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170626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8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5年-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2015年-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5年-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5年-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考点一雅典政治1(2015文综,19)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解析古希腊地理环境多海岛、山岭纵横、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匮乏,但是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故 A 项正确。古罗马文明发源于意大利半岛上,与“海岛居民”不符,故 B 错误;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渊源,不列颠文明起源于古罗马文明,与“最原创”不符,故 C 项错误;阿拉伯文明起源于小

2、亚细亚半岛,与“在欧洲郇(xn)窄的一隅”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2(2015文综,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说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解析分析题干,亚里士多德有三层意思:一是个人或者某个特定团体势力的增长过快,有可能危与政治;二是片放逐法可防止寡头政治;三是要建立一

3、种长效机制来防止类似问题重现;依据“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1/14.策”,可知他认为确保政治良性运转应该与早谋划,应选 B 项;A、C、D 三项表述均不能全面、准确表达出题意,故排除。答案B3(2014课标全国,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解析A 项在材料中无法表达;题干信息“申请”“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说明题干的主旨是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准,而不在于强调

4、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 B 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未涉与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 D 项错误。答案C4(2014文综,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解析从材料中“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一核心语句,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重点是表达公民的平等,故答案为 A 项。答案A5(2014文综,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

5、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2/14.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解析由题意,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均不能擅自决定政务大事,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监督之下,可知古代雅典从制度上防止了专制以维护雅典,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材料无表达;B 项错误,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理案件的是陪审法庭;材料主要反映公职人员要受到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督察监视,并未反映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机构之间相互制衡,故 C 项错误。故答案为 D 项。答案D6(201

6、4文综,10)“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以下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即在平民和贵族之间取得平衡,限制土地数量是为了照顾平民利益,没有剥夺贵族的土地是在维护贵族部分特权,D 项正确。A 项只是反映一个阶级,不符合题目中的“两个阶级”;“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不符合“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B 项错误。梭伦

7、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按照财产重新划分等级来代替血缘等级,C项错误。故答案为 D 项。答案D7(2013课标全国,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表达3/14.解析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人权和轮番而治,人权最主要表达在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辩论,这就要求参政公民必须具有较高的演说能力,故 A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无法在政治家和演说家之间建立必然联系。答案A8(2013课标全国,32)公元前 340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

8、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由于辩护人充满感情的辩护打动了陪审团,陪审团法庭经投票宣判该女子无罪。这说明了司法程序的性,据此可知 A 项符合题意。B 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表达了雅典审判程序严格,排除 D 项。答案A9(2013文综,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

9、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说明()A雅典公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规定明显限制了人们的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而这种情况发生在雅典政治最发达的伯利克里时代,说明当时的雅典制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故 C 项正确。A 项在材料中无从表达,B 项曲解了材料的主旨意图,D 项本身表述错误,题干法律反对的是和神明持不同见解者,并不是同伯利克里持不同见解的人。4/14.答案C10(2014文综,36)(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如图),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解析第(1

10、)问,结合图片可知爱琴海古代文明与西亚、北非等的交流是通过商路交流;爱琴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并借鉴其他文明。答案(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考点二罗马法1(2015课标全国,32)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表达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表达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表达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表达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解析古代罗马法具有公平、公正、正义的特点。古罗马正义女神双眼蒙布寓意是要求古代罗马法官审案要重视证据与事实真相,不能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应选 C 项。法官审案的

11、依据原则是法律,而非道德良知,A 项错误。听取证人证言仅是法官审案的程序之一,非原则依据,B 项错误。民众意愿并非全都公平、公正,法官审案不能盲从民众意愿,D 项错误。5/14.答案C2(2015文综,9)426 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D

12、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解析题干中“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说明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故 D 项正确。依据材料主旨:罗马法官在判案时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又无规定时,依五大法学家著述、依多数、依伯比尼安的观点为准,说明法律并未赋于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A 项错误。只是在法律上遇难题而成文法又无规定之时,才依五大法学家著述为准,并非说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B 项错误。C项材料未涉与。“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与题干中“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与,故 C

13、项错误。答案D3(2015文综,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解析此题是逆向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十二铜表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要求;十二铜表法仍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按律量刑和判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6/14.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要求;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社会早期的情况,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要求;十二铜表法调整了罗马国时期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14、属于罗马公民法,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4(2015文综,30)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解析题干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说明人民会议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普通公民有参与法律创设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C 项正确。奴隶属于私有财产,没有公,A 项错误;B 项表述错误;D 项在材料中没表达,排除。答案C5(2015单科,1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地中海

15、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与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解析材料中“涉与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容的调整”说明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容进行了革新,故 B 项正确;“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的信息说明 A 项错误;“涉与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容的调整”说明不是“忽略”,故 C 项错误;“万民法吸收了消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说明公民法是万民法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故 D 项错误。答案B6(2014课标全国,32)罗马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

16、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7/14.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解析习惯法时期,贵族随意曲解法律,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题干信息就是这种背景的表达,故 B 项符合题意;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贵族在制定法律时一直占主导地位,A 项排除;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十二铜表法得以制定的主要因素,C 项排除;平民与贵族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的政治诉求不可能趋向一致。D 项排除。故

17、答案为 B 项。答案B7(2014文综,19)公元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 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解析根据材料“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C 项排除;材料没有表达“社会契约”的精神,而且社会契约论颁布于近代,时间上不符,A 项排除;B 项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明显不符;D 项符合材料主旨,也符合所学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故答案为 D 项。答案D8(2013文综,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

18、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产。”这段话说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8/14.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表达公民法的灵活性解析题干材料显示妇女开始占有财产,但仅是部分,不能说明所有的妇女在家庭中与男子地位平等,故 A 项错误。自然法的精神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而古罗马妇女不享有这样的权利,故 C 项错误。公民法与万民法相比,缺乏灵活性,故 D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提到“找到法律的漏洞”,说明罗马法不够严

19、密,故 B 项正确。答案B9(2012课标全国,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解析此题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尽管原告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邻居砍伐了他的葡萄树,但由于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没有严格使用法律术语最终导致败诉,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应选 B 项

20、。A 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表达“审判程序”的特征,排除 C 项;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10(2015文综,12)(节选)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历史时期 公元前 5 世纪前 4 世纪古代中国国商鞅变法(前 356 年)古代罗马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 451 年)9/14.公元前 3 世纪始皇统一中国(前 221 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公元前 2 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 2 世纪(前 202 年公元 184 年)公元 192 年)汉末混乱、三国鼎立公元 3 世纪(184280

21、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公元 4 世纪东晋南迁(317420 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 年)南北朝对峙(420589 年)公元 56 世纪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 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 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 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 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与变化节奏,你又有哪

22、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立足于两国的社会变革、国家统一、制度建设和民族交往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立足于两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二小问从“统一和分裂”相互交织的角度分析;第三小问从两国历史发展的普遍与特殊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立足国家政权发展趋势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要注意题目要求“制度层面”分析组织答案。答案(1)两者都制定了法律。10/14.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

23、入,走向分裂。(2)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3)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考点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5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陆九渊塞卡王守仁泰勒斯AB C D解析“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主;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始于水”;“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思想主;正确,应选 C。

24、塞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人们用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传同情、仁爱,与题干涉与的主无关,排除含有的 A、B、D 选项。答案C2(2012文综,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究实际功利精神的是()墨家学派的诉求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东西方先哲思想的特点,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墨家学派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其学说讲际功利,故正确。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不讲际功利,故错误。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故正确。百科全11/14.

25、书派追求科学与理性,并不主追际功利,故错误。据上述分析可知 A 项正确。答案A3(2011课标全国,27)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说明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格拉底的申辩词反映了格拉底对死亡不畏惧、坚决捍卫自己思想自由的原则,应选 B 项。A 项未能反映格拉底申辩词的实质;C 项只是表面现象;D 项与史实不符,雅典当时是政治,排除 A、C、D 三项。答案B4

26、(2015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孟子 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 399 年,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

27、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格拉底的申辩等12/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孟子与学生的相互问答中,从治国、权力与法律、人伦关系等角度提炼归纳孟子的法制观念;从材料二中格拉底被审判一案与格拉底拒绝弟子安排逃走的言论中归纳格拉底的法制观

28、念。第(2)问,第一小问的社会背景迁移战国时期的社会社会政治、法律与社会思潮等方面归纳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从古希腊政治、经济、社会思潮等方面归纳格拉底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小问要强调“共同”限定项,从二者分别成为中西和西方宝贵思想文化遗产角度作答。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考点命题统计命题导向(1)利用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古希腊一、古代希腊政治5 年 16 考政治的概况(2)联系近现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来考查古希腊政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利用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罗马法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5 年 13 考的发展演变(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罗马法对近现代中西方与法制建设的借鉴性意义13/14.(1)引用历史文献来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5 年 4 考代表人物与主(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异同1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