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1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政治学导论第一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进目标目标1.1.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2.2.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 目标目标重点重点问题问题3.3.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1.1.11.1.1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词源:词源:希腊文“ikonomia”最早提出:最早提出: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发展: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他新的经济学说政治政治经济学经济学 1 2 3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就是在政治经济学的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和
2、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现代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产物 1.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1.1.21.1.2政治关系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关系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发源:国际政治学发源:国际政治学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国际行为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研究脉络:研究脉络:最早系统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都是一些政治学家和国际关系学家 国际国际关系学关系学 12 3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在国际关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国际关系学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结果。1.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1.1.31.1.3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苏珊苏珊斯特兰奇斯特兰奇 l
3、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影响全球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以及这些体系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之组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布局(结构)”的学科。2 2,罗伯特,罗伯特吉尔平吉尔平 l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对国际政治学和国际经济学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是“研究全球经济及技术之相互依赖的发展同由主权国家所构成的国际政治体系的持续分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学科3 3,罗伯特,罗伯特基欧汉基欧汉 l国际政治经济学可以看作两个独立存在的研究领域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前者是经济学,研究的是作为满足需要的市场手段的生产和交换;后者是政治学,研究的是权力的运行过程。2.总体性:总结总结l关于研究对象和范围的问题,西方
4、学者的看法千差万别。但在一点上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即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国际范围内权力与市场或权力与财富和金钱的关系 l他们都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和经济学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综合,是在国际政治学和国际经济学之 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1.1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1.1.31.1.3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综上,国际政治经济学可以定义为:研究国际关系中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和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首先,国际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其次,国际行为体与整个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结构和秩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再次,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5、影响最后,国内政治经济与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1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1.1.31.1.3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关系中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和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这一定义有以下几层含义:1.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思想传统传统 1 2 3国国际际政政治治经经济济学学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确立其学科地位,但是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17世纪。这些思想渊源开辟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三大思想传统,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马
6、克思主义。重商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既带有现代民族国家刚刚形成的时代特征,又打着早期殖民主义对外扩张的印记。在政治哲学上,重商主义者信奉的是修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人的“自然状态”学说和霸权理论,即认为国际社会处于一种彼此争夺权力与财富的无政府状态,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一方之所失必为另一方之所得”的零和博弈。1.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1.2.1 1.2.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对以后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意义在于,它第一次从政治和经济的结合上对国家的权力与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特别是对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对国家自身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尽管这种分析所得
7、出的结论在以后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但是它毕竟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为传统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1.2.1 1.2.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与重商主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在政治哲学上,他们信奉的是约翰洛克的政治自由主义学说;其次,他们所进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体,不是国家,而是个人,代表的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再次,他们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或理论基础是“自由放任”最后,国家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一种零和博弈,而可能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即所有有关国家都可能从相互交往中获得益处。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的主要意义在
8、于,它作为自由主义的先导,为自由派国际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1.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1.2.2 1.2.2 自由主义思想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结合的产物。重商主义学说强调政治决定经济,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决定政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于对国际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分析中,为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1.2.3 1.2.3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学
9、形成的历史条件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形成与发展与发展 1 2 3作为现代社会科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国国际际政政治治经经济济学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早已和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一起并列成为国际关系学知识体系中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国际关系学下相对独立的一个次级学科。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1.3.1 1.3.1 国际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12相关学科的发展l20世纪之前,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已初见雏形。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相
10、互依赖并未完全确立l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 l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再次出现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变化 l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了政治经济学的复兴l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1.3.2 1.3.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早期发展l20世纪7080年代,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基本按照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脉络进行的。u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就是各国国民经济持续不断,且不均衡地扩张u国际经济关系的结构和秩序主要由国际社会中各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所驱动u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相互关系上,政治决定
11、经济是其主要特征,u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变革或变化是一种主权国家间权力分配的转换 新重商主义的共同点12当代西方新重商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为罗伯特吉尔平和斯蒂芬克拉斯纳 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1.3.2 1.3.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早期发展l20世纪7080年代,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基本按照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脉络进行的。u强调市场相对独立于政治 权力结构的主导作用 u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法则,即需求法则 u相互依赖的发展是战后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u在国际政治经济合作机制问题上,自由主义者更加强调国家对国际机制的
12、需求 自由主义学派的共同点22当代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理查德库珀、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1.3.2 1.3.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早期发展l20世纪7080年代,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基本按照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脉络进行的。u保罗巴兰的“依附发展理论”u安德烈弗兰克的“依附理论”u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u费尔南多卡多佐的“历史 结构主义理论”u斯蒂芬海默、罗宾默里等人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西欧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32此外,无论第三世界激进派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批判理论是否承认自己属于
13、马克思主义,其理论都深受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实需求与智识积累的基础上,“开放经济政治学”(open economy politics,OEP)作为新兴的学术领域出现了,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其中,经济利益、国内制度与国际议价构成了开放经济政治学的三个必要组成部分 1.3.3 1.3.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1,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在开放经济政治学中,利益是研究的起点或第一步,即个体或集团具有何种政策偏好。因此,在开放经济政治学中,分析单位主要是公司、部门或生产要素所有者这些集团行为体 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1,现
14、实性,现实性2 2,国内制度,国内制度l制度以不同程度上的偏向来集聚相互冲突的社会利益,并为相互对抗的集团规定了议价的条件l尽管在具体政治制度的作用上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开放经济政治学坚持认为仅对利益进行研究是不够的,政治制度对于政策选择常常有着一种独立的影响,利益也只有通过政治制度的折射才能实现。3,国际议价,国际议价l当国内利益通过制度集聚而转化为一项国家政策时,国家通过议价来影响彼此的行为并决定其行动的联合结果。l当一个国家的政策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外部性影响时,国家间往往会议价。开放经济政治学关于国际议价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国际制度是如何塑造国家间的议价并影响其结果的。1.3 国际政治
15、经济学的形成发展1.3.3 1.3.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放经济政治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已经主导了美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但就理论演绎而言,开放经济政治学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重大的缺陷:l一方面,开放经济政治学具有过于明显的国内中心论倾向,忽视了国际或全球权力结构的独立影响。l另一方面,开放经济政治学具有过于明显的社会中心论倾向,忽视了国家相对于社会的自主性。1.3.3 1.3.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评价评价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面对这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开放经济政治学范式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转型。
16、第二章 国际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目标目标1.1.霸权稳定理论霸权稳定理论2.2.世界体系理论世界体系理论 目标目标重点重点问题问题3.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1 霸权稳定理论2.1.12.1.1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逻辑逻辑基础基础 1 2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作为对国际政治经济的经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理论成果,霸权稳定理论在学术理路上深受经济学中集体行动理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概念1,现实性,现实性1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l公共物品也称集体物品(collective goods
17、),可以定义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 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那一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l严格来讲,公共物品应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2,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的逻辑l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l奥尔森发现以下三个因素与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密切相关:集团成员数目大小;集团成员规模的差异程度;选择性激励2.1 霸权稳定理论2.1.12.1.1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2.1 霸权稳定理论2.1.12
18、.1.1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率先将奥尔森的逻辑应用到国际经济领域,以此解释国际经济中的稳定与动荡。公共物品的分析也适用于国际经济。私人物品就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收益。公共物品就可以理解为保持世界经济。世界遭受公共物品不足之苦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贪婪的利益和支配或剥削,而在于“搭便车”的原则。正是在这一理论逻辑的运用中,霸权稳定理论提出了关于国际权力结构与国际经济机制相关性的两个重要命题:其一,霸权国的存在将会导致自由贸易这样的稳定国际机制的提供。其二,虽然霸权国从这一局势中受益,但小国将得到更多的收益。尽管小
19、国没有承担成本,却能分享其收益。2.1 霸权稳定理论2.1.22.1.2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金德尔伯格在1973年出版的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中探究了一个令诸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感兴趣的重大题:造成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l金德尔伯格认为,这次大萧条波及这么广、程度这么深、持续时间这么长,是由于英国没有能力,而美国没有意愿担当领导角色在1981年发表的国际经济中的支配和领导一文中,金德尔伯 格 进 一 步 区 分 了“支 配”(dominance)和“领 导”(leadership)的概念。金德尔伯格将国家分成三类来讨论“领导”对于公
20、共物品供给的意义:第一类国家是小国;第二类是中等规模的国家;第三类是足以承担起领导责任的强国2.1 霸权稳定理论2.1.22.1.2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根据金德尔伯格的上述讨论,中小国家只会试图“搭便车”以谋求本国的利益,并期待其他国家为其提供公共物品。只有某个霸权国家才有能力通过它们自身的行为来提供这种公共物品。与“支配”所反映的大国“剥削”小国的情形相反,在对国际经济的“领导”中,霸权国实际上自愿选择了被小国“剥削”。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邓肯斯奈德尔(Duncan Snidal)将金德尔伯格视野中的霸权国角色称为“慈善的领导”(benevolent leade
21、rship)。2.1 霸权稳定理论2.1.22.1.2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霸权稳定理论的慈善领导模型金德尔伯格在1973年出版的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中探究了一个令诸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感兴趣的重大题:造成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l金德尔伯格认为,这次大萧条波及这么广、程度这么深、持续时间这么长,是由于英国没有能力,而美国没有意愿担当领导角色在1981年发表的国际经济中的支配和领导一文中,金德尔伯 格 进 一 步 区 分 了“支 配”(dominance)和“领 导”(leadership)的概念。金德尔伯格将国家分成三类来讨论“领导”对于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
22、第一类国家是小国;第二类是中等规模的国家;第三类是足以承担起领导责任的强国2.1.32.1.3霸权稳定理论中的强制领导模型霸权稳定理论中的强制领导模型 罗伯特罗伯特吉尔平吉尔平 斯蒂芬斯蒂芬克拉斯纳克拉斯纳 强制领强制领导模型导模型 12无论克拉斯纳还是吉尔平,都认为霸权国是否对提供公共物品感兴趣,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成本收益计算。只有当提供公共物品的私人收益大于其成本时,霸权国才会愿意提供公共物品。进而,霸权国基于利益算计会通过“选择性激励”的方式,要求潜在的“搭便车”者分担其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2.1 霸权稳定理论1.价值价值 l 霸权稳定理论将国家间权力分配作为自变量,将国际经济行为特征作为
23、因变量,从而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变量关系;l霸权稳定理论通过测定一系列指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在世界贸易和世界投资中的比率等,使国家权力这一自变量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关税水平、贸易比率等指标来考察国际经济体系的开放程度,从而使国际经济行为这一因变量具有可操作性 2.2.局限局限l历史上只有英国和美国两个霸权时期产生过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案例太少,不足以支持该理论成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科学理论;l斯奈德尔从公共物品的条件入手揭示了霸权稳定理论的适用范围;l霸权稳定理论对“集体行动不可能”的论断过于独断 2.1 霸权稳定理论2.1.42.1.4霸权稳定理论中的价值与局限霸权稳定理论中的价值
24、与局限1,现实性,现实性1 1,世界体系,世界体系l世界体系理论以“世界体系”为基本的分析单位l之所以称为“世界体系”,并非由于它囊括了整个世界,而是由于它大于任何从法律上定义的政治单位2,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2.2世界体系理论2.2.12.2.1世界体系的类型和性质世界体系的类型和性质l沃勒斯坦认为迄今为止,只存在过两种世界体系:一种是世界帝国、一种是世界经济体 l沃勒斯坦用“商品链”来确定这种经济联系的资本主义属性l沃勒斯坦进而提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只能是“世界经济体”l根据沃勒斯坦的上述观点,单一的世界经济体与多个国家并存的国家体系实际上就是“现代世界体系”的一
25、体两面 西欧在封建经济萎缩后,进行了地理规模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转化,由此成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地区。东欧和西属美洲卷入欧洲的世界经济体中,不仅为西欧提供了资本,而且解放了西欧的一些劳动力去从事其他非农业的专业化工作,从而使西欧的工作职业门类更趋复杂 除了生产链条的融入,向世界经济体的融入也意味着政治结构嵌入国际体系之中 沃勒斯坦认为,作为“延长的16世纪”,14501640年是个更富有意义的时间段,正是在此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形成于欧洲 2.2世界体系理论2.2.22.2.2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扩展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扩展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具有范围、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范和凝聚力。
26、世界体系的生命力由冲突的各种力量构成。这些冲突的力量由于压力的作用把世界体系结合在一起。2.2世界体系理论2.2.32.2.3现代世界体系的结构与周期现代世界体系的结构与周期1.价值价值 l世界体系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将政治和经济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并揭示了政治和经济的共同逻辑资本积累所具有的社会分析价值l沃勒斯坦对现代世界体系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他的“责任感”2.2.局限局限l世界体系理论过于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政治上层建筑的独立性。斯考切波就专门针对沃勒斯坦的理论指出,作为一个跨国性军事竞争结构,国家体系最初并不是由资本主义创造出来的。2.2世界体系理论2.2.42.2.4
27、世界体系理论的价值与局限世界体系理论的价值与局限2.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3.12.3.1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逻辑基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逻辑基础罗罗纳纳德德科科斯斯 (Ronald(Ronald Coase)Coase)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两个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困惑:第一,如果市场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那么为什么需要企业?第二,如果内部组织具有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什么不在一个大企业中进行所有的生产?科斯的答案在于不同的交易成本。“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指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
28、,那么显然只有这种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调整才能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 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基于科斯定理,基欧汉将国际机制对国家的效用归到产权、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的问题:第一,产权(法律责任)问题。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国际机制不可能构造出如同国内社会中那样稳固的法律责任模式;但国际机制有助于国家以相互获益的方式来组织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交易成本。通过将禁制性的内容提高到原则和规则的层次,国际机制降低了合法谈判的交易成本并增加了非法谈判的交易成本 第三,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因素,相互有利
29、的合作协议往往无法达成。国际机制有助于国家解决这些问题。2.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3.22.3.2国际制度的功能理论国际制度的功能理论在国家对多边主义的理性选择一文中,莉萨马丁就将国际合作问题区 分 为 四 种 类 型,即 协 作 型 (collaboration)、协 调 型 (co ordination)、劝说型(suasion)和保证型(assurance)第一,协作型博弈。人们都熟知的囚徒困境就是协作型博弈 第二,协调型博弈。协调型博弈有两个均衡结果,每一个都是其中一方最希望出现的 第三,劝说型博弈。无论协调型博弈还是协作型博弈都体现了国家间利益的对称性 第四,保证型博弈。“猎鹿”寓
30、言反映了保证型博弈的报酬结构。博弈方相互合作对 双方都是最优的 2.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3.32.3.3国际制度的形式与设计理念国际制度的形式与设计理念1.价值价值 l新自由制度主义提出了一整套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推理论述,并且借助博弈论的工具将这些论述发展成为理论模型。这些模型所推出的假设可以广泛用于国际政治经济的经验研究。l由于采用了与主流经济学相同的理性假定,新自由制度主义能够从经济学中不断地输入理论和方法 2.2.局限局限l新自由制度主义在揭示国际制度如何导出国际合作时所聚焦的因素中,没有涉及行为体偏好变化的内容l新自由制度主义过于强调国际制度的共赢属性,忽视了国际制度的分配效应 l
31、由于依赖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模型,历史在新自由制度主义研究议程中是无足轻重的 2.3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2.3.42.3.4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价值与局限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价值与局限第三章 互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目标目标1.1.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2.2.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 目标目标重点重点问题问题3.3.以制度为中心的理论以制度为中心的理论3.1 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3.1.13.1.1理论背景:找回国家理论背景:找回国家自政治学被纳入社会科学的发展轨道后,特别是战后行为主义革命发生后,无论是在比较政治领域还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政治学都遭到了尖锐的
32、批评 在国际关系领域中,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现实主义遭遇到了跨国主义和相互依赖理论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中都出现了国家理论的复兴。一些从事比较政治研究的学者重新审视了国家这一传统主题,提出了“找回国家”(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的研究议程 1,现实性,现实性1 1,国家自主性,国家自主性l国家被看成是拥有领土和人民控制权的一种组织。它可以制定和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简单反映社会集团利益、阶级利益或整个社会的利益l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所制定的公共政策与其自身的偏好之间的一致程度 2,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对外经济政策分析l在对外政策分析中
33、,国家利益可以从核心决策者的偏好中推导出来,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这些偏好并不总是使某个特定的阶级或者集团受益;(2)这些偏好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3.1.23.1.2国家自主性与对外经济政策国家自主性与对外经济政策3.1 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3.1.33.1.3国内结构与对外经济政策国内结构与对外经济政策卡 赞 斯 坦 认 为,国 内 结 构 包 括 统 治 联 盟(ruling coalition)和政策网络(policy networks)两个部分。前者规定了对外经济政策的目标,后者规定了对外经济政策的工具。政策网络的特点在于跨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从而连接了国家与社会。里斯卡彭提出,
34、在相似的国际环境下,国内结构的差异将决定跨国行为体对政策的影响程度。3.1 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1.价值价值 l国家主义理论不仅通过国家自主性的概念将国家带回到了政策分析的中心,而且通过国内结构的途径打开了这个决策过程的黑箱l在方法论上,国家主义强调理论与历史的有机结合,并在地区研究和个案研究中注重“历史特殊性”2.2.局限局限l国家主义过于关注国家的宏观结构,由于缺乏对决策者微观动机的分析而削弱了自身的逻辑演绎能力,也难以发展出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假设 l国家主义强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并且打开了国家决策过程的黑箱,但由于过于强调国家的重要性,对社会的分析不够具体和深入 3.1.
35、43.1.4国家主义理论的价值与局限国家主义理论的价值与局限3.1 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3.2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3.2.13.2.1理论背景:理论背景:“颠倒的第二意象颠倒的第二意象”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对国际政治研究与国内政治研究之间的隔阂状态感到不满肯尼思沃尔兹在 人、国家与战争一书中对关于冲突起源的三种意象进行了区分:第一意象是“人性与国际冲突”;第二意象是“国家与国际冲突”;第三意象是“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沃尔兹的“第二意象”关注的是国际行为的国内根源,而古勒维奇所讨论的是国内政治的国际根源,即从国际体系到国内结构的推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古勒
36、维奇的研究议程就成了“颠倒的第二意象”3.2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3.2.23.2.2社会联盟的阶级分化模型社会联盟的阶级分化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由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和贝蒂尔俄林提出的。这一模型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又被称作要素比例理论。3.2.33.2.3社会联盟的行业社会联盟的行业/部门分化模型部门分化模型李嘉图-维纳模型是在修正李嘉图模型基础上形成的。在标准的李嘉图模型中,劳动是各国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杰克布维纳最早提出以特定要素概念来修正李嘉图模型。李嘉图-维纳模型中的收入分配是以行业/部门为基
37、础的 在艰难时世下的政治:五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政策比较中,古勒维奇就以宽宏的历史视野展现了不同部门的社会行为体在“艰难时世”中围绕着经济政策制定而发生的政治冲突与合作。这里所说的“艰难时世”,是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3.2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3.2.33.2.3社会联盟的行业社会联盟的行业/部门分化模型部门分化模型与古勒维奇相比,杰弗里弗里登(Jeffery Frieden)更加明确地将李嘉图-维纳模型作为考察对外经济政策的分析工具。在1991年发表的投资的利益:金融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政策的政治中,弗里登依据李嘉图-维纳模型提出了一个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框架。但与纯粹的经济学分析不同,弗
38、里登的框架集中关注资本跨国流动的分配含义,并根据资本流动的程度考虑不同经济政策的分配含义。3.2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1.辩论辩论 作为两种分析路径的提出者,罗戈夫斯基和弗里登分别为自己的微观基础进行了辩护,对对方的微观基础进行了批评。从弗里登与罗戈夫斯基的辩论中,不难看出他们都承认对方应用的模型在局部范围内是有效的,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适用于长期趋势的分析,而特定要素模型适用于短期情况的分析 当面对某一具体的国际化压力时,国内行为体究竟是以阶级为单位采取集体行动还是以行业/部门为单位采取集体行动呢?3.2.43.2.4 两种社会联盟模型的分歧与会合两种社会联盟模型的分歧与会合 3.2 以社会为中
39、心的理论2.发展发展 詹姆斯阿尔特(James Alt)和迈克尔吉利根(Michael Gilligan)在1994年发表的贸易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要素特定性、集体行动问题与国内政治制度中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思路。他们引入了两个变量,即集体行动成本与要素流动性 3.2.43.2.4 两种社会联盟模型的分歧与会合两种社会联盟模型的分歧与会合 3.2 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1.价值价值 l社会联盟理论主要是基于贸易政治的经验研究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领域的社会分化也是社会联盟理论分析得最为透彻的。l作为开放经济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联盟理论为打破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区分做出了“范
40、式转变”(paradigm shift)意义上的贡献 2.2.局限局限l社会联盟理论更多地揭示了国际经济如何影响了国内政治分化,没有解释政治分化的政策结果 l没有将国内制度结构整合进他们的分析框架,社会联盟理论在解释和预测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3.2.53.2.5社会联盟理论的价值与局限社会联盟理论的价值与局限3.2 以社会为中心的理论3.3 以制度为中心的理论3.3.13.3.1理论背景:理论背景:“重新发现制度重新发现制度”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家试图“重新发现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新制度主义已经成为政治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范式之一新制度主义并非单一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家族(family
41、)政治经济学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得以应用的制度分析路径主要是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l历史制度主义将制度的演进置于历史进程之中,同时认为一种有效的历史进程在当下表现为特定的制度l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产生来自对一个重大矛盾的观察,即如果标准的理性选择公式阿罗不可能定理正确的话,美国国会的立法就很难保持稳定的多数。然而,国会投票的结果又在事实上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稳定性 3.3 以制度为中心的理论3.3.23.3.2国内政治制度与对外经济政策国内政治制度与对外经济政策: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 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度路径具有以下基本命题:1.第一,结构主义命题第一,结构主义命题 l结构既指
42、集团的组织特点,也指引导行为体关系的规则和规范 2.2.第二,路径依赖命题第二,路径依赖命题 l制度变迁与其说是持续的和递增的,不如说是间断的和黏性的。制度结构一旦建立就很难随着社会力量的进化而发生变化。l在某个关键节点所做的选择会限制接下来的关键节点上所做的选择,从而形成历史分叉的过程。3.3.第三,因果复杂性命题第三,因果复杂性命题 l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之间的因果链条相互作用 3.3 以制度为中心的理论3.3.33.3.3国内政治制度与对外经济政策国内政治制度与对外经济政策: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路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路径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主要致力于对国际制度的分析并形
43、成了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一国际关系流派 l根据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方法论,制度和偏好两者都起作用 l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内政治制度既影响国际协定的可能性,也影响其内容,但是制度与行为体偏好一同发挥这样的作用 l米尔纳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说明了立法、行政之间的制度关系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 1.价值价值 l作为在政治学中比较成熟的制度分析方法,历史制度主义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我们理解政治制度在对外经济政策中的作用提供了分析工具。l在这两种制度分析路径的推动下,特别是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推动下,政治学家已经系统地探索了选举制度、立法制度和官僚制度等各种具体的国内政治制度在对外经济政策中的作用 2.2.局限局
44、限l两种制度分析路径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是不够均衡的,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l相对广泛的意义上来界定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关系的历史制度主义可能对解释非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具有更强的理论潜能,但如何将这种潜能转化为成果仍需要学者付出艰辛的努力 3.4制度主义的价值与局限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 目标目标1.1.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2.2.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化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化目标目标重点重点问题问题3.3.国内政治与对外贸易政策国内政治与对外贸易政策4.1 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4.1.14.1.1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特点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特点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
45、易l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时代封建制社会l中国西方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l第一,地理大发现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l第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l第三,地理大发现导致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与霸权的发展密切相关。霸权显而易见有着军事性的一面,经商需要安全和稳定,掌握海洋经济和掌管军事安全之间的联系是清晰的 4.1 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4.1.14.1.1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特点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特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l第一,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和剥削已经成为资本再生产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l第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
46、主义具有赤裸裸的强盗式劫掠特征。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殖民地成为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出口市场 l第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明显变化。l第四,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l第五,国际贸易的“中心 外围”体制初步形成 4.1 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4.1.14.1.1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特点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特点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国际贸易表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l资本输出成为带动商品输出的强有力手段 l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l贸易战和货币战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l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l多边贸易支付体系初见端倪 l国际贸易协定和条约盛行
47、4.1 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4.1.24.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的国际贸易年代的国际贸易 战后国际贸易增速加快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贸易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冷战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1.34.1.3冷战结束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冷战结束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各国外贸依存度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多元化4.1 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4.1.44.1.4 200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的新变化
48、战后国际贸易增速出现波动区域贸易协定数量迅速增长,内容显著扩展国家间贸易摩擦日益频繁4.2 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化4.2.14.2.1 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原则l最惠国待遇原则l国民待遇原则l机会均等原则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的作用4.2.24.2.2 国际贸易组织的形式与作用国际贸易组织的形式与作用国际贸易组织的初始形式二战后国际贸易组织的发展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4.2 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化4.2.34.2.3 关贸总协定和多边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和多边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及其意义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原则关贸总协定的功能和作用4.2.44.2.4 世界贸易组织
49、和当前国际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和当前国际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4.2 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化4.2.54.2.5 区域贸易协定与当前国际贸易体系区域贸易协定与当前国际贸易体系北美自由贸易区是最为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之一,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2018年11月30日,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国签署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替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的前身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
50、伙伴关系 区域贸易兴起有其特定的原因:区域贸易兴起有其特定的原因:l多边贸易协调越来越困难l区域内部协调相对容易 l国际金融危机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区域贸易协定加速发展的同时,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区域贸易协定加速发展的同时,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l区域贸易协定 的地理范围逐渐扩大 l区域贸易协定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 l区域贸易协定的政治因素不断增强 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l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为低关税,让国外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较为自由地进入国内市 l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2.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l保护贸易政策最明显的特征是实行关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