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本知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基本知识.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糖尿病知识1 遗传因素1 型或 2 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 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 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 型糖尿病有多个 DNA 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 HLA 抗原基因中 DQ 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 2 型糖尿病已发现多 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 2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 2 型糖尿 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 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
2、疫反应,破坏胰岛素B细胞。临床表现1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 1 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 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 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
3、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 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 2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2 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 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8.免疫指
4、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 抗体是 1 型糖尿 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 GAD 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 1 型糖尿病的 诊断价值大。在 1 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 1 型糖尿病的意义。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 11.1 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1.1 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 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
5、平高,不少 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低下,ICA、IAA 或 GAD 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2 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咼,常可伴有咼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 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鉴别诊断1.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 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2.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3.应激状态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
6、糖一过性升 高,应激因素消除后 12 周可恢复。4.多种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 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一)一般治疗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 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2.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 型
7、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 4 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 8 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 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 7.2 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 10mmol/L,HbA1c 小于 7%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 减少。5 个方(二)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治疗(1)磺脲类药物 2 型 DM 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 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
8、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 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 毫克/分升(5.8 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 小时血糖控制在 120 毫克/分升(6.7 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 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 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
9、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适应证 肥胖型 2 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 疗效果不满意者;2 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 型糖尿病用胰岛 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 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 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不良反应 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
10、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 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3)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 型和 2 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倍欣(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拜唐苹及卡博平(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 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4)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 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瑞格列奈(诺和龙)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那格列奈(唐力)
11、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2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 30R,优泌林 70/30。(1)1 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 23 次,强化治疗者每 日注射34 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2)2 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 不变,睡前晚 10:00 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 3 天调整 1 次,目的为 空腹血糖降到 4.98.0 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 2 次胰岛素。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
12、反应为低血糖。(三)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 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四)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 病情。1.总热量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 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二身高(cm 105 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 1
13、00X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 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 体重热量需要量。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 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 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 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 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 4 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
14、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 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 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 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 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 400g 以上。3.蛋白质蛋白质每克产热量 4 千卡。占总热量的 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 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 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4.脂肪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 9 千卡。约占总热量 25%一般不超过 30%每日每千克体 重 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 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