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地理 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第 1 1 节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选择题 图中 M 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 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 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 B C D 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 学元素发生了迁移
2、,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答案:1.D 2.D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 35 题。3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 CO2,但大气中的 CO2浓度仍基本稳定, 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 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4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造成臭氧层空洞 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许多物种灭绝 A B C D 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图示分析,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
3、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 CO2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解析:第 3 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要素所具备的功能。第 4 题,大面积砍 伐森林不仅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浓度增加,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物种2会因森林的减少而灭绝。臭氧层空洞是由于氟氯烃的排放造成的。第 5 题,光合作用的实 质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保存在生物体内,把自然界的无机物转化、合成为 有
4、机物,同时吸收 CO2,放出 O2。 答案:3.C 4.D 5.A 6(2012合肥高一检测)1944 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 29 只驯鹿,由于无 天敌,环境好,10 年后达到 1000 只,20 年后达到 6000 只,又过去了 3 年只剩下 42 只。 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解析:选 C。由题意可知,人工放养的驯鹿经历了由少到多,又变少的过程,这反映 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各要素性质趋向稳定的能力。 “一枝黄花”是一种有害生物,原产北美,进入我国后在南
5、方一些省份泛滥成灾。它 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两万余株, 一旦蔓延,将无法种植农作物,一旦蔓延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 结合生物入侵的案例,回答 78 题。7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 C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D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8 “一枝黄花”在我国的南方部分省份迅速蔓延,其主要的原因是( ) 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长 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
6、敌 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 解析:第 7 题,生物入侵现象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之一,也就是一个地理要素的 变化,将会导致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第 8 题, “一枝黄花”在 我国南方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气候适宜其生存,植物生存的关键是看其与环境 适应与否,并不是靠天敌来调节。 答案:7.D 8.A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 20 多年 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渍化面积扩大;库区及 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现象。根据上述材 料,回答 911 题。 9埃及
7、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10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 )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11阿斯旺大坝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库 区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3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地方性气候更温和湿润 C地下水位下降 D洪涝加剧 解析: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形成水库,改变了水文条件,由此所引发的土壤、水质、 河口三角洲等的变化属于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
8、环境的变化;纳 赛尔水库相当于一个人工湖泊,增大了水域面积,使当地气候受到影响,变得更温和湿润。答案:9.D 10.C 11.B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 1213 题。12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1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第 12 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比较三个阶段的变化 可知,正是由于地壳上升而导致陆地东西两侧的水分条件变化,才导致植被发生变化,所 以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第 1
9、3 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引 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2.A 13.D 二、综合题 14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_。 (2)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_,表 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中箭头可看出,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反映了陆地环 境的整体
10、性特点,其中生物(植被)常常被看作是一个区域的环境标志。第(2)题,黄土高原 的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是水文因素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 是由气候所决定的;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调节;植被破坏可引起土 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第(3)题,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 疏松,加上人为破坏植被,在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的。 答案:(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4(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 重。 1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各类工业废水
11、,造成淡水河污染严重,为此,广东 省著名的侨乡惠阳市不得不花费数亿元巨资从 30 多千米外的西枝江上游引水解决当地居民 的饮水难题。 材料 2:经过惠阳、惠州和深圳三地环保部门多年不懈地整治,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 已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水质及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多年来几近绝迹的鹭 鸟、锦毛鸡、喜鹊、斑鸠等鸟类又重新回到了惠州淡水河畔安家。 (1)材料 1 中体现了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材料 2 中,经过人类的整治,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产生了新的功能?哪方面 的功能? (3)材料 1 和材料 2 共同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些方面? 解析:本题以案例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材料 1 中河水的变化导致了 生物的减少和人类饮水的困难,材料 2 中的描述体现了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产生新的功能,为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两个材料共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 统一演化过程和“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方面。 答案:(1)水对生物的影响。 (2)是。 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