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课件.ppt(1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2/41第一章第一章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时期的儒学 胡 军 教授北京大学 哲学系2023/2/42本讲提纲v一一 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v二二“打孔家店打孔家店”v三三 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v四四 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反思2023/2/43一一 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v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新文化运动包括着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这两大内容。文学革命是以白话文运动为主,具有工具性的价值和意义。而思想革命的内容则是积极地提倡一种新的人生论,可以说它是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而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这种新人生
2、论最着力,也最有影响力的两位领袖人物便是陈独秀和李大钊。2023/2/44v他们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在于以转变人的基本思想来促进文化改革,特别是道德改革。如果没有牢固的文化基础,社会和政治改革便不能成功,也不能持久。这就是所谓的思想文化改革必须优先的信念。因此新文化运动最迫切、最根本的变化乃是“根本思想”的转变,而根本思想是指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论。从知识分子着眼,要振兴腐败没落的中国,只能从彻底转变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全面重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着手。如果没有能适应现代生活的新的世界观和新的思想意识,以前所实行的全部改革终将徒劳无益,无济于事。他们的基本信念是,思想改革为其它一切必要改革的基
3、础。而实现思想变革的最好途经是改变人的思想,改变人对宇宙和人生现实所持的整个观念,即改变人的世界观,提倡一种新的人生论。2023/2/45v陈独秀和李大钊的这一看法是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v他们认为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的中心问题,是由于西方文化与哲学的引进之后,东西方文化与哲学的交叉与矛盾。这一过程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的,其后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新旧的矛盾和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对西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细看去,这一过程可分为以下六期。2023/2/46v第一期在明朝中叶,西教西著初入中国,知之者乃极少数之人,信之者仅一二人而已。v第二期为清初,火器历法,见纳于清帝,朝野旧儒,群起非之,
4、是为中国新旧相争之始。v第三期在清朝中叶,鸦片战争以后,西洋武力震惊中土,于是提倡西洋机械练兵之术,于是“洋务”、“西学”为当时人所热衷的新名词。v第四期在清末,甲午之战,军破国削,康梁乘势变法,变法虽不成功,但是新思想拓宽了领地,于是由行政问题折入政治根本问题。v第五期在民国初年,当时新旧之所争,康梁提倡,只在行政制度优良否,尚未涉及政治根本问题。但在民国初年,一部分有识之士有了政治为根本问题的觉悟,于是进而有了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的讨论,辛亥革命后,共和告成。2023/2/47v第六期即辛亥之后的四五年,由于备受专制政治的痛苦,于是人们渐渐厌恶专制,而倾向共和民主。v(一)陈独秀论人生(一)
5、陈独秀论人生v在这六期中西文化冲突中,中国人最初的觉悟是西洋的器物,其次是政治,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中国人的觉悟,越来越提高,但是中国的问题并未在这六期中得到解决。于是陈独秀指出:“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他所谓的“最后之觉悟”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2023/2/48v所谓的“政治觉悟”有这样的三个步骤:v第一步是要知国家为人们公产,人类为政治动物,而中国人当时尚没有这样的觉悟。v第二步觉悟是,抉择优良政体,现在的潮流是,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他说:“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
6、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v第三步觉悟是,“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2023/2/49v而他尤重“伦理的觉悟”。他说:“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v陈独秀所说的伦理觉悟就是要确立自由平等的思想与原则,他认为共和立宪,要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只有多数国民确立起了独立平等自由的原则,共和立宪才能实现。因此,可以说:“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7、”又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可见,陈把伦理看得比政治、经济更为根本。陈独秀所说的陈独秀所说的“伦理的觉悟伦理的觉悟”实质所指的就是一种新的人生论。实质所指的就是一种新的人生论。2023/2/410v他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1915年9月15日)的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中便提出了这种新人生论纲要。其内容有这样的六点:v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自主的而非奴隶的v每人各有自主权,他说:“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
8、 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2023/2/411v他认为,儒家的忠孝节义是奴隶的道德。尼采说,道德有两类,一是贵族的道德,一是奴隶的道德。所谓贵族的道德是听命于自己,以自己来取舍。而奴隶的道德则相反,唯他命是从。v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v进化为宇宙之根本大法,不进则退。陈认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不适用于今世,他说:“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2023/2/412v进取的而非退隐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v陈认为,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排万
9、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他指出,退隐为弱者不适竞争之现象,而不是什么高人出世之行。所以,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遁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v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v“立国于今之世,其兴废存亡,视其国之内政者半,影响于国外者恒亦半焉。”万邦并立,动辄相关。2023/2/413v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v“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陈认为,“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但是“周礼崇尚虚文”。周以后,名教流行,与现实社会生活背道而驰。v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v陈认为,近代欧洲之所
10、以优越于他族者,在于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我们要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2023/2/414v“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像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v陈又说:“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将能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但要幸福,莫怕痛苦,现在个人的痛苦,有时又会造成未来个人的幸福。2023/2/415v陈的这种新人生论显然是与中国传统社会人生论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在上述的六点中,他都竭力将中国的或在他看来是旧的人生论
11、拿来与西洋的或在他看来是新的人生论进行比较。这种新人生论在上世纪初对于广大青年有着十分巨大的启蒙作用。特别是他在其中提出的“科学”、“人权”(后改为民主)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两个目标。2023/2/416v应该看到,敬告青年中所提出的这种新人生论还只是一个大纲或框架,还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阐发。在新青年四卷二号(1918年2月15日)上陈独秀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生真义文章,比较集中地论述了他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顾名思义,人生真义是要讨论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重大而根本的问题。关于人生意义的理论相当繁多,所以在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陈独秀也清楚地意识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种种人生论。他指出,佛教的、基督
12、教的、孔孟的、墨子的、杨朱的、老庄的人生思想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批评上述几家的人生理论之后,他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生理论的大纲。2023/2/417v他说道:v照这样看起来,我们现在时代的人所见人生真义,可以明白了;今略举如下今略举如下:v一、人生在世,个人是生灭无常的,社会是真实存在的。v二、社会的文明幸福,是个人造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v三、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尊重的。v四、社会是个人的总寿命,社会解散,个人死后便没有联续的记忆和知觉;所以社会的组织和秩序,是应该尊重的。v五、执行意志,满足欲望,自食色以至道德的名誉,都是欲望。是个人生存
13、的根本的理由,始终不变的。此处可以说“天不变,道也不变”。2023/2/418v六、一切宗教、法律、道德、政治,不过是维持社会不得已的方法,非个人所以乐生的原意,可以随着时势变更的。v七、人生幸福,是人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若是上帝所赐,何以厚于今人而薄于古人?若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何以世界各民族的幸福不能一样呢?v八、个人之在社会,好象细胞之在人身;生灭无常,新陈代谢,本是理所当然,丝毫不足恐怖;v九、要享幸福,莫怕痛苦。现在个人的痛苦,有时可以造成未来个人的幸福。比如有主义的战争所流的血,往往洗去人类或民族的污点。极大的瘟疫,往往促成科学的发达。v总而言
14、之: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我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至无穷。2023/2/419v陈的这种人生论应该肯定,大体上是正确的。此种人生思想是以个人为基础的。在他看来,所谓的幸福是个人的幸福,痛苦也是个人的痛苦。但个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所以社会的组织和秩序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但社会是个人集成的,即便是国家也是
15、“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爱国心与自觉心)。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陈独秀思想中,个人是社会和国在陈独秀思想中,个人是社会和国家的本位,或基础。他的人生论是个人主义的,家的本位,或基础。他的人生论是个人主义的,但不是利己主义的。但不是利己主义的。2023/2/420v他的人生论也是一种积极奋斗、拼搏的,他曾经说过青年生活的历程就是从“实验室到监狱,从监狱到实验室”。他本人作为政治家、革命活动家的生涯就是他此种人生观的最好的注脚。v陈陈独秀的人生论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和科学的。陈独秀这一新人生论虽然还未成一系统的理论,但其人生论的框架已经形成,其实
16、质内容就是自由、平等、科其实质内容就是自由、平等、科学,是理性、乐观的人生观。学,是理性、乐观的人生观。2023/2/421v(二)李大钊的(二)李大钊的“青春人生论青春人生论”v李大钊与陈独秀一样,将改造中国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因此他的新人生论便可称之为青春人生论。v李大钊由自然的春天思考着人生的青春之意义。v春天“春日载阳,东风解冻”,春日有“清和明媚之象”,“百卉昭苏”,春天给人们带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v人生的青春则体现了“高尚之理想,圣神之使命,远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2023/2/422v青春的使命或责任就是要“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
17、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实现自我与民族拯救就必须发扬青春的精神。v李大钊认为,青春有两重含义:v一是指个体的青春进程,一是指个体的青春进程,v一是指宇宙的无尽青春。一是指宇宙的无尽青春。v在这两个含义中,李尤重后者。2023/2/423v个体的青春只有通过与宇宙无尽之青春相结合才有意义。v李大钊认为,个体的青春是有限的,“块然一躯,渺乎微矣,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所以个体青春能否“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如宇宙自然青春是有尽的,那么它就不能给个体的青春以“永享青春之幸福”,但是
18、,“如其无尽,吾人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又何不能之有?”v这样在他看来,个体青春之有无意义即在于宇宙自个体青春之有无意义即在于宇宙自己的青春是否是无尽的己的青春是否是无尽的。v李大钊认为,宇宙是否微无尽的问题,取决于宇宙有无起点和终点。2023/2/424v他认为,宇宙是无尽的。但宇宙中之具体物则是“万象万殊”的,而且对于个体而言,“有进化,也有退化”,于是有生有死,有盛有衰,有阴有阳,有否有泰,有青春有白首,等等,这是相对的。“个体之积,如何其广大,而终于有限。一生之命,如何其悠久,而终于有涯。”v可见,宇宙是不变的,而个体事物,生命是可变的,李大钊说:“其变者青春之进程,其不
19、变者无尽之青春也。其异者青春之进程,其同者无尽之青春也。其易者青春之进程,其周者无尽之青春也。其有者青春之进程,其无者无尽之青春也。其相对者青春之进程,其绝对者无尽之青春也。其色者差别者青春之进程,其空者平等者无尽之青春也。”2023/2/425v李大钊区分了青春之进程和无尽之青春,但是其最但是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这两者统一结合起来。而这统一结终的目的是要把这两者统一结合起来。而这统一结合的基础就是宇宙无尽之青春合的基础就是宇宙无尽之青春。他说“以其不变应其变,以其同操其异,以其周执其易,以其无持其有,以其绝对统其相对,以其空驭其色,以其平等律其差别”。做到了这一步,我们就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
20、之生涯,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春。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v具有这种境界,才能冲破个人的偏狭与自私,及种种私利,而与无尽的宇宙打成一片。每个人都是小我,但却能立足在无尽宇宙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乃能享宇宙无尽之青春。”这样,青年才能突破自然法则对人的限制,使人昂然挺立于天地之间,自然法则对人的限制有以下两个方面:2023/2/426v首先,地球是人类的家园首先,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它的存在是有限的。它的存在界限是人类存在的最大限制。如果说地球正值儿童或青年期,人类尚能聊以自慰。但是如果地球已是白首之期,则人类难免不会有伤心之色。然而具有青春精神的人们是不会因此而消沉的,李大钊说:“
21、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在现在一刹那之地球,即有现在一刹那之青春,即当尽现在一刹那对于地球之责任。”李大钊认为,这就是以人类之青春精神,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2023/2/427v其次,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也有其存在的界其次,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也有其存在的界限。限。李大钊认为,人类文明是违反自然的生活,如“有舟车电汽,而人类丧其手足矣。有望远镜德律风等,而人类丧其耳目矣。他如有书报传译之速,文明利器之普,而人类亡其脑力。有机关枪四十二珊之炮,而人类弱其战能。有分工合作之都市生活,歌舞楼台之繁华景象,而人类增其新病。”虽然如此,
22、人类也不应悲观,应该相信人类有无尽之青春,要努力运用人类的智能,使违背自然的生活重新顺适自然,这样就可以“返于无尽青春之域,而奏起死回生之功也。”2023/2/428v人的一生是短促的,是有限的,这是任何人都奈何不得的。于是,问题在于如何使人这有限的一生过得有意义。v李大钊认为,青春的人生观所要标书的就是要把个体的青春生命与宇宙无尽的青春结合起来,这样,有尽的一生就有了无尽的意义。从而激发奋进的精神,从而“昂首阔步,独往独来”地生存于天地之间。v要发扬青春精神,树立青春的人生观,李大钊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人的有限生命的意义。2023/2/429v首先,要正视人生短促的事实,人生短促是无法
23、改首先,要正视人生短促的事实,人生短促是无法改变的。变的。人们因此而怀恐惧之心也是常情。但这种恐惧应更能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因为“于以知恐怖为物,决不能拯人于危。苟其明日将有大祸临于吾躬,无论如何恐怖,明日之祸万不能因是而减其豪末。而今日之我,则因是而大损其气力,俾不足以御明日之祸而与之抗也。艰虞万难之境,横于吾前,吾惟有我、有我之现在而足恃。”所以,空叹人生短促,视死亡为畏途,是消极的人生观,它不能揭示人生的真正意义,且必然造成人们精神上的颓废,使整个民族丧失活力。李大钊的青春人生观就使要彻底破除这种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重新塑造朝气蓬勃、拼命进取的民族精神。2023/2/430v其次,要脱绝
24、浮世的虚伪的生活,摆脱金钱权其次,要脱绝浮世的虚伪的生活,摆脱金钱权力对人的束缚。力对人的束缚。李大钊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的人们以追名逐利为人生目的的社会现象。认为此种风气不除,青春精神则无从谈起。人们追逐金钱与权力,认为它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其实错了,它们只能给人带来烦恼。因为人生有限,欲望无限,以无穷之欲追逐有限之生,焉能满足?于是,空虚、颓唐、烦恼、厌世随之而起,所以,李认为“黄金权力”“为青春之累”,真正的快乐,是青春的快乐,是发扬进取的精神,在人生的战场上拼搏、奋斗,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尽的青春之中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永存的。2023/2/431v李大钊认为,青年的责任,“在冲决过
25、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进而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裨让明日青春之我。”v脱绝浮世虚伪的机械的生活,以特立独行之我,立于行健不息之大机轴。v“青年青年”不仅是生理意义上的,而且是精神意不仅是生理意义上的,而且是精神意义上的。所以义上的。所以“有老人而青年者,有青年而老有老人而青年者,有青年而老人者人者”,有老当益壮者,有老当益壮者,少年颓丧者,乃在吾少年颓丧者,乃在吾人诟病之人诟病之 矣。矣。”2023/2/432v李大钊认为,青春精神应该是这样的,他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
26、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青年之字典,无困难困难之字,青年之字,青年之口头,无之口头,无彰碍彰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他认为,青年应该体现这种青春之精神。v与青年相对是老辈,“老辈之灵明,蔽翳了经验,老辈之精神,局牖于环境,老辈之文明,和解之文明也,与境遇和解,与时代和解,与经验和解。”李大钊认为老辈的文明已经不合时代潮流,是过时的属于坟墓中的东西,所以必须打破。2023/2/433
27、v但是李认为,今日中国仍然是老辈文明为主的国家,而具有青春精神的青年十分罕见。李大钊认为,中国所以落后挨打,不是因为“老辈之强,乃吾青年之弱,非被旧人之勇,乃吾新人之怯,非吾国之多老辈多旧人,乃吾国之无青年无新人耳!”v他所谓的无青年无新人,是说青年人有,但却“乏慷慨悲壮之精神,起死回天之气力耳。”v老辈所代表的旧文化,已成为昨天黄花,与新的青春文化不可同日而语。它们本没有力量与新的思想相抗衡。然而,由于青年软弱,使得它们似能称霸一时。因此,李大钊号召青年们要发扬奋斗进取的青年精神,与老辈宣战,与老辈格斗,“趋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丧之。”2023/2/434v李把希
28、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他坚信,在新与旧的斗争中,青年正是这个法则的体现者。任何压制青年的力量,都是阻碍进化的保守势力,必须彻底扫除。v李大钊青春人生观的核心部分就是要实现“青春中华之创造”。v所以要提出创造青春中华这一目标,就是因为,现现在的中华已不是青春期的、而是白首之中华在的中华已不是青春期的、而是白首之中华。李认为,中华民族自黄帝以降,已有四千八百年,其青春期在周代,至今日,中华民族已是白首之民族,白首之民族就是衰亡之民族,与青春民族相遇,必败无疑。中华民族的未来,不在白首民族之苟活,而在青春中华之再造。要发扬回春之力,“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20
29、23/2/435v现在中华民族既已是白首民族,那么创造青春中华的可能性在那儿呢?v李大钊说:“盖尝闻之,生命者,死与再生之连续也。今后人类之问题,民族之问题,非苟生残存之问题,乃复活更生、回春再造之问题也。”他又说:“顾吾以为宇宙大化之流行,盛衰起伏,循环无已,生者不能无死,毁者必有所成,健壮之前有衰颓,老大之后有青春,新生命之诞生,固常在累累坟墓之中也。”又说:“夫宇宙本相,为不断之轮也,吾人日循此轮 生死、成毁、衰亡、诞孕之中。”v李的这一看法实在是以进化论和循环论的结合李的这一看法实在是以进化论和循环论的结合为基础的。为基础的。2023/2/436v根据这一看法,青春之中华诞孕于白首中华
30、之中。这样的白首民族,亡之不惜,青年的任务在于孕育青春中国之再造,而不在于为白首中国之不死而呼号。白首中华为老辈所有之中华,历史之中华,坟墓中之中华也。未来中华,青年所有之中华,理想之中华,胎孕中之中华也。v进一步,李大钊还用“青春”的观念重新解释了“中华”的含义,表明青春中华再造的可能性。2023/2/437v他认为“中”,中者,宅中位正之谓也。即在空间上指中央的位置,在时间上指时中,“时中”谓吾人当于今岁指青春点为中点,具体而言之,即以今年今春之今日今刹那为时中之起点。李认为,“中以前之历史,封闭之历史,焚毁之历史,葬诸坟墓之历史也。中以后之历史,洁白之历史,新装之历史,待施绚绘之历史也。
31、中以前之历史,白首之历史,陈死人之历史也。中以后之历史,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也。”他强调指出道:“即由今年今春之今日今刹那为时中之起点,取世界一切白首之历史,一火而摧焚之,而专以发挥青春中华之中,缀其一生之美于中以后历史之首页,为其职志,而勿逡巡不前。”2023/2/438v华者,文明开敷之谓也,华与实相为轮回,即开敷与废落相为嬗代。中华民族现在正处于由“实”(废落)转华(开敷)的时期,“白首中华者,渐即废落之中华也。青春中华者,方复开敷之中华也。”在白首中华之“实”中,正孕育着青春中华之“华”再生,所以,中华的“华”同样意味着青春中华的再生。v但是,青春中华之再生,不是自然而然的进化青春
32、中华之再生,不是自然而然的进化过程。需要青年们作出艰苦的努力过程。需要青年们作出艰苦的努力。李指出:大凡一新生命之诞孕,必历一番之辛苦,即必需一番之努力。他一再告诫青年,万不可因现实的黑暗而生厌世之心,取消极的方法。2023/2/439v李的青春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他的“崇今”的时间理论。李认为:v时间体现为历史,时间体现为历史,“时是伟大的创造者,时时是伟大的创造者,时又是伟大的破坏者。又是伟大的破坏者。历史的楼台是他的创造的工程,历史的废墟是他的破坏的遗迹。世界的生灭成毁,人间的成败兴衰,都是时的幻身游戏”。v时间体现为人生,对时间的理解亦是对人生时间体现为人生,对时间的理解亦是对人生
33、意义的揭示。意义的揭示。因为“有生命的历史,实是一个亘过去、现在、未来的全人类的生活。”我们如何看待过去、现在、未来的意义,就表达了我们的人生观是怎样的。2023/2/440v李认为,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三者之中,现在最为宝贵。这是因为:v首先,过去未来皆是现在,因为“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现在是时间流转的基础。“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途经,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之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2023/2/441v其次,现在体现了创造,因为其次,现在体现了创造,因
34、为“时如一线,引而弥时如一线,引而弥长,平列诸点,有去未今。长,平列诸点,有去未今。既引的线,确属过去,未引的线,确在未来。然此线之行,实由过去,趋向未来,必有力焉,引之始现。此力之动,即为引的行为,引的行为,即为今点所在。过去未来,皆赖乎今,以为延引”。现在是人的创造性行为的体现。v再次,再次,“现在现在”最容易丧失。李大钊说:最容易丧失。李大钊说:“时间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刚刚说他是刚刚说他是今今是是现在现在,他早已风驰电,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掣的一般,已成过去过去了。了。如一刹那不有行为,不为动作,此一刹那
35、的今即归于乌有,此一刹那的生即等于丧失。”“现在”还能增强人们的历史责任感。因为过去以现在为归宿,现在的一切都遗留着过去的痕迹,同样,现在又是将来的起点,一切作为都会在将来体现。所以,应格外珍惜“现在”。2023/2/442v“现在”既然如此重要,所以应该树立“爱今”的观念。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稍纵即逝的“现在”。“我们在此,只能前进,不能回还在时的途程中。只有行动,只有作为,只有过程,只有努力,没有一瞬徘徊的工夫,没有半点踌躇的余地。你不能旁观,你不可回顾,因为 便是引 前进的主动。”李大钊在此激发青年珍惜时间,从现在,从“此时”开始做起,不要等待,不要旁观。“鼓舞青春中华之运动,培植青春中
36、华之根基,吾乃高撞自由之钟,以助其进行之勇气。”2023/2/443v陈独秀与李大钊的新人生论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进步的人生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左右着当时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的世界观或价值观。即便在当今社会,他们的人生论仍然具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v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他们的人生论是以西学为其基础,特别是受了当时在国内盛行的进化论思潮的支配。他们所理解的进化论的基本看法是,后来者居上,年轻人一定要胜过老年人,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梁启超的这一思想口号依然可以完全用来诠释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的人生论的基调。于是,他们的
37、结论也就是中国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全盘否定传统的人生论。这一基本看法使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都将中国未来的希望寄予年轻人身上。所以陈独秀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就是专为青年而创设的,他的发刊词“敬告青年”及新青年所登载的文章便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2023/2/444v同样,李大钊的人生论思想也是专为青年的,所以他命名自己的思想为“青春哲学”。v这一理念使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们认为老辈的文明已经不合时代潮流,是过时的属于坟墓中的东西,所以必须打破。只有彻底打破传统的旧的东西,新的人生论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潮流,并进而引领中国逐渐走向独立、繁荣、富强。v于是,他们都着意排斥中国传统的人生论思
38、想。用陈独秀话讲就就是“存其一,必废其一”,两者之间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不仅陈独秀、李大钊如此,细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其他人物如胡适、鲁迅等人也都持守这样的思想立场。2023/2/445v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立场自有其复杂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立场自有其复杂的原因。第一原因。第一,西方社会自十八、十九世纪以来已逐渐走上以社会化生产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民主、法制、科学、人权等不仅已深入人心,且已制度化。返观当时的中国仍处于传统的家庭生产模式之中,生产力底下,经济落后,大众尚不知民主、法制、科学、人权等究竟为何物。第二,西方假借强权侵占、掠夺中国。1840年直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39、连年的对外战争中国均以惨败告终,割地赔款,逐渐使中国社会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三,国内政局动荡,自戊戌变法后,在政体问题上争论不休,是维持传统的帝制,还是走君主立宪或者是建立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传统的皇权统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共和体制不久即遭遇颠覆。短短的民主共和之后即是两次短暂的帝制复辟运动。2023/2/446v第四,自从西方各家各派思想涌进中国之后,对中国传统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固有的文化核心或价值系统逐渐崩溃。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的共识在于指出,西方文化的核心不在于他们的物质文明,而在于他们的价值系统或所谓的人生论。因此结论就是我们向西方文化学习,首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包括
40、民主、人权、科学在内的人生论。这种人生论对于中国来讲是新的,所以他们称之为新人生论。要引进、介绍、确立这种新的人生论,在他们看来,当然就要反对中国传统的人生论。同时这种思维模式得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支持,后来者居上,凡是后来的均是进步的、是革命的,凡是历史上固有的都是落后的,是倒退的,需要全面颠覆。2023/2/447v在当时沉闷的中国思想界,新青年等杂志提出、介绍和宣传的这种新人生论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闪亮点。人们感到似乎在这样的新人生论的指引下,中国终究会走向独立、繁荣和富强。v细读新青年,我们会看到,新文化运动领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尽管准确地看到西方文化的核心,也基袖
41、人物尽管准确地看到西方文化的核心,也基本上解决中国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但是他们本上解决中国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但是他们对西方文化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西方文化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比如对于民主、人权、科学等虽然有着基本的了解,但总的说来,他们的文章中对此类问题的讨论缺乏深度和系统,没有能力做学理上的研究与分析。2023/2/448v我们可以陈独秀为例。陈独秀说过这样的话“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1如此解读法兰西文明显然是片面的。甚至他们的有的提法,在今天看来,也显得过于偏颇、过于激进,也曾在当时及现代
42、的社会中产生负面的作用。v1 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陈独秀著作选,第136页。2023/2/449二二“打孔家店打孔家店”v在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看来,要在中国引进、要在中国引进、宣传和确立上述的新人生论,我们就必须首宣传和确立上述的新人生论,我们就必须首先要全盘推翻、颠覆传统的人生论先要全盘推翻、颠覆传统的人生论。当然中国传统的人生论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批判儒家思想或打到“孔家店”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2023/2/450v其实,批孔并不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批孔并不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自有儒家思想以来,历史上就不断出现过批孔的运动。但与历史上
43、历次批孔运动不一样,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应该说对儒家思想有着巨大的颠覆作用。(先秦杨墨对儒家的批评、魏晋以来对儒家思想的批评,明末清初黄宗羲、李贽等人对儒家思想的批评等。)v近代历史上,批孔与尊孔是相互消长的。之所以有新文化运动的批孔运动,是因为其前后也有着相当规模的尊孔运动。2023/2/451v如1912年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其弟子陈焕章等人就成立过“孔教会”。陈焕章等人曾上书参众两院,要求奉孔教为国教。黎元洪、冯国璋、张勋之流也积极配合,通电上书,积极鼓噪要尊崇孔教,速定孔教为国教,将其载入宪法,学校一律设立崇孔祠,行释奠之礼。此种形势激励了社会上的守旧势力,霎时社会上各种尊孔会社如
44、孔教会、宗圣会、孔道会、洗心会、孔社、大成社先后成立,鼓吹尊孔读经的不忍、孔教会杂志、孔社等刊物也相继出版、发行,春丁祀孔、秋丁祀孔、孔子诞辰纪念会和祀孟活动也在社会上推波助澜。2023/2/452v1915年8月14日,杨度、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严复六人组成“筹安会”,通电各省,发表筹安会宣言,宣称:“我国辛亥革命之时,人民激于感情,但除种族障碍,未计政治进行,仓促制定共和国体,国情适否,未及三思。”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家所历危险,人民所感痛苦,举国上下,皆能言之。长此不图,祸将不已。”他们并且指出:“美之大政治家古德诺博士(霍普金斯大学校长,指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见其共和与君主
45、论)即言君主实较民主为优,中国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1这就公开打出了要求复辟帝制的旗号。v1参见侯宜杰袁世凯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章。2023/2/453v为了实现袁世凯做皇帝的美梦,保皇守旧派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发起全国请愿联合会,于是全国上下五花八门的请愿团陆续出现,其成员既有王公遗老、政府官僚、将军、巡按使等,也有车夫游民,甚至乞丐、妓女也被组织起来,甚至乞丐、妓女也被组织起来,成立了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成立了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跪呈劝进表,请求袁世凯俯顺民意,早登皇位。v这种复辟帝制的趋势自然会引起那些具有新思这种复辟帝制的趋势自然会引起那些具有新
46、思想的人士的愤怒反抗和激烈批判想的人士的愤怒反抗和激烈批判。2023/2/454v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最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保皇派的活动并不因此收敛。早在袁世凯的授意下,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草案)第十九条中列了了这样一个条目“孔子教义应为国民教育养性之基础”。1916年秋国会在北京开会时,此一条目成了会议辩论的焦点。由于袁世凯彼时已经去世,很多议员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坚决反对将此一条目列入宪法之中。康有为对此深感不满,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当即给总统黎元洪、总理段祺瑞写了一篇公开信,再次提议要将孔教定为国教。2023/2/455v(一)陈独秀之(一)陈独秀之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驳康有
47、为致总统总理书v针对康有为的尊孔言论,陈独秀马上做出反应,在1916年10月1日刊出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二号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予以批驳,坚决反对奉孔教为国教。他指出在西方,宗教已由隆盛逐渐衰微,教会仪式“尤所蔑视”,中国人本不重宗教,孔子的思想“绝无宗教之实质与仪式,是教化之教,非宗教之教”,所以康有为妄图奉孔教为国教是“强欲平地生波,惑民诬孔,诚吴稚晖先生所谓凿孔栽须者矣!”。他并且认为,信教自由“已为近代政治之定则”,强迫信教,根本是行不通的。2023/2/456v中国本无统一之信仰,除孔教外,尚有佛、道、耶、回之信仰,康有为奉孔教为国教,势必排斥上述各家信仰。陈独秀又进一步陈列国内大众
48、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种种事实以驳斥康有为。1v1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4页-218页。2023/2/457v(二)李大钊(二)李大钊孔子与宪法孔子与宪法v李大钊紧随其后,于1917年1月30日的甲寅日刊发表孔子与宪法一文。李大钊认为,孔子与宪法之间本来毫不相关,所以将孔子立于宪法为“怪诞之尤”的现象。为什么呢?v李大钊列举以下理由以说明自己的论点。2023/2/458v第一、孔子是数千年前的残骸枯骨,而“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
49、;荒陵古墓中之宪法,非光天化日中之宪法也;护持偶像权威之宪法,非保障生民利益之宪法也。”这样的宪法是孔子的纪念碑,孔子的墓志铭,而不是真正的宪法了。2023/2/459v第二、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的护符,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所以,将孔子立于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也,宪法将不是解放人权之宪法也。v第三、孔子只是国民中一部分所谓孔子之徒者的圣人,宪法者,中华民国国民全体,不问其信仰,不问其民族的的共同信条。所以,将孔子立于宪法,此宪法将为一部分人之宪法,非国民全体之宪法;此为孔教徒之宪法,而不是国民全体的宪法。2023/2/460v第四、孔子的思想表述
50、不是很清楚明确,是所谓“含混无界之辞也”。而宪法就不一样了,必须一文一字均有极明确清楚之意义,有“极强之效力者”。所以,将孔子之道立于宪法,不能普及于全国。将使人得不到确切的条文而遵循之。这样宪法也就自己失其效力。1v1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77页-78页。2023/2/461v李大钊虽然强烈反对将孔教立为国教,但他还是肯定了孔子在封建社会中的中枢作用,而全盘否定了孔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孔子或儒家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在仍是一个热烈讨论着的问题。李大钊激烈地否定传统,是在当时切实地感觉到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上压制人的独立自由民主的局面,所以矫枉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