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实验基础知识归纳高中生物实验基础知识归纳实验一实验一 观察观察 DNADNA、R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考前须知(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0.9%NaCl 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8%8%盐酸:盐酸:a.a.改变细胞膜等的通透性;改变细胞膜等的通透性;b.b.使染色体中使染色体中 DNADNA 与蛋白质分开。与蛋白质分开。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甲基绿吡罗红染液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
2、合使用且现配现用。(4)DNA 和 RNA 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实验二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考前须知(1)复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复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2)唯一需要加热复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假设不加热那么无砖红色沉淀出现。(3)非复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4)唯一需要显微镜 脂肪鉴定,
3、实验用 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5)斐林试剂,混合后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分别加入(先加 A 液,后加 B 液)。(6)假设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假设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涮洗;且该实验应预留局部组织样液做比照。实验三实验三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标本、调焦观察2、显微镜使用的考前须知:先低后: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放低镜筒,再向上调节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成像规律:上下、左右颠倒如何移动玻片变化规律:图像变大、数量减少、视野变暗放大倍数:物 x 目 指的是长度上的放大倍
4、数高放大倍数的表现: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目短物长距离近实验四实验四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实验原理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2、实验步骤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3、注意问题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
5、不含叶绿体。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那么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防止被灼伤。实验五实验五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图见教材图见教材)1渗透系统的组成及条件(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浓度差的实质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的差,即物质的量浓度之差,即摩尔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2、考前须知假设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那么先是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到达渗透平衡。图中,在到达渗透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h,那么 S1 溶液的浓度仍大于
6、S2 溶液的浓度。假设 S1 为 10%蔗糖溶液,S2 为 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不能透过半透膜),那么水分子由漏斗进烧杯使漏斗液面下降。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低浓度)溶液流向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少(高浓度)溶液。实验六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特别提醒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的选择,必须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2质壁别离和质壁别离复原中水分子移动是双向的,结果是双向水分子运动的差异所导致的现象。3质壁别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
7、满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因细胞壁是全透性且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出来。4假设用 50%蔗糖溶液做实验,能发生质壁别离但不能复原,因为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5假设用尿素、乙二醇、KNO3、NaCl 做实验会出现自动复原现象,因外界物质会转移到细胞内而引起细胞液浓度升高。实验七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酶的高效性比拟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考前须知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考前须知因为过氧化氢酶的反
8、响底物过氧化氢受热会分解,所以用其做温度探究的实验,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因为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这对温度探究带来干扰,而使用碘液无需加热,对实验无干扰。4、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淀粉酶做探究pH 的实验?答: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这对于判断淀粉酶能否使得淀粉水解出现干扰。故不能.使用。实验八实验八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别离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别离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别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别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
9、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别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最窄)、黄、a(最宽)、b,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5、考前须知: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假设干次2别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实验九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检测:1检测CO2 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响,变成灰绿色。实验十实验十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0、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2、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换高倍镜下观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答: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答: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正确时间是何时?为何?答: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 时到下午 2 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4 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
11、一块载玻片?答: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别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5)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答: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6)为何要漂洗?答:洗去盐酸便于染色。7)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答: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8假设所观察的细胞各局部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答: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9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答: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
12、,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10 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答: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11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答: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1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答: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13假设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答: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实验十一实验十一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变形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
13、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2、方法步骤: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绘图实验十二实验十二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与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相似目的都是观察染色体行为与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相似目的都是观察染色体行为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 1cm 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 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 0.51 h,以固定细胞
14、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冲洗 2 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察比拟: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答: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是一样的: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区别: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成功率高于低温处理;低温处理比秋水仙素要平安,方法更简便。实验十三实验十三探究人类遗传病略探究人类遗传病略实验十四实验十四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
15、用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苯乙酸,吲哚丁酸2、方法:浸泡法: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 1.5cm 即可。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那么:单一变量原那么(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等量原那么(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重复原那么(每一浓度处理 35 段枝条);对照原那么相互对照、空白对照;科学性原那么实验十五实验十五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
16、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2、考前须知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至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血球计数板应该先盖片,然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培养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实验十七实验十七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书书 P168P168实验十八实验十八 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书书 P179P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