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_《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_《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建议.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1.教学提纲及课时教学提纲及课时第一节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2 2 课时)课时)一、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成分及意义2.水汽和杂质成云致雨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地球生命保护伞3.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2.2.导入情境创设建议导入情境创设建议本节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较为密切,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设计生动有趣或贴近生活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导入是诗词导入,比如“高处不胜寒”等,引出大气层温度变化
2、的疑问,开展教学;二是新闻视频导人,如雾霾、臭氧层空洞、“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等,设计相关问题,引出学习课题。3.3.情境问题设计建议情境问题设计建议若以诗词“高处不胜寒”为导入,则建议设计以下问题链:地球大气层是否都表现出高处不胜寒?对流层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层各层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若以“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新闻视频为导人,则建议设计以下问题链:探测器在发射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越哪些地球大气层?探测器所经历的大气温度如何变化?高层大气的气温可达到 1000以上,但为什么探测器没有被烧毁?推测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空有害辐射的表现。在设计情境问题时,要提供“气温随大气层高度变化的示
3、意图”,注意精确指定大气层位置讨论分析气温分布和运动特征的成因,教学时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成效。4.4.教材“活动”建议教材“活动”建议P66P66 探究探究【活动内容】【活动内容】1.有人认为,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你认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你还了解哪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们与大气中的哪些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相关?【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认识臭氧层对于地球上生命的意义,了解因人类活动导致大气组成变化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活动建议】【活动建议】教师可提供与臭氧层相关的数据或案例,为学生理解“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提供依据。通过材料或数据,
4、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和破坏最终将影响人类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查找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的全球性大气问题,以及产生这些大气问题的原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地球上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太阳辐射所提供的能量,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会破坏人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组织。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避免地球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而少量穿过臭氧层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能起到杀菌防病的作用,并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合成。因此,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每年的 9 月 16 日被定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2.除了教材中提到的臭氧层被破坏之外,全球性大气
5、环境问题还包括全球变暖和酸雨等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向大气排放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的结果。酸雨主要由于人类向大气排放的各种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不断增多,出现酸碱度(pH)低于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P68P68 活动活动【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认识雾与霾的区别,并举例说明霾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区分雾与霾这两类天气现象,分析霾的颗粒来源及危害。【活动建议】【活动建议】教师介绍雾与霾的概念,并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同桌互助,讨论两者的区别。建议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谈谈雾与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雾是由大量悬浮
6、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的集合体,能够使空气混浊。两种物质的组成不同,前者是气态和液态物质,后者是固态颗粒物。两者都能造成空气的能见度下降,前者指空气中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后者指低于 10 千米。两者在日出后变化较大,雾日出后即散,霾日出后不会消散。霾的固态颗粒物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取暖产生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霾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比如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二是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比如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
7、故。P71P71 7272 活动活动【活动内容】【活动内容】1.在对流层,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读教材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每年 3 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如教材图 3-9),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读教材图 3-8,试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2.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近地
8、面大气会出现逆温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时,会对近地面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查询 20 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了解哪些公害事件与逆温现象有关。【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深刻理解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这一地理事实。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了解逆温发生时的温度随高度变化情况,逆温可能产生的原因,逆温对近地面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 20 世纪与逆温有关的公害事件。【活动建议】【活动建议】针对第一道题教师可提供中国地形图,让学生们讨论后上讲台说明。在学生回答第二题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烟囱的不同烟流扩散图(下图),让学生分析在正常情况下烟流的形状与逆温时烟流形状的差异,进
9、而分析逆温时气温的垂直分布情况,逆温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相较于重庆、武汉、长沙、上海,贵阳虽然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但由于其处在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故夏季天气凉爽。(2)林芝虽处在青藏高原地区,但仔细观察发现该地海拔较低,最低处海拔不到 1000 米,且所在的纬度也比较低,故 3 月份气温已经较高,有桃花盛开。2.(1)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是上冷下热,容易形成对流。若对流层局部范围内出现逆温现象,则抑制了对流的发生,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进而可能造成大气污染。(2)20 世纪八大公害事件指因现代化学、冶炼、汽车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
10、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频频发生。从 20 世纪 30 年代至 60 年代,发生了 8 起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其中与逆温现象有关的是: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5.5.学业评价建议学业评价建议学习本节课之后,学生应能够观察、识别、描述对流层中的一些大气现象,比如雾霾现象(地理实践力);能够分析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综合思维);能够了解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臭氧层空洞现象、全球变暖问题等大气环境问题,树立环保观念(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重点,是运用各种图示,考查学生对大气垂直分层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
11、因的理解,教师上课时可采用下列例题予以落实。1.下面两张图均为地球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学生分析完大气层各层气温变化特点之后,建议教师用下面右图再次让学生理解温度变化规律,或将下面左图中 A、B、C 三层的气温变化规律图分割出来让学生逐层理解和巩固。2.下图示意因近地面辐射冷却而导致逆温现象的四个阶段,最终逆温现象消失。符合逆温现象从生成到消失的正确顺序是()A.adcbB.acdbC.bdcaD.dcab【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略2.B图示逆温现象因地面辐射冷却而产生,故近地面气温逐渐降低,带动近地面以上部分气温也逐渐降低,使逆温层先由近地面形成,后向上扩展,逆温层扩大,后来日出后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现象逐渐消失。符合逆温现象从生成到消失的正确顺序为 acdb,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