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流行性腮腺炎LOREM IPSUM DOLOR一 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v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腮腺区肿胀和疼痛v主要并发症: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二 病原学v腮腺炎病毒是副粘病毒科,RNA病毒,只有1种血清学,很少变异,人是唯一的宿主。v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低,加热至5620分钟或甲醛、紫外线等很容易使其灭活,但在4低温条件下可存活数日。v病毒存在部位:病程早期可从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病毒三三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 易感易感人群人群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早期患者早期患者 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学龄儿童(学龄儿童(5岁岁-15岁)岁)无免疫力
2、的成人无免疫力的成人患者腮腺肿大患者腮腺肿大前前7d至肿大至肿大后后9d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冬春季为主,季为主,感染后可获得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终身免疫。5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口腔粘膜、鼻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口腔粘膜、鼻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血循环血循环腮腺腮腺系统性、多器官受累的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系统性、多器官受累的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腮腺炎腮腺炎脑膜炎脑膜炎进一步繁殖进一步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再次进入血流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腺体和器官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腺体和器官如颌下腺、
3、舌下腺、睾丸、胰腺等:如颌下腺、舌下腺、睾丸、胰腺等:通过飞沫侵入上呼吸道通过飞沫侵入上呼吸道四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LOGOLOGO四四 病理病理u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腺体导管细胞肿胀,管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及渗出物,使腺体导管细胞肿胀,管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及渗出物,使腺体分泌排出受阻,唾液中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进入腺体分泌排出受阻,唾液中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使血、尿淀粉酶增高血液,使血、尿淀粉酶增高u侵犯神经系统,发生脑膜脑炎侵犯神经系统,发生脑膜脑炎u侵犯胰腺,影响血、尿淀粉酶侵犯胰腺,影响血、尿淀粉酶u侵犯成熟睾丸,导致睾丸炎侵犯成
4、熟睾丸,导致睾丸炎LOGO五五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u 潜伏期一般为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天,平均18天;天;u 中毒症状:发热、头痛、食欲不佳、乏力、恶心等中毒症状:发热、头痛、食欲不佳、乏力、恶心等u 腮腺肿痛是最突出的症状。腮腺肿痛是最突出的症状。一般先见于一侧,一般先见于一侧,2-4 d后对侧肿胀;后对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弥漫性肿大,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弥漫性肿大,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触痛;腮腺肿胀大多于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病程约全病程约10天天14天;天;
5、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下颌下腺或舌下腺亦可以受累。下颌下腺或舌下腺亦可以受累。LOGO腮腮腺腺导导管管开开口口红红肿肿单单侧侧腮腮腺腺肿肿大大下颌下腺肿大下颌下腺肿大脑膜炎脑膜炎睾丸炎睾丸炎卵巢炎卵巢炎胰腺炎胰腺炎并发症并发症并发症并发症其他其他脑膜炎(儿童期最常见):表现为: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一般出现在腮腺炎发病后4-5d,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预后大多良好,常在2周内恢复正常,多无后遗症。少数可遗留耳聋和阻塞性脑积水。睾丸炎(男孩最常见):一般为单侧,常见于腮腺炎起病后的45天,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大多数患者有严重的全身反应,突发高热、寒
6、战等。急性症状持续3-5d,10d内逐渐好转。约1/31/2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一般不影响生育。卵巢炎:发生于5%的青春期女性,症状轻,可出现下腹疼痛。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和中上腹疼痛和压痛,发病率低于10%。由于单纯腮腺炎即可引起血尿淀粉酶增高,因此血尿淀粉酶增高不能作为诊断胰腺炎的依据,需完善血清脂肪酶等相关检查。五五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六 实验室检查(一)(一)常规检查常规检查:WBC多正常。多正常。(二)(二)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90%的患者的患者发病早期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发病早期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2周左
7、右恢复正常。周左右恢复正常。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三)(三)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ELISA法(特异性法(特异性IgM抗体、抗体、双份血清特异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抗体效价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倍以上有诊断意义)、PCR技术技术(四)病毒分离试验(四)病毒分离试验LOGO诊断依据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症状典型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LOGO七七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u化脓性腮腺炎:细菌感染,初期症状主要为疼痛,逐渐化脓性腮腺炎:细菌感染,初期症状主要为疼痛,逐渐引起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肿大,腮腺导管口可呈现红引起以耳垂为中
8、心的腮腺区肿大,腮腺导管口可呈现红肿,压迫肿大的腮腺区导管口可流出脓性或炎性分泌物。肿,压迫肿大的腮腺区导管口可流出脓性或炎性分泌物。血象: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血象: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u其他病毒性腮腺炎其他病毒性腮腺炎u其他病因引起症状性腮腺肿大:白血病、淋巴瘤等其他病因引起症状性腮腺肿大:白血病、淋巴瘤等八 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传染病隔离(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进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二)对症治疗:发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可用20%甘露醇,每6-8小时一次,直至症状好转
9、。(三)抗病毒治疗:(三)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10-15mg/kg.d 5-7d),有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有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对重症或并发脑膜炎患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或并发脑膜炎患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五)并发症对症治疗(五)并发症对症治疗九九 预后与预防预后与预防预后:预后: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0.5%-2.3%,主,主要死于重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要死于重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预防:患
10、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由于症状开始前患者已开始排出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应用减毒腮腺炎活疫苗,进行皮下,皮内接种,90%以上可产生抗体,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发病症状。此疫苗可能有致崎作用故孕妇禁用。病史特点:1、患儿,男,10岁5月,因“发现面颊部包块6天,发热4天”于5月17日20:45入院。2、查体:体温38.0,呼吸22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00/68mmHg,神志清,精神可,双侧面颊部均可触及肿大包块,以耳垂为中心,质软,边界欠清,局部皮温增高,伴触痛,咽充血,双扁桃体II肿大,未见分泌物,双肺听诊未闻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无压
11、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3、辅助检查:2017-5-15血分析:WBC 5.83x10*9/L,N 55.6%,L 37.3%,Hb 137g/L,PLT 185x10*9/L,CRP5mg/L。血清淀粉酶:2680U/L。尿淀粉酶:10560U/L。腹部彩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流行性腮腺炎诊疗经过:入院后辅助检查:5-18大小便常规:基本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糖:基本正常。CRP:0.01mg/L。血分析:WBC 5.56x10*9/L,N 46.3%,L 43.5%,Hb 113g/L,PLT 173x10*9/L。血清淀粉酶:1365U/L。尿淀粉酶:3633U/L。咽拭子:呼吸道病毒四联检:阴性。心电图:正常。双侧腮腺彩超:双侧腮腺增大。5-22血分析:WBC 8.29x10*9/L,N 47.2%,L 45.7%,Hb 130g/L,PLT 278x10*9/L。CRP:0.3mg/L。血培养:阴性。入院后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喜炎平清热解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入院后第4天体温降至正常(5-20),面颊部包块渐消退,患儿经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6天,5-23查房未见患儿,家属代诉患儿无发热,无咳嗽,无呕吐,颜面无包块,一般情况可,予病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