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形志培训课件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形志培训课件优秀课件.ppt(1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任形志培训课件第1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针刀是什么样的?针刀是什么样的?理论理论-中医解剖、经络解剖、生物力学中医解剖、经络解剖、生物力学 /方法方法-闭合性手术闭合性手术/部位部位-病灶松病灶松解解/手法手法-五字法五字法/目的目的-松解、活血、减压松解、活血、减压/感觉感觉-酸胀、放散、抓筋感酸胀、放散、抓筋感/术者术者-沉、紧、钝厚、硬、涩、突破感沉、紧、钝厚、硬、涩、突破感/诊断诊断-辩位论治辩位论治 与针灸针有什么不同?与针灸针有什么不同?n n理论理论-经络经络/方法方法-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部位部位-穴位、阿是穴穴位、阿是穴/手法手法-捻转提插捻转提插/目目的的-理气理气/
2、感觉感觉-酸胀、麻木、放射感酸胀、麻木、放射感/术者术者-沉、紧、涩沉、紧、涩/诊断诊断-辩证论治辩证论治 n n与手术刀有什么不同?与手术刀有什么不同?n n理论理论-西医解剖西医解剖/方法方法-开放性手术开放性手术/部位部位-切除病变切除病变/手法手法-切开缝合切开缝合/目的目的-切除病灶切除病灶/感觉感觉-无感觉无感觉/术者术者-直视直视/诊断诊断-辨病辨病第2页,本讲稿共175页针刀的起源n n1976年朱汉章教授发明针刀第3页,本讲稿共175页针刀的发展史n n从最初的四大弟子到现在的十五万针刀医师第4页,本讲稿共175页针刀医学的现状n n流派众多(针具改良后又自成一派:传统针刀、
3、神经触激术、刃针、超微针刀、钩针、齿钩针、拨松针,松筋针,松骨针,小宽针等)n n百家争鸣、百花齐放n n一片混乱、没有统一的规范及认识第5页,本讲稿共175页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n n针刀医学的真谛:来源自然、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第6页,本讲稿共175页n n一针刀疗法:一针刀疗法:n n闭合性手术疗法(盲术)闭合性手术疗法(盲术)n n针刀的基本操作方法针刀的基本操作方法n n1.1.双手持针法: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托住针体,置于针体双手持针法: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托住针体,置于针体中上部,无名指及小指置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起支撑作用,左手拇指及中上部,无名指及小指置于施术
4、部位的皮肤上起支撑作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捏住针体下部(距刀刃食指捏住针体下部(距刀刃1cm1cm左右)扶针。左右)扶针。n n2.2.单手持针法:右手食指及拇指捏住刀柄,中指置于针体中上部,无单手持针法:右手食指及拇指捏住刀柄,中指置于针体中上部,无名指及小指扶针于针体下部(距刀刃名指及小指扶针于针体下部(距刀刃1cm1cm左右)。左右)。n n3.3.单手持针不扶针:单手持针不扶针:4 4号:小指支持,号:小指支持,3 3号:手腕支持,号:手腕支持,2 2号、号、1 1号:加一号:加一个拳头垫起支撑。个拳头垫起支撑。第7页,本讲稿共175页n n二针刀治疗手法二针刀治疗手法内手法(内运动手法)
5、内手法(内运动手法)n n针刀治疗八法:针刀治疗八法:n n1.1.切开剥离法:将粘连组织切开(用刀为锐性剥离)切开剥离法:将粘连组织切开(用刀为锐性剥离)n n2.2.切割肌纤维法:将紧张挛缩的肌纤维切开、切断。切割肌纤维法:将紧张挛缩的肌纤维切开、切断。n n3.3.纵行疏通剥离法:针刀在肌纤维长轴上摆动(钝性分离)纵行疏通剥离法:针刀在肌纤维长轴上摆动(钝性分离)n n4.4.横行疏通剥离法:针刀在肌纤维横轴上摆动(钝性分离)横行疏通剥离法:针刀在肌纤维横轴上摆动(钝性分离)n n5.5.通透剥离法:全层切割。通透剥离法:全层切割。n n6.6.疤痕刮除法:铲剥骨面上的粘连。疤痕刮除法:
6、铲剥骨面上的粘连。n n7.7.铲磨削平法:铲切骨刺。铲磨削平法:铲切骨刺。n n8.8.骨痂凿开法骨痂凿开法第8页,本讲稿共175页n n 纵纵 横横 “五字法五字法”二个方向、三种运动方式、六二个方向、三种运动方式、六种手法种手法n n切切 摆摆 铲铲n n纵:纵行,与需治疗的组织长轴一致的为纵(神经、血管纵:纵行,与需治疗的组织长轴一致的为纵(神经、血管优先)优先)n n横:横行,与需治疗的组织长轴垂直的为横(神经、血横:横行,与需治疗的组织长轴垂直的为横(神经、血管优先)管优先)n n切:上下提插针刀。切:上下提插针刀。n n摆:以皮肤为支点弧形摆动针刀(刀刃摆动)摆:以皮肤为支点弧形
7、摆动针刀(刀刃摆动)n n铲:将粘连组织从骨面上铲起。铲:将粘连组织从骨面上铲起。第9页,本讲稿共175页n n1.1.纵切:纵行切割纵切:纵行切割刀口线与肌纤维组织纵轴平行上下刀口线与肌纤维组织纵轴平行上下提插,松解剥离粘连的组织提插,松解剥离粘连的组织n n纵向纵切:病灶长条形,刀口线排成纵向纵切:病灶长条形,刀口线排成-字字n n横向纵切:病灶较宽,刀口线呈三三字横向纵切:病灶较宽,刀口线呈三三字n n2.2.横切:横行切割横切:横行切割刀口线与肌纤维组织呈刀口线与肌纤维组织呈9090垂直(多垂直(多在纵切完后,刀口线调转在纵切完后,刀口线调转9090上下提插,以切断部分肌纤上下提插,以
8、切断部分肌纤维。维。n n纵向横切:刀口线排列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纵向横切:刀口线排列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111111n n横向横切:刀口线排列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垂直横向横切:刀口线排列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垂直1 1n n 1 1第10页,本讲稿共175页n n3.纵摆:纵行摆动,针体在肌纤维长轴方向摆动。n n4.横摆:横行摆动,针体在肌纤维垂直方向摆动。n n5.纵铲: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垂直,铲切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111n n6.横铲:与纵铲情况相反。第11页,本讲稿共175页n n三针刀疗法操作步骤三针刀疗法操作步骤n n1.1.体位:体位:n n坐位:颈椎坐位:颈椎反坐靠背椅(但易晕针),
9、额头放在手臂反坐靠背椅(但易晕针),额头放在手臂上,头颈前屈,充分暴露治疗点。上,头颈前屈,充分暴露治疗点。n n卧位:多用于腰椎及膝关节。卧位:多用于腰椎及膝关节。n n2.2.定点:准确定治疗点是能否取得很好疗效的关键定点:准确定治疗点是能否取得很好疗效的关键n n 如何判断病变的部位(辩位诊断),痛点与病灶的关如何判断病变的部位(辩位诊断),痛点与病灶的关系(痛点不等于病灶)局部有无条索、硬结、肿胀等情况系(痛点不等于病灶)局部有无条索、硬结、肿胀等情况(软组织异常改变处)称为阳性反应点。(软组织异常改变处)称为阳性反应点。第12页,本讲稿共175页n n三定线:确定刀口线方向n n1.
10、一般与肌(腱)纤维走行方向一致或平行(但神经、血管优先)n n2.在脊柱两侧刀口线与脊柱的纵轴平行。n n四定向n n1.垂直于皮肤进针刀(局部)n n2.垂直于骨面进针刀(枕骨骨面)n n3.对准压痛点的方向进针刀治疗。第13页,本讲稿共175页n n五刺入五刺入n n一快:快速穿透皮肤刺入皮下(一快:快速穿透皮肤刺入皮下(0.4s0.4s)以减轻疼痛。)以减轻疼痛。n n二慢:缓慢深入到病灶(二慢:缓慢深入到病灶(不易产生副损伤不易产生副损伤易找到病灶)易找到病灶)n n六通过局部解剖以了解深部有多少层组织存在。六通过局部解剖以了解深部有多少层组织存在。n n皮肤皮肤(突破感)进入皮下组织
11、(正常无感觉,如刺到皮下悬(突破感)进入皮下组织(正常无感觉,如刺到皮下悬韧带会产生刺痛,多稍退针,改变方向再进入)韧带会产生刺痛,多稍退针,改变方向再进入)(突破感)(突破感)突破深筋膜(以上三层为皮肤固有组织)突破深筋膜(以上三层为皮肤固有组织)浅肌层(肌丝收缩浅肌层(肌丝收缩会致针刀偏斜,可先退出少许,调整方向再刺入)会致针刀偏斜,可先退出少许,调整方向再刺入)肌间筋膜肌间筋膜(微突破感)中层肌(微突破感)中层肌(肌筋膜)深层肌(肌筋膜)深层肌骨膜(有阻挡感)骨膜(有阻挡感)安全层安全层n n 落空感:空腔落空感:空腔胸、腹、盆腔。胸、腹、盆腔。n n 关节腔:进入时有明显的突破感,突破
12、后关节腔:进入时有明显的突破感,突破后出现落空感。出现落空感。第14页,本讲稿共175页n n七病位:即病灶所在位置(强调安全、有效)七病位:即病灶所在位置(强调安全、有效)n n初级:进针较浅初级:进针较浅/中级:全层治疗中级:全层治疗/熟练:定位治疗熟练:定位治疗n n3-43-4次次/疗程,间隔疗程,间隔7 7天在行下一疗程,同一部位必须天在行下一疗程,同一部位必须3 3天以上再做治疗。天以上再做治疗。n n八八 内手法:五字法内手法:五字法n n九出针刀:有无明显出血均需按压九出针刀:有无明显出血均需按压/功能检查:帮助功能检查:帮助功能恢复,减轻术后反应,检查有无术中损伤。功能恢复,
13、减轻术后反应,检查有无术中损伤。n n十术后护理十术后护理n n1.1.覆盖伤口,覆盖伤口,24h24h尽量不洗澡。尽量不洗澡。n n2 2要尽量改变以前的不良姿势:如休息姿势要尽量改变以前的不良姿势:如休息姿势低枕仰卧。低枕仰卧。第15页,本讲稿共175页n n十一。辅助治疗十一。辅助治疗n n1.1.外手法:目的外手法:目的放松紧张的肌肉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加疗效增加疗效与针刀配合,纠正骨错与针刀配合,纠正骨错位。位。n n2.2.拔罐:出鲜红血时不拔,先压后拔以止住活动性出血后再拔,拔罐:出鲜红血时不拔,先压后拔以止住活动性出血后再拔,如出血颜色较深时可拔一下。如出血颜色较深时可拔一下。n
14、n3.3.封闭:封闭:增加疗效,早期开展时可先封闭后针刀,熟练后可先针刀后增加疗效,早期开展时可先封闭后针刀,熟练后可先针刀后封闭(药液封闭(药液4 4弥散好)成熟后仅做针刀治疗,炎症重时可以两者结合(炎弥散好)成熟后仅做针刀治疗,炎症重时可以两者结合(炎症初期,只用封闭,病程后期产生硬结时可以只用针刀)四肢、躯干部症初期,只用封闭,病程后期产生硬结时可以只用针刀)四肢、躯干部位可用曲安奈德及醋酸泼尼松等混悬液,但关节腔最好使用地塞米松而位可用曲安奈德及醋酸泼尼松等混悬液,但关节腔最好使用地塞米松而不用混悬液,利多卡因对无髓鞘神经有毒害作用,不能应用于蛛网膜下不用混悬液,利多卡因对无髓鞘神经有
15、毒害作用,不能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最好用作星状神经节阻滞,不能打到血管,应用于头颈部最好量少腔,最好用作星状神经节阻滞,不能打到血管,应用于头颈部最好量少些,以免引起头晕。些,以免引起头晕。第16页,本讲稿共175页n n4.4.药物:以活血为主药物,四知堂痹通药酒药物:以活血为主药物,四知堂痹通药酒/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可可用用20%20%甘露醇甘露醇250ml25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2 2天左右,可用扩张血管药:天左右,可用扩张血管药:脉络宁、复发丹参等,亦可适当使用抗菌素。脉络宁、复发丹参等,亦可适当使用抗菌素。n n5.5.牵引:术前牵引:去伪存真牵引:术前牵引:去伪存真n n 术中牵引
16、:术中牵引:a.a.固定固定b.b.增加针刀松解力度。增加针刀松解力度。n n 术后牵引:减轻术后反应,也可增加疗效。术后牵引:减轻术后反应,也可增加疗效。n n6.6.针灸:先针灸后针刀:去伪存真。针灸:先针灸后针刀:去伪存真。n n 先针刀后针灸:可消除残留症状。先针刀后针灸:可消除残留症状。第17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针刀医学病因病理学针刀医学病因病理学n n一一.病因病因n n手术损伤、病理性损伤(针刀禁忌)、情伤、外邪(老手术损伤、病理性损伤(针刀禁忌)、情伤、外邪(老寒腿)寒腿)急慢性损伤的后期劳损急慢性损伤的后期劳损n n1.1.四大基础理论四大基础理论n n慢性软组织损伤的
17、病因病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n n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n n经络理论经络理论n n闭合性手术理论闭合性手术理论第18页,本讲稿共175页n n2.六大组成部分n n针刀医学的病因病理学n n针刀医学的影像学n n针刀医学的诊断学n n针刀医学的治疗学n n针刀医学的手法学n n针刀医学的护理学第19页,本讲稿共175页n n二。病理二。病理n n1.1.无菌性炎症学说无菌性炎症学说指无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宣蜇人)指无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宣蜇人)n n实质实质n n手术中看到的皮肤增厚、粗糙、皮下结节手术中看到的皮肤增厚、粗糙、皮下结节痛性结节(可以是脂肪疝)痛性结节
18、(可以是脂肪疝)深筋膜增厚粘连深筋膜增厚粘连浅层肌增粗、紊乱、粘连浅层肌增粗、紊乱、粘连中层肌粘连中层肌粘连骨膜增厚,骨膜增厚,出现肌化粘连,钙化,也可与上层组织粘连在一起(肌肉与肌肉,肌肉出现肌化粘连,钙化,也可与上层组织粘连在一起(肌肉与肌肉,肌肉与筋膜,肌肉与神经、血管之间,肌肉与皮肤间可发生粘连)与筋膜,肌肉与神经、血管之间,肌肉与皮肤间可发生粘连)n n好发部位:好发部位:运动量大的组织运动量大的组织n n 运动幅度大的组织运动幅度大的组织n n 功能重要的组织功能重要的组织n n 运动频率大的组织运动频率大的组织n n镜下观:纤维排列紊乱,增粗,缺血,苍白。镜下观:纤维排列紊乱,增
19、粗,缺血,苍白。第20页,本讲稿共175页n n动物实验:切开损伤组织,无血液流出,先用针刀治疗后再切动物实验:切开损伤组织,无血液流出,先用针刀治疗后再切开,有大量鲜血涌出。开,有大量鲜血涌出。n n病理过程:病理过程:n n外伤外伤血管破裂血管破裂出血、血肿出血、血肿 水分被吸收水分被吸收n n 有形成分沉淀下有形成分沉淀下来来 纤维蛋白沉淀纤维蛋白沉淀附着于相邻的组织细胞上附着于相邻的组织细胞上组织间相组织间相互粘连互粘连功能障碍功能障碍n n 纤维蛋白脱水回缩纤维蛋白脱水回缩组织间隙变小组织间隙变小组织结构致密组织结构致密卡卡压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组织无氧代谢增加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
20、,化学刺激乳酸堆积,化学刺激 酸痛症状出现酸痛症状出现n n卡压神经卡压神经麻木症状出现,如卡压神经干,则放射到肢体的远端。麻木症状出现,如卡压神经干,则放射到肢体的远端。组织硬度增加组织硬度增加硬结硬结n n血管未破血管未破漏出漏出 吸收吸收第21页,本讲稿共175页n n2.2.动态平衡失调学说动态平衡失调学说n n内在:肌肉等组织不能在特定的运动轨迹上自由的完成相应的动内在:肌肉等组织不能在特定的运动轨迹上自由的完成相应的动作(可致动态平衡失调)作(可致动态平衡失调)n n外在:肢体运动不自由,功能不正常(外在表现反应内在实质)外在:肢体运动不自由,功能不正常(外在表现反应内在实质)n
21、n通过抗阻力收缩试验阳性时,说明该肌肉肌腱损伤通过抗阻力收缩试验阳性时,说明该肌肉肌腱损伤n n3.3.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n n力平衡失调学说力平衡失调学说n n正常的力存在:力对人体的影响是以应力的形式存在的正常的力存在:力对人体的影响是以应力的形式存在的(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分为拉应力、压应力、张(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分为拉应力、压应力、张应力。应力。第22页,本讲稿共175页n n应力对人体的影响n n应力增大作用加大局部反应增加为减少应力作用,组织增生(以加强局部抗应力能力)(面积不变。力越大,应力越大。面积增大,力不变,应力减少)力增加应力增加对组织
22、刺激增加组织反应增加增生程度加重第23页,本讲稿共175页n n力平衡失调的原因力平衡失调的原因n n骨质增生的几种现象骨质增生的几种现象n n1.1.肌肉末端(起止点、腱围)肌腱反复的慢性损伤(炎症反应)肌肉末端(起止点、腱围)肌腱反复的慢性损伤(炎症反应)导致逐渐的肌化、纤维化导致逐渐的肌化、纤维化钙盐沉着钙盐沉着骨化骨化骨刺形成(附着点骨刺形成(附着点拉应力增加拉应力增加肌肉劳损肌肉劳损粘连粘连肌肉有效伸展程度下降肌肉有效伸展程度下降肌肉末肌肉末端、腱围组织损伤。端、腱围组织损伤。n n2.2.骨膜增生(增殖)骨膜增生(增殖)n n肌肉韧带附着点拉应力增加(因肌肉痉挛、紧张造成)肌肉韧带
23、附着点拉应力增加(因肌肉痉挛、紧张造成)对骨对骨膜产生刺激膜产生刺激骨膜反应骨膜反应增生增生骨刺形成。骨刺形成。n n3.3.血肿(外伤)血肿(外伤)骨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骨膜增生骨膜增生骨刺形成骨刺形成n n4.4.错位:由于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不对称性损伤错位:由于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不对称性损伤-牵拉所致)牵拉所致)关关节面力平衡失调。节面力平衡失调。第24页,本讲稿共175页n n 力平衡失调对人体的影响力平衡失调对人体的影响n n慢性软组织损伤慢性软组织损伤动态平衡失调动态平衡失调骨关节错位骨关节错位正常生正常生理力线发生改变理力线发生改变力平衡失调力平衡失调关节面各个部位应力发关节面各个
24、部位应力发生改变生改变骨膜细胞增殖快或慢骨膜细胞增殖快或慢钙质增加或减少钙质增加或减少骨刺骨刺产生或骨质疏松。产生或骨质疏松。n n骨刺与疼痛的关系骨刺与疼痛的关系n n传统观点:传统观点:骨刺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骨刺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骨刺使刺周软骨刺使刺周软组织产生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组织产生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骨刺与刺周软组织产骨刺与刺周软组织产生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生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第25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针刀观点:软组织损伤炎症刺激产生疼痛n n 力平衡失调骨刺形成 从而得出骨刺并不是引起疼痛的根本原因,而是作为一种结果而存在。n n经络理论。n n闭
25、合性手术理论(放到各章节中讲)。第26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针刀治疗作用原理。针刀治疗作用原理。n n作用作用n n刀刃的作用刀刃的作用切法(锐性剥离法)切法(锐性剥离法)n n切开硬结法切开硬结法纵切纵切n n切断纤维法切断纤维法横切横切n n切开减压法切开减压法放射状切放射状切n n筋膜松解筋膜松解十字切十字切n n铲切骨面铲切骨面推切推切n n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通透切割通透切割n n针体的作用针体的作用摆法摆法钝性剥离法钝性剥离法n n针灸针的作用针灸针的作用第27页,本讲稿共175页n n目的目的n n改善微循环改善微循环n na.a.形成人工窦道形成人工窦道重建侧支循环。重
26、建侧支循环。外伤性局部性骨化性肌炎(软外伤性局部性骨化性肌炎(软硬结合部)硬结合部)n nb.b.减低病灶内压减低病灶内压血液流向恢复顺畅。血液流向恢复顺畅。n nc.c.松解组织粘连松解组织粘连恢复血管形态。恢复血管形态。n n解除卡压解除卡压血管、神经。提高痛阈,阻断传导(可破坏小神经血管、神经。提高痛阈,阻断传导(可破坏小神经末梢),可切断一些神经血管束。末梢),可切断一些神经血管束。n n消除炎症消除炎症n n理气理气针灸针作用针灸针作用n n调整调整动态平衡,力平衡。动态平衡,力平衡。第28页,本讲稿共175页n n定点越准定点越准酸胀越明显。治疗越到位酸胀越明显。治疗越到位酸胀越明
27、显酸胀越明显疗效越好。酸胀越明显疗效越好。酸胀越明显病情越重。酸胀减轻病情越重。酸胀减轻病情开病情开始减轻。始减轻。n n如何选择针刀内手法(原则)如何选择针刀内手法(原则)n n硬硬切切 软软摆摆n n深深切切 浅浅摆摆n n囊囊切切 肌肌摆摆n n小小切切 大大摆摆n n骨尖骨尖切(只切不摆)切(只切不摆)神经、血管神经、血管只摆不切只摆不切第29页,本讲稿共175页n n如何进行辩位论治如何进行辩位论治n n熟悉常用的解剖(体表定位、立体解剖、动态解剖、熟悉常用的解剖(体表定位、立体解剖、动态解剖、精细解剖)精细解剖)n n一问:问疼痛麻木、功能障碍和其他情况(仔细)一问:问疼痛麻木、功
28、能障碍和其他情况(仔细)n n二看:看病容体态(排外其他相关疾病)二看:看病容体态(排外其他相关疾病)n n三查:各项实验室检查及专科检查,出凝血时间。三查:各项实验室检查及专科检查,出凝血时间。n n四按:按阳性反应点。(关键)阳性反应点:压痛,软组四按:按阳性反应点。(关键)阳性反应点:压痛,软组织异常反应改变,骨性改变,按压有硬结。织异常反应改变,骨性改变,按压有硬结。n n运动痛是肌肉痛运动痛是肌肉痛 静止痛是韧带、筋膜痛。静止痛是韧带、筋膜痛。第30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针刀疗法的注意事项针刀疗法的注意事项n n如何判断针刀是否到位如何判断针刀是否到位n n根据:首先问患者:酸胀
29、感、抓筋感、放散感、说不清楚感。根据:首先问患者:酸胀感、抓筋感、放散感、说不清楚感。n n其次术者其次术者:沉、紧、硬、涩、钝厚难以通过感。沉、紧、硬、涩、钝厚难以通过感。n n二种感觉缺一不可二种感觉缺一不可n n如何判断是否到达骨面如何判断是否到达骨面n n板状骨:缓慢深入,直达骨面。板状骨:缓慢深入,直达骨面。n n 管状骨:摆动深入,找到骨面(应与骨轴线垂直摆)管状骨:摆动深入,找到骨面(应与骨轴线垂直摆)n n针刀疗法的适应证针刀疗法的适应证n n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相关性疾病。脊柱区带的相关疾病。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相关性疾病。脊柱区带的相关疾病。第31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针刀治疗
30、的禁忌证n n凡有出血倾向者(血友病、出血性紫癜)n n凡有发热的病人n n有严重内脏器官功能不全者n n高血压危象(可治疗颈性高血压)n n恶性肿瘤n n脑部疾患反应到运动系统n n不明原因(诊断不明)第32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针刀治疗的不良反应针刀治疗的不良反应n n晕针:躺下晕针:躺下仰卧去枕,屈髋屈膝下压仰卧去枕,屈髋屈膝下压喝水、吃东西喝水、吃东西输液(高糖)输液(高糖)n n如何防止:解决病人的恐惧心理、进食后再做治疗、卧位治疗、如何防止:解决病人的恐惧心理、进食后再做治疗、卧位治疗、青壮年易晕针、早发现早治疗。青壮年易晕针、早发现早治疗。n n出血:臀部易出血,出针后应当必
31、须按压(臀部重压)了解出血:臀部易出血,出针后应当必须按压(臀部重压)了解有无其他特殊疾病,休息有无其他特殊疾病,休息15-2015-20分钟再走。分钟再走。n n神经损伤:在神经经过的地方不宜打麻药。若有痛麻放射感:神经损伤:在神经经过的地方不宜打麻药。若有痛麻放射感:一停二退三改四进一停二退三改四进n n气胸:放到各论中讲。气胸:放到各论中讲。n n椎管血肿。椎管血肿。第33页,本讲稿共175页目前我们针刀治疗思路。(整体治疗思路)n n腰椎入手(腰三、腰4、5及腰5骶1棘间韧带)n n向下(臀上皮神经、髋关节囊)n n向上(胸7、颈7胸1棘间韧带、天宗穴、肩胛提肌、颈椎棘间韧带、头夹肌、
32、项韧带)第34页,本讲稿共175页分部治疗第35页,本讲稿共175页颈椎病n n1.正常的颈椎应当是什么样?n n2.什么叫自然?(以小孩子的颈椎举例)n n3.为什么会出现颈椎病?(分析我们的颈椎每天都在做什么?)第36页,本讲稿共175页颈椎病n n一定义:由于椎体退变、间盘变性、椎周软组织挫伤引起的一定义:由于椎体退变、间盘变性、椎周软组织挫伤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二分型:颈型颈椎病:最早、颈部酸痛不适。二分型:颈型颈椎病:最早、颈部酸痛不适。n n 神经根型:上肢麻痛。神经根型:上肢麻痛。n n 椎动脉型:体位或运动性眩晕(在头部运动过程中)椎动脉型:体位或运动性眩晕(在头部
33、运动过程中)n n 交感神经型:多功能异常,心慌气短、失眠等。交感神经型:多功能异常,心慌气短、失眠等。n n 脊髓型:渐进性肌无力(由下肢向上肢发展)脊髓型:渐进性肌无力(由下肢向上肢发展)/内部肿瘤内部肿瘤及脊髓空洞症:肌无力由上肢向下肢。及脊髓空洞症:肌无力由上肢向下肢。n n 混合型:最多,所有症状,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型最易混合(椎混合型:最多,所有症状,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型最易混合(椎动脉周围包着一层交感神经网,故二者最易混合。)动脉周围包着一层交感神经网,故二者最易混合。)第37页,本讲稿共175页n n三病因:颈型椎周软组织损伤所致。n n 神经根型关节突增生致椎间孔狭窄。n n 椎
34、动脉型钩突增生。n n 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n n压应力的改变导致了骨质增生(生理力线改变,而椎周软组织增生导致了生理力线的改变),长期保持一致状态可使某个肌肉损伤。n n分型治疗:第38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n n解剖:骨七块(解剖:骨七块(c1-c7c1-c7)n n 肌肉:斜方肌、头夹肌(颈肌肉:斜方肌、头夹肌(颈4-64-6棘突、项韧带)、胸锁乳突肌、骶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项韧带)、胸锁乳突肌、骶棘肌、横突间肌。n n 韧带:项韧带、前、后纵韧带(三长)、棘间韧带、黄韧带、横突间韧带(三短)韧带:项韧带、前、后纵韧带(三长)、棘间韧带、黄韧带、横突间韧
35、带(三短)n n项韧带损伤:呈倒三角形,附着于枕外隆凸(反骨)上项线内侧端。项韧带损伤:呈倒三角形,附着于枕外隆凸(反骨)上项线内侧端。(上项线: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的弧形连线)项部所有肌肉的附着点不超(上项线: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的弧形连线)项部所有肌肉的附着点不超过此。(下项线:以上项线为标准,向下平移过此。(下项线:以上项线为标准,向下平移2-2.5cm2-2.5cm,两线间区域为颈,两线间区域为颈椎向头部行走的肌肉附着点(起止点)椎向头部行走的肌肉附着点(起止点)底底底底朝上,朝上,尖尖尖尖在下:颈七棘突上缘。在下:颈七棘突上缘。浅层浅层浅层浅层:皮肤:皮肤皮下皮下深筋膜浅层深筋膜浅层项韧
36、带(深层)项韧带(深层)棘突棘突棘间韧带。两侧:浅层棘间韧带。两侧:浅层(斜方肌)深层(头夹肌)与之相连。(斜方肌)深层(头夹肌)与之相连。n n功能:功能:防止头过度前屈。防止头过度前屈。n n 是头夹肌的起始部,并且将头夹肌一分为二。是头夹肌的起始部,并且将头夹肌一分为二。n n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头颈过度前屈时易受伤(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头夹肌的头颈过度前屈时易受伤(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头夹肌的痉挛)颈椎生理弧度为什么会变直?痉挛)颈椎生理弧度为什么会变直?第39页,本讲稿共175页n n.症状:颈项部酸胀不适或疼痛感,持续低头工作后加重,严重者抬头困难,影响睡眠。症状:颈项部酸胀不适
37、或疼痛感,持续低头工作后加重,严重者抬头困难,影响睡眠。n n.查体:在项韧带分布区域附着处按压可发现压痛点,触诊常有弹响。查体:在项韧带分布区域附着处按压可发现压痛点,触诊常有弹响。n n诊断依据:诊断依据:有长期低头工作史或高枕睡眠习惯,或有颈部过度前屈,过度扭转的有长期低头工作史或高枕睡眠习惯,或有颈部过度前屈,过度扭转的外伤史。外伤史。n n 颈项部疼痛不适。颈项部疼痛不适。n n 项韧带分布区域或附着点处有压痛点,颈过度前屈或后伸则颈部疼痛加重。项韧带分布区域或附着点处有压痛点,颈过度前屈或后伸则颈部疼痛加重。n n针刀治疗:针刀治疗:n n体位:反坐靠背椅(头颈均向前屈体位:反坐靠
38、背椅(头颈均向前屈4545)或俯卧位(胸下垫枕)备皮。)或俯卧位(胸下垫枕)备皮。n n定位:体表标志定位:体表标志枕外隆凸、颈枕外隆凸、颈7 7棘突、颈棘突、颈2 2棘突。棘突。n n定点:定点:A A点:颈点:颈7 7棘突尖部。棘突尖部。B B点:颈点:颈4-64-6棘突后方(体部)。棘突后方(体部)。C C点:枕外隆凸下方(点:枕外隆凸下方(底底 n n部)选在枕外隆凸与颈部)选在枕外隆凸与颈2 2棘突之间的中点。棘突之间的中点。第40页,本讲稿共175页n n定向:定向:A A、B B点均可垂直于皮肤进针刀。点均可垂直于皮肤进针刀。C C点垂直于枕骨骨面进针刀。点垂直于枕骨骨面进针刀。
39、n n定线: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定线: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n n层次:层次:A A点:直达骨面。点:直达骨面。B B点:先到皮下。点:先到皮下。C C点:找到枕骨。点:找到枕骨。n n内手法:内手法:A A点:调转刀口线点:调转刀口线9090与项韧带垂直,贴第与项韧带垂直,贴第7 7颈椎棘突上缘骨面横向切割,颈椎棘突上缘骨面横向切割,深深 n n度约度约1cm1cm左右,出现第一个突破感后结束。左右,出现第一个突破感后结束。n n B B点:先移到项韧带两侧,在浅层的地方向棘突的方向各切数次即可,即在项点:先移到项韧带两侧,在浅层的地方向棘突的方向各切数次即可,即在项韧带浅层(项韧带下)向
40、对侧通透,最好不要伤到棘间韧带。韧带浅层(项韧带下)向对侧通透,最好不要伤到棘间韧带。n n C C点:调转刀口线点:调转刀口线9090,由浅到深横行切割数下(,由浅到深横行切割数下(3-43-4下)针间距下)针间距0.5cm0.5cm,越,越向下切割越小心,千万不能出现落空感。向下切割越小心,千万不能出现落空感。n n出针、按压、外手法出针、按压、外手法屈颈弹压(力量不要太大)术者自患者双腋窝穿出到前绕到屈颈弹压(力量不要太大)术者自患者双腋窝穿出到前绕到颈后压住颈部前压。颈后压住颈部前压。第41页,本讲稿共175页n n椎周肌损伤(颈椎肌筋膜病)椎周肌损伤(颈椎肌筋膜病)n n常用治疗点:
41、颈常用治疗点:颈2-2-颈颈7 7棘突连线两侧旁开棘突连线两侧旁开1.0-2.5cm1.0-2.5cm处,两边对称四到六个治疗点,有的可选八个点。处,两边对称四到六个治疗点,有的可选八个点。(不论是在棘突间或棘突间旁开均可。(不论是在棘突间或棘突间旁开均可。n n针刀治疗:针刀治疗:n n体位:反坐靠背椅,颈前屈体位:反坐靠背椅,颈前屈45.45.n n定位:颈定位:颈2-2-颈颈7 7椎旁。椎旁。n n定点:颈定点:颈2=2=颈颈7 7连线旁开连线旁开1.0-2.5cm1.0-2.5cm选选4-84-8个阳性点。个阳性点。n n定向:垂直于皮肤进针刀。定向:垂直于皮肤进针刀。n n定线:刀口
42、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定线: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第42页,本讲稿共175页n n层次:先到皮下,出现一个突破感就行(若熟练后可听到层次:先到皮下,出现一个突破感就行(若熟练后可听到4-54-5个突破声)个突破声)n n内手法:纵横切割内手法:纵横切割4-54-5下,若熟练加边切摆边深入到骨面即可结束,也可先找到下,若熟练加边切摆边深入到骨面即可结束,也可先找到骨面,边切摆边浅出,到皮下结束。(以上是找不到病灶的情况下的治疗)如熟练骨面,边切摆边浅出,到皮下结束。(以上是找不到病灶的情况下的治疗)如熟练应先找到病灶后直接在病灶上切摆。应先找到病灶后直接在病灶上切摆。n n出针,按压,外手法:屈颈、
43、弹压。出针,按压,外手法:屈颈、弹压。n n颈椎的治疗线路颈椎的治疗线路后正中线后正中线-棘突线棘突线n n 颈旁线颈旁线横突线横突线n n 后正中旁线后正中旁线肌筋膜线(关节突线)肌筋膜线(关节突线)n n 上下项线上下项线颈枕部。颈枕部。n n 旁旁4545线线关节突线(从冠状面、矢状面偏关节突线(从冠状面、矢状面偏4545横突间和棘突间连线的中点。)横突间和棘突间连线的中点。)第43页,本讲稿共175页n n2.2.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n n椎动脉:椎前段、横突段颈椎动脉:椎前段、横突段颈6 6颈颈2 2、寰椎段、颅内段(基底、寰椎段、颅内段(基底动脉),当变形扭曲均可受压(
44、最早见于颈椎生理弧度改变)动脉),当变形扭曲均可受压(最早见于颈椎生理弧度改变)n n病因病理:病因病理:n n颈椎曲度的改变。颈椎曲度的改变。n n颈椎的旋转移位(正位片上看到棘突偏歪,侧位片可以看到颈椎的旋转移位(正位片上看到棘突偏歪,侧位片可以看到关节突双影关节突双影两个边的上面平行,呈上下排列(椎间隙不一样两个边的上面平行,呈上下排列(椎间隙不一样大大椎间盘问题,两个边的前面同水平。)椎间盘问题,两个边的前面同水平。)n n侧偏。侧偏。n n凡是椎体发生位置改变都可以使椎动脉发生改变,最多见于椎周肌凡是椎体发生位置改变都可以使椎动脉发生改变,最多见于椎周肌的损伤(治疗点在椎周肌上,治疗
45、方法与颈型颈椎病相同的损伤(治疗点在椎周肌上,治疗方法与颈型颈椎病相同第二段第二段椎动脉治疗)。椎动脉治疗)。第44页,本讲稿共175页n n注意:注意:n n针刀不可斜向棘突根部(此处无叠瓦状改变)后正中线旁开针刀不可斜向棘突根部(此处无叠瓦状改变)后正中线旁开1cm1cm内危险。内危险。n n针刀不向上斜(必须垂直于骨面),不斜向头部。针刀不向上斜(必须垂直于骨面),不斜向头部。n n一般建议在患者头前面做治疗,一般建议在患者头前面做治疗,n n注意解剖畸形。注意解剖畸形。n n椎动脉第三段:枕下肌群损伤:枕下肌群位于枕下区椎动脉第三段:枕下肌群损伤:枕下肌群位于枕下区上界为枕上界为枕骨,
46、下界为颈骨,下界为颈2 2棘突,内侧为后正中线,外侧为第一颈椎横突棘突,内侧为后正中线,外侧为第一颈椎横突间。共有四块肌肉间。共有四块肌肉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枕下三角)。它们帮助头颈做小范围得点头和摇头小直肌。(枕下三角)。它们帮助头颈做小范围得点头和摇头动作(不易损伤,此处危险,暂不做治疗。)。动作(不易损伤,此处危险,暂不做治疗。)。第45页,本讲稿共175页n n3.3.偏头痛(颈性)偏头痛(颈性)n n疼痛部位:前额(有时眼眶、眼珠疼痛)。疼痛部位:前额(有时眼眶、眼珠疼痛)。n n病变部位:后枕部(排除高血压、心脏病)病变
47、部位:后枕部(排除高血压、心脏病)n n病变组织:枕大神经(多数由斜方肌和头半棘肌所致)病变组织:枕大神经(多数由斜方肌和头半棘肌所致)n n解剖复习:发自颈解剖复习:发自颈2 2脊神经:前支脊神经:前支n n后支:后外侧支后支:后外侧支n n 后内侧支后内侧支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以上项线的中内以上项线的中内1/31/3穿过头顶,先穿过浅层的斜方肌和深层的穿过头顶,先穿过浅层的斜方肌和深层的头半棘肌,分布于枕部、头顶部,并与眶上神经在头顶部广头半棘肌,分布于枕部、头顶部,并与眶上神经在头顶部广泛交通。泛交通。n n病机:由于长期姿势不正,可导致斜方肌和头半棘肌损伤并与神
48、经病机:由于长期姿势不正,可导致斜方肌和头半棘肌损伤并与神经粘连卡压,当被风吹到以后,致局部血管痉挛,渗出增多,导致压迫粘连卡压,当被风吹到以后,致局部血管痉挛,渗出增多,导致压迫加重,最后导致偏头痛发作。加重,最后导致偏头痛发作。第46页,本讲稿共175页n n针刀治疗针刀治疗n n体位:反坐靠背椅,前额放手上或俯卧、备皮。体位:反坐靠背椅,前额放手上或俯卧、备皮。n n定位:找到枕外隆突,找到颞骨乳突。定位:找到枕外隆突,找到颞骨乳突。n n定点:两者连线中内定点:两者连线中内1/31/3交界处,有一明确压痛点,且可发生放射痛,压之有症状改变时,说交界处,有一明确压痛点,且可发生放射痛,压
49、之有症状改变时,说明痛点较准。明痛点较准。n n定向:垂直于枕骨骨面进针刀。定向:垂直于枕骨骨面进针刀。n n定线:刀口线与神经平行(与脊柱纵轴平行)定线:刀口线与神经平行(与脊柱纵轴平行)n n层次:会有层次:会有3-43-4个突破感(声)直达骨面。个突破感(声)直达骨面。n n内手法:纵向纵切、横向纵切内手法:纵向纵切、横向纵切3-43-4下即可(可以纵摆和横摆,但目前较少应用)以松为度,酸下即可(可以纵摆和横摆,但目前较少应用)以松为度,酸胀感可以放散到头顶,前额(眼眶)甚至眼球都可以酸胀。胀感可以放散到头顶,前额(眼眶)甚至眼球都可以酸胀。n n注意:注意:a.a.不横切:如切断枕大神
50、经会出现头顶麻木,它为感觉神经,过一段时不横切:如切断枕大神经会出现头顶麻木,它为感觉神经,过一段时 间后麻木感可以恢复。间后麻木感可以恢复。n n b.b.不能滑入颅底,每切割一下都要注意针刀与骨面垂直方向。不能滑入颅底,每切割一下都要注意针刀与骨面垂直方向。n n c.c.枕大神经外侧有一枕后动脉,如果扎破加压即可。枕大神经外侧有一枕后动脉,如果扎破加压即可。n n出针、按压。出针、按压。第47页,本讲稿共175页n n4.4.偏头痛(颞部痛)偏头痛(颞部痛)太阳穴处太阳穴处n n病变部位:枕部病变部位:枕部n n病变组织:枕小神经(第二枕神经)病变组织:枕小神经(第二枕神经)n n发自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