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6145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第 9 9 课课 诗歌与小说诗歌与小说目标导航1.结合具体的历史人物或作品,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 2理解唐诗、宋词和元曲的体裁区别,以及宋词两种流派的区别,并能准确判断。 3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部分是考查的重点。课前预习(10 分钟,10 分) 一、 诗经 、楚辞与汉赋 1 诗经 (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_。 (2)内容 风:周朝时各诸侯国的_,统称“国风” 。 雅: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为_配以舞曲的歌词。 (3)特点 保存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 500 年的诗歌。 以四言为主,采用_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标志中国诗歌形成。 具有_倾向,采用“赋、比、兴”艺术手法。

2、2楚辞 (1)含义:战国时期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2)特点 采用自由灵活句式,表达丰富思想感情。 瑰丽华美、想像奇特,具有_风格。 (3)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_”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 源头。 3汉赋 (1)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 专重_、文采华丽。 吸收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_。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背景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诗歌的辉煌。 _制度的确立为中下层文人提供机会。- 2 -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_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借鉴。 (2)成就项目 代表 时代特点地位李白

3、盛唐豪放、飘逸“_ ”杜甫中唐凝重浑厚、 沉郁顿挫“_” , 诗作被誉为“_ ”_晚唐通俗流畅、 平易近人2.宋词 (1)原因 天下_、战乱频仍,一批_希望振奋人心。 宋代市井生活丰富,_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又称“_” ,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 _“填词” 。 (3)代表 豪放派:北宋的_和南宋的辛弃疾,被合称“苏辛” 。 婉约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_。 3元曲 (1)背景:元代_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2)形成: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_。 (3)特点 有格律曲牌限制。 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 与音乐、戏曲

4、结合比较紧密。 三、明清小说 1条件 (1)工商业城镇和_兴起。 (2)_不断完善。 (3)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 (4)社会繁荣的同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加深。 2主流: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_。 3成就项目 时代 著作作者评价三国演义罗贯中第一部_施耐庵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先 河西游记吴承恩_小说的典范金瓶梅兰陵笑笑生_经典之作明代_晚明短篇小说集- 3 -红楼梦曹雪芹_百科全书式著作聊斋志异_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 之书”清代儒林外史吴敬梓长篇_开山之作4.影响:明清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高峰,成为古典文学瑰宝。 答案: 一、1.(1)诗歌总集 (2)民

5、歌 宗庙祭祀 (3)重章叠句 现实主义 2.(1)屈原 (2)抒情浪漫 (3)风骚 3.(2)铺陈排比 带韵散文 二、1.(1)科举取士 格律形式 (2)诗仙 诗圣 诗史 白居易 2.(1)分裂 有 识之士 娱乐场所 (2)长短句 乐调曲谱 (3)苏轼 李清照 3.(1)汉族文人 (2)新诗体 三、1.(1)市民阶层 (2)印刷术 2.章回体裁小说 3.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神魔 世情小说 “三言” “二拍” 现实主义 蒲松龄 讽刺小说课堂作业(20 分钟,30 分)一、选择题知识点一诗经 、楚辞与汉赋 1 诗经在七月中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 ;在一些爱情诗中又 反映了青年男

6、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诗经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农民的艰辛劳作、青年的爱情生活,体现的 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据此得出答案。其他三项均不能由材料得出。 2下列文学作品与西游记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A 诗经周南关雎 B白居易的长恨歌 C关汉卿的窦娥冤 D屈原的离骚 答案:D 解析:西游记的创作风格属于浪漫主义,D 与其一致;A、B、C 三项都属于现实主义作 品。故答案为 D。- 4 -3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

7、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从 引文可以看出汉赋具有以下特点( ) 采用了民间方言 抒发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是一种 带韵散文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引文极力铺陈排比,文采华丽,气势恢弘,是带 韵散文。为楚辞离骚的主要特点,故选 B。 4徐锴在曲台奏议集序中指出:“子虚文丽用寡,而末世学者,以为称首。 ”这是对 某种文体的评判,这种文体是( ) A乐府民歌 B传记文学 C赋 D诗歌 答案:C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文丽用寡”的含义,其意为辞藻华丽而用处不大。分析选项可知, 乐府民歌诗风质朴,传记文学旨在纪实,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也

8、主要反映社会现实,皆不符 合材料之意。 5北大教授孔庆东说:“鲁迅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在他身上,既有着_的激越与孤 傲,又有着_的沉郁与悲悯。 ”你认为空格处填上哪位诗人比较合适( ) A苏轼 李清照 B李白 杜甫 C辛弃疾 高适 D辛弃疾 屈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激越与孤傲”符合李白的特点,而“沉郁与悲悯” 则与杜甫的风格相符。知识点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也许会感叹“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也许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是 ( ) A词、诗、辞 B辞、诗、词 C辞、赋、

9、诗 D诗、词、曲 答案:A 解析:根据语言风格和出处判断,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 属于宋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自李白的蜀道难 ,属于唐诗;“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 ,属于楚辞。故答案为 A。 7清人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亦言:“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 惟一幼安耳。 ”材料中“幼安”是指(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豪放惟幼安称首”可判断“幼安”为豪放派词人;由“南宋词- 5 -人堪与北宋人颉颃

10、者,惟一幼安耳”可判断其为南宋具有代表性的词人,选项中只有辛弃 疾符合这些条件。故答案为 D。 8北宋陈师道说柳永的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 ,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 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以上反映了柳词( ) A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B具有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C粗鄙不堪的文学形式 D代表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答案:B 解析:“骫骳从俗,天下咏之” “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都反映出柳词具 有世俗化的特征,符合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B 符合题意;柳词是典型的世俗文学, 但并非粗鄙,C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排除 A、D。 9在中国古代文学

11、的阆苑里,宋词元曲永远是两枝奇葩,这与时代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宋词元曲盛行的原因包括( ) 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市民阶层要求丰富的文化形式 词曲更符合士大夫的意趣追求 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符合题意。宋词元曲更多的是流行于民间的世俗文学, 中“士大夫”的说法不准确。故答案为 C。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0在中国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文学作品是( )答案:D 解析: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 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这符合“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特征。- 6

12、-故答案为 D。 11胡适曾这样评价一部小说:“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 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这部小说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C 解析:抓住“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四部小说的内容, 即可得出答案。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经秦风蒹葭 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材料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白居易 请回答: (

13、1)诗经为什么又被称为“诗三百”?并指出诗经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楚辞和诗经有何不同点,先秦文学对后世有 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对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哪些因素推动了唐诗繁荣? 答案:(1)诗经共包括 305 篇诗歌,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 500 年的诗篇。价值: 文学: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为诗歌发展奠定基础;史学:诗篇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 成为研究西周时期的风俗、制度的直接史料。 (2)形式上,楚辞突破四言体,句式更灵活,更适合抒发感情,具有地方文化色彩;

14、风格上, 诗经开现实主义先河,楚辞开创古典文学浪漫主义先河;思想上, 诗经展现人文主义情 感更浓,楚辞集中体现诗人爱国爱民的思想。汉赋是吸收先秦文学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特点:李白诗歌想象丰富,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白居易 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统治阶级腐朽、贪婪。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政治清明, 国力强盛;白居易生活在晚唐,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4)继承我国古代诗歌传统是唐诗繁荣的前提条件;科举制度是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诗歌 在唐代社会应用价值空前提高,对书法、绘画等艺术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统治者对诗歌的爱好 和提倡,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经济的繁荣提

15、供物质基础;唐前期的政治清明也是唐诗繁荣的 重要因素。- 7 -课 后 作 业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1清初诗人赵翼的论诗其二中载:“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 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否认了李白、杜甫的文学地位 B “风骚”这一典故源于诗经和楚辞 C诗人呼唤创新、反对积习守旧 D文学创作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答案:A 解析:作者以李白、杜甫为例来说明尽管他们的诗歌万古流传,然而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数百年。由此可见,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 时代的

16、变化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亦步亦趋。作者并没有 否认李白、杜甫的文学地位,故答案为 A。 2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 A 诗经 B 离骚 C 窦娥冤 D 儒林外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根据题目中的“西周” 、 “劳动人民”等信息可以判 断是诗经 。 3下面精美的文字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 B C D 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

17、四个题肢分别属于楚辞、唐诗、元曲及宋词。 4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即文艺作品要 与社会现实相符。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杜甫的石壕吏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 B李清照的声声慢国家统一的和平景象 C关汉卿的窦娥冤传统社会走向衰落 D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西文化的交融 答案:A 解析:石壕吏通过描述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经历,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 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 -A 项符合题意;声声慢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 绪,B 错误;窦娥冤揭露了封建

18、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 错误;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走 向衰落。D 错误。 5王国维说:“四言敝而有楚辞 , 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 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的发展是表达方式日益丰富的原因 B新的表达方式比旧方式更方便、灵活 C社会发展的成果必然要通过新的方式来表达 D诗歌已不适宜表达人们的感情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王国维重在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规律,并不是说诗歌已不适宜表达人们的感情。 6 “元代戏曲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才子们无法求 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

19、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 兴盛的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上下工夫” 可知,国家政策调整导致元曲兴盛;B、C 两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D 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 为 A。 7下列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的气象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词的理解。两宋时期,

20、社会形势严峻,民族矛盾尖锐复杂,诗词 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比较多地歌颂太平气象的是汉赋。 8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 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 A市民阶层推动了文学的世俗化 B明清小说为士大夫阶层所不喜 C明清时期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D曹雪芹鄙弃“爱适趣闲文者”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市井俗人”是指市民阶层, “适趣闲文者”即世俗文学,材料反映了由于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促进世俗文学发展,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在材料里均未 体现。 9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

21、化形态在崛起植 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 是( )- 9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所谓“市民文化”也就是通俗文化,反映民间风情 为城乡人民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符合这一点的只有。故选 D。 10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小说。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 (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

22、形式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不存在落 后和先进的说法,所以,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答案为 D。 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C元代是元曲创作的繁荣阶段 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形成时期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时期而不是形成时期。 12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逐渐下移,即“从世族 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 。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是 ( ) 科举制度的实行 城市商业的繁荣 印刷技术的应用 中外交流的扩大

23、A B C D 答案:A 解析:文化是一定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从“世族”到“庶族”一定程度上 是科举制的实行所致。 “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有关,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市民阶层兴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的书籍成倍地增长,图 书的普及带动并促进了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故符合史实和题目要求。中外交流 对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发展影响不大,应排除。故答案为 A。 13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 反映了( )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 A B C D 答案:D

2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0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7 分,共 34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唏,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材料二: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 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5、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采诗”的目的何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四文学作品的体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 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3)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分别表现怎样的时代特征? (4)从以上描述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1)统治者从中体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以及老百姓对朝廷政治措施的反映。描 写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下,奴隶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阶 级的残暴,诉说奴隶受压榨的痛苦,反映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2)楚辞;唐诗;宋词。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离骚 。 (3

26、)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 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统治者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渴望收复中原的 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 材料二: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贱之

27、也。 谢枋得叠山集 材料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11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词流派,归纳其主要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词、曲有何区别与联系?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红楼梦的主题意义是什么?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其与明清 社会变迁的联系。 答案:(1)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 内心感慨;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宋代商业和 城市日趋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 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2)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尖锐;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元代读书人地位低下; 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区别: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 活泼。联系: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新诗歌体裁。 (3)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特色:思想性、批判性。盛行拜金逐利风气商品经 济繁荣,市民价值观变化,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带有批判现实色彩繁荣背后危机加深,政 治黑暗,官场腐败,文人对现实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