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苏中三市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苏省苏中三市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对某家庭各成员的四种基因进行检测的结果,“”表示含有该基因,没有“”的表示不含该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被检测基因编号 母亲 父亲 女儿 儿子 号 号 号 号 A若号基因为 A 基因,则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 aa B号基因可能
2、位于 Y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号基因和号基因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号是与红绿色觉有关的 B 基因,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1/2 2二倍体百合(2n=24)形成配子过程中的细胞图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图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C图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有可能不相同 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 3绿叶海天牛(简称甲)吸食滨海无隔藻(简称乙)后,身体就逐渐变绿,这些“夺 来”的叶绿体能够在甲体内长期稳定存在,有科学家推测其原因是在甲的染色体 DNA 上可能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为
3、证实上述推测,以这种变绿的甲为材料进行 实验,方法和结果最能支持上述推测的是()A通过 PCR 技术能从甲消化道内获得的 DNA 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 因 B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 RNA C给甲提供 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 D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 DNA 杂交,结果显示出杂交带 4 下图中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示意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期的染色体形态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产生的突变必随精子传给子代 B细胞分裂时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C产生的
4、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aB 和 aB D细胞分别含有 4 个和 1 个染色体组 5关于细胞生命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和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B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单细胞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分化 D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与正常分化的本质相同,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6用体外实验方法可以合成核酸已知新冠病毒 2019nCoV 是一种新型 RNA 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肺细胞,若要在体外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该类病毒是否存在逆转录现象,则所需的材料组合是()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019nCoV 的
5、RNA 除去了 DNA 和 RNA 的肺细胞裂解液 相应的逆转录酶 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7(9 分)图 1 是某植物叶肉细胞氧气释放速率变化曲线;图 2 是该植物体内某代谢过程;图 3 是在夏季晴朗白天,该绿色植物在 3 块含水量不同的土壤中种植时,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叶肉细胞中有H产生的是_点;B 点时该植物体内光合作用速率_(填、或=)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叶肉细胞产生 O2的移动方向_。(2)图 1 中 C 点时导致甲、乙两曲线不同的原因最可能是_。(3)图 3 中,_曲线对应的土壤中含水最少;该曲线 10-12 时的时间段
6、内,该植物体内对应图 2 中 G 与 F 的含量变化是_。8(10 分)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为 XY 型。其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Nn 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 M/m 如果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是_,双亲的基因型是_。(2)一对山羊交配,发现 F1的母羊中无角:有角=31,但公羊中无角:有角=13,请解释这种现象_。(3)基因 M/m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黑毛有角公羊与白毛无角母羊杂交,后代公羊中出现了黑毛无
7、角个体,母羊中均是无角个体,理论上,子代中黑毛无角羊所占的比例为_。(4)现有一只有角公羊,请设计实验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简要实验思路:_。预期结果和结论:_。9(10 分)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1)玉米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酶进行水解,使其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3)从生物体中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
8、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技术。(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5)玉米秸秆还可以通过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用于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用_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10(10 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1)从氨基酸分子水平分析,决定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_。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例如酶能够通过_的机制催化生化反应高效进行。(2)“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帮助多肽进行初步折叠、组装或转运的蛋白质,由此推测其主要存在于_(填细胞结构)中。“ATP 合成酶”是一类分布于生物膜上催化
9、ADP 合成 ATP 的复合蛋白质,由此推测,在动物细胞中其主要存在于_(填细胞结构)上。(3)利用蛋清做如下实验。实验一:在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出现。兑水稀释后絮状物消失,蛋清恢复原来的液体状态。实验二:加热蛋清,蛋清变成白色固体。恢复常温后,凝固的蛋清不能恢复液体状态。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4)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也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例如,与圆粒豌豆相比较,皱粒豌豆的 DNA 中插入了一段外来 DNA 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低,游离蔗糖含量高,种子不能有效保留水分而皱缩。由此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0、是_。11(15 分)实时荧光定量 PCR 简称 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目前检测微小残留病变的常用方法。将标有荧光素的 Taqman 探针与待测样本 DNA 混合后,在变性、复性、延伸的热循环中,与待测样本 DNA 配对结合的 Taqman探针被 Taq 酶切断,在特定光激发下发出荧光(如下图所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荧光信号强度增加,通过实时检测荧光信号强度,可得 Ct 值(该值与待测样本中目的基因的个数呈负相关)。(1)做 qPCR 之前,需要先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_。除此之外,qPCR 的反应体系还需要加入_、_和_。(2)在反应过程中,_为新链的合成提供能量。(3)医
11、务人员对三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由 B 基因过量表达导致)进行治疗后,想检测治疗效果,利用上述技术写出实验思路和简要结果分析。实验思路:_简要结果分析: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号:若检测基因标为 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 XAXa、XaYXAXa、XaY,或者 Aa()、aa()Aa()、Aa()。号:若检测基因标为 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 XX、XYAXX、XYA,或者 aa()、Aa()aa()、Aa()。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 X 染色体上都可以,但不可能位于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号:若检测基
12、因标为 A,则基因型可表示为 XAXa、XaYXAXa、XaY,或者 Aa()、aa()Aa()、aa()。【详解】A、若号基因为 A 基因,父亲不含该基因,因此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 aa,A 正确;B、由于只有父亲和儿子有相关基因,号基因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不可能为于 X 染色体,B 正确;C、若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号基因位于 X 染色体,号基因和号基因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正确;D、若号是与红绿色觉有关的 B 基因,则表中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XBXb、XbYXBXb、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红绿色盲男孩(XbY)的概率为 1/4,D 错误。故选 D。2
13、、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形成纺锤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重现
14、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详解】A、图所示细胞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正确;B、图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不是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B 错误;C、图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有相同基因,也有等位基因,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C 正确;D、图为二倍体百合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减
15、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D 正确。故选 B。3、D【解析】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通过 PCR 技术从甲体内的 DNA 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这只能说明甲体内含有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但不能说明甲的染色体 DNA 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A 错误;B、通过核酸分子
16、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 RNA,这只能说明甲体内含有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但不能说明甲的染色体 DNA 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B 错误;C、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这说明甲中含有叶绿体,但不能说明甲的染色体 DNA 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C 错误;D、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 DNA 杂交,结果显示出杂交带,这说明甲的染色体 DNA 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D 正确。故选 D。4、D【解析】分析题图:体细胞或者原始生殖细胞经过间期复制;细胞含有同源染色
17、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为某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该细胞发生的突变不会随精子传给子代,A 错误;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 错误;C、根据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AB 和 aB,C 错误;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4 个染色体组,细胞只含 1 个染色体组,D 正确。故选 D。5、C【解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18、,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细胞年龄增大而减少,但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大,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增大
19、是细胞衰老的特征,A 错误;B、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 错误;C、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分化,C 正确;D、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C。【点睛】易错点: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6、A【解析】逆转录过程需要以 RNA 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逆转录酶和 ATP 等条件。【详解】逆转录过程是由 RNA 形成 DNA 的过程,需要以同位素标记的胸
20、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正确;逆转录过程是由 RNA 形成 DNA 的过程,不需要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错误;逆转录过程需要以 2019nCoV 的 RNA 为模板,正确;除去了 DNA 和 RNA 的肺细胞裂解液中含有 ATP,可为逆转录过程提供能量,正确;由于宿主细胞不含逆转录酶,所以需要额外加入相应的逆转录酶,正确。综上分析,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7、ABCD 叶绿体线粒体 甲植物色素含量更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更强 F 含量降低,G 含量升高。【解析】从图 1 中看出,甲植物的光饱和点比乙植物高,同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比乙高,图
21、2 中 E 是 CO2,F 是 C3,G 是 C5,H 是(CH2O);图 3 中,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植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的丢失,同时减少了 CO2的吸收,称为光合午休。【详解】(1)H可以由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所以图 1 中叶肉细胞能够产生H的 ABCD;B 点叶肉细胞氧气释放速率等于 0,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但植物体内还存在一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所以叶绿体产生的 O2 被线粒体利用,因此 O2的移动方向从叶绿体线粒体。(2)在 C 点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乙植物,可能的原因是甲植物色素含量更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
22、性更强。(3)当土壤干旱缺水时,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的现象,关闭气孔,防止水分过多的散失,导致 CO2的吸收量减少,光合作用降低,曲线在 10-12 时光合作用速率最低,所以曲线土壤中含水最少;G 是 C5,F 是 C3,曲线 10-12 时的时间段内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所以 C3(F)含量降低,C5(G)含量升高。【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易错点是(1)中区分叶肉细胞和植株,理解光合午休产生的原因。、8、白毛 XmXm XMY 这对山羊的基因型均是 Nn,杂交后代 NNNnn=121,由于公羊中 Nn 表现有角,母羊中 Nn 表现无角,因此母羊中无角有角=31,公羊中无角有角=
23、13 3/8 实验思路:让该有角公羊与多只有角母羊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结果分析:若后代出现无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杂合子;若后代都是有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纯合子 【解析】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Nn 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说明该对性状表现为从性遗传,根据一对山羊交配的 F1的母羊中无角:有角=31,但公羊中无角:有角=13,可判断基因型为 NN 的雌雄个体都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nn 的雌雄个体都表现为无角。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子一代雄性均为隐性性状,雌性均为显性性状,可据此特点判断显隐性或基因位置。【详
24、解】(1)若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 M/m 如果只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可确定显性性状是白毛,双亲的基因型是 XmXm、XMY。(2)已知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一对山羊交配,发现 F1的母羊中无角:有角=31,但公羊中无角:有角=13,说明这对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Nn,杂交后代 NNNnn=121,由于公羊中 Nn 表现有角,母羊中 Nn 表现无角,因此母羊中无角:有角=31,公羊中无角:有角=13。即无论雌雄基因型为 NN 的个体都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 nn 的个体都表现为无角。(3)若基因 M/m 只位于 X
25、 染色体上,黑毛有角公羊(N-XmY)与白毛无角母羊(NnXMX-或 nnXMX-)杂交,后代公羊中出现了黑毛无角(nnXmY)个体,母羊中均是无角个体(Nn、nn),可判断亲本公羊含有 n 基因,母羊含有 m 基因,且子代没有出现 NN,所以亲本公羊基因型为 NnXmY,母羊基因型为 nnXMXm,理论上,子代中黑毛无角羊(NnXmXm、nnXmXm、nnXmY)所占的比例为 1/21/4+1/21/4+1/21/4=3/8。(4)有角公羊的基因型可能为 NN 或 Nn,欲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让该有角公羊与多只有角母羊(NN)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 NN,
26、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NN,无论雌雄均表现为有角。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 Nn,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NN、Nn,公羊均表现为有角,母羊出现了无角。所以若后代出现无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杂合子;若后代都是有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纯合子。【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能够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是解题关键。9、纤维素 B E 酶的活力(活性)固定化酶 酵母菌 无氧(密闭、密封)刚果红染色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 【解析】用植物秸秆生产酒精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将其水解成葡萄糖。从土壤中分离纤维
27、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必须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并且需要做产纤维素酶发酵葡萄糖的实验进行酶活性的检测。【详解】(1)用植物秸秆生产酒精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需要纤维素酶才能将其水解成葡萄糖。(2)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及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中含有纤维素酶,可以分解纤维素,BE 正确。故选 BE。(3)从纤维素分解菌中提取纤维素酶需要做产纤维素酶发酵葡萄糖的实验进行酶活性的检测,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酶的固定化技术。(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生产酒精时要控制
28、的必要条件是无氧(密封、密闭)。(5)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和发酵产纤维素酶分解葡萄糖的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10、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 内质网 线粒体内膜 前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后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盐析只是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9、。【详解】(1)从氨基酸分子水平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酶能够通过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机制催化生化反应高效进行。(2)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在内质网中进行初步折叠、组装或转运,根据“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帮助多肽进行初步折叠、组装或转运的蛋白质,可推测其主要存在于内质网中。动物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TP 合成酶”是一类分布于生物膜上催化 ADP 合成 ATP 的复合蛋白质,据此推测在动物细胞中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3)实验一在蛋白质中加入食盐有白色絮状物出现,兑水稀释后絮状物消失,说明蛋白
30、质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实验二蛋清加热后恢复常温,蛋白质不能恢复为液态,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了破坏。(4)淀粉分支酶基因受到破坏,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从而导致淀粉不能合成,游离蔗糖含量高,种子中的水分不能有效保留而皱缩,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以及与性状之间的控制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1、引物和 Taqman 探针 待测样本(模板 DNA)dNTP 热稳定的 DNA 聚合酶(Taq 酶)dNTP 三位患者分别编号甲、乙、丙,分别抽取适量血样提取 RNA,反转录得到 cDNA,根据 B
31、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进行 PCR 扩增,检测荧光信号强度 三位患者检测的 Ct 值越小,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反之,治疗效果越差 【解析】PCR 技术:1、概念:PCR 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 DNA 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 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 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 DNA 聚合酶(Taq 酶)。5、过程:高温变性:DNA 解旋过程(PCR 扩增中双链 DNA 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 DNA 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
32、1)PCR 需要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同时 qPCR 还需要 Taqman 探针与待测样本 DNA 混合,所以还需要合成 Taqman 探针;在反应体系中还需要添加待测样本(模板 DNA)、dNTP、热稳定的 DNA 聚合酶(Taq 酶)。(2)在反应过程中,dNTP 为新链的合成提供能量。(3)根据题干信息“将标有荧光素的 Taqman 探针与待测样本 DNA 混合后,在变性、复性、延伸的热循环中,与待测样本 DNA 配对结合的 Taqman 探针被 Taq 酶切断,在特定光激发下发出荧光,通过实时检测荧光信号强度,可得Ct 值(该值与待测样本中目的基因的个数呈负相关)”;所以设计实验思路:三位患者分别编号甲、乙、丙,分别抽取适量血样提取 RNA,反转录得到 cDNA,根据 B 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进行 PCR 扩增,检测荧光信号强度;结果:Ct 值越小,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反之,治疗效果越差。【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题干中给出的材料,理解检测的基本原理,结合 PCR 技术进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