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简答题(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简答题(共20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物药剂学.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集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体统的转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2. 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 剂型因素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
2、与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 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3. 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4. 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 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5. 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作用。 1)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设计新药或提高制剂的质量; 2)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设计合理与优质的新剂型; 3)研究机体的生理功能对药
3、物吸收的影响,设计缓控释制剂; 4)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的转运,为靶向给药系统奠定基础; 5)通过对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研究药物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的吸收因素,开放药物新的给药方法; 6)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指导中药新药的开放、研制。6、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载体媒介转运分为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过程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和载体转运饱和。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与细胞代谢有关,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结构转运的速率与数量受载体数量与活性影响,结构类似物转运抑制,存在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7、已知某药物普通口
4、服固体剂型生物利用度只有5,与食物同服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近一倍。试分析影响该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拟采用哪些方法改善? 1、影响该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很多,药物本身生物利用度低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吸收差或受到胃肠分泌的影响。与食物同服,可促进胃排空速率加快,药物进入小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脂肪类食物可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可促进难溶性药物溶解吸收。剂型因素也有很大影响,药用辅料的性质与药物相互作用均影响其生物利用度。2、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将难溶性药物制成可溶性盐、无定形药物或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剂型增大药物表面积;制成复方制剂或改变制剂促使酶代谢饱和等;制成前体药物。8. 简
5、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包括制成可溶性盐、制成无定形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亚稳定型状态,采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增加表面积药物,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体、采用微粉化技术。 加入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膜吸收。9. 可采用什么给药途径避免肝首过效应?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特点说明其避免首过效应的原理。 可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尽量避免首过效应,尤其是肝首过效应。主要途径有:1) 静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肌肉注射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不经门肝静脉,因此也不存在首过效应。2) 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
6、,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绕过肝首过效应。一般可制成口腔贴片给药。3) 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上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4) 经鼻给药: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粘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5) 经肺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因此肺部给药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影响。6) 直肠给药:栓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效应,给药生物利用
7、度远高于距肛门4cm处。当栓剂距肛门6cm处给药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静脉-肝脏系统。淋巴循环也有助于药物吸收,经淋巴吸收的药物可避开肝代谢作用。10. 试述影响经皮给药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皮肤的渗透性存在个体差异,药物经皮给药速率随身体部位而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于角质层厚度及皮肤附属器密度不同引起的。身体各部位皮肤渗透性大小为阴囊耳后腋窝区头皮手臂腿部胸部。角质层厚度也与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老人和男性的皮肤较儿童、妇女的渗透性低。剂型因素:对于经皮给药系统的候选药物,一般以剂量小、药理作用强者较为理想。角质层的结构限制了大分子药物渗透的可能性,分子量大于600的药物不能自由通过
8、角质层。药物的熔点也影响经皮渗透的性能,低熔点容易渗透通过皮肤。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经皮吸收促进剂可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11. 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由于大分子药物和微粒等容易通过淋巴管转运,药剂学通常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脂质体、微乳、微粒、纳米粒、复合乳剂等各种载药系统,来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12. 为什么微粒在体内的半衰期很短,如何延长微粒在血液中循环时间?常规设计的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很快就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因此半衰期很短。通过改善微粒的亲水性、增加微粒的柔韧性及其空间位阻,干扰吞噬细胞对微粒的识别过程。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表面修饰技术,该技术通过一
9、定的化学反应,将非离子型聚合物以共价键的方式引入到微粒表面,既提高了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又明显增加了微粒的空间位阻,使微粒具有隐蔽性,不易被识别,从而达到长循环的目的。13. 药物代谢酶系主要有哪些?简述它们的作用。 药物代谢酶主要位于细胞的内质网、微粒体、胞液、溶酶体,以及核膜和胞浆膜中。药物代谢酶通常又可分为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两大类。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微粒体酶系主要位于肝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小肠黏膜、肾、肾上腺皮质细胞等)的内质网的亲脂性膜上。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族氧化酶,被称为肝微粒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或称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应类型极为广泛,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非微粒体酶
10、系:在肝内和血浆、胎盘、肾、肠黏膜及其他组织中均有,在体内除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外的其他缩合,以及某些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均为该酶系所催化。通车凡是结构类似于体内正常物质、脂溶性较小、水溶性较大的药物都由这组酶系代谢。14. 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P125)给药系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物的光学特异结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酶抑制和酶诱导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动学1、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预测不同给药方案下的血浆、组织和尿液的药物浓度;探讨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或毒性之间的关系;估算药物或代谢产物的可能积蓄;探讨药物
11、结构与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之间的关系;探讨生理或疾病的变化如何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探讨药物剂型因素与药物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开发新型给药系统;根据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药物动力学观点对药物质量进行认识和评价;新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4、试述口服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的特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分为三个时相:1)吸收相,给药后血药浓度持续上升,达到峰值浓度,在这一阶段,药物吸收为主要过程;2)分布相,吸收至一定程度后,以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的分布为主要过程,药物浓度下降较快;3)消除相,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分布趋于平衡,体内过程
12、以消除为主,药物浓度渐渐衰减。7、重复给药与单剂量给药的药物体内过程有何不同? 与单剂量给药不同的是,重复给药时,由于第二次给药前体内药物尚未消除完全,所以体内药物量在重复给药后逐渐积蓄。随着不断给药,体内药物量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稳态。稳态时,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等于给药速率,血药浓度维持在稳态,即在一恒定的范围内波动。11、何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与线性药物动力学有何区别?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并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些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不同而改变,这种药物动力学特征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
13、量成正比。在线性药物动力学中,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及清除率与剂量无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关系,当剂量改变时,其相应的时间点上的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的改变。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则表现为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药物动力学参数如生物半衰期、清除率等表现为剂量依赖性。 13、药物在体内哪些过程易出现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可饱和的酶代谢过程;2)与药物吸收、排泄有关的可饱和的载体转运过程;3)与药物分布有关的可饱和的血浆/组织蛋白结合过程;4)酶诱导及代谢产物抑制等其他特殊过程。14. 为什么在药动学中应用统计矩。室模型分析已广泛应用
14、于药物动力学研究,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药物。当某些药物分布非常缓慢时,其体内过程并不严格按室模型进行,对它进行严密的药物动力学分析非常复杂。在多室模型的药物动力学分析中,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应用简单的统计矩理论,可解析、处理和表征药物的动力学特征。应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隔室的分析方法。它不需对药物设定专门的隔室,也不必考虑药物的体内隔室模型特征。目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体内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的药物。15. TDM在临床药学中有何应用? TDM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有: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2)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3)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4)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手段;5)作
15、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及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手段。16. TDM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其目的是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药物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以及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情况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1)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地高辛、茶碱等;2)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苯妥英、水杨酸盐等;3)肝、肾、心及胃肠功能损害;4)合并用药;5)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17、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 根据研究样品的特性,取样点通常可安排913个点不等,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
16、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Cmax;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定义: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述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目的: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研究固体制剂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根据机体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设计微粒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新型给
17、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研究开发中药新制剂、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药剂学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因素?剂型因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剂型及服法、辅料、药物配伍、工艺条件等。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差异、遗传因素等 药物转运的机制有。各自特点?有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膜孔转运)、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胞饮、吞噬)。被动转运的特点:1、药物从高浓度侧到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载体媒介转运的特点:1
18、、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不需消耗能量,膜对药物有特殊选择性和饱和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2、主动转运你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膜对药物有特殊选择性和饱和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有关,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膜动转运的特点:摄取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大分子的为胞饮,固体颗粒大分子的为吞噬。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为什么?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因为小肠有皱折、绒毛与微绒毛,表面积非常大,与药物充分接触。而且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试比较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异同点 答:1)相同点:都是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2)不同点: a 被动
19、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转运速率正比于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逆浓度梯 度进行,转运速率服从米氏方程 b 被动扩散不需载体,自发进行;主动转运需借助载体进行 c 被动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转运需消耗能量 d 被动扩散无竞争性抑制现象;主动转运有 e 被动扩散无转运饱和现象;主动转运有 f 被动扩散不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主动转运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g 被动扩散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主动转运有 为什么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是通过单纯扩散进行的?哪些物质的转运时主动转运?因为单纯扩散的特点是药物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不需要载体、能量、没有竞争抑制与饱和。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是细胞代谢抑制剂的
20、影响。而且由于机体独特的防御特性,大多数药物可视为机体异物,只有单纯扩散,药物才可进入机体。生物体内一些必须物质如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以及一些有机酸,弱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都是以主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答: 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药物因素两大方面。 1)生理因素: 消化系统因素:包括,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排空和排空速率、肠内运行 情况、食物影响、胃肠道代谢作用等。 循环系统因素:血液循环、淋巴循环、肝首过效应。 疾病因素。 2)药物因素: 药物解离度和脂溶性、溶出速率、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剂型因素影 响、制剂处方、辅料、制备工艺的影响等。
21、简述影响口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有哪些?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排空和胃空速率、肠内运行、食物的影响、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 制剂处方对药物制剂的影响:辅料的影响、药物及药物辅料间的相互作用、制备工艺。改变胃排空速率对药物的吸收有何影响 答 1)由于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胃排空加快,到 达小肠所需的时间缩短,有利于药物吸收,产生药物的时间也加快。 2)针对于一些 主要在胃中吸收的药物和存在特异性吸收部位的药物而言, 胃排空速率减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1、胃肠上皮细胞的特点。胃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层组成。胃粘膜表面层是上皮柱状细胞,在收缩状态时有长的纵横壁和短的横隔壁。胃
22、黏膜下分布胃腺分泌胃液。胃上皮细胞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层,有保护胃细胞的作用。口服药物在胃内停留过程中大部分崩解、分散和溶解,但吸收较差。 小肠的上皮细胞的特点。小肠黏膜面上分布有许多环状皱襞,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绒毛内含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及乳糜淋巴管,是物质吸收的部位。每一根绒毛的外面有一层柱状上皮细胞,其顶端细胞膜突起的微绒毛,是药物吸收过程进行的区域。 食物对药物的口服吸收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 1)多数情况下,食物会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原因:a 食物降低胃排空 速率,不利于吸收;b 食物消耗水分,不利于药物的崩解、溶出;c 增加 胃肠道内容物的粘度,使药物的扩散速度减慢。 2
23、)在某些情况下,食物会促进药物的吸收,原因:a 脂肪类食物引起胆汁 分泌,促进难溶性药物的溶出;b 食物减慢胃排空速率,增加药物的胃吸 收,同时可能有利于某些存在特异性吸收部位的药物的吸收;c 食物增加 消化器官的血流供应,引起吸收增加。 为何乳剂口服的吸收程度较高 答: 口服乳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是因为: 1)乳剂中药物处于高度分散状态,有利于药物的扩散、溶解、吸收 2)乳剂中的乳化剂可以改变粘膜的性能,促进药物吸收 3)乳剂中的油脂可以促进胆汁分泌, 促进难溶性药物的吸收 4)乳剂中的油相的分解产物可能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哪些药物需进行溶出度实验?不同剂型溶出度的标准?溶出度是指在规定溶出介
24、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的溶出速度和程度。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对以下类型药物进行溶出度检查:1、难容或难吸收的药物; 2、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 3、速效、缓控释药物制剂。 4、治疗严重疾病壶急救用的药物。固体药物制剂不同剂型的溶出度标准:常规片剂:45min内溶出药物量的75%以上。 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三个时间点:1/4给药间隔时间,释放量20%-50%;1/2给药时间间隔,释放量45%-75%; 1/2-1给药间隔时间,释放量不少于75%。 何谓BCS?An、Do、Dn分别评价药物的何种特征参数?BCS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
25、,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可用三个参数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这三个参数分别为:吸收数An,计量数Do,溶出数Dn。 促进口服吸收的方法有?1、提高药物溶出速度: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制成盐类(弱酸弱碱)、制成无定型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浓度在CMC以下)、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制成包合物(环糊精)2)增加药物的表面积:对水溶性药物影响小,通畅用微粉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增加药物表面积。2、加入口服吸收促进剂:对生物系统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促进药物跨细胞膜途径和细胞旁路途径吸收两种。1)改变跨细胞膜途径吸收机制有: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促进剂可降低黏液的粘度和弹
26、性); 提高膜的流动性; 膜成分的溶解作用(表面活性剂); 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2)促进细胞旁路转运机制有:溶剂拖动能力的增加;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环的收缩(氨基酸、葡萄糖引起) 10、研究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有?有体内法与在体法。体外法:组织流动室法;外翻肠囊法;外翻环法;细胞培养模型法;在体法:肠道灌流法。11、OCDDS是什么?是根据胃肠道哪些生理条件设计的?OCDDS是指口服结肠迟释制剂,又称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根据:1、结肠液p H值最高(6.5-7.5或更高); 2、胃排空1-4h。小肠转运3-5h,口服后到达结肠约在5h左右; 3、结肠中含有丰富的菌群,是胃肠道上段的108倍,某
27、些细菌可产生用于OCDDS设计的偶氮还原酶、多糖酶或糖苷酶; 4、结肠为水分吸收主要区域,内容物粘度增加而使肠腔压力较大。12、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接力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为PH-分配假说,胃液中未解离型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的解离常数pka,与消化道ph的函数关系为:弱酸性物质:pka-ph=lg(【未解离】/【解离】) 弱碱性药物:pka-ph=lg(【解离】/【未解离】)ph为吸收部位的ph值,如胃为1.0,小肠为6.0,如果【未解离】(Cu)【解离】(Ci)则有利于吸收。13、为什么测溶出度?影响溶出度因素?因为口服固体制剂后,药物在胃肠道内经历崩解、分散、溶出
28、过程才可以通过上皮细胞吸水,如果药物为水溶性,其崩解后可立即进入分散、溶出过程,能够迅速地被吸收,则崩解是水溶性药物吸收的限速阶段。而对于难溶性药物而言,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很慢,尽管崩解分散速度很快,其吸收过程往往受到药物溶出速度的限制,溶出是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因此,对于某些药物,需要测溶出度。影响因素: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粒子的大小、多晶型(无定型)亚稳定型稳定型)、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意义:固体制剂的溶出速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可以作为考察固体制剂内在质量的指标,因此,药物制剂的溶出度必须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Noyes-Whitney方程描述
29、溶出速度:d C/d t=DS(Cs-C)/h,d C/d t为药物溶出速度,D为溶解药物的扩散系数,S为固体药物表面积,h为扩散层厚度。Cs为药物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度,C为t时间药物在胃肠液或溶出介质中的浓度。1、影响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角质化上皮和非角质化外层越20%-25%的组织由复层扁平细胞构成,排列紧密,外来物质难以透过,构成口腔黏膜吸收的主要屏障。口腔黏膜中舌下黏膜渗透性颊黏膜齿龈黏膜和腭黏膜。而且影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唾液的冲洗作用。(2)剂型因素。舌下片剂起效快。药物经口腔黏膜渗透的能力与药物本身的脂溶性、解离度和分子量大小密切相关,大多数弱酸和弱
30、碱性药物能通过脂质膜进行吸收。1、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体液和细胞,这种药物在体液和组织之间的转运过程,称为药物的分布。2、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历程?药物分布与药效之间有何关系?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速度越快,起效就越迅速,药物和作用部位的亲和力越强,药效就越强越持久。血中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达到平衡后,游离药物透过毛细血管壁药物进入细胞间液,与组织蛋白结合,达到平衡后,游离药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当药物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时,产生药理效应,当药物与药理作用无关成分非特异性结合时,产生局部滞留作用而蓄积。 何为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表观分布容积式用来描述药物在
31、体内分布状况的中药参数,是将全血或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也是药物动力学的一个中药参数。 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血液循环与血管的通透性。通常血流量大,血液循环好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的器官和组织分布速度快。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通常结合率大,血药浓度高,但分布速度慢。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小分子非解离型物质易分布。影响跨膜转运过程。药物与组织亲和力。药物与组织结合器着药物贮存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对药物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有影响。 何谓药物的蓄积?研究其有何意义?当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为蓄积。在临床上有时有目的地利用药物
32、的蓄积作用用药,但大多数研究蓄积是为了防止药物中毒。药物如何从血液、组织间隙与消化道向淋巴系统转运的?影响转运的因素有?从血液向淋巴液: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被动扩散到淋巴管壁,速度:肝肠颈部皮肤肌肉。蛋白结合率是影响转运的重要因素。从组织液转运:药物通过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在5000以下的物质,都能进入血管和淋巴管,但多数进入血管,之后再由血管进入淋巴管。分子量大小和流量的大小影响。从消化道向淋巴管:口服或直肠给药后,大部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血管,只有2%一下很少的一部分物质进入淋巴管,大分子物质选择淋巴管转运为主。 血脑屏障的功能?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手段?血脑屏障形成了一种
33、天然的屏障,为脑组织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能使大脑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能有效地阻挡水溶性和极性药物投入脑组织。手段:(1)颈动脉灌注高渗甘露醇溶液,使血脑屏障暂时打开,增加药物入脑。 (2)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引入亲脂性基团,制成前药,增加化合物脂溶性。 (3)将药物装载制成纳米粒(粒径小于100nm),对纳米粒表面进行PEG修饰。 (4)采用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性载体,在其表面连接相应的配件,促进药物进入血脑屏障。 (5)采用鼻腔途径给药而绕过血脑屏障入脑。 研究胎盘转运的意义?胎盘转运机制有?胎盘屏障由什么组成?影响其转运因素有?意义:了解母体与胎儿间的
34、生理物质、药物交换。 防止药物对胎儿的致畸等副作用。机制: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吞噬作用。组成:胎盘毛细管与母体毛细管间存在有数层平滑肌组成的生物膜。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胎盘生理状况、药物在孕妇体内的分布特征。第五章1、药物代谢与药物疗效有什么关系?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使药物活性降低或使药物活性增强,药理作用激活,也可产生毒性代谢物。2、药物代谢的第I相反应与第II相反应包括哪些类型?举例。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有脱氨脱硫反应。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通常是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集体内源性唔知反
35、应生成结合物。如硫酸结合,乙酰化。3、药物代谢在那些器官或部位进行?主要特征有哪些?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有肝与胃肠道。特征:肝:高血流量和含有大部分代谢活性的酶。 消化道:有消化代谢的酶、一定的ph和微生物。 其他部位:血浆、肺、皮肤、鼻粘膜和脑。4、何谓首关效应?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药物体内代谢的临床意义1.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代谢可使药物变为无活性的代谢物而失去治疗作用,如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后便迅速失去活性。2.代谢使药物降低活性:有些药物代谢后的产物活性明显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氯丙嗪
36、的代谢产物去甲氯丙嗪,药理活性比氯丙嗪弱。3.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即药物经代谢后的产物表现出药理效应增强,如非那西丁在体内转化为极性更大的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药理作用明显增强。4.代谢使药物作用激活:有些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经代谢后产生有活性的代谢产物。通常的前体药物就是根据此种作用设计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有些药物经代谢后可产生毒性物质,如异烟肼在体内的代谢物可引起肝脏的损害。5、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有?1、给药途径,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药因素,首关效应是导致药物体内代谢的差异的主要原因。2、给药剂量和剂型。通常药物代谢的速度与体内药量成正比,但当体内药量不
37、断增加到一定程度,代谢会达到饱和。3、药物的光学异构特征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体内的酶及药物受体具有立体选择性。4、酶抑制和诱导作用。5、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年龄、性别、种族差异、饮食)6、何谓酶促进与酶抑制?酶促作用是指促进药酶的活性,增加药物代谢,降低药物的药理活性的现象。酶抑制作用是指抑制酶的活性,减慢药物代谢,增加药物的药理活性的现象。7、如何利用药物代谢的特点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1、将药物制成易被人体吸收的剂型如胶囊剂。 2、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 3、降低药物的毒性。 4、改善药物的动力学性质。 5、提高药物作用组织的专一性。 6、提高药物体内分布的选择性。某药物口服后起效
38、时间是0.5-1h,静脉注射给药后起效时间是4-5h,起效时间不同的原因是?可能是因为药物口服后经首关效应代谢而增强了活性使起效时间变短。可能是因为药物口服后经首关效应代谢而使最终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原形数量变少,到达靶细胞后能与受体充分结合而发挥作用。而注射给药因药物原形数量大,到达靶细胞后使受体饱和而抑制药物进入靶细胞从而使效应时间变短。10、某药有较大的首关效应,如果以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普通皮、缓释制剂给药,那个剂型的生物利用度高?剂型中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情况取决于剂型释放药物的速度和数量。一般认为首关效应大的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为:溶液剂混悬液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简述药物代
39、谢与药效的关系。 答: 代谢与药效间的关系是:a 代谢使药物失活,即生成无效代谢物;b 代谢是 活性降低;c 使活性增强;d 使本身没有活性的物质产生活性;e 产生有毒代谢 物,引起毒副反应 7.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有:可分为药物因素和生理因素两方面。 A 药物因素包括: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剂型、药物光学异构体特性、酶 抑制剂、酶诱导剂等 B 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个体差异、饮食等。11、为什么新生儿、老年人药物代谢低?(1)因为儿童和老年人的药物代谢酶活性低和内源性辅助因子的减少所致,特别是胎儿和新生儿,有的药物代谢酶甚至缺乏。老年人的感学流量减少
40、也是造成药物代谢减慢的原因。1、肾单元的结构和功能?肾单元由肾小球、近曲肾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集合管重吸收。药物经肾排泄的过程有?肾脏排泄药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三个过程。前连个过程是药物排入肾小管腔内,后一过程是将肾小管内药物转运至血液。3、药物肾排泄既机制有哪些?哪些途径需要载体参与?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肾小管分泌有载体参与。4、影响肾排泄的因素?1、肾小球的率过滤。 2、肾小管的重吸收。 3、药物的理化性质。 4、尿量。药物Ph值。5、血流量。6、肾功能。7、合并用药。5、肾小管重吸收对药物排泄有何影响?减少肾小管重吸收的方
41、法?重吸收药物的维生素、糖、氨基酸、电解质等内源性唔知,减少药物有效成分流失。方法:1、减少药物的脂溶性。2、调节尿液的Ph,如弱酸性药物中毒(巴比妥类、水杨酸类)可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少重吸收,加速药物排出。相反,氨茶碱、哌替啶及阿托品等弱碱性药物中毒,酸化尿液可加速药物排泄。3、一般来说,Pka接近或大于12的强碱性药物,在任何尿PH范围内呈解离状态,几乎不被重吸收,Pka少于或等于6的弱碱性非极性药物,均可被重吸收。因此增大药物pka可减少肾小管重吸收。 4、增加尿量,药物在尿液中浓度下降,重吸收减少。6、肾病时给药剂量要调节的理由。因为肾病使肾功能减退不仅导致体内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的
42、紊乱,而且会引起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的变化,改变药物的分布、蛋白质结合以及消除,进而使药物的动力学性质和药效学发生变化。可能会因肾小球的率过滤降低而引起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因肾小球对药物无选择性地滤过而使药物有效成分流失而使药效降低。因此要根据肾病患者肾功能的状况而调节给药剂量。7、胆汁是如何形成与排泄?药物经胆汁排泄的途径是?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产生,经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胆管汇总进入肝总管,再经胆囊管流入胆囊仲贮存和浓缩,当消化活动开始时,胆汁从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上部。途径:1、药物进入血液,向肝脏分布,进入肝细胞。2、随胆汁想毛细胆管分泌,进入胆囊。3、随胆汁向十二制成转运,进
43、入小肠,在小肠内重吸收或进入大肠,从粪便排出。8、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胆汁流量、药物理化性质、生理因素、肠肝循环。9、何谓肝肠循环?从胆汁排出的药物,先贮存在胆囊仲,然后释放进入十二指肠。有些药物可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有些在肝代谢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的代谢产物,在肠道被菌丛水解成母体药物而被重吸收,这些直接或间接在小肠、肝脏血循环,为肝肠循环。药物动力模型是按分布速度不同而划分。简述药物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探讨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应间关系;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关系,开发新型给药系统;以药物动力学观点和方法进行药物质量的认识与评价;应用药物动力学方法与药物
44、动力学参数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等。1、在二室模型中,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区别与部位。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很快进入机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为中央室,但很难较快递进入另一些部位,这些部位为周边室。中央室一般是血流丰富既药物分布能瞬时达到与血液平衡的部位(如心、肝、脾、肺、肾脏等)。与中央室比较,将血液供应较少,药物分布达到与血液平衡时间较长的部分(入骨骼、脂肪、肌肉等)为周边室。简述单室模型求药动学参数常用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血药浓度法:优点:是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理想方法,缺点:但在某些情况下血药浓度测定比较困难。尿药排出速度法:优点:集悄时间只需3-4倍T1/2,且作图确定一个点只需要连续收集两次
45、尿样,不一定收集全过程的尿样,因而受试者的顺应性好。缺点:数据流动性大,甚至有时难以估计t1/2。尿药排泄亏量法:优点:作图时对误差因素不很敏感,试验数据比较规则,直线回归的线性较好,作图容易,因而所求得K值较尿排泄速度法准确。缺点:为准确估算总尿量,尿样收集时间较长,需要7个T1/2并且整个集尿期间不得丢失任何尿样,对T1/2长的药物采用该法比较困难,所以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1、在何种情况下需要用尿药排泄数据代替血药浓度法处理?(1)缺乏高灵敏度、高精密度的药物定量检测方法。(2)某些毒性猛烈的药物用量甚微,后是由于药物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从而使血药浓度过低,难以准确测定。(3)血液中存在
46、干扰血药浓度检测的物质。(4)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不便对用药者进行多次取血。2、采用尿排泄数据求药物动力学参数须符合的条件有?(1)大部分药物易原形从尿中排出。(2)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既尿中原形药物产生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3、亏量法与速度法的特点和区别?亏量法与尼奥要排泄速度法相比,有以下特点:(1)亏量法作图时对误差因素不敏感,实验数据点比较规则,偏离直线不远,易作图,求得K值较尿排泄速度法准确,这是该法最大的优点。(2)亏量法作图,需要求出总尿药量。为准确估算总尿药量,收集尿样时间较长,约为7个生物半衰期,并且整个尿样收集期间不得丢失任何一份尿样数据,对于生物半衰
47、期长的药物来说,采用该法比较困难,这是亏量法应用上的局限性。相比之下,速度法集尿时间只须3-4个生物半衰期,确作图确定一个点只需连续收集两次尿样,不一定收集全过程的尿样,因此该法易被受试者接受。4、残数法是求k与ka。Wagner-Nelson法求ka第九章1、如何判别隔室模型?作图判断、用残差平方和雨加权残差平方和判断、用拟合度r2判断、AIC法、F检验。1、重复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的表示方法与定义?表示方法有:(1)波动百分数:是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比值的百分数。(2)波动度:是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3)血药速度变化率:是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问题啊最小血药浓度比值的百分数。1、如何识别肥线性药物动力学?为了识别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可静脉注视不同剂量(如高、中、低三剂量),得到各剂量下的一系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按下列方式处理数据:(1)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如不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