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 1 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记录与反思 一、教学背景 高一的一堂公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已上了三分之二,对侍坐这篇文章的解 读正迈入高潮。解读了“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是孔子对三个学生言的“志”的肯定后,我正想继续问学生:“孔子对三个学生分别做了怎样的评论。”有一位同学突地站起来问道:“老师,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 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如果说子路的志向是当一
2、个将军,冉有的志向是当一个政治家,公西华的志向 是当一个小相,也可以说是外交家,那么曾皙要当什么?”这个问题问得我措手不及,因为备课的时候,我将注意点放在了对“以礼治国”的理解上,把曾皙的发言所描绘的“春风沂水”的理想蓝图,归结为是儒 家礼乐治国付诸实践的完美体现,是大同世界、理想社会的缩影,但未对曾皙的个人价值意义上的志向 作过多的关注。没想到在学生的直觉上,谈理想就是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等个人的定位。学生出乎 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地问了一个我备课时没准备的问题。怎么办?是按公开课备课的原有方案执行下去,还是在紧张的时间里去解答这个有争议的问题,而把这堂备“好”课的公开课导向不知去处的前方呢
3、?我 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此刻直觉告诉我,这时按公开课已备好的方案执行下去,肯定是败笔,另起 炉灶,或许柳暗花明,而且这可能还是一座埋藏着金子的宝藏,可能是深入阅读文本的突破口,我不禁 为自己的彷徨而惭愧,更为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问而欣喜,于是我毅然抛开了原先设计的问题方案,因势利导,展开了一场备课之外的课堂对话。二、教学过程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刚才我们分析得还欠到位,大家想想看,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生 1:“曾皙的志向是想当一名老师。”师:“谈谈依据。”生 1:“春天,带几个学生,游山玩水唱歌,这不就是一幅师生春游图吗?”生 2:“我认为是归隐山林,是隐士。”生 3:“不,把自
4、己的理想定为大同世界,应当是一名大政治家”师:“看来答案不少,还有吗?”两三秒停顿后,“曾皙的社会理想是和谐社会,他的个人理想似乎应当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的 平常人”,一位女生在座位上回答道。师:“看来,每个人对曾皙的志向都有不同的解读,下面给大家三、四分钟时间,分组讨论一下,在文中找出自己的根据,或者找出反驳别人观点的根据。”学生们纷纷分组讨论,我趁机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并在电脑里找出备课的资料库,将原先准备给 学生看的资料幻灯片做了简单的重新组合。也没时间关注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但看上去,讨论还热烈。师:“好,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生 4:“参考书上说,这事发生在孔子的晚年,晚年的孔子恬退
5、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说过道不得,乘桴浮于海之类的话,这喟然一叹流露出无奈,消隐当是合于情理的;而且曾点说,异乎三子者之撰,又说浴乎沂,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风乎舞雩,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应当说曾点想当一个隐居在山林的隐士的看法得到 了孔子的赞同。”生 1:“孔夫子正是深感他的主张难以推行,所以说吾与点也,从政治国的路没有机会走,那就和 人办教育吧!当个教师,浴乎沂,风乎舞雩,和学生一起咏而归,岂不潇洒?”(生笑)生 5:“孔子对子路的哂之,从下文看,孔子并没有否定三个学生治国的才能、从政的志向,只是 对他们三人表达志向的
6、态度不满意,孔子并不是否定他们从政的理想,而是积极评价他们的实力和才能,鼓励他们大展宏图。”生 3:“对啊!本文的开头孔子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这些学生们只 是想当隐士,当教师,当一个凡人,要别人了解他干什么?正是这些学生想得到国君的重用,想怎样才 能合乎时机地显露端倪,所以才说不吾知也!而孔子提问的前提也是如或知尔,有人要了解你们,想 重用你们,你们会怎样。所以他们的理想应当都是积极入世的,而不是当什么隐士、教师,甚至凡人!”(众生鼓掌)生 6(刚才在座位上回答的女生):“曾皙的凡人是在实现了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后的凡人,曾皙 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是因为前面三位同学的回答
7、既有社会理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 2 篇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2、体会孔子的思想。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重点难点 1、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2、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一、导入新课:1998 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 21 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8、、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板书标题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 551 年-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9、行。二、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
10、评。三 重点字 拼音俟,音 s 莫,音 m 甫,音 f 哂,音 shn 相,音 xing 铿,音kng 沂,音 y 喟,音 ku 雩,音 y 冠,音 gun 实词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虚词注意它的用法。注意特殊句式的句子。重难点解决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字词句,通过研讨解决困惑。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教师答疑,帮助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选前一个义项即可。因之:之,指代师旅。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毋吾以也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
11、吾以于此而不言也。”,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如,如果。或,有人。尔,你们 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用。四、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点评,掌握重点知识:(一)、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1、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2、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3、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4、何陋之有?(陋室铭)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6、唯利是图(成语)寻找规律和方法: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二)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1、吾一日长乎尔 2、乎大国之间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 1、子路率
13、尔而对曰 2、鼓瑟希,铿尔 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3、尔何如?尔:代词,你(四)、翻译学过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复习学过的知识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与:同意 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 与:语气助词 复习学过的知识:
14、1、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遂与外人隔绝 与:和 3、生三人,公与之母 与:给予(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 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2、鼓瑟希,铿尔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4、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练习: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5、舍瑟而作,对曰:
15、“异乎三子者之撰。”6、何伤乎?7、吾与点也。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五、学生讨论: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 3 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论语的相关常识,了解孔子生平(略)和教育思想(详)。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字、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了解文中孔子的弟子们的志向,树立自己正确的志向。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2
16、.了解重点字、词、句意思,能够通译全文 3.以“志”为文章的核心,了解四位学生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孔子对他们各自的评价,讨论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学准备。范读音频,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山东旅游么?如果有同学去过,那么一定去过孔庙。孔庙是为了纪念谁啊?(孔子。)对,就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今天啊,我们就要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走进孔子的课堂。(二)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2.音频范读,对照刚才的齐读,标注出读错的字音。3.学生自由朗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 4
17、篇 一、教学目标:1.四子之志,孔子之志;2.四子之象,孔子之象;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记录者的立场。二、教学重点:一、本章之情境大约发生在何时?当时孔子与弟子年龄几何?二、孔子提问之意旨何在?他所期盼的回答是什么?三、此章成文时,子路的“率尔而对”,到底是谁认定的?子路“率尔而对”真的不合礼仪吗?四、子路回答完之后,孔子笑了,他笑什么?是哪一种笑?笑的程度如何?当众讥笑学生合适吗?孔子的笑被谁看见了?看见的人做了什么?五、当老师与同学讨论问题时,曾皙在那儿弹琴,这种行为是否合礼?他弹琴时专心吗?第六、孔子听完曾皙的话
18、,为何叹气,他叹什么?六、孔子听完曾皙的话为何叹气?七、孔子为何当场表态赞同曾皙?八、曾点为何课后追问?而且等众弟子不在的时候偷偷问,他提问时之心态如何?九、从孔子对三子之志的点评能看出什么?三、教学过程:导语:众所周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徒子徒孙根据记忆编撰而成,因而篇幅大多比较短小。侍坐章是全书篇幅最长的一章,大概一是因为在场弟子人数多,各自的回忆可以相互补充,记录的内容就特别丰富。二是因为谈论的内容给弟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记录比较完整。三是因为不仅仅是回忆孔子的言论,而且记叙师生交谈的过程,绘声绘色描述场景,表现人物神情,俨然一篇完整的记叙文。1、四子排序的依据是什么?侍坐章记述的事情
19、发生在什么时候?弄清这一点对理解文章的主旨及孔子师徒各自的志向有很大关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回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仲由字子路,少孔子九岁;曾参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参父曾点字皙,没有年齿的记载;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清朝人金锷认为,公西华少孔子三十二岁为合理,四字是三字之讹。钱穆先生推断发生在鲁定公十一年(前 519 年)前后,孔子担任鲁国中都宰时期,“时孔子年五十三,子路年四十四,曾皙年当三十,冉有年二十四,则子华年二十一也。”2、孔子期盼怎样的回答?孔子
20、是问弟子想做什么?以孔子当时的身份,孔子口中的“或”并非泛指,而是特指执政者。因此孔子问的是弟子们的志向,尤其是从政志向。而且他还期待弟子们回答想做到什么地步,即能把国家治理到怎样的境地。为此孔子特意强调要畅所欲言,不要因为孔子在场而有所顾忌。徐英论语会笺:“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3、从子路“率尔而对”能看出什么?子路第一个回答问题未必是不合礼的。首先,子路作为大弟子第一个回答问题是合乎礼的。其次,这是他性格使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陵暴孔子。”其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做过季氏宰(大夫季氏的封底的总管),是在场弟子中唯一有从政经历的
21、,因此更自信。其四,当时子路已到不惑之年,尚功业无成,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特别强。其五,不假思索的回答未必是轻率的。子路这段话阐述施政目标明确,思路清楚,逻辑严密,说明他平时早就深思熟虑“率尔”是一个评价性词汇,并非客观性词汇。是谁对子路的评价呢?从文本中可知,夫子喟然而叹后三名弟子都离开,曾皙与夫子间的问答,应该只有他们二人得闻。自唐柳宗元以来,许多学者多疑心论语是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因为论语记录曾参的言行特别多,而且凡提到曾参必称曾子。柳宗元论语辨:“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所以“率尔而对”很可能是曾皙或曾参对子路的评价。4、“哂之
22、”是哪一种笑?笑的程度如何?当众讥笑学生合适吗?孔子的笑被谁看见了?看见的人做了什么?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哂笑是开怀、愉悦、赞同?还是不屑、冷笑?說文:“笑不壞顏曰哂。”“哂”既有微笑义,又有讥笑义。孔子当时的表情可能兼而有之,因为后文中孔子向曾皙解释哂的理由是子路“其言不让”,即不谦虚,一上来就想治理千乘之国,而且想军事、教育一起抓。但论语述而(7.38)记录孔子为人“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纵使子路轻率,孔子当众讥笑学生符合“温”吗?可能这与孔子对子路的因材施教有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因此孔子在教育子
23、路时经常很严格、直接,以“敲打”的方式教育子路要谨慎。孔子为何点明冉求发言?可能因为求和赤在等在场待排行第二的点先发言,也可能因为子路发言被孔子哂之后出现了短暂的冷场,说明孔子的态度被其他弟子捕捉到了,所以之后发言的人一个比一个谦虚。冉有开口“方六七十”立马改口“或五六十”,而且说最多做到温饱,礼乐这种高端工作要等君子来做,言下之意自己还称不上君子。公西华连国家大小也不提,只说自己“愿为小相”做点祭祀、会盟的司仪工作,不敢谈治国。5、曾皙为何最后一个发言?关于曾皙为何最后一个发言,朱熹认为:“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孔子先问求、赤而后及点也。”礼记说:“侍坐弗使,不执琴瑟。
24、”侍坐于尊长者,尊长者不指使自己,就不敢弹奏琴瑟。所以曾皙鼓瑟必定是得到孔子的命令。同时,孔子跳过排行第二点先让求发言,能看出孔子不想打断琴声,侧面表现了曾皙琴技出众。顺便一提,孔子曾当众批评子路的琴技拙劣:“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先进 1114)子路弹的瑟,哪里像是我孔门所教的呢?这句话直接引发“门人不敬子路”。但曾皙在弹琴的时候其实认真听了师兄弟们的回答,因为他不仅观察到夫子哂之,还知道自己的志向“异乎二三子之撰”。6、孔子为何“喟然而叹”?十三经中“喟然”二字一共只出现五处,都是人物的内心情绪产生剧烈波动的时候发出的动作。说明曾皙所说的话击中了孔子的内心。解读一:孔子当时有出世之心。
25、南朝皇侃义疏:“吾与点也,言我志与点同也。所以与同者,当时道消世乱,驰竞者众,故诸弟子皆以仕进为心,唯点独识时变,故与之也。”钱穆:“盖三人皆以仕进为心,而道消世乱,所志未必能遂。曾皙乃孔门之狂士,无意用世,孔子骤闻其言,有契于其平日饮水曲肱之乐,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思,故不觉慨然兴叹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世之志者,岂以忘世自乐,真欲与许巢伍哉?然则孔子之叹,所感深矣,诚学者所当细玩。”解读二:曾皙描绘的画面正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国。在论语公冶长篇(5.25),孔子道出自己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26、之。”与曾皙之志最为接近。曾皙描绘的场景与后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场景非常相似:“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把人民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曾皙的志向着眼于人民的幸福而非国家的强弱,他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怡然自得,自己与民同乐的画面,这也正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国。解读三:四子之志是一个连贯的治国方略。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治国。军事、经济、教育当然也很重要,但治国为了什么?国家的盛衰最后体现在哪里?曾皙比前三人高明之处在于他的目光投到了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上。但曾皙的志向想要实现,必然要经过子路、冉有、公西华的铺垫。所以清朝人张履祥说:
27、“四子侍坐,固各言其志,然于治道亦有次第。祸乱勘定,而后可施政教,初时师旅、馑,子路之使有勇知方,所以勘定祸乱也。乱之既定,则宜阜俗,冉有之足民,所以阜俗也。俗之既阜,则宜继以教化,子华之宗庙会同,所以化民成俗也。化行俗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皙之春风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夫三代之矣,能不喟然长叹?”。弟子 志向 内涵 孔子态度 孔子评价 子路 军事 大国崛起 哂之 其言不让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冉有 经济 谦虚 公西华 教育 谦虚 曾皙 民生 小民幸福 喟然而叹 与 解读四:曾皙描绘的是鲁国求雨的雩祭
28、,真正体现出了礼乐治国的理念。王充论衡明雩:“春秋,鲁大雩,旱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祸矣。何以言必当雩也?曰:春秋大雩,传家左丘明、公羊、谷梁无讥之文,当雩明矣。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解读
29、五:孔子对四子之志越听越失望。袁枚评侍坐章:“圣人无一日忘天下,而门下子路能兵,冉有能足民,公西华能礼乐。三子之才,虽不言,夫子已素知之。第问之 1,试其自信否。既自信矣,倘明王复作,天下宗予 2,与三子各行其志,则东周之复,期月而已可也。无如辙环天下 3,终于吾道之不行。不如沂水春风,一歌一浴,较浮海居夷 4,其乐殊胜。盖三子之言毕,而夫子之心伤矣。适曾点旷达之言,泠然入耳 5,遂不觉叹而与之,非果与圣心契合也。如果与圣心契合,在夫子当莞尔而笑,不当喟然而叹。在曾点当声入心通,不违如愚 6,不当愈问而愈远,且受嗔斥也。盖叹者有悲愤慷慨之意,无相视莫逆之心 7。”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
30、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第:但。2、宗予:尊奉我。3、辙环:喻周游各地。4、浮海居夷:乘船出海,在夷人的地区生活。5、泠然:领会、体悟的样子。6、不违如愚:没有任何的违逆,全盘接受,好像一个愚人。7、莫逆:彼此心意相契合。袁枚认为孔子不赞同曾皙,因为“如果与圣心契合,在夫子当莞尔而笑,不当喟然而叹。”他认为孔子在无奈地周游各地后终于明白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相比于乘船出海,在夷人的地区生活,在沂水边洗澡吹风唱歌的生活已经很快乐了。但这种快乐,是退而求其次的快乐,更衬托了现实的无奈。7、曾皙为何单独留下来提问?曾皙得到了老师的认同还不够,还要单独留下来提
31、问,问的却不是和自己有关的问题,是问孔子对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想知道子路错在哪里。其动机有三种可能。其一是相当好学,不仅想知道自己的对错还想知道别人为什么错。其二是相当自信,作为最后一个发言的人,他在听了三子的话后用“异乎三子”做开场白,想必心中对三子已有评价,课后提问想验证自己对三子的评价与孔子是否一致。其三是相当有心机,他可能想知道另三个同学在老师心中的地位。8、曾皙是个怎样的人?孟子尽心下14.37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
32、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xio)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赵岐注:“嘐嘐,志大言大者也。”杨伯峻注:中道,即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一切都恰合于仁义道德。孔子理想中的人格是一切都符合仁义道德的中庸之道,如果做不到,孔子也认同进去的“狂”和有所不为的“狷”。孟子认为曾皙就是孔子口中的“狂者”。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
33、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曾皙思想进取,立志高远,言大于行,但并不完全合乎道。他不像子路那么轻率,也不像冉有、公西华那么保守。他习惯先观察、聆听,谋定而后动。同时他敢想敢说,在子路因为不谦虚被孔子取消后其他弟子一个比一个保守,但曾皙却不尽不继续后退,反而大步向前。9、孔子否定了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吗?论语公冶长(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孔安国注:赋,兵赋也。千室之邑,卿大夫之
34、邑也。孔子认为,子路可以做千乘之国的三军统帅,冉求可以做一个千室之邑规模的国家的行政首长或百乘那样规模的大家族的总管,公西赤锦袍玉带立于朝堂,风度翩翩,善于迎来送往,接待贵宾,有外交之才。将这段与侍坐章结合起来看,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评价和他们自己的志向是一致的。因此孔子对三子之志其实是很满意的。其实,求和赤虽然谦虚,但表达的志向与子路差不多,都是治国。因此孔子哂子路并不是笑他自不量力,而是单纯笑他的态度。孔子认为“当仁不让”(卫灵公414),换句话说应该在“仁”之外的领域保持谦逊。10、课后思考:(1)谦虚是美德,不谦虚是缺点吗?我们的时代应该鼓励谦虚吗?(此题要点在不走极端,取中庸之道)(2)如果你也是侍坐的一员,会怎样回答孔子的问题?(此题要点在假设自己将来要在春秋时期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