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草原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1课总课时数:1课时课题1.草原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一碧千里、渲染、勾勒”等词语。2 .想象草原美景,品味语言精妙,学习写景中抒情的表达方法。3 .感受内蒙古的民族风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重点想象草原美景,品味语言精妙,学习写景中抒情的表达方法。难点感受内蒙古的民族风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 新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 .激发情趣背诵描写草原的古诗(如敕勒歌),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2)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1961年夏天,老舍等20余位作家、艺术家应
2、邀到位 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的陈巴尔虎旗参观访问,老舍先生记下了进入草原的所 见、所闻、所感。2 .整体把握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去写 草原的。(1)检查反响词语 提示1: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描写草原风光的, 第二组是描写人们活动的,最后一句那么是作者对草原参观访问后的感受。2,引导学生注意 课文是从草原美、人情美两个方面去写草原的,从而厘清文本脉络。二、还原想象,欣赏回面1.还原想象(1)默读第1自然段,圈出描写的景物。想一想,如果你是个小小摄影师,来 到草原,你会从哪些角度去选景呢?把相关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试着给画面取个题目
3、。 要点:蓝天、小丘、羊群、骏马、大牛(2)同桌或小组交流准备拍摄的画面要点。1.体味表达。(1)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指 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除了描写草原的优美风光,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以课后练习第2题为例 进行品味学习。(2)再从课文中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朗读3.抒发感受: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 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三、聚焦场面,体味风情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思课题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 .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2 . 了解分号的用法。
4、3 .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重点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积累古诗过故人庄。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一、联想阅读教学1.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会自觉或不自 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联想”。下面,我们来读 一读草原这篇文章,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从文章中你能联想到什么。2.展示美文, 阅读交流【出示课件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 些小山太秀气!读一读这段美文,小组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联
5、想到什么。阅读文章时想开去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 二、排比教学(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 的发现。【出示课件3】。(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了花的作用 之大)【出示课件4(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 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出示课件5(这段话连用了三个“了,就像” 的句式,强调了大自然的生机)(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 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 是排比。(板书:排比)2.小组
6、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 排比句的作用。(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二)练习运用,互评互改。1.教师出不练习题:以田野景色为描与对象,与 个排 比句。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三、分号教学(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 【出示课件7 8(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 同。2.教师指导讲解:【出示课件91分号的定义(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 因果关系)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 的不同释义。(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1.以
7、“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2.学 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三、继续学习“词句段”.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讨论。2.交流。(1) 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写。(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写。4.老师相机点拨。还有人 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5 .总结。这一题是关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写法一一 全部要大写。6.巩固练习。写一写下面的路名与地名。中同路鲁迅 巴金鼓楼路四、止确朗读,初步感知1.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2.学生试读,教师 指导:【出示课件11】过故人庄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 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3.按照节奏
8、,练习朗读。4.读了此诗, 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五、熟读诗歌,体会含义1 .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出示课件12】“故人具 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一一老朋友 具鸡黍一一准 备丰富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富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 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出示课件1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 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9、?(对偶)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师生对对子:“绿树” 对; “村边”对; “合”对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师生共对对子。读好这两句诗句。【出示课件14】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2)把你的体会说说。(翻开窗子, 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3) 随机理解“桑麻”(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学生自己完成。(5)交流。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儿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 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出示课件1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指名 读。(2)这句
10、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 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4)交流。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 淳朴的田园风光)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强调: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 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板书设计联想阅读排比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过故人庄 孟浩然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教学反思第1单元第3课总课时数:1课时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课题5.七律长征教 学 目 标1 .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
11、” 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 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占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2) 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教学 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2 .播放长征组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板书:5.七律长征2 .解题。3. 了
12、解长征的背景。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指导易混淆的字。3.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1.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2 .学生才安节奏试读,到达能读上口,会停顿。3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发表意见。4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四、读句、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L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5 .释词。远征万水千山等闲6 .说说诗句的意思。4,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5.释词。五岭 逶 迤 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6.说说诗句的意思。(二)1出示:金沙水
13、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7 .释词。3.说说诗句的意思。4.体会“暖”与“寒”的意思。5.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 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释词。说说诗句的意思。“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流露了红军战士怎样 的思想感情呢?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三、学习写法。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2,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 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3 .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4 .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大扫除的场面。四、作业。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5七律长征腾五岭山走乌蒙山
14、活泼乐观“只等闲”暖金沙江寒泸定桥勇往直前喜过岷山教 学 反 思第二单元第5课总课时数:1课时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课题6 .狼牙山五壮士教 学 目 标1 .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等30个词语。2 .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 情感。3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百、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5、。(2) 了解文 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教 学 准 备1 .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2 .教学插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2 .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入。3.板书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4.“壮士” 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就 一定会知道!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 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指导易混淆的字。(3)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3 .自由朗读课文,
16、注意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1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2 .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沉着、吼、 抢、全神贯注)3 .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 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4 .指导感情朗读。5.总结学习步骤:找出描写
17、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谈感受体会。有感情地读课文。6.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二)学生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1 .出示句子:为了后面。2 .品读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 务!“热血沸腾” 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 艰巨的任务。3 .谈感受与体会。4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抢、夺、 插、举、喊、拔、拧、掷)2 .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结合插图
18、)。3 .理解重点句:4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1 .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 .讨论: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昂的语气)五、学习写法。L课文如何写五位壮士的呢?学生讨论。2 .对,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 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3 .学术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六、作业。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讲一讲这个故事。板 书 设 计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顽强不屈引上绝路热爱祖
19、国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教 学 反 思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7课总课时数:1课时课题7.开国大典教 学 目 标1 .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 等25个词语。2 .能按事情开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重点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难点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1 .关于开国大典的段视频。2 .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20、.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2 .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3 .解释题意。“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隆重、 盛大的典礼。4.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 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指导易混淆的字。(3)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情况。3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1、。(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局部进行分层理解。3.归纳主要内容。四、学习课文第一局部。1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呢?3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4 .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五、学习课文第二、三局部。1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表达出开国大典的盛况?2 .学生自由发言。3 .教师小结并板书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师生探究: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生: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 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
22、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 巨人一样”雄伟威严。5.描写阅兵的场面真可谓壮观!这段场面描写又有什么特色呢?(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2)举例点评。有点有面,做到点面描写相互结合。描写细致,有顺序。6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 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 立,与,立着,进行比拟)7 .播放“开国大典”中“阅兵”的影像资料。8 .练习朗读六、学习课文第四局部内容。L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并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交流。2.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写批注。3.交流感悟。
23、4.教师相机点拨: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 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呢? (1)学生讨论。(2)交流感悟。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其中的感情。七、布置作业。1 .抄写词语。2简要复述开国大典的过程,注意有条理。板书设计7 ,开国大典会前:广场布置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奏国歌一-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检阅部队群众欢呼 群众游行:天上地上光明充满北京城教学反思课题8.灯光教 学 目 标1 .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等词语的意思。2 .朗读课文,理解
24、“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并深入理解。3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关于灯光的一段视频。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灯光的一段视频。2.教师小结,导入。3.板书课题8.灯光4.介绍作者。5.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 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3 .自由朗读
25、课文,注意读通顺。三、精读往事局部内容。1 .学生默读这局部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2 .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 感到温暖。(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 完全陷入了对未来 的憧憬里。(4)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 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 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3 .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1)学生
26、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2)学生质 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4 .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 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5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 “灯光”的含义,接着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呢? 四、复习写作方法。1 .课文中哪些内容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举例说明。激烈的围歼战是“面”的描写,郝副营长的思考与点燃火光是“点”的描写。1 .提要概括。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更美。请大家读第2-5自然段,说说这一局部主要 写了哪几个场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要点:远迎、
27、会见、款待、话别2 .体味感情。作者亲身经历了这次在草原的参观访问,他不由地赞叹“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又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蒙汉情深”?请用 直线画出相关句子。要点远迎。人多“男女老少” “一群马”;盛装“穿着各色的 衣裳”;心情急切“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 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重点体会“飞”字, 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想象自己和老舍先生在一起,见到了这感人的一幕,读出“蒙汉 情深”。一对反义词“静寂”与“热闹”,抓住相关语句理解,体会此时草原的热闹与 先前的静寂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蒙汉情深。(2)会见。“热乎乎地握 着”“握住不放”“
28、心可是一样,体会“蒙汉情深”指导朗读。(3)款待。热情好客的 蒙古族人民总是用好酒好肉、载歌载舞招待最尊贵的客人,老舍行也热情回敬。此时,蒙 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啊。(4)话别。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怎么说?3 .联系生活。“蒙汉情深”,这是多么生动的画面!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 同学交流吧。提示:说清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四、拓展阅读,强化要素2,呈现老舍内蒙风光中的相关内容。(见课件)2.以“我读出了景色美”“我读出了情感美”“我读出了语言美”为话题赏析上述段。(1) 任务一:我读出了景色美
29、提示:可以抓住“幽美”,从小山河流、绿柳白杨、黄牛白羊等构成 的图画进行赏析。(2)任务二:我读出了情感美提示:可以抓住“陶醉”进行品味,陶醉在绿 色之中,陶醉在清新的环境之中,陶醉在悠闲的气氛之中。任务三:我读出了语言美提示: 可以联系草原,体悟老舍的语言风格,作者使用了比喻、比照等修辞手法,增加了美感。板书 设计风光美人情美远迎 会见 款待 话别教学反思2.丁香结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2课 总课时数:1课时课题2. 丁香结2 .学生讨论交流。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将描写灯光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2.写一段话。 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板书设计灯光广场 灯光一声赞叹幸福生活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生
30、命换取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第8课总课时数:1课时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课题口语交际:演讲教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学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目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标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难点1 .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2 .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教学名人演讲的视频。准备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丁激趣导入。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3.导入口语交际一一演讲。二、师生交流。1 .出示演讲的题目。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2 .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
31、大家交流观点。3 .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一一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2)演讲的水平高超一一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4 .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5 .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三、准备演讲稿。1分小组进行。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6 .整理好事例、警句等。四、现场演讲。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2,设立评委打分。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缺乏之处。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五、教师总结。L生活中离不开演
32、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2.演讲时的注意点。(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板书设计内容事例多有 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演讲V技巧态度要1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学过程教学反思第 二单元 第课 总课时数:1课时习作:多彩的活动教学设计课题习作:多彩的活动教 学 目 标1 .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2 .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3 .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局部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
33、动作、语言等。重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难点要与清楚活动的体会,与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教学准备1 .准备作文要求的课件。2 .放一段关于活动的视频。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老鹰捉小鸡3 .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 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回忆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 一写你喜欢的活动。4 .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记一次活动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
34、作。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1 .一起举行活动。(1)分小组进行。(2)提出要求:要一边玩一边观察,一边玩一边思考。2 .交流活动的感受。3 .如果写这个活动,该怎样写呢?有哪些内容必须要写呢? 4.学生交流。5 .教师相机提问。(1)活动过程中会反复进行,进行很屡次?莫非一个一个地写吗?生交流讨论。当然不能一个一个地写,要选择印象深刻的局部作为重点来写,可以写两个,也可 以写三个,但不能面面俱到。(2)活动中有很多人物,怎么写呢?是不是一个一个地写呢?生交流讨论。也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写,应该注重写场面的方法,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 同学的表现。可以对整个人物活动场面进行概括地描写,然
35、后具体描写一个或两个同学的具体活 动以及表现。6 .在老师点拨基础上重新构思。三、学生编写活动作文。四、老师点评作文。五、学生再次修改作文。板书设计多彩的活动活动规那么印象深刻的过程 点面结合活动的体会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第 二单元 第课总课时数:1课时课题语文园地教 学 目 标1 .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2 .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3 .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4 .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与;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颔。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
36、达方式。教学 准备1 .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2 .词句段运用课件。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2 .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关注场面描写3 .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4 .交流。5 .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三、学习“词句段运用”1 .出示课件。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局部,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 .朗读,理解句子意思。3 .讨论词句反复运用的妙处。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 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
37、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4 .反复与排比的不同。数量不一样,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 或三项以上。四、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1.出示“词句段运用”课件。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Ao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B.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C.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D.满腹下甚至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2朗读,理解其意思。3 .分析不同的“说”。A句是“赞叹”,B句是“婉
38、言谢绝”,c句是“话一出口”,D句没有用“说”, 只是用”引出说的内容。4 .生活中形容“说”的词语比拟多,如“窃窃私语”、“谈论”、“争吵”请选择 表示“说”的一个词语写人物的“说”。五、学习“书写提示”1.出示书法作品的课件。2.学生朗读。3 .交流两幅书法作品的相同点、不同点和妙处。相同点:作品后面都有题款。不同点:游子吟是一首诗,是竖着写的。草原(节选)是课文的一句话,是横着写的。妙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注意行距,给人以整齐端庄的感觉。4 .老师指导:完成书法作品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款式,同时要全面。5 .学生临摹,注意要求。6.老师及时点拨。六、学习“日积月累”。L旧知导入。2.教
39、师范读。3.学生齐读。4.学生理解意思,交流感受。5.讲一那么爱国故 事,学生谈感悟。爱国的杜子威 七、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语文园地阅读文章一一关注场面描写词语反复不同的“说”书写提示一一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正确规范爱国名言教学反思10.竹节人教学设计课题10.竹节人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教跺脚”等18个词语。学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目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标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4.能讲述一个有
40、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难点带来的乐趣。(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教学1.布置学生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准备 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 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创新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件播放童年音频)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2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3 .复
41、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阅读目的阅读方法关注内容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 南学习“斗竹节人”游戏描 写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师点拨: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 人”的步骤内容。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 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 们带来的乐趣。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
42、,关注 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二)研读课文第一局部.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 竹节人”的游戏。(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 的作用。(三)研读课文第二局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 弃。(课件出示:竹
43、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气氛,仿佛一场激 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 痴迷和喜爱。)(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
44、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 玩具的局部,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四)研读课文第三局部.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 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六、开展活动,升华主题。1 .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出真情实 感即可。2 .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 的事情来讲。学习上 生活中 话语里 心理上七、巩固延伸,作业设计。1 .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