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认识厘米和米是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教材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空间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明确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都会给学生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空间表象,而很少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建立 10 厘米的空间表象,如果教师能够在 10 厘米的表象上下够功夫,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用好一、用好 1010 厘米,为米做铺垫:厘米,为米做铺垫: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长度单位,并且只认识了厘米,由于在厘米的教学中,教师们都很注意对 1 厘米表象的建立,所以学生对 1 厘米的理解
2、和掌握比较到位。认识了厘米,紧接着就认识米,众所周知,1 米等于 100 厘米,而 100 厘米相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若把1 米等于 100 厘米的知识直接灌输,不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对 10 厘米的长度有个明确的表象,学生在头脑中有个 10 厘米的大概长度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用 10 个 10 厘米长的纸条在黑板上贴成一个长纸条,学生有了 10 个 10 是 100 的认识,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个长纸条是 100 厘米,这是教师再揭示 100 厘米的长度又有个新的名称,叫做 1 米,学生就能够清晰的认识到 100 厘米构成了 1 米,1 米
3、就等于 100 厘米。这样一来,学生既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有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获取了米这个单位的形成过程。二、用好二、用好 1010 厘米,渗透厘米,渗透 1 1 分米:分米: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 10 厘米的长度、闭上眼想 10 厘米的长度、用手比 10 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活动后,教师注重了 10 厘米表象的建立,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有了 10 厘米的大概长度,也明白了 10 厘米的含义,即 10 个 1 厘米,这些活动都为了三年级时学习 1 分米做好了渗透,只不过此时没有揭示 1 分米的概念罢了,其实 1 分米的表象、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学生都已经理解了。虽然分米的
4、认识不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掌握数学知识系统性,训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三、用好三、用好 1010 厘米,估测有标尺:厘米,估测有标尺:学生既然认识了厘米和米,就要对生活中的一些长度进行估测,虽然在估测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误差,一般来说,教师也会给一个估测的取值*围,但是,我觉得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应该尽量的准确一些。.z.-学生在二年级阶段,只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由于这两个长度单位的长度相差比较大,一般的学生在估单位时不会出错,而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尤其是几厘米和十几厘米的物体,这时要估测它们的长度,学生们的误差就比较大,因为学生只有 1 厘米的表象,如果教师注重了 10 厘米表象的建立,学生就可以把 10 厘米长度当个标尺,首先去判断所给物体是比 10 厘米长,还是比 10 厘米短,判断出大概的*围后,再进行估测,这样一来,估测的准确性就会大大的提高。由此可见,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对 1 厘米和 1 米表象的建立,还要注重对 10 厘米长度的表象建立,这正是“巧用 10 厘米,一举而三得”。.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