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科附中2023学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华科附中2023学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
2、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形成的多糖 B麦芽糖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合后产生红黄色沉淀 C糖类比相同质量的油脂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少 D脱氧核糖参与所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的组成 2根据细胞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该细胞株进行营养限制性培养,甲组细胞比例增大 B在培养液中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丙组细胞数目减少 C抑制该细胞株细胞的核糖体形成,乙组细胞数目不变 D抑制该细胞株细胞的纺锤体形成,丙组细胞比例增大 3
3、用人工脂双层膜将容器分隔为 A、B 两部分(如图所示),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A 中加入一定浓度的 KCl 溶液,B 中加蒸馏水,初始液面等高,一段时间后,A 侧液面高于 B 侧。实验二:再往 A 中加入微量的物质 X,结果 A 侧液面明显下降。对上述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制备该人工脂双层膜时,应用磷脂分子为原料 B该人工膜不是生物膜,主要是由于缺乏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C实验一现象与动物细胞渗透吸水现象的原理相同 D实验二加入的物质 X 可能是水通道蛋白 4某植物细胞能利用质子泵(转运 H+的载体)把胞内的 H+泵出,使胞外 H+浓度高于胞内;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膜两侧的 H+浓度差把 H
4、+和蔗糖分子一同运入细胞(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进出该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BH+-蔗糖载体跨膜运输物质时没有特异性 CO2浓度对该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无影响 DH+-蔗糖载体能够将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 5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35S 和32P 标记同一个噬菌体,通过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的差异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B噬菌体 DNA 含 n 个碱基,转录得到的 mRNA 碱基数一定为 n/2 个 C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中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D一个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繁殖多代最终获得均被15N 标记的噬菌体 6由于农田的存在,某
5、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 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不同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基因多样性 7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蓝藻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生物 B细胞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体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细菌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细菌和 T2噬菌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相同 8(10 分)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纤维进行实验(如图甲,电流左进右出为+),记录在钠离子溶液中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膜电位(如
6、图乙),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若将记录仪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9(10 分)科学家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hm2a)。请回答:(1)丰富度是指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关系,由此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3)研究发现:黑麦草
7、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取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情况。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法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10(14 分)地膜(成分为聚乙烯,一种碳氢化合物)覆盖技术快速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白色污染”,为解决此问题,分离出能高效降解聚乙烯的微生物就显得尤为重
8、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选择聚乙烯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水、无机盐、_以及一定量的聚乙烯粉末,为使该培养基呈固态,需加入_,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的原因是_。(2)经筛选得到具有地膜降解特性的桔青霉,为确定土壤中含有的桔青霉数量,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_的平板进行计数,此方法得到的数值比直接运用显微镜计数得到的数值_,原因是_。11(14 分)研究表明,恒温动物的温度据培养基感受器有一定的感受范围,皮肤温度在 1230时,冷觉感受器 的活动较强;3045时热觉感受器的活动较强。皮肤温度常被视为温度觉的“生理零度”。如人的皮肤温度保持 在 30,当
9、环境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则感觉冷,当环境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时感觉到热。(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当人进入室温 25环境中时,会感觉(_)A冷 B热 C不冷不热 D不能确定(2)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_,参与调节的激素有_。(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会忍不住颤抖,这属于_调节方式,此时人体的产热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4)当前有一种称为“冰桶挑战”的活动风靡全球,某挑战者将冰水浇遍全身,此时他的体温约为_,这说明人体具有_能力。12人类的干扰素是由体内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并能参与人体免疫调节,因而在临床医学上用途广泛。干扰素的传统生产方法成本
10、高、产量低,获得的干扰素在体外不易保存,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其简要过程是:从健康人体的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能合成干扰素的免疫细胞,从其细胞质中提取_,经反转录获取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处理载体和日的基因后,用 DNA 连接处理,形成重组载体,该载体的化学木质是_。若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是_,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完成转化;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经离心、分离等一系列处理措施后提取产物,对产物进行鉴定时可采用_技术。(2)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的功能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11、3)利用细胞工程生产干扰素,其简要设计思路是:将能合成干扰素的免疫细胞和瘤细胞融合,筛选出_细胞,经细胞培养可获得大量干扰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B【解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糖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
12、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元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详解】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A 正确;B、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合后,需要水浴加热才能产生红黄色沉淀,B 错误;C、糖类与油脂的元素组成都是 C、H、O,与油脂相比,糖类的 C、H 比例降低,因此糖类比相同质量的油脂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少,C 正确;D、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而 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 正确。故选 B。2、C【解析】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该细胞株能够连续增值,说明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组细胞中的 DNA 含量
13、为 2C,包括 G1期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 DNA 含量为 2C4C,均为 S 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 DNA 含量为 4C,包括 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甲组细胞的数量最多,说明其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最长,因此对该细胞株进行营养限制性培养,甲组细胞比例将增大,A 正确;B、在培养液中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DNA 复制将受到抑制,导致乙组的细胞不能进入丙组,因此丙组细胞数目将减少,B 正确;C、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蛋白质主要在 G1期和 G2期合成,即将影响甲组和丙组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将会导致乙组细胞数目减少,C 错误;D、细胞周期中纺锤
14、体形成于前期,若抑制该细胞株细胞的纺锤体形成,丙组细胞比例将增大,D 正确。故选 C。3、D【解析】实验一:A 中加入 KCl 溶液,B 中加入蒸馏水由于 A 侧渗透压高于 B 侧,所以一段时间后 A 液面高于 B;实验二:向 A 中加入物质 X,X 作为离子运输的载体,使离子从 A 侧运输至 B 侧,导致 A 侧液面下降。【详解】A、人工脂双层膜是模拟细胞膜制备的不含蛋白质的结构,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而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A 正确;B、人工脂双层膜不具有生物活性,B 正确;C、实验一模拟的是具有半透膜及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的渗透作用的条件,与动物细胞渗透吸水现象的原
15、理相同,C正确;D、实验二加入的物质 X 是离子运输的载体,D 错误。故选 D。4、D【解析】载体蛋白能够与特异性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与它结合的溶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载体蛋白既参与被动的物质运输,也参与主动的物质运输。载体蛋白的运输具有专一性和饱和性,专一性指一种载体蛋白在细胞内外物质进行运输时只能对应地运送唯一的一种或性质非常相近的一类物质。【详解】A、质子泵(转运 H+的载体)把胞内的 H+泵出,使胞外 H+浓度高于胞内,因此 H+出该植物细胞为主动运输,进入该植物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出跨膜运输方式不同,A 错误;B、H+-蔗糖载体跨膜运输物质时也有特异性,不能运输其它的物质,B
16、 错误;C、质子泵(转运 H+的载体)把胞内的 H+泵出,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与 O2浓度有关,而蔗糖运输依赖于 H+的势能差(浓度差),因此 O2浓度对该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有影响,C 错误;D、H+-蔗糖载体能够将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H+的势能差可以为其提供能量,D 正确。故选 D。5、C【解析】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 DNA。同位素示踪法探究证明其遗传物质是DNA,用35S 标记的蛋白质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用32P 标记的 DNA 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DNA 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打开氢键。
17、【详解】A、用35S 和32P 标记同一个噬菌体,上清液和沉淀物均含放射性,应该用35S 和32P 应该分别标记噬菌体,A 错误;B、转录过程不一定将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完全转录,mRNA 是经过剪切之后的所以碱基数比 n/2 少,B 错误;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其复制过程既要氢键断裂又要形成,C 正确;D、不管繁殖多少代,子代中只有 2 个带标记15N,D 错误。故选 C。【点睛】答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 复制和转录等的过程,将 DNA 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6、D【解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
18、如建立遗传资源种子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农田的存在,使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即形成了地理隔离,因此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 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
19、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相同,B错误;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 错误;D、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基因多样性,D 正确。故选 D。7、C【解析】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分裂方式为二分裂,遗传物质为 DNA。【详解】蓝藻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能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二者都是自养生物,A 正确;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细胞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体,B 正确;原核生物无
20、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C 错误;细菌和 T2噬菌体遗传物质都是 DNA,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相同,D 正确。故选 C。8、B【解析】据图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图中的电位计检测的是两个神经元膜外的电位差;在静息状态下呈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地转动,并且两点是先后兴奋,因此中间会由延搁。【详解】由题干和图解可知,电极所示是膜外电位变化,未兴奋之前,两侧的电位差为 0;刺激图中箭头处,左侧电极先兴奋,左侧膜外变为负电位,而右侧电极处膜外仍为正电位,因此两侧的电位差为负值;由于两点中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并且两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中间会出现延
21、搁;当兴奋传导到右侧电极后,电位差与之前的相反,因此测量结果为 B。故选 B。二、非选择题 9、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减小 重度 竞争 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黑麦草分泌某种物质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 标志重捕 3%【解析】由图可知,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群落物种数减少。轻度和中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大,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详解】(1)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由图可知,丰富度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由于重度入侵区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说明
22、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培养入侵物种幼苗,因变量为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情况,说明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是否分泌某种物质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4)田鼠活动能力较强,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由能力流动示意图可知,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44107-1.9106)(1.05109-3108)100%=3%。【点睛】本题创设“调查外来物种入侵”情境,答题关键在于运用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知识,分析调查结果
23、得出结论并计算能量传递效率。10、氮源 琼脂 只有能分解聚乙烯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稀释涂布平板法 30300 小 显微镜直接计数时不能区分菌体的死活,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是菌落数量,有时形成一个菌落的菌体数不只是一个 【解析】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用来微生物计数。【详解】(1)培养基的成分都包括水、无机盐、氮源和碳源(聚乙烯粉末);为使培养基呈固态,需加入琼脂;该实验中以
24、聚乙烯粉末作为唯一碳源,只有能分解聚乙烯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2)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后可用来微生物计数;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显微镜直接计数时不能区分菌体的死活,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是菌落数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菌在一起时只能长成一个菌落,故此方法得到的数值比直接运用显微镜计数得到的数值小。【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D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神经 等于 37 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维持稳态)【解析】体温调节方式是
25、神经-体液调节,其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人从低于 25的环境中进入 25的环境中时,会感觉热;从高于 25的环 境中进入 25的环境中时,会感觉冷。而本题没有明确是从怎样的环境中进入室温 25环境中的,因此不能确 定是感觉冷还是热,故选 D。(2)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快,增加产热。(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冷觉感受
26、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然后沿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使骨骼肌战栗,从而增加产热,这属于神经调节。此时,人的体温还是维持 37左右,因此,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4)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的体温变化不大,尽管周围环境的气温波动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37,因为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体温调节的过程,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途径来实现;并要掌握与体温平衡有关的激素,结合题意分析作答。12、mRNA DNA 用 Ca2+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抗原抗体杂交 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 推测氨基酸序列 杂交瘤 【解析】1
27、.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
28、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蛋白质过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详解】(1)这里用反转录法提取目的基因,根据反转录的概念可知,要想获得合成干扰素的基因,需要从能合成干扰素的免疫细胞的细胞质中提取 mRNA,经反转录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是,首先用限制酶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这里的载体通常是质粒,一种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内的小型环状 DNA 分子,然后用 DNA 连接酶把经过切割的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载体。若选择大
29、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通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处理,具体做法是用 Ca2+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从而提高转化的成功率;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本实验中需要采用相应的抗体对获得的产物进行检测。(2)结合分析中的蛋白质工程的操作流程可知,改造干扰素的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的功能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然后对该序列进行人工合成。(3)若利用细胞工程生产干扰素,其简要设计思路是:将能合成干扰素的免疫细胞和瘤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干扰素,故对该细胞大量培养可获得大量干扰素。【点睛】熟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其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杂交瘤技术的应用是本题的另一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