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176685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3.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

2、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 (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

3、(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 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人物 (2)时间

4、(3)地点 (4)事件起因 (5)经过 (6)结果。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 ;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 ; (7)反问;(8)引用等。9.比喻有何作用?(1)把某某比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2)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10.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1)将某某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某某以动感,化静为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的某某特点;(3)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11.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 ; (2)欲扬先抑; (3)象征 ; (4)白描; (5)铺垫; (6)设悬念,埋伏笔。12.开头语段

5、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3.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 (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14.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回答:承上启下,承

6、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15.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或主要故事?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结果怎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实际上就是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 。 注:此类题变形题极多,如概括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的,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有把新闻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的,有给新闻加标题的等。16.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点明了某某中心; (3)(设置悬念

7、,)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 (5)点明主要人物;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是指某某,实际上是指某某; (8)与结尾相互照应;(9)营造了某种氛围,让人产生某种美好或不好的联想;(10)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某的某某特点;(11)点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某种事物如职业.服饰等。17.某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1)突出强调 ;(2)强烈抒发某某人的某某思想感情。18.设悬念有什么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 (2)暗示情节发展 ;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19.排比句的效果或作

8、用是什么?(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 (2)抒发了某某人的某某强烈情感;(3)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20.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或句式),作用是什么? (1)亮明作者或/说话人的某某态度 ; (2)加强语气 ;(3)强调某某的感情。21.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一般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拟声词等;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22.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思路一:(1)先找关键词 ;(2)把这个词的比

9、喻义.语境义.指代义.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他类似的说法抄下来。 思路二:三个字:白.抄.扯。第一步白就是把题中所给语句的修辞去掉,马甲脱掉,换成大白话把意思说一遍。第二步抄就是在全文找与所给语句差不多的句子,抄下来,有几处抄几处。第三步扯有两种,一是扯名人,扯名言,二是扯自己。不管怎么扯,都要扯跟题中所给语句有关的人.事.话。 23.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思路:往该句上面找 ,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或者找提出疑问的语句。24.记叙文中使用对仗(或对偶)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1)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节奏感强;(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典雅性。25.某某人有什么性格特征(或某某人是个什么样的

10、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先写性格词,再写“从第某段的某某情节可以看出”。要注意人的性格往往不止一点,要多找几点。26.结合文中情节或人物谈谈自己的感悟。结合情节:(1)文中某某人做了某件事:(2)我也要像他那样去做一个某某某某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他那样有某某某缺点,而是应该怎样怎样)。结合人物:(1)文中某某人有某某性格;(2)我也要像他那样去做一个某某某某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他那样有某某某缺点,而是应该怎样怎样)。27.试发挥想象,揣摩某某人的某某心情或心理活动。解题思路:实际上就是让补充一段心理描写,注意人称.语气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意思要符合上下文语言环境。28.设问修辞(或句式)有什么

11、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2)强调某某内容;(3)突出某某人的某某心情。29.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是什么?最常见的是:对比(或侧面描写),突出(或反衬)了主要人物某某的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读者印象更深刻。 也有:起正衬作用,更鲜明突出了主要人物某某的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共同丰富了某某中心思想的内涵。30.对比有什么作用? 与某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要人物某某的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31.如何结合现实谈感受? 可以据笼统的现象或事实,也可以谈具体的切身经历。32.主旨或中心如何总结?正面的常常是:歌颂了(或赞美了)某某人一类人的某某优秀精神或品质,(或者是表达了作者

12、对某某一类人的某某精神品质的歌颂赞美)。反面的常常是:讽刺(或批判)了某某一类人的某某不良品质,某某不良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某某一类人的某某不良品质.某某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刺挖苦)。33.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或观察)顺序是什么?观察角度是什么?一般都是游览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写具体的游踪,如从远到近.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静到动等等,与说明文的空间顺序基本相同(但不能写成空间顺序),都要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观察角度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最后记牢三句话:一.问题从文中来,答案到文中找。二.往深处挖,往祖坟上刨;三.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描写皆情语。中考议论文答题方法与技巧1.论点(证明

13、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方法 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

14、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3.论证(怎样证明)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

15、有总结。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4. 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类型: 并列式 总分总式 总分式 分总式 递进式。5.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6.驳论文的阅读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7.常见考点8.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

16、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

17、.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

18、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15.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

19、象,容易被人接受。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

20、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 概念使用准确,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

21、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开放性.拓展题考点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

22、点或认识。.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三.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

23、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

24、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

25、,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

26、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8.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

27、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