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新教材统编版)理解性默写第04练必修上册《劝学》《师说》(学生版+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新教材统编版)理解性默写第04练必修上册《劝学》《师说》(学生版+解析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04 练 必修上册劝学师说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3)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2名句默写。(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3)劝学 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
2、句是:_,_。(5)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_,_,_”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6)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_,_。3(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_,_。(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对自身:_。(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_,_。(5)师说 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6)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
3、_,_,_,_(7)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_,_,_,_,_。(8)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_。4根据提示填写句子。(1)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2)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3)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省察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提升自己的德行的句子是:_,_。(4)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他说:“_,_。”(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
4、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6)莘莘学子要把劝学中的“_,_”当成座右铭,勉励自己要持之以恒,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成功。5师说(1)荀子劝学 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的观点是相近的。(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5)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的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6)韩愈在师说中写古之圣人才智
5、超出一般人很远,“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 劝学 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2)师说 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7将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涉及学与思关系的表述,这两句是“_,_”。(2)荀子在劝学中表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3)韩愈师说中“_,_”两句,一针
6、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8(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_”印证了这句话。(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提出“_”的观点。9(1)“_,_”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的道理。(劝学)(2)“_,_”两句强调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劝学)(3)“_,_”两句强调要想成为有学问、有修养之人,必须时时自我检视。(劝学)10(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_,_”两句明
7、确指出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教人学习文章断句的教师。(2)师说中,“_,_”两句指出了人们在学习上面临的两种问题。(3)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小惑从师、大惑耻师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糊涂透顶的,即“_,_”。11名句名篇默写。(1)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_,_”。(2)师说中阐明应向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学习的句子是“_,_,_”。(3)师说中认为从师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比自己年龄大、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一类人可以当作老师,“_,_”这类人也可以当作老师。(4)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小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也要以之为师:“_,_,_。”12(1)
8、师说中表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2)师说中“_”一句表现了“士大夫之族”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轻视;但“_”,令人奇怪。(3)师说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师与“士大夫之族”不从师的结果进行对比,用“_,_”两句来批评不愿从师的士大夫。13(1)师说中,韩愈对“师道之不复”的具体表现进行勾勒描写的句子是“_,_,_”。(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3)师说中揭示士大夫不愿从师的心理的句子是“_,_”。14(1)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
9、比的是“_,_”。(2)师说中,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对自身“_”。(3)师说中用“_,_”两句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和自己所说的老师有着本质的区别。15(1)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2)师说中“_,_”两句表明择师不以身份和年龄为标准。(3)师说中用“_,_”两句,揭示了“道”与“师”存在的一致性,为人们选择“师”确立了标准。(4)师说 中,作者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_,_,_,_”的从师的标准。16名句默写。(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2)荀子在劝学
10、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见识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5)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择师的标准的句子是:_,_。(6)韩愈在师说中“_,_的现点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近。(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11、_,_,_”。(3)古代诗人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4)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_,_”,怎能不更加愚昧?(5)韩愈在师说中将士大夫对自己与对儿子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两句是“_,_”。(6)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7)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
12、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8)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_,_”。(9)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_!_”。18根据劝学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练习(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 师说 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 劝学 中的“_,_,_”观点相同。(3)荀子在 劝学 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
13、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19名句默写。(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却“_”。(2)劝学 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的观点。(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4)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说的“_,_”的观点是类似的。(5)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的错误态度。(6)韩愈的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了李蟠的爱好;而“_”,则
14、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2)荀子劝学中“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荀子劝学中“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5)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6)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7)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
15、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之后,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8)韩愈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9)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一致的。(10)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两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第 04 练 必修上册劝学师说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3)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16、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答案】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受”“砺”“庸”“乎”“攻”。2名句默写。(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3)劝学 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5)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_,_,_”这
17、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6)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_,_。【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臾、跬、锲、螯、鳝。3(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_,_。(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
18、,对其子:_;对自身:_。(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_,_。(5)师说 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6)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_,_,_,_(7)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_,_,_,_,_。(8)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_。【答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19、 古之学者必有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惑”“谀”“受业”“孰”。4根据提示填写句子。(1)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2)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3)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省察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提升自己的德行的句子是:_,_。(4)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他说:“_,_。”(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地
20、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6)莘莘学子要把劝学中的“_,_”当成座右铭,勉励自己要持之以恒,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成功。【答案】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生”“跬”“知”“须臾”“锲”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1、5师说(1)荀子劝学 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的观点是相近的。(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5)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的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6)韩愈在师说中写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2、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不必”“卑”“盛”“近谀”“受”“授”“句读”“犹”,“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两句不要丢字。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 劝学 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2)师说 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答案】君
23、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省、知、卑、谀。7将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涉及学与思关系的表述,这两句是“_,_”。(2)荀子在劝学中表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3)韩愈师说中“_,_”两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并默写名篇名句的能
24、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须臾、博、知、羞、谀。8(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_”印证了这句话。(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提出“_”的观点。【答案】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如(1)中的中心论点,(2)中的“活到老,学到老”,(3)中的“孔子对学习的认识”等。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
25、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9(1)“_,_”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的道理。(劝学)(2)“_,_”两句强调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劝学)(3)“_,_”两句强调要想成为有学问、有修养之人,必须时时自我检视。(劝学)【答案】(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1)中需要注意“木”和“金”,(2)中注意“省察自己”,(3)中注意“自我检视”。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
26、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博”“省”“知”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0(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_,_”两句明确指出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教人学习文章断句的教师。(2)师说中,“_,_”两句指出了人们在学习上面临的两种问题。(3)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小惑从师、大惑耻师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糊涂透顶的,即“_,_”。【答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
27、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授”“读”“惑”“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1名句名篇默写。(1)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_,_”。(2)师说中阐明应向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学习的句子是“_,_,_”。(3)师说中认为从师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比自己年龄大、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一类人可以当作老师,“_,_”这类人也可以当作老师。(4)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小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也要以之为师:“_,_,_。”【答案】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8、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易错的字有:惑、矣、闻、固。12(1)师说中表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2)师说中“_”一句表现了“士大夫之族”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轻视;但“_”,令人奇怪。(3)师说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师与“士大夫之族”不从师的结果进行对比,用“_,_”两句来批评不愿从师的士大夫。【答案】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29、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羞”“谀”“齿”“欤”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3(1)师说中,韩愈对“师道之不复”的具体表现进行勾勒描写的句子是“_,_,_”。(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3)师说中揭示士大夫不愿从师的心理的句子是“_,_”。【答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30、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族”“聚”“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4(1)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_,_”。(2)师说中,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对自身“_”。(3)师说中用“_,_”两句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和自己所说的老师有着本质的区别。【答案】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31、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焉”“教”“授”“读”“惑”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5(1)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2)师说中“_,_”两句表明择师不以身份和年龄为标准。(3)师说中用“_,_”两句,揭示了“道”与“师”存在的一致性,为人们选择“师”确立了标准。(4)师说 中,作者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_,_,_,_”的从师的标准。【答案】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
32、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庸”“贱”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6名句默写。(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见识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5)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择师的标准的句子是:_,_。(6)韩愈在师说中“_,_的现点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近。
33、(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此题所默写的名句都来自课文,都是学生在学习中要求背诵的。背诵不会有难度。但是要注意不要写错写漏了字。注意重点字词:须臾、跬、至、锲、镂、博、参省、知、术。【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
34、误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3)古代诗人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4)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_,_”,怎能不更加愚昧?(5)韩愈在师说中将士大夫对自己与对儿子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
35、两句是“_,_”。(6)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7)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8)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_,_”。(9)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_!_”。【答案】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
36、近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生、善、蟹、螯、鳝、躁、焉、卑、谀、攻、传、惑”等字。【点睛】情景默写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8根据劝学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练习(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 师说 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7、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 劝学 中的“_,_,_”观点相同。(3)荀子在 劝学 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答案】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已”“博”
38、“省”“己”“知”“锲”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19名句默写。(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却“_”。(2)劝学 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的观点。(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4)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说的“_,_”的观点是类似的。(5)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的错误态度。(6)韩愈的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了李蟠的爱好;而
39、“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答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 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须臾,博,焉,蟹,螯,鳝,寄托,躁,经传。【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
40、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2)荀子劝学中“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荀子劝学中“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5)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
41、,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6)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7)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之后,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8)韩愈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9)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一致的。(10)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两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
42、里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或者给出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是提示,同时注意“博”“知”的书写;(2)“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是提示,同时注意“臾”的书写;(3)“并非天资过人”和“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是提示,同时注意“生”的书写;(4)“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是提示,同时注意“跬”“至”的书写;(5)“以蚯蚓为例”和“与之相反的例证”是提示,同时注意“蟹”“螯”“鳝”“躁”的书写;(6)“教师作用”是提示,同时注意“受”“惑”的书写;(7)“择师的标准”是提示;(8)“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是提示,同时注意“羞”“谀”的书写;(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提示,同时注意“贤”的书写;(10)“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是提示,同时注意“攻”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