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共3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182823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共3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共3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共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共31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一、诊疗方案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2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8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二、临床路径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18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22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2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

2、地图状等。(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5)可有家族史。(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多青壮年发病。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2)好发于头

3、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6)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7)组织病理:表皮改突出现较早,主

4、要为角化不全,有时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真皮乳头部血管扭曲扩张,轻度增厚。乳头上方表皮变薄。真皮上部有轻度至中度炎细胞浸润。(二)证候诊断1、血热证: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大;皮损潮红,银白鳞屑,有筛状出血,瘙痒,可伴有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薄黄或白;脉弦滑或数。2、血燥证:皮损淡红,干燥脱屑,可伴有皲裂,口干咽燥。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脉缓或沉细。3、血瘀证: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颜色暗红,鳞屑附着紧密,女性可有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血热证治法:凉血解毒。推荐方

5、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丹皮、土茯苓、生槐花、紫草、草河车、生地,白鲜皮,赤芍。加减:夹风者,选加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全蝎、蜈蚣、乌蛇等;夹瘀者,选加丹参、鸡血藤等;热重者,选加白茅根、大青叶;夹湿者,加苦参;夹毒者,选加忍冬藤、银花、地丁、板蓝根、生甘草等;咽痛者,加北山豆根。中成药:可选用消银颗粒、复方青黛胶囊、清开灵口服液(颗粒)等。2、血燥证治法:养血解毒。推荐方药:当归饮子加减。丹参、当归、生地、麦冬、元参、鸡血藤。加减:热重者,选加银花、赤芍、紫草、天花粉;夹毒者,选加草河车、土茯苓、蜂房、大青叶、白花蛇舌草、甘草;夹瘀者,选加桃仁、红花、川芎;燥甚者、选加麻仁、天

6、冬;夹风者,选加荆芥、防风、白鲜皮、乌蛇、威灵仙、全蝎、蜈蚣等;阳虚者,选加细辛、附子等;脾虚者,选加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等。中成药:可选用四物合剂、六味地黄丸等。3、血瘀证治法:活血解毒。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白花蛇舌草、莪术、鬼箭羽、红花、鸡血藤、桃仁、丹参、当归、川芎。加减:热重者,选加大青叶、紫草;夹瘀者,选加赤芍、三棱;夹燥者,选加生地、麻仁、元参;咽痛者,选加北豆根;夹湿者、选加苦参、虎杖、陈皮。夹风者,选加荆芥、防风、白鲜皮、乌蛇、威灵仙、全蝎、蜈蚣等;气虚者,加黄芪等;阳虚者,选加细辛、附子等;脾虚者,选加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等。中成药:可选用大黄蛰虫丸(胶囊)、血府逐

7、瘀丸(胶囊)等。(二)外治法1、中药湿敷:适用于血热证,皮损色红者。选取清热凉血、燥湿解毒中药按3%10比例加水煎汤待凉,以8层纱布浸湿后贴敷患处,每次2040分钟,每日12次。2、中药浸浴:适用于血燥证、血瘀证,皮损色暗或淡,静止或趋于消退者。根据病情选用养血活血润燥止痒药物,煎汤浸浴或熏蒸,每次2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或可根据病情选用矿泉浴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腿浴治疗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蒸床(坐式)医用智能汽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3、中药软膏: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润肤止痒等中药软膏外涂患处,以安抚为主,避免刺激,每日2次。肥厚皮损可使用封包方法。(三)针灸疗法1、体针:

8、取大椎、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陶道、肩胛风、肝俞、脾俞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进行期禁用,使用时注意有无同形反应。2、拔罐:进行期禁用。适用于肌肤丰厚处,皮损肥厚、顽固经久不退者。可采用走罐疗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冲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每日或隔日次。(四)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窄谱UVB、PUVA、高能紫外光照射、准分子激光、低频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光电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进行治疗。(五

9、)护理1、饮食:一般给予普食,少食油腻食物,忌食酒类、辛辣刺激性发动风之品。2、情绪调理:勤与患者沟通,可采用倾听、安慰病人的方法,避免急躁不安情绪,忌怒,心情舒畅,保持良好情绪。3、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本病特点、治疗过程、用药常识、预防复发措施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合理调配饮食,戒烟戒酒,避免外伤和滥用药物,以防本病复发。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以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n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

10、显减轻,95%n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n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n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二)评价方法1、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表1)表1:PASI评分表鳞屑(D)浸润(I)红斑(E)皮损面积(%)0无表面无鳞屑可见皮损与正常皮肤平齐无红斑可见01轻度部分皮损表面上覆有鳞屑,以细微的鳞屑为主皮损轻微高于正常皮肤表面呈淡红色102中等度大多数皮损表面完全或不完全覆有鳞屑,鳞屑呈片状中等度隆起,斑

11、块的边缘为圆或斜坡形红色10293重度几乎全部皮损表面覆有鳞屑,鳞屑较厚呈层皮损肥厚,隆起明显深红色30494极重度全部皮损表面均覆有鳞屑,鳞屑很厚堆积皮损高度增厚,隆起极为明显红色极深506957089690100PASI评分=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程度分(D+I+E)0.1+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0.2+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I+E)0.3+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0.42、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表2)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表2.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证型中医主要临床症状0分3分5分7

12、分血热证皮疹颜色无红斑可见呈淡红色红色深红色皮疹灼热感无灼热感自觉轻度灼热感自觉灼热感较著自觉局部灼热难耐瘙痒程度无瘙痒轻度瘙痒瘙痒轻,少量搔抓但不影响睡眠瘙痒严重,多数搔抓影响睡眠心烦易怒程度无症状偶有发生常有发生,易缓解常有发生,不易缓解血燥证鳞屑程度表面无鳞屑可见部分皮损表面上覆有鳞屑,以细微的鳞屑为主大多数皮损表面完全或不完全覆有鳞屑,鳞屑呈片状几乎全部皮损表面覆有鳞屑,鳞屑较厚呈层瘙痒程度无瘙痒轻度瘙痒瘙痒轻,少量搔抓但不影响睡眠瘙痒严重,多数搔抓影响睡眠口干舌燥程度无症状轻度口干常有发生,易缓解常有发生,不易缓解血瘀证皮疹颜色无红斑可见呈淡红色深红色暗红色皮疹浸润程度皮损与正常皮肤

13、平齐皮损轻微高于正常皮肤表面。中等度隆起,斑块的边缘为圆或斜坡形皮损高度增厚,隆起极为明显瘙痒程度无瘙痒轻度瘙痒瘙痒轻,少量搔抓但不影响睡眠瘙痒严重,多数搔抓影响睡眠舌下络脉不明显曲张,青紫偶见曲张,青紫较著曲张粗胀,紫黑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14、。(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

15、。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生甘草、泽泻、延胡索、车前子、柴胡、当归等。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开灵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等。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推荐方药:除

16、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炒苡仁、陈皮、茯苓、板蓝根、延胡索、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以上二型加减:发于头面部者,可选加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大青叶等;发于上肢者,可加片姜黄;发于胸部者,可加瓜蒌;发于腹部者,可加陈皮、厚朴;发于下腹部者,可加川楝子;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水疱呈血性者,可加丹皮、白茅根;继发感染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大黄;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3、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消解余毒。推荐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延胡索、川楝子、木香、陈皮、丝瓜络、忍冬藤等。加减:余毒未清的加黄芩、板蓝根;体实者加大黄破瘀;年老体弱者加黄芪、太子参

17、以扶助正气;阴虚者加元参、麦冬、龟板、白芍、当归;睡眠欠安者,给予生牡蛎、首乌藤;疼痛甚者,加全蝎、地龙。中成药:血府逐瘀丸(胶囊)、元胡止痛胶囊、大黄蛰虫丸、西黄丸、活血痛脉胶囊等。我科自制成药蛇串疮丸: 用于水疱消褪,局部疼痛不止,皮色暗红,灰褐色或色素沉着,疼痛以夜间或阴雨天加重为特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柴胡10g 当归15g 白芍15g 郁金15g 香附15g 延胡索15g川楝子15g桃仁12g 红花10g 生地15g 川芎10g 陈皮15g 枳壳12g 黄芪30g 党参(或西洋参)10g 本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来。功用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特别是老

18、年患者后遗神经痛。方中柴胡、枳壳、陈皮、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养血活血,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诸药相合重在理气活血止痛,故用于皮疹消褪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特别是老体弱,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而我科合理运用黄芪、西洋参能补益气血,扶正固本,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二)外治法1、清创: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2、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煎水湿敷。马齿苋外敷患处:马齿苋60g(鲜品250g)。洗净加水2公斤煎煮20分钟(鲜品10分钟),弃渣。用时取净纱布67层浸药水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40分钟。功能清热利湿。(亦可采用新鲜马齿苋适量

19、,将上药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3、中药散剂: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外用清热解毒之中药散剂直接外涂,或以中药油调敷,或外用湿润烧伤膏。4、中药油剂或软膏:干燥皮损外用中药油或湿润烧伤膏。(三)针灸治疗 1、刺络拔罐: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阿是穴或龙头、龙尾点刺放血,当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隔日1次,连续治疗35次。2、循经取穴:用于带状疱疹后期及后遗神经痛。常规消毒后,在皮损发病部位相应经络取穴针刺,针刺入后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3、火针疗法:取局部阿是穴。局部酒精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烧红烧透后,速刺法,点刺疱疹的头、中、尾部。不留针,深度2-3分。或可加入火罐以去除

20、淤血。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复以干棉球擦拭。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4、至阳穴埋元利针法:适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患者,证候属于肝经郁热证;疼痛为中度痛、持续1小时以上;疱疹及疼痛发生在颈项、躯干及四肢者。采用元利针于脊柱呈现15角向下平刺刺入至阳穴,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至针柄处止,再用橡皮膏固定针柄以防滑出。还可根据病情选用热敏灸、钩活术、蜂针、穴位注射等治疗。(四)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红外线照射、激光、微波、红光照射、频谱、磁疗等疗法,以及光电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治疗仪进行治疗。(五)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1、睡眠要充足,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

21、燥,勤换衣裤,防止感染。病室应避免直接当风,防止感受风邪。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开朗、心气调和,并忌恼怒。保证充足睡眠。3.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膏粱厚味之品,少食煎烤、油炸食物,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皮疹结痂,疼痛消失, n95%。显效:皮疹大部分结痂,疼痛明显减轻,n70%。 有效:皮疹部分结痂,疼痛减轻,30%n70%。 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n30%。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 疗后积分 100 疗前积分(二)评价方法1、时间指标:新丘疱疹/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无新水疱出现

22、的时间)、丘疱疹/水疱完全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间、疼痛完全消失时间。2、症状指标 (1)丘疱疹/水疱0分:无丘疱疹/水疱。1分:丘疱疹/水疱数目25个。2分:丘疱疹/水疱2550个。3分:丘疱疹/水疱50个。(2)糜烂0分:无糜烂。1分:13处糜烂,或糜烂直径5mm。2分:46出糜烂,或糜烂直径510mm,中度渗出。3分:6处糜烂,或糜烂直径10mm,重度渗出。(3)红斑/水肿 0分:正常肤色。1分:皮肤淡红。2分:皮肤潮红,中度肿胀。3分:明显的潮红、肿胀。(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

23、le ,VAS),即以长度为10 cm的标尺两端(0-10,每1 cm代表1分)。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湿疮(湿疹)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1)急性湿疮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2)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

24、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3)慢性湿疮多限局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癣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皮损形态有多形性,有渗出倾向(2)常对称分布(3)反复发作,慢性倾向(4)瘙痒剧烈(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皮肤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可伴有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或褐,红斑、丘疹、丘疱疹、少量

25、渗液或皮肤肥厚、粗糙;自觉瘙痒,可伴有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胖,苔腻,脉濡或滑。3、血虚风燥证:皮损肥厚粗糙,鳞屑,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可伴心烦失眠,舌淡红,脉弦细。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浸淫证治法:清热利湿。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泽泻、当归、车前子、甘草。加减:出现脓疱,加银花、连翘;出现发热,加大青叶;出现大便干结,加大黄;若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等。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甘草。加减:滋水过多

26、者,加苦参;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腹胀,加大腹皮;湿蕴化热者,加黄芩、连翘。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湿毒清胶囊等。3、血虚风燥证治法:养血祛风。推荐方药:四物消风饮加减,生地、当归、赤芍、荆芥、薄荷、蝉蜕、柴胡、川芎、黄芩、甘草。加减:瘙痒剧烈,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皮肤粗糙肥厚严重者,加丹参、何首乌。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皮肤病血毒丸等。我科自制滋阴除湿丸,滋阴养血、除湿止痒。适应症血虚风燥证(阴伤血燥)患者。组 方: 生 地30 玄参15 当 归10 丹 参15蛇床子10 茯苓15 泽 泻15 白鲜皮15炒扁豆20 山药20 生薏仁25 益母草15徐长卿10 麦

27、冬15 乌梢蛇15 威灵仙15皂角刺15 甲珠10 地 龙10性 状:本品为浓缩蜜丸。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1日2次禁忌症: 孕妇忌用,哺乳期、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方剂解析:本方以滋阴除湿汤加减而来。方中生地、玄参、麦冬滋阴清热;茯苓、泽泻、生薏仁除湿而不伤阴;当归、丹参养血和营;白鲜皮、蛇床子除湿止痒。诸药相合重在滋阴除湿止痒,故用于湿疹反复不愈,日久伤阴耗血的慢性湿疹。(二)中药注射液可选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三)外治法1、中药湿敷:多用于急性湿疮,可选用马齿苋、黄柏等溶液湿敷。2、中药外洗:多用于亚急性湿疮及急性湿疮无明显渗出者,可选用三黄洗剂等。3、中药熏蒸、浸浴:多用于亚急性

28、湿疮及慢性湿疮。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相应中药组方。可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蒸床(坐式)、医用智能汽疗仪等设备。4、中药软膏外敷:多用于慢性湿疮,可选用冰黄肤乐软膏、羌月软膏、消炎癣湿药膏、除湿止痒膏、青鹏软膏等外涂。(四)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选用普通针刺、火针、灸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疗法。可选用针刺手法针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等设备。(五)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聚焦超声、冷冻、激光、生物共振等疗法。(六)护理1、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腥发动风之物。2、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勿过度抓搔。 3、消除患者的急躁、悲观、抑郁和焦虑心理,避免精神紧张,增强治疗的信心。三、疗效评价(

29、一)评价标准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积分值减少3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积分值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二)评价方法根据EASI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和VAS评分(瘙痒程度直观模拟尺评分)法对患者不同部位皮损症状严重程度,所占面积的大小、瘙痒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EASI评分法(1)临床症状的评分:临床表现分为四项,即:红斑(erythema,E)、硬肿(

30、水肿)丘疹(induration(edema)papulation,I)、表皮剥脱(excoriation,Ex)、苔藓化(1ichenification,L)。每一临床表现的严重度以03分计分,0=无,1=轻,2=中,3=重。各种症状分值之间可记半级分,即05。(2)临床表现面积大小评分:将全身分为4个部位,即:头颈(H)、上肢(UL)、躯干(T)、下肢(LL)。上肢包括腋外侧和手。躯干包括腋中部和腹股沟部。下肢包括臀和足部。皮损面积大小计算用患者手掌为1估算,易于掌握。但在记分时需按中国新九分法换算成所占该部位的比例计分。皮损面积占各部位面积的比例分值为06,即:0为无皮疹,1为10,2为

31、1019,3为2049 ,4为5069 ,5为7089 ,6为90100 。(3)由于儿童与成人各部位占全身的比例不完全相同,8岁以上头颈为10,上肢20,躯干30,下肢40,而07岁则头颈20,上肢20躯干30,下肢30。(4)根据上述各项,如8岁以上患者,头颈部为(E+I+Ex+L)面积0.1,上肢为(E+I+Ex+L)面积0.2,躯干为(E+I+Ex+L)面积0.3,下肢为(E+I+Ex+L)面积0.4。如07岁患儿,则表中头颈部为(E+I+Ex+L)面积0.2,下肢为(E+I+Ex+L)面积0.3,其它不变。各部位分值相加即为EASI皮损症状严重程度的总分。注:E为红斑,I为硬肿(水肿

32、)或丘疹,Ex为表皮剥脱,L为苔藓化。2、 VAS评分法自述瘙痒程度用一个直观模拟标度尺测量,尺子的左端表示无瘙痒,右端表示剧烈瘙痒、无法入睡,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的瘙痒。尺子的反面有与正面相应的刻度0100。测定时让患者自己指定瘙痒程度在尺子正面的所在位置,医师则可读取、记录尺子反面的相应刻度,此刻度即为该患者的瘙痒记分。3、综合评分EASI评分和VAS评分的总和即为患者的综合评分,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码:BWR170

3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L4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8-9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 血热证 血燥证 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34、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 L40.001)的患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 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 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 组织病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35、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心电图(5)胸部 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皮肤病理、相关免疫学检查、腹部超 声、咽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液流变学检查、微循环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血热证:凉血解毒。(2)血燥证:养血解毒。(3)血瘀证:活血解毒。2、外治法:根据皮损选择使用中药膏、中药溶液湿敷、中药浸浴或熏蒸等。3、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体针

36、、拔罐等方法。4、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频谱治疗仪、紫外线照射、准分子激光等疗法。5、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达到有效标准以上。2、病情稳定,初步形成个体化治疗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合并严重感染,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或退出本路径。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转变为特殊类型者,退出本路径。4、其他突发情况,如发现合并其他疾病、妊娠、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本路径。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专心

37、-专注-专业二、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TCD 编码为:BWR170、ICD-10 编码为:L40.001) 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 月 日住院日期: 年 月 日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年 月 日(第 1 天)年 月 日(第 27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皮损 PASI 评分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开始白疕“常规治疗”进行辅助检查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病历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上级医师查房,并确定治疗方案,完

38、成查房记录,根据病情补充相关检查继续白疕“常规治疗”,病情变化者调整治疗方案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分级护理普食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治法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胸部 X 线片心电图其他检查长期医嘱分级护理普食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疗法临时医嘱根据病情补充检查主要 护理 工作协助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静脉取血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入院健康宣教常规护理皮损护理病情 变异 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 护士 签名医师 签名标准住院日30 天实际住院日: 天时间年 月 日(第 821 天)年 月 日(第 2229 天)年 月

39、日(出院日,第 30 天)主要诊疗工作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上级医师查房,调整治疗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纪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上级医师查房,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完成上级医师查房纪录复查异常项目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 日期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分级护理普食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复查异常项目长期医嘱分级护理普食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其他疗法长期医嘱: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协助办理出院手续送病人出院。病情变异 记录

40、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 签名医师签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8-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

41、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 脾虚湿蕴证 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为:B02.901)的患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 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

42、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 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部 X 线片(5)心电图(6)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 抗核抗体系列、CT

43、、MRI 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经郁热证: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消解余毒。2、外治法:根据皮损选择抽疱液、中药溶液湿敷、清疮、使用中药散、中药膏、中 药油等。3、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刺络拔罐、体针、穴位注射、火针、热敏灸、钩活术、 蜂针、埋针等方法。4、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红外线照射、激光、微波、红光照射、紫外线照射、频 普、磁疗等方法。5、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九)出院标准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 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面瘫、严重感染等时,需要延 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