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04课 《诗经》两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04课 《诗经》两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第 0404 课课 诗经诗经两首(第两首(第 0101 课时)课时)1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中国 文学的源头。 诗经收集了从 至 大约 500 年间的诗歌 篇,展开了周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先秦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 ,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体例:风、雅、颂。风,不同地区的 ,含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n)等 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 160 篇;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 时的乐歌, 大雅31 篇, 小雅74 篇,共 105 篇;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 的, 周颂31 篇, 鲁颂
2、4 篇, 商颂5 篇,共 40 篇。诗经手法: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诗经以 为主,兼有杂言,多用重章叠唱以加强抒情效果。 诗经押韵,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或中途转韵。2 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
3、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氓( )之蚩蚩( )将子无怒( )匪我愆期( )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 )车帏裳( )咥其笑矣( )隰则有泮( )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匪来贸丝:_通_( ) 将子无怒;_通_ ( )于嗟鸠兮:_通_( ) 犹可说兮:_通_ ( )隰则有泮:_通_ ( )21.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 西周初期西周初期 春秋中叶春秋中叶 305305 诗三百诗三百 民间乐歌民间乐歌 宫廷宴享宫廷宴享 歌
4、颂祖先功业歌颂祖先功业 四言四言3.mng3.mng chchchch qingqing qinqin gugu yunyun zizi shsh jiji huhu dndn cc qq shngshng jinjin chngchng xx xx pnpn 4.4.匪,通匪,通“非非” ,不是;,不是;无,通无,通“勿勿” ,不要;,不要;于,通于,通“吁吁” ,唉;,唉;说,通说,通“脱脱” ,解脱,脱身;,解脱,脱身;泮,通泮,通“畔畔” ,边岸。,边岸。1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第二章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 ,一会儿“载笑载
5、言” ,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2如何理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话是女主人公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叹,是对世间女子的呼吁,饱含辛酸、苦痛和懊悔,是反省之后沉痛的领悟!3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女子的反省。女主人公经过痛苦的回忆开始反省:怨恨和痛苦也该有个尽头。作用:为下面变得决绝作铺垫。4阅读全诗,请分析本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诗中的女主人公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美貌少女,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她爱过“氓” ,并且对他一往情深,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6、,载笑载言。 ”嫁给“氓”后,她幻想着“及尔偕老” ,过上好日子,因而一心持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失去了青春美貌,而此时, “氓”已变心,对她虐待“至于暴矣”!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诉说。但不幸的遭遇磨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5在第一章最后的约期离别中,两人性格已现端倪,请仔细品味语言,概括一下两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将子无怒”一句,看出“氓”急躁、任性;通过“匪我愆期”和“将子无怒”两句,可看出姑娘温婉、体贴。3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彤
7、管有炜(y)邶风(bi)垝垣(wi)归荑(t)B踟蹰(ch zh)静女其姝(sh)尔卜尔筮(sh)城隅(y)C载(zi)笑载言静女其娈(lun)咥(x)其笑矣说怿(y)D隰(x)则有泮愆期(qin)汤汤(shng)渐(jin)车帷裳2下列对两组句子中的“之”和“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相同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不同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8、(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4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4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
9、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5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6下列对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B总角之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C至于顿丘(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D淇水汤汤(古义,水势很大的样子;今义,用面做的一种液体,如面汤)7下列文学常识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 305 篇,古时也称“诗三百”。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
10、又称“十五国风”,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都是周代贵族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都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赋、比、兴为诗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ABCD8名句默写。(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2)女也不爽,_。_,_。(3)兄弟不知,_。_,躬自悼矣。(4)既见复关,_。(5)总角之宴,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6)_,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9仿照例句,自选两部名著为其写一句书评。例:诗经先民的歌唱颜氏家训位父亲的叮咛5(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氓(节选)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1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请简要概括诗歌第一章描写的三个场景。2诗歌的第一、二章节中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柏 舟诗经邶风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故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注】汎(fn):同“泛” ,漂
12、流的样子。柏舟:柏木做成的舟。微:非,不是。匪,非。鉴,明镜。茹,含,容纳。以上两句是我心不能像镜子对于人影似的,不分好歹,一概容纳。据:依靠。威仪,尊严、礼容。棣棣,犹“秩秩” ,上下尊卑次序不乱之貌。选,屈挠退让的意思。悄悄:苦愁状。觏(u):通“遘” ,遭遇。闵(mn):痛。因为见怒于群小所以遭遇许多伤痛的事,受了不少侮辱。这句是说醒悟的时候越想越痛。二句问日月为何更迭晦蚀,而不能常常以光明照临世界。言正理常常不能表白。二句言心上的烦恼不能清除,正如不干净之衣污垢长在。1下列有关柏舟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章以“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引出“耿耿
13、不寐,6如有隐忧” 。B第二章写女子想一吐烦忧,谁料兄弟是“不可以据” ,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 ,旧愁未吐,又添新恨。C第三章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第四章满腹辛酸,自悲身世。D第五章中,女子把幽怨的目标转向日月,表达自己的怨恨像洗不干净的衣服,没法消除。于是只能一走了之。E本诗塑造了一个忧愁困苦、坚强不屈而又悲愤幽怨的女子形象,全诗是围绕这一女子的悲惨遭遇展开,主要表现社会的不公。2这首诗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其“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 ,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
14、三百篇却被尊为“经” ,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 “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 、 “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
15、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
16、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7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赋诗” 、 “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
17、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 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 ,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
18、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 ,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 、 “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
19、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 诗经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8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
20、曲解了诗经的原意。【2018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寄和州刘使君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D92D【解析】第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的意思,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3A【解析】言,无义;思,考虑。4B【解
21、析】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5C【解析】A、B 两项是“比”的手法,D 项是顶真的手法。6D【解析】D 项,汤汤,古代指水势很大的样子,今天也有这个义项。7C【解析】句中的“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句中的“风”大多是民间歌谣,“大雅”是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8(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2)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3)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4)载笑载言(5)言笑晏晏(6)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一)1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10【解析】注意分析第一章描写的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加以概括。第一章描写了一副忠厚老实样子的“氓”来用布换女主人公的丝,他的真实目的是来商量
22、婚事,然后女主人公把他送到顿丘并且约定以秋天为婚期。由此可以概括出故事的三个场景。 2女主人公:纯真、专一、痴情、温顺迁就、信守诺言。男主人公:表面忠厚、殷勤主动。【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注重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如女主人公,在第一章中,“送”“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等内容表现其专一、温顺等;第二章中,用“见复关”和“不见复关”的神态、动作等表现她的痴情等。而对男主人公来说,“蚩蚩”表现其表面忠厚老实等。(二)1DE【解析】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
23、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第四章诗对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从何而来的问题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末章作结,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
24、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参考译文】11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慢慢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遨游。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三
25、)1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错,根据原文,诗经有深厚的思想内涵。2C【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错,原文是“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3B【解析】根据原文第三段的论述,“徒歌”是与“献诗”对应的,不是与诗经对应的。1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2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12【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