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pdf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144329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0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成人的小肠比大肠长许多。小肠内壁上有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这些都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此外,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大肠内表面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因此,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而不是大肠。技能训练技能训练(1)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曲线Y 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2)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3)D 代表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练习练习1.2.小肠分泌的肠液在小肠中,胆汁和胰液也都流入小肠中,所以小肠的消化液最

2、多,可达2 015 mL 左右。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关于小肠的吸收面积关于小肠的吸收面积小肠的全长约为 56 m,小肠腔面有许多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的环形的皱襞,以及皱襞表面的绒毛。由于皱襞和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大了30 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绒毛壁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细胞顶端(即面向肠腔的一端)有明显的纵纹。近年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看到上皮细胞顶端的纵纹是细胞膜突起,这叫做微绒毛。每个柱状上皮细胞可以有 1 700 条左右的微绒毛。微绒毛的存在,又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上面所估计的数值增大20 倍以上。总之,由于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表面积比原来的表面积

3、增大了600 倍左右。胃的运动胃的运动胃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贮存食物 胃壁内的平滑肌具有很大的伸展性,伸长时可达原来长度的23 倍。因此,胃常可以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来容积的食物。胃的平滑肌具有持续而微弱的收缩功能,使胃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当大量食物进入胃里时,胃的平滑肌主动放松,使胃的紧张性和胃内压不致有很大变化。如果胃壁的紧张性过度降低,进食后胃壁可以极度扩张或下垂,就会引起胃扩张或胃下垂。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食物进入胃以后,胃体中部开始产生蠕动。蠕动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形成食糜,便于消化酶发挥作用,并且把食糜推送到幽门部,然后经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胃的排空 食糜进入

4、十二指肠的过程叫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时间,与食物的量、质和胃的运动状况有关。一般地说水只需10 min 就可以由胃排空,糖类需2 h 以上,蛋白质较慢,脂肪更慢。吃了油性大的食物不容易感到饿,就是因为这种食物的胃排空时间长。一般混合食物的胃排空约需 45 h。胃排空后不久,能出现强烈的空胃运动,产生饥饿的感觉。小肠运动小肠运动小肠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分节运动和蠕动两种。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图 8)。由于一定间隔的环行肌同时收缩,所以能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数秒以后,收缩的部分舒张,原来舒张部分的中间收缩,于是食糜形成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

5、化。分节运动还能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助于吸收。蠕动是一种环行肌和纵行肌同时收缩的运动,它的作用是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送。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每秒约12 cm。每个蠕动波把食糜推进一段距离(约数厘米)后即消失,然后在下一段又发生一个新的蠕动波,从而使经过分节运动作用过的食糜向前推进到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正常情况下,小肠蠕动时,肠内的食糜和水、气体等被推动而发生一种“咕噜咕噜”的声音,叫肠鸣音。用听诊器可以在腹壁上听到。有时小肠蠕动加强,可以直接听到,即一般所谓的“肚子叫”,这种情况在肠炎腹泻时,尤为明显,称为肠鸣音亢进(增强)。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

6、不尽相同,现在分别介绍如下。唾液 唾液近于中性,pH 为,成人每日分泌的唾液约为11.5 L,其中约有%是水,其余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物(如含钠、钾、钙的无机盐)等。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胃液 胃液呈酸性,pH 为,成人每日分泌的胃液约为2.5 L。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胃酸(即盐酸)和黏液。此外还含有钠盐、钾盐等无机物。胃蛋白酶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为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盐酸除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以外,还有以下的作用:为胃蛋白酶促使蛋白质分解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抑制或杀死胃内

7、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黏液的作用是它经常覆盖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黏液膜,有润滑作用,使食物容易通过,并且能够保护胃黏膜不受食物中的坚硬物质的机械损伤;黏液为中性或偏碱性,能够中和盐酸,减弱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防止盐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胰液 胰液呈碱性,pH 为,成人每日分泌的胰液约为12 L。胰液的主要成分有碳酸氢钠、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等。碳酸氢钠能够中和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并且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的弱碱性环境。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以后,在小肠液中的肠激酶的作用下,激活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可以迅速激活其余大量的胰蛋白

8、酶原为胰蛋白酶,也可以激活糜蛋白酶原为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于蛋白质,蛋白质就被分解为多肽和少量氨基酸。存在于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少量的胰麦芽糖酶,又可以分别促使淀粉和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胰脂肪酶在胆汁的协同作用下,促使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胰液由于含有消化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临床和实验都证明,当胰液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很正常,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仍然不能完全消化,因而也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脂肪吸收的障碍,还可以使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受到影响。胰液缺乏时,糖类的消化一般不受影响。胆汁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在胆囊内贮存。当食物进入口腔

9、、胃和小肠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胆汁经过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成人每日分泌的胆汁约为1.0 L。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主要成分是胆盐和胆色素。胆盐的作用是:激活胰脂肪酶;将脂肪乳化成极细小的微粒,可以增加脂肪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以与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以促进人体对这些物质的吸收。人类的胆色素主要是胆红素。胆红素呈橙色,是红细胞破坏以后的产物。当红细胞大量破坏或肝脏和胆道功能损坏时,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使皮肤和黏膜等组织染成黄色,临床上称为黄疸。小肠液 小肠液呈弱碱性,pH 约为,成人每日分泌的小肠液为13 L。小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10、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肽酶、脂肪酶等。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进一步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使之成为可以吸收的物质。营养物质的吸收糖类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还有果糖和半乳糖)以后,由小肠黏膜吸收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再通过门静脉入肝,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贮存起来,另一部分由肝静脉入体循环,供全身组织利用。蛋白质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小肠黏膜吸收,经过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有些未经消化的天然蛋白质或蛋白质分解的中间产物,也可以被小肠黏膜吸收,但吸收量极少。有些人对某种食物过敏,可能是由于某种蛋白质被小肠直接吸收而引起的。脂肪在胆盐、胰液和小肠液的作用下消化分解,形成甘

11、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以及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消化的甘油三酯。胆盐可以与脂肪的水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这些水溶性复合物聚合成脂肪微粒(主要成分为胆盐、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有人认为这种脂肪微粒能被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吞饮作用而直接吸收。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脂肪微粒在被吸收时,各主要成分先分离再分别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当上述物质(主要是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后,重新合成为中性脂肪,并在外面包上一层由卵磷脂和蛋白质形成的膜,而成为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和多数长链脂肪酸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也叫中央乳糜管),再经过淋巴循环间接进入血液。多数短、中链脂肪酸和甘油可以溶于水,被吸收入毛细血管,直接

12、进入血液循环。由于食物中的动、植物油含长链脂肪酸较多,因此,脂肪的吸收以淋巴途径为主。肝脏的主要功能肝脏的主要功能肝脏具有以下一些主要功能:代谢功能 肝脏对于人体内蛋白质、糖类、脂类等很多物质的代谢有重要作用。肝脏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一般组织细胞都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但是肝脏除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以外,还能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质(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据估计,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 40%以上。所以患慢性肝炎或严重肝病变的病人,血中的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肝脏中氨基酸代谢比其他组织中的氨基酸代谢活跃,这是因为肝脏中含有丰富的催化氨基酸代谢的酶类,

13、谷氨酸 丙酮酸转氨酶(简称 GPT)就是其中之一。正常肝细胞中的 GPT 很少进入血液,只有肝病变时,由于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肝细胞坏死,GPT 可以大量进入血液。所以,临床上常用测定血清中 GPT 的数值,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肝脏在糖类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肝脏中,葡萄糖和糖元可以互相转化;从小肠吸收来的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非糖物质也可以转化成糖。其中特别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以保证全身(特别是脑组织)糖的供应。血糖的含量通常约为80120 mg/dL。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陆续吸

14、收到体内,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贮存起来,使血糖含量仍然维持在80120 mg/dL 的水平。由于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血糖,血糖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这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的含量仍然维持在 80120 mg/dL 的水平。肝脏在脂类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可以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肝功能障碍时,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就出现厌油食等症状,所以肝病患者要少吃脂肪。此外,肝脏还是合成磷脂,胆固醇等的重要场所。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也有作用,它是维生素 A、D、E、K、B1、B6和 B12等多种维生素的贮存

15、场所。肝脏能把食物中的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 A,因此,多吃含有胡萝卜素的蔬菜(如胡萝卜、番茄等),就不容易发生维生素A 的缺乏症。解毒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有毒物质(如来自体外的农药,大肠内蛋白质经过细菌的腐败作用而产生的胺等)常常被吸收入人体,随着血液流入肝脏。此外,还有一些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这两类有毒物质在肝内各种酶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氧化分解或与其他物质结合等方式进行处理,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或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最后排出体外。例如,肝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变成对人体无害的尿素。尿素可以随着尿排出体外。又如,有毒的重金属(铅、汞等)被吸收以后,经过肝脏的处理,可以

16、随着胆汁经过肠道排出体外。不过,如果毒物过多,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或肝功能减弱时,则会发生中毒现象。蛋白质吸收到体内后的变化蛋白质吸收到体内后的变化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成各种氨基酸,吸收到体内以后,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直接被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包括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有些组织蛋白质的合成进行得非常迅速。例如,老鼠的肝脏被切去70%后,差不多在912 d 之内就可以全部再生出来。临床观察也证明,人的肝脏被部分切除以后,也能迅速再生;经脱氨基作用而分解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合成糖类、脂肪,也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氨基转换作用,氨基可

17、以转移给其他化合物以形成新的氨基酸;经过脱羧基作用,可以产生胺类,例如组氨酸脱去羧基(COOH)后,可以生成组织胺或新的氨基酸。糖类吸收到体内后的变化糖类吸收到体内后的变化食物中的多糖和二糖在小肠内消化成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以后,才吸收到体内。所有非葡萄糖的单糖吸收到血液后,也都要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人体的各个部分,向下述 3 个方面转变:一部分氧化分解,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一部分被各种组织合成为糖元,其中的肝脏和骨骼肌是合成糖元的主要器官。糖元在肝脏中是作为能量的暂时贮备,但在肌肉中则是供给肌肉活动的能量;还有一部分转变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的非氮部分。脂类吸收到体内后的变化脂类吸收到体内后的变化食物中的脂类经过消化,吸收到体内以后,可能发生以下4 个方面的转变:在皮下、肠系膜等处贮存起来;再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等,然后直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者转变为肝糖元等;参与构成人体的组织;被各种腺体利用来产生其特殊的分泌物,如外分泌腺所分泌的乳汁、皮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各种类固醇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分泌的性激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