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第 3 3 课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2、3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47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56 一、选择题 1.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 里的“九市”是指( )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解析:A 东汉时期“草市” 、商业市镇、夜市均未出现,B、C、D 三项错误。汉朝时期是中 国典型的“重农抑商”时期,政府严格管理正规市场,在历史上被称为“九市”,故选 A 项。 2.(2018河北承德期末)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
2、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 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 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解析:C 唐朝的货币是开元通宝钱,白银成为主币是在明朝,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庸 调所收之布帛折变成轻货,没有反映赋税标准及其提高,故 B 项错误;“变造”制度将布帛折 变成白银等轻货,纳税人需将实物送入市场,换为白银,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变造”制度,没有涉及国家财政问题,故 D
3、项错误。 3.(2018云南昆明期末)明朝政府发行纸币和铜钱,纸币多用于发放官俸和收缴赋税,金银 的使用在明初受到限制,但不久之后白银任由民间发行流通,然而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这 种状况说明( ) A.传统市场经济的不成熟 B.海外贸易冲击统治基础 C.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解析:A 纸币的大规模使用需要十分成熟的市场,否则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 展,明初大量印刷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所以民间放弃使用纸币,转而使用金银,这表明传 统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的国内市场秩序,而不是海外贸易, 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的国内市
4、场秩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符合题意,故 C 项 错误;明朝的商品经济比较繁荣,故 D 项错误。 4.(2018山西太原期中)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 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这表明唐代( ) 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 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 解析:D 材料中“津桥税海商”只能说明当时在征收商税,不能反映出商税在税收中的地位,故2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农村“草市”的发展,不能据此推断城市经济日趋没落,故 B 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农村“草市”的发展,不能据此推断城市坊市界限已经打破,且坊市界限被打破 是在宋代,故 C 项错误
5、;材料中农村“草市”的发展反映出农村市场发展繁荣,故 D 项正确。 5.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 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材料表明( ) 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 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解析:C 注意理解材料中的“夷人慕义远来” “亏辱大体多矣”等信息,这显然强调的不是 经济意义而是政治意义,故答案为 C。 6.18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
6、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解析:C 18 世纪中后期中国“选择了陆地”是对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形象描 述。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而为国者,其何如而可?”管仲对曰:“夷吾 之所闻,能为霸王者,盖天子圣人也,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 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 ” 管子度地 材料二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 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
7、的高墙之中, 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 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 在市区进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三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 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 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 网络。 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管仲论述的主题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特点。 (2)
8、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 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 左右经水若泽”可以概括出管仲论述的主题思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古代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城市功能等方面来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特点。第(2)问,第一小 问由材料“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 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
9、开”可 以概括得出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需要方面入手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 “市镇和农3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等信息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政府的政治经济决策、地理位置、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规模等因素 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 答案:(1)主题思想:根据地形来进行城市选址。 分布特点:早期主要集中于北方,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逐渐向南方发展;早期围绕行政中心 或集中于战略要地,后期围绕经济中心分布。 (2)状况:市、坊严格分开;街道纵横有序,呈棋盘状。 原因:君主专制加强;隋唐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抑制;加强对人民和商业活动管理的需要。 (3)变化:市镇的商业功能日渐凸显;市镇规模迅速扩大,数量增多;城乡经济逐渐一体化。主 要因素:政府的政治经济决策;地理位置;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