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7009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相关读物相关读物-原君原君( (节选节选) 课时训练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量:考虑B.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初:起先C.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逐:追逐D.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向:向来【解析】选 D。向:假如。2.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 C。都是连词,表转折。A 项,介词,把,拿/介词,凭着;B 项,代词,代君主/结构助词,的;D 项,语气词,表判断/句中语气词,舒缓语气。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此我产业之花息也B.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

2、乎C.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D.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解析】选 C。 “雠”同“仇”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 B.亦犹夫人之情也C.有公害而莫或除之D.此其人之勤劳- 2 -【解析】选 D。勤劳: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古今义相同。A 项,古义:自己的私事;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B 项,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 项,古义:公共的祸害;今义:比喻对公众有害的事物。5.下列语句中,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B.是以其未得

3、之也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解析】选 B。属于宾语前置句。其余三句是判断句。二、拓展阅读二、拓展阅读(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1 题。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

4、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 (tn),均为人名。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

5、确一项是 ( )至公也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 3 -【解析】选 B。此句是对舜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而让位给禹这一行为的评价,因此“至公也”是评价尧舜大公无私,应当是“极其公正”的意思,故选 B。几个选项都是“至”的常用义,可能会混淆,需要注意。选 C。文中的“所私”指钜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 A。A 项,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B 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 项,“遂”都是“于是、就” 。D 项,

6、“者”都表示“的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儿子而传给了舜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解析】选 B。B 项解释有误,“君问可”联系上下文可知,是在说南阳令的人选,因此是“您问我谁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意思,“可”指的是“可以胜任”,并不是在评价晋平公的发问,因此选 B。9.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译文: 【解析】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联系文意,注意词类活用的现象。 “私”,解释为“偏爱、偏私

7、”;“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解释为“照亮”;“行”解释为“运转”;“长”解释为“发展、- 4 -生长” 。在翻译时注意语序,使得句子通顺。答案: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10.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晋平公 祁黄羊 腹答: 【解析】文中晋平公在祁黄羊进谏之后任用官员,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个明君,因此需要用善于纳谏这方面的词语来形容他。祁黄羊和腹 两人都是正直无私的形象,可以用近似的成语来解释。其中的腹 更偏向于不徇私枉法,祁黄羊更偏向于公正不阿,可分别用形容不偏私、

8、公正的词语来展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答案:晋平公:从善如流(纳谏如流)、择善而从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腹:大义灭亲、不徇私情(铁面无私)11.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平公曰:“善。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答: 【解析】 “善”字在三句话中都是赞许之意,必须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评价的对象。第一句出现在祁黄羊的建议之后,因此是赞许建议。第二句前有“遂用之”,“之”指的是祁黄羊推荐的解狐,因此这一句应该是百姓对县令人选的评价。第三句是孔子评价祁黄羊,后有议论“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因此“善”的对象是祁黄羊公正的做法。答案:此指平公同意祁黄羊的推荐,“善

9、”指向的是祁黄羊的建议。百姓对南阳令的人选很满意,“善”指向的是任用南阳令解狐。此处孔子赞许祁黄羊的公正,因此“善”指向“祁黄羊之论”,指其行为不偏私、不避仇。附【译文】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 ”晋平公说:“好啊

10、!”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 5 -“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说:“好啊。 ”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墨家有个大师腹,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

11、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 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 ”腹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腹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强化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君 道宋邓 牧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饭粝粱,啜藜藿,饮食未侈也;夏葛衣,冬鹿裘,衣服未备也;土阶三尺,茅茨不穷,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访,为总章之听

12、,故曰“皇帝清问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坏古封建,六合为一,头会箕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为分而严、为位而尊者,非尧舜也,亦秦也。后世为君者歌颂功德,动称尧舜,而所以自为乃不过如秦,何哉?书曰:“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

13、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欲长治久安,得乎?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独以位之不得人是惧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嘻,天下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李晋阳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捄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 6

14、-(选自伯牙琴有删改)【注】衢室:指筑室于衢,以听民言;总章:指帝王听政之所。头会箕敛:赋税苛刻繁重。捄:同“救”,拯救。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幸为天下所归 归:拥戴B.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诲:诱导C.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长:养育D.智鄙相笼,强弱相陵陵:通“凌”,欺侮【解析】选 C。长:掌管。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 D。A.乎: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动作发生的对象/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B.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而” “来” “用来”等。C.乃:副词,却/副词,就。D.焉:兼词,于此/语气助词

15、,表陈述语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至德之世”,尧舜等圣明君主饮食粗劣,服饰简单,房屋简陋;他们的地位也不威严尊贵,因此人们都不乐意做君王。B.天生万民而“立君”是为了百姓,而当今的君王却掠夺百姓,奢靡无度,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因此,在理想社会里是不需要君王的。C.作者认为君王并不是什么天生的异人,只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种思想破除了人们对君王的迷信,体现了可贵的平等意识。D.本文属于政论文,运用了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法,对秦以来的君主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观点鲜- 7 -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解析】选 B。 “不需要君王”,文中无依据,

16、在“至德之世”也需要像尧舜那样的圣君来为民办事。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圣 人 不 利 天 下 亦 若 乡 师 里 胥 然 独 以 位 之 不 得 人 是 惧 岂惧 人 夺 其 位 哉 夫 惧 人 夺 其 位 者 甲 兵 弧 矢 以 待 盗 贼 乱 世 之 事 也答案: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独以位之不得人是惧/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译文: 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译文: 答案:所以天下百姓乐于拥戴而不嫌弃(君王),唯恐他有朝一日放弃王位而没有人肯接替

17、他。(得分点:戴、厌、释位、宾语前置)为何要拿偌大的天下,去满足一个人的享用呢?(得分点:奈何、足、用)附【译文】古代拥有天下,认为是很不得已的事;但是后世以拥有天下为快乐。这是导致天下难以拥有的原因。有人之初,本来就没人喜欢做君王,不幸被天下人所拥戴,不能够推辞,这是因为天下的人有求于我,而我无求于天下的人。你没听说道德最高尚的时代吗?(君王)吃粗劣的饭食和菜肴,饮食并不奢侈;夏天穿葛衣;冬天穿鹿皮,衣服并不齐备;住三尺高的土屋,屋顶的茅草也不修剪,房屋并不华美;征询民意,听取政事,所以说“皇帝要清审详问百姓的情况”,君王的职位并不威严;尧让位给许由而许由逃走,舜让位给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逃

18、入大海,终生没有回来,君王的地位并不尊贵。因为这样,所以天下百姓乐于拥戴而不嫌弃(君王),唯恐他有朝一日放弃王位而没有人肯接替他。不幸天下到了秦朝,破坏古代的分封制度,天下统一,赋税苛刻繁重,君王竭尽天下的财产供自己享用,君王日益尊贵;焚烧典籍,滥用法律,修筑万里长城,凡是用来巩固地位和使生活优裕的手段,没有什么不去做的,而君王更加孤独。恐惧不安的像一个人怀揣金子,害怕有人在他后面抢夺,这已经很危险了。上天生下百姓并为他们确立了君王,不是为了君王,为何要拿偌大的天下,去满足一个人的享用呢?凡是饮食奢侈,衣服齐备,宫室华美的,不是尧舜,是秦王。职位威严,地位尊贵的,不是尧舜,也是秦王。后世做君王

19、的歌功颂德,动不动自称尧舜,而用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却不过和秦王一样,为什么呢?尚书说:- 8 -“(君王)嗜好喝酒,沉溺音乐。建起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两者有其一,(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那些所谓的君王,没有四只眼,两张嘴,没有长鳞片的脑袋和长羽毛的双臂,形体和容貌都和普通人一样,那么人人本来都可以做君王。如今的君王夺取人们都喜欢的东西,搜刮人们都想争夺的东西,财物收藏不慎,引诱人做盗窃的事,容貌打扮娇艳,诱导人做淫乱的事,(这样却)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可能吗?乡师里胥,虽然是个低贱的职位,也是用来掌管人的,然而天下没有人乐意去做,利益不在这的缘故。古代的圣君,不以天下作为他自己的私利,也如

20、同乡师里胥一样,只害怕他们的位子找不到合适的人,哪里害怕人们去夺他们的位子?(如今的君王)害怕别人夺他们的位子,总是准备铠甲,兵器和弓箭进行防备,这是乱世才有的事啊!哪里有圣君在位,天下百姓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而每天以盗贼夺取天下为担忧,用铠甲、兵器和弓箭来保护自己呢?所以说:“想要做尧舜一样的圣君,不如使天下人不要乐于做君王;想要做秦王一样的暴君,不要怪盗贼来争夺天下。 ”唉,天下哪里能拥有!失败就是盗贼,成功就是帝王,像刘汉中,李晋阳,在社会动荡的时候就是治世之主,在世道太平的时候就是叛乱之民。(如今)国君和大臣,不考虑如何拯救国家,聪明的欺骗愚笨的,强大的欺凌弱小的,天下的动荡局面,何

21、时才能停止啊!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材料后题目。2015 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正式结束后,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15 年国考计划招录人数为 22248 人,截至 10 月 24 日 18 时,共有 131.7 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也就是说,2015 年国考每个计划招录人员的竞争比例(即平均每招录一个人背后的竞争者数量)约为 59.21。(1)从图中“近 5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平均竞争比”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 30 字)答: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国家招考和公民择业的角度分别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 30 字以内)国家招考: - 9 -公民择业: 答案:(1)近几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平均竞争比逐年下降,国考降温。(2)国家招考:提高了门槛,有效引导了考生的报考。公民择业:公民择业更加理性,不盲目跟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