日都是盛装出席,一人一件长款旗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男士为了参赛,也都敬畏规矩,嗜酒者不敢再沾点滴。 一年一场的赛事,接连举行了七八届,声名远播,闻风报名者不乏北大前校长之类的学界俊彦。燕园、中关村一带,大学及研究院所林立,也是所谓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端处所,好奇者未免疑惑,如此大雅之

8、地,怎容得俗人俗事这般撒野!为了“正风俗,知得失”,为了让味觉回到民间,这岂非大雅之举? 写作此文,胸间不时浮现论语侍坐章的情景,忆及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不觉神往。夫子的赞辞鼓舞了我。学人志趣心事,有事关天下兴亡的,也有这样浪漫潇洒的,他的赞辞建立于人生的彻悟中,是深不可究的。写成此文,沉吟甚久,篇名拟为“馅饼记雅”,询之“杂家”高远东。远东不假思索,决然曰:还是“俗”好,更切本意。文遂成。 (取材于谢冕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着馅饼吃的食物通常是炒肝、二锅头、酸辣汤等,表明了馅饼平民化的“身份”。 B.初到北方时和旅途劳累中的两次“吃馅饼”

9、的经历都给作者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C.京城越来越时尚,商家在菜品上花样频出,一些人逐渐远离了来自乡土的本色吃食。 D.“馅饼大赛”声名远播,报名者络绎不绝,已实现“让味觉回到民间”的目标。 2.文章第段作者忆及孔子对曾皙之志的赞叹,认为“夫子的赞辞鼓舞了我”。 请将论语侍坐章中的曾皙之志补充完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咏而归。 作者说“夫子的赞辞鼓舞了我”,请具体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作者一开始为什么把本文拟名为“馅饼记雅”?后来又为什么听从建议改为“馅饼记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寡

10、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

11、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梃:木棒。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天子和各国承认其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魏国自称晋国。耨:锄草。 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秦始皇之前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被封为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B.“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孔子赞成用俑殉葬,“始作俑者”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D

12、.“仁”是中国古代一个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2.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再三战败

13、,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的结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四、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 为于耆旧内,试觅

14、姓庞人。 【注】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 2.

15、鸿门宴中樊哙用“_,_”来说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 六、语言表达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

16、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就看是怎样的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_。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_。 七、材料作文 9.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

17、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 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要求:(1)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2)观点明确,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接续/介词,依照、根据。B项,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动词,赞成。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至于”,古义指推广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

18、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C项,“无非”,古义指没有不是;今义指只,不外乎。“方”古义为道,指是非准则;今义指方向、方法等。D项,“踌躇满志”指悠然自得,心满意足;“轻重”指重量的大小。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商代叫庠,周代叫序”错,应为“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4.答案:1.D 2.浴乎沂;风乎舞雩 夫子赞赏曾皙之“志”,因为其体现了“浪漫潇洒”的学人志趣心事(“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或是描绘了太平治世的和谐图景,或是描绘了“上已祓除”“雩祭”等外在规矩与人

19、的内心追求和谐统一的状态,作者感觉到与自己主张举行“馅饼大赛”,追求“让味觉回到民间”有类似之处,也是从日常俗物中寻找雅趣,而孔子是圣人,他的赞辞建立于人生的彻悟中,与圣人的追求相同是对作者的莫大鼓舞。 3.“馅饼”虽是寻常世俗食物,但作者和他的学生、朋友在大学及研究院所林立的燕园、中关村这样的“雅地”举行“馅饼大赛”,参与者大多是文雅的学界中人,他们盛装出席、敬畏规矩、颇有雅兴,大赛寄托着“正风俗,知得失”的大雅追求。“俗”与馅饼本身家常、世俗、民间的特点相符:“俗”更切本意,作者“正风俗”的目的是“让味觉回到民间”。 解析:1.“已实现让味觉回到民间的目标”无中生有,结合原文“接连举行了七

20、八届,声名远播”,只是说馅饼大赛影响力大。 2.注意“舞雩”的写法。首先要理解孔子的赞辞的意思,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的意思是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一个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景象,也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崇高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宁静的心态。说“夫子的赞辞鼓舞了我”,是因为作者感到自己主张举行“馅饼大赛”,追求“让味觉回到民间”,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从日常俗物中寻找雅趣,虽然与圣人的出发点不同,但作者这种建立在人生的彻悟中的感触与圣人追求相同,这使作者感到莫大的鼓舞。 3.首先回答“雅”的内涵,其次回答“俗”的妙处。从“馅饼记雅”角度理解,“馅饼”虽是寻常的世俗

21、食物,但一方面参与人员雅,参与者大多是文雅的学界中人;二是地方雅,是在大学及研究院所林立的燕园、中关村这样的“雅地”举行;三是兴致雅,他们盛装出席、敬畏规矩、颇有雅兴;四是主旨雅,大赛寄托着“正风俗,知得失”的大雅追求。从“馅饼记俗”的角度理解,一个是与“馅饼”的特点有关,馅饼本身就是家常的、世俗的、民间的食物;从写作意图上,“俗”更切本意,作者“正风俗”的目的是“让味觉回到民间”。 5.答案:1.B;2.C;3.A 4.(1)对于使老百姓饿死的,又该怎么办呢? (2)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 解析:1.“孔子赞成用俑殉葬”曲解文意,根据文本“

22、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可知,孔子应该是反对用俑殉葬的。 2.“焉”为句末语气词,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两项;“东败”“西丧”句式结构一致,在“东”和“西”前应断开,排除B项。 3.“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表述错误,文中梁惠王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壹洒之”的真实意图是称霸。 4.(1)如何:对该怎么办。斯:这些。饥而死:饿死。(2)制梃:拿着木棍。挞:鞭打,对抗。兵:兵器。 【文言文大意】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

23、有什么区别。” 孟子说:“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区别。”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厩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应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对于使老百姓饿死的,又该怎么办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了,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

24、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已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诫、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 “(因为)它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百姓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它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

25、讨伐它们,有谁能跟大王较量呢?有道是: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6.答案:1.B 2.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错误,诗人不是为离别而“心惊神伤”,而是想到离别之后的情景而“心惊神伤”。 2.本题考查景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了解“峨眉、岘首”的地理位置,峨眉山在四川,岘首山在襄阳,可谓相隔遥远,正如诗歌中所说“地阔”“天高”,即水远山长,相见无期,可见两人自此一别相见之难,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7.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2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解析:注意“贰”“谨”字的正确书写。 8.答案: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就是我们应学习的“大丈夫” 解析:第处从后面看,前面应该是一个态度,承接“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一处承接“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一句是总结,分析到位即可。 9.答案:例文 肩负责任勇往直前 浩瀚夜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责任,才越显深邃神秘;莽莽大地,因背负着收容嫩草绿树的责任才呈现勃勃生机;潺潺溪流,因背负着收留游鱼细石的责任,而更显其清澈可人;绚丽花朵,因背负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责任,才有秋日香甜硕果。人也一样,因背负着责任,才勇往直前。 背

27、负责任,使人获得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负拯救天下百姓的责任而推翻暴政,获得了百姓的拥戴;邓世昌因肩负保卫祖国的重任而驾驶着战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地被载入了史册;黄旭华因肩负国富民安这一伟大责任而忘我工作,终身战斗在科研一线,使我国单薄的海防强大起来。从古到今这些事例都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肩负责任,才能获得成功。 背负责任,使人彰显伟大。王顺友,一位朴实坚强的邮递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演绎了一段世界邮政的传奇。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收信者与寄信者的期待化为了厚重的责任,时刻激励着他,才造就了投递准确率100%的奇迹。一位凡人

28、,历经艰难,背负责任,而彰显伟大。 背负责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权威的胆识;当他名誉天下的时候,却只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依旧背负着让人远离饥饿的责任。一介农夫,播撒智慧,肩负责任,而造福世界。 背负责任,使人超越生命。桂希恩,一位温和而坚定的仁者。他把温暖传递,他让爱心凝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世界有博大的爱。一位仁者,汇聚爱心,肩负责任,而超越生命。 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

29、情有一种爱”,这种爱使那些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们获得成功与荣誉,并受到人们的尊敬。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让我们肩负责任,勇往直前,并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解析:【写作指导】从材料的理解来看,所给话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古代肩负社会、国家责任的孔孟圣人和烛之武;第二部分列举了当今不忘“匹夫之责”的学者;第三部分是省略号之后的总结: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接下来引出了题目: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题目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考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考虑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据此,学生可以想到中华民族具有勇

30、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当今社会,担当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所以可从“担当责任”的角度入手,担当责任需要自信,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实力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计较自己的荣辱,不畏惧流言蜚语,不害怕艰难困苦勇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担当的人,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才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根据“结合现实”这一要求,也可从中学生角度谈责任,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勇往直前,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 文体上注意按要求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责任,国富民强的保障。责任,美好的基石。莫忘匹夫之责。 点评本文围绕“肩负责任,勇往直前”这一中心论点,以形象说理开篇入题;主体部分设立分论点,分层次地论证;最后引用歌德的名言回扣论点,总结全文,结尾照应标题、开头。文体特征鲜明,论点集中准确,论据翔实,例证法运用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