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7176400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17新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2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b b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b b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a a 课时要求 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亲属之间在某些方面上具有一定

2、的相似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遗传。其实,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吕氏春秋中就记载着“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才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那么生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由什么物质起作用,而在亲子代之间连续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171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DNARNA蛋白质 组蛋白非组蛋白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噬菌体。结构 蛋白质构成的外壳DNA分子位于头部内

3、 特点: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2)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 DNA,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3)实验过程 (4)实验说明及结论 亲代噬菌体 宿主细胞内 标记元素 子代噬菌体内 标记元素 实验结论 35S 标记蛋白质 无 无 DNA是遗传物质 32P 标记 DNA 有 有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1 标记噬菌体时,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 和32P 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 T2噬菌体?答案 噬菌体营活细胞寄生生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2 能否用14C 和18O 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答案 不能,因为 DNA和蛋白质都含 C 和 O

4、;不能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3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4 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管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是什么?答案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17的细菌。5.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6 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发现上清液中放射

5、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1)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2)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知识整合 噬菌体营活细胞寄生生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搅拌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经过离心,噬菌体颗粒到了上清液中,细菌留在沉淀物中;如果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会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保温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1 为证明蛋白质和 DN

6、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 标记的无机盐 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 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 若本组实验 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则锥形瓶中培养液内的营养成分应无放射性标记;要证明 DNA是遗传物

7、质,还应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二者为相互对照实验;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本组实验 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细菌裂解导致的,也可能是部分噬菌体的 DNA未侵入细菌,经搅拌、离心到上清液中的。2 如果用15N、32P、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4/17A 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 B 在 DNA中找到15N 和32P C 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在 DNA中找到15N、32P

8、和35S 答案 B 解析 用15N、32P、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15N 标记了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外壳,32P 标记了噬菌体的 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 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由于 DNA复制,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 DNA,不能找到35S 和15N 标记的蛋白质。方法链接“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肺炎双球菌的类型及特点 肺炎双球菌 致病的S 型:有荚膜,菌落光滑不致病的R 型:无荚膜,菌落粗

9、糙 2 活体细菌转化实验(1)过程 (2)结论:S 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 R 型菌体内,引起 R 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5/173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1)过程 (2)分析 S 型菌的 DNA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S 型菌的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它赋予了生物的遗传特性。在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 S 型菌,请分析:1已知在 80 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

10、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 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活体细菌转化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的“转化因子”应该是哪种物质?答案 是 DNA。2 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1)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R 型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2)S型活菌是怎样产生的?答案 加热杀死的 S 型菌的 DNA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活菌。(3)S型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 bc 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有毒的 S 型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 型菌、S 型菌数量

11、都增加。知识整合 加热后 S 型菌和活 R 型菌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开始时 R 型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数量下降,随着 S 型菌的 DNA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活菌,S 型活菌逐渐增多,其毒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6/17性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 型菌、S 型菌数量都增加。3 科学家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 S 型菌的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 型 R 荚膜多糖 R 型 R DNA R 型、S 型 R DNA(经 DNA 酶处理)R 型 A

12、.不能证明 S 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说明 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和说明 S 型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 D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解析 第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无关,A、B 项错误。第组实验说明 DNA 与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有关,第组实验说明 DNA 被水解后的产物不能使 R型菌转化为 S 型菌,C 项正确。只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项错误。4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S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射入小鼠 R 型菌的 DN

13、A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射入小鼠 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 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 D 解析 能使小鼠死亡的是活的 S 型菌。DNA 酶会将 S 型菌的 DNA 水解,从而失去转化作用,R 型菌因此未发生转化,小鼠存活;虽然 DNA 酶存在,但因加入了 S 型菌,因此小鼠死亡;中没有 R 型活菌,S 型菌的 DNA 不起作用,小鼠存活;高温加热使 S

14、型菌的蛋白质及 DNA酶变性,虽然 S 型菌的 DNA 还存在,但由于后面加的是 R 型菌的 DNA,所以不能发生转化作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7/17用,小鼠存活。题后归纳 活体与离体细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比较项目 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实验对照 R 型菌与 S 型菌的毒性比较 S 型菌的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 实验结论 S 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两实验的联系(1)所用材料都是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2)活体转化实验是

15、基础,离体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3)两实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 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蛋白质外壳和一条 RNA链。2 过程(1)感染实验 (2)重建实验 TMV A型蛋白质TMV B型RNA重建病毒 侵染烟草B 型后代。TMV A型RNATMV B型蛋白质重建病毒 侵染烟草A 型后代。3 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4 基因的本质: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基因,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 DNA,而在 RNA病毒中则是一段 RNA。1 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分别是什么?答案 分别

16、是 DNA、DNA、RNA、DNA。2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8/17DNA 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答案。3 蚕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哪些?答案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知识整合 细胞生物同时含有 DNA 和 RNA,其中 DNA 是遗传物质;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含有 DNA如噬菌体的,DNA 是遗传物质,含有 RNA 艾滋病病毒

17、、烟草花叶病毒等的,RNA 是遗传物质。5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 过程表示用 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草,结果说明 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B b 过程表示用 HRV的 RNA 单独接种烟草,结果说明具有侵染作用 C c、d 两过程表示用 TMV的外壳和 HRV的 RNA 组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草,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烟草感染车前草病毒的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D 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 R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不是遗传

18、物质 答案 D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9/17解析 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侵染烟草,因此无法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6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 B 解析 A 中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B 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 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 中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含 S 元素;D

19、中 HIV的遗传物质是 RNA,初步水解后产生 4 种核糖核苷酸。1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A 用14C 或3H 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 用18O 或32P 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 将一组噬菌体用32P 和35S 标记 D 一组用32P 标记 DNA,另一组用35S 标记蛋白质外壳 答案 D 解析 用32P 和35S 分别标记 DNA和蛋白质外壳,35S 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32P 仅存在于噬菌体的 DNA中,而14C、18O、3H 在蛋白质和 DNA中都含有,无法区分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作用,同时用32P、35S 标记蛋白质和 DNA

20、,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有放射性,也无法判断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作用。2 科学家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下列被标记的部分组合是()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0/17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组成噬菌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而 P 是噬菌体 DNA的组成成分之一磷酸的构成元素,对照图解标号应分别选择。3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将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而不是

21、蛋白质 B F 组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 F 组产生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A、B、C、D 四组 答案 D 解析 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F 组加入了 S 型菌的 DNA,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而 S 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组经煮沸、D 组为 R 型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 项错误。4 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 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C 在真核生物中,DNA和 RNA

22、都是遗传物质,其中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解析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 DNA和 RNA两种核酸,但 DNA是遗传物质,病毒只含有 DNA或 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即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1/175 下图中,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的结构如 A、B,侵染作物叶片的症状如 C、D。回答:(1)用 E 去侵染叶片 F 时,在叶片 F 上所患

23、病的症状与_相同。(2)F上的病毒繁殖所需的氨基酸、酶和 ATP均来自_。蛋白质外壳是在_合成的。(3)子代噬菌体的各项特性都是由_决定的。(4)本实验证明_。答案(1)D(2)F的细胞 F细胞的核糖体上(3)E的 RNA(或 B的 RNA、或 HRV的 RNA)(4)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课时作业 学考达标 1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做了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用32P、35S 标记同一组 T2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 B 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 C 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 T2噬菌体 D 该实验证明了 D

24、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B 解析 应用32P、35S 分别标记不同组 T2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A 错误;该实验先标记噬菌体,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培养噬菌体,之后进行搅拌和离心,最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B 正确;T2噬菌体只能用活的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C 错误;该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用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 沉

25、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2/17B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 沉淀、上清液、沉淀 D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答案 B 解析 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放射性主要集中在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和留在细菌外的蛋白质外壳中。3 加热杀死的 S 型菌能促成 R 型菌发生转化。这个事实能证明()A S 型菌的蛋白质和 DNA的结构都很稳定 B S 型菌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别稳定 C S 型菌的 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 D 任何条件都不能破坏 S

26、 型菌 DNA的结构 答案 C 解析 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仍能促成 R 型菌发生转化,说明 S 型菌的蛋白质虽然失去了活性,但 DNA仍具有生物活性,说明 S 型菌 DNA的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4“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 用 S 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 S 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 用杀死的 S 型菌与无毒的 R 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 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 S 型菌 D 将 S 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 R 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答案 D

27、解析 当把 S 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后,发现只有加入 DNA的培养基中 R 型菌发生转化,出现 S 型菌,而加入其他因子的培养基中 R 型菌(如加入蛋白质)不发生转化,即不出现 S 型菌。5 如图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答案 D 解析 图中重建的“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乙病毒,而蛋白质外壳来自甲病毒。由于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中的是乙病毒核酸,所以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均与乙病毒相同。6 病毒 H1N1亚型是第一个被鉴定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之后即不断地

28、有新亚型的报道。如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3/17图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构造示意图,其中甲(简称 H)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乙(简称 N)则与病毒粒子出细胞有关。抗病毒药物“达菲”(Oseltamivir)主要是抑制乙的作用。“达菲”主要是阻断该病毒增殖时的哪一过程()A 病毒入侵细胞 B 病毒的核酸复制 C 病毒粒子的组装 D 子病毒释放出细胞 答案 D 解析 病毒 H1N1侵染细胞的过程与噬菌体侵染细胞一致,要经过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等步骤。由示意图可知:甲与注入有关,乙与释放有关,丙与复制合成有关,丁与组装有关。可见“

29、达菲”主要是抑制乙的作用,主要是阻断该病毒增殖时的释放过程,D正确。高考提能 7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A 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 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 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 前者设置了对照,后者没有对照 D 原理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表达的特性设计的 答案 B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用,A错误;两实验都是把 DNA与蛋白质分开,看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B正确;两实验都设置了对照实验,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生物繁殖的特性而设计的,D 错误。8 噬菌体在繁殖过

30、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A 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 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 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 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答案 A 解析 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在繁殖过程中以自己的遗传物质为模板,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作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A 正确。9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 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过程,设计实验如图: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4/17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 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所含的 S、P 元素,下表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 放射

31、性 S 元素 P 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答案 D 解析 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 的宿主细胞 1 中培养(其 DNA被32P 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 的宿主细胞 2 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多数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 2的,故全被35S 标记

32、。10如图表示 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T2噬菌体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 家兔 答案 A 解析 T2噬菌体是 DNA病毒,含有 1 种五碳糖,4 种碱基和 4 种核苷酸,乳酸菌、酵母菌、家兔既含有 DNA又含有 RNA,但其遗传物质是 DNA,故 A 正确,B、C、D 错误。11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5/17(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2)图中 D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

33、菌外的是_,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_。(3)图中 E 表明_。(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_是遗传物质的结论。答案(1)BDAEC(2)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 DNA(3)噬菌体复制完成(产生性状完全相同的噬菌体后代)(4)DNA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吸附:噬菌体用尾部的末端吸附在细菌表面;注入:噬菌体通过尾轴把 DNA全部注入到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面不起作用;生物合成:在细菌体内,以噬菌体的 DNA为指导,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噬菌体 DNA和蛋白质分子;组装:新合成的 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结构、成分相同);释放:子代噬菌体由于

34、细菌的裂解而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细菌(功能相同)。由此可见,在子代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只有亲代的 DNA参与了(蛋白质未参与),说明亲代的性状通过 DNA传给后代,所以说 DNA是遗传物质。12R 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 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埃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材料、用具:S 型菌、R 型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埃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 3 组实验:第一组:S 型菌的蛋白质R 型活菌培养基R 型菌落 第二组:S 型菌的荚膜多糖R 型活菌培养基R 型菌落 第三

35、组:S 型菌的 DNAR 型活菌培养基S 型菌落、R 型菌落(1)埃弗里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_。(2)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从第三组实验可知,S 型菌的 DNA或基因能否通过 R 型菌的细胞膜?_。(4)有人认为,上述 4 个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_ _。(5)实验中涉及的 S 型菌和 R 型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区分的依据是_。答案(1)S型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菌培养基R型菌落(2)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3)能(4)本实验未能证实蛋白质和荚膜多糖通过细菌细胞

36、膜进入细胞内的情况(5)S型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 型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6/17解析(1)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内容,第四组实验方法是用 DNA水解酶处理 S 型菌的 DNA后,再与 R 型活菌混合培养,观察结果,应该只有 R 型菌落,因为 S 型菌的 DNA水解后其生理功能丧失。(2)比较上述 4 组实验可以得出 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3)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说明 S 型菌的 DNA进入 R 型菌内并与它的 DNA实现重组,即能说明 S 型菌的 DNA能通过R 型菌的细胞膜。(4)

37、由于该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通过细菌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情况,所以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不是遗传物质。(5)S 型菌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R 型菌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13 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同位素31P、32P 和32S、35S 分别作如下标记。噬菌体 大肠杆菌 脱氧核苷酸 32P 31P 氨基酸 32S 35S 材料二 (1)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大致操作过程 _;_。(2)材料一中,子代噬菌体的 DNA分子中含有同位素_。(3)若材料一中的噬菌体和细菌分别换成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叶细胞,则能说明_。(4)分析材料二,A D 的结

38、果中,哪项不正确?_。说明理由:_ _。(5)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的问题是_。答案(1)在含有放射性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2)31P和32P(3)RNA是遗传物质(4)D DNA分子被 DNA酶分解掉,R 型菌不能转化成 S 型菌(5)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1)由于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培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先用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3)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 RNA,它可以侵染烟草的叶细胞,说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4)由于 DNA酶能够分解 DNA分子,使其失去活性,不能使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

39、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7/17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所以小鼠不会死亡。(5)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DNA 是遗传物质。真题体验 14(2013海南,13)关于 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和 DNA 都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答案 D 解析 核酸中不含 S 元素,故 A 错误;T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细胞中,故 B 错误;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 或 RNA中的一种,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故 C 错误;T2噬菌体作为病毒,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增殖,D 正确。15 (2013新课标,5 改编)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也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