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精品).ppt(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现场的干扰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工业现场的干扰及其对系统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技术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技术第三节第三节 软件抗干扰与硬件冗余技术软件抗干扰与硬件冗余技术第四节第四节 接地技术接地技术第五节第五节 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第六节第六节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设计印刷电路板抗干扰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现场的干扰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工业现场的干扰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一、干扰的来源一、干扰的来源 计算机控制系统所受到的干扰源分为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外部干扰的主要来源有:电源电网的波动、大型用电
2、设备(如天车、电炉、大电机、电焊机等)的启停、高压设备和电磁开关的电磁辐射、传输电缆的共模干扰等。内部干扰主要有:系统的软件不稳定、分布电容或分布电感产生的干扰、多点接地造成的电位差给系统带来的影响等。二、干扰的作用途径二、干扰的作用途径 1传导耦合 干扰由导线进入电路中称为传导耦合。2静电耦合 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行传递称为静电耦合。3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是指在空间磁场中电路之间的互感耦合。4公共阻抗耦合 公共阻抗耦合是指多个电路的电流流经同一公共阻抗时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三、干扰的作用形式三、干扰的作用形式 1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在电路输入端相对公共接地点同时出现的干扰,也称为共态干扰、对地
3、干扰、纵向干扰、同向干扰等。共模干扰主要是由电源的地、放大器的地以及信号源的地之间的传输线上电压降造成的,如图9-1所示。图9-1 共模干扰示意图 2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就是指串联叠加在工作信号上的干扰,也称之为正态干扰、常态干扰、横向干扰等。图9-2描述了串模干扰的情况。共模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是转换成串模干扰的形式来作用于系统的。图9-2 串模干扰示意图 第二节第二节 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技术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技术一、共模干扰的抑制一、共模干扰的抑制 抑制共模干扰的主要方法是设法消除不同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1变压器隔离 隔离变压器是最常用的隔离元件之一,用来阻断干扰信号的传导通路,并抑制干扰信号的强度
4、。是利用变压器把模拟信号电路与数字信号电路隔离开来,也就是把模拟地与数字地断开,以使共模干扰电压不成回路,从而抑制了共模干扰。图9-4变压器隔离图 2光电隔离 光电隔离是利用光电耦合器完成信号的传送,实现电路的隔离,如图9-5所示。根据所用的器件及电路不同,通过光电耦合器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隔离,也可以实现数字量的隔离。注意,光电隔离前后两部分电路应分别采用两组独立的电源。图9-5 光电隔离图 当用于模拟信号的隔离时,对光电耦合器的线性特性要求较高,而且一般要配以相应的校正电路来保证信号的线性传送。现已有专门用于传递模拟信号的线性光电耦合器,例如B-B公司的ISO100。由于光电耦合器具有可靠的
5、开关特性,所以用它来实现数字信号的隔离是目前光电隔离的主要形式。对模拟信号的隔离也可以通过V/F变换器将其变成不同频率的数字信号,然后由光电耦合器传送。3浮地屏蔽 采用浮地输入双层屏蔽放大器来抑制共模干扰,如图9-6所示。所谓浮地,就是利用屏蔽方法使信号的“模拟地”浮空,从而达到抑制共模干扰的目的。图9-6 浮地输入双层屏蔽放大器图 4采用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仪表放大器作为输入放大器 仪表放大器具有共模抑制能力强、输入阻抗高、漂移低、增益可调等优点,是一种专门用来分离共模干扰与有用信号的器件。二、串模干扰的抑制二、串模干扰的抑制 1在输入回路中接入模拟滤波器 根据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选用不同频带
6、的滤波器,使有用信号顺利通过。2使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 当尖峰型串模干扰为主要干扰时,使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或在软件上采用判断滤波的方法加以消除。3采用信号线的屏蔽措施 为了防止“干扰噪声”通过空间耦合方式侵入信号线而进入电气设备,在干扰比较强的工业现场,或者对那些比较微弱的信号,传输时宜选用屏蔽线。4电流传送 当传感器信号距离主机很远时很容易引入干扰。如果在传感器出口处将被测信号由电压转换为电流,以电流形式传送信号,将大大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三、长线传输干扰的抑制三、长线传输干扰的抑制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数字信号的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传输线要按长线对待。信
7、号在长线中传输时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长线传输易受到外界干扰;二是具有信号延时;三是高速度变化的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还会出现波反射现象。当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由于传输线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信号会在传输线内部产生向前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称为入射波;另外,如果传输线的终端阻抗与传输线的波阻抗不匹配,那么当入射波到达终端时,便会引起反射;同样,反射波到达传输线始端时,如果始端阻抗不匹配,还会引起新的反射。这种信号的多次反射现象,使信号波形失真和畸变,并且引起干扰脉冲。1终端匹配 为了进行阻抗匹配,必须事先知道传输线的波阻抗RP,波阻抗的测量如图9-8所示。图9-8 波阻抗测量原理图 调节可变电阻
8、R,并用示波器观察门A的波形,当达到完全匹配时,即R=RP时,门A输出的波形不畸变,反射波完全消失,这时的R值就是该传输线的波阻抗。为了避免外界干扰的影响,在计算机中常常采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作为信号线。双绞线的波阻抗一般在100200之间,纹花越密,波阻抗越低。同轴电缆的波阻约50100范围。根据传输线的基本理论,无损耗导线的波阻抗RP为:(9-1)其中,L0为单位长度的电感,C0为单位长度的电容。最简单的终端匹配方法如图9-9(a)所示,如果传输线的波阻抗是RP,那么当R=RP时,便实现了终端匹配,消除了波反射。此时终端波形和始端波形的形状相一致,只是时间上滞后。为了克服上述匹配方法的缺点,
9、可采用图9-9(b)所示的终端匹配方法。其等效电阻R为:(9-2)适当调整R1和R2的阻值,可使R=RP。这种匹配方法也能消除波反射,优点是波形的高电平下降较少,缺点是低电平抬高,从而降低了低电平的抗干扰能力。为了同时兼顾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情况,可选取 R1=R2=2RP,此时等效电阻R=RP。图9-9 终端匹配图 2始端匹配 在传输线始端串入电阻R,如图9-10所示,也能基本上消除反射,达到改善波形的目的。一般选择始端匹配电阻R为:其中,RSC为门A的输出低电平时的输出阻抗。(9-3)图9-10 始端匹配图 第三节第三节 软件抗干扰与硬件冗余技术软件抗干扰与硬件冗余技术 一、软件故障的几种表
10、现形式一、软件故障的几种表现形式 1数据采集不可靠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干扰侵入系统,造成采集的数据不准确造成误差。2控制失灵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状态的输出常常取决于某些条件状态的输入和条件状态的逻辑处理结果,而在这些环节中,由于干扰的侵入,可能造成条件状态偏差、失误,致使输出控制误差加大,甚至控制失灵。3程序运行失常 计算机系统引入强干扰后,程序计数器PC的值可能被改变,这将引起程序执行出现混乱,最终可能导致程序“死循环”。二、输入二、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措施输出软件抗干扰措施 1开关量(数字量)输入抗干扰措施 对于开关量的输入,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在软件上可采取多次读取的方
11、法(至少读两次),认为无误后再行输入,如图9-11所示。2开关量(数字量)输出抗干扰措施 当计算机输出开关量控制闸门、料斗等执行机构动作时,为了防止这些执行机构由于外界干扰而误动作,比如已关的闸门、料斗可能中途打开;已开的闸门、料斗可能中途突然关闭。对于这些误动作,可以在应用程序中每隔一段时间发出一次输出命令,不断地关闭闸门或者开启闸门。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消除由于扰动而引起的误动作(开或关)。图9-11 多次读入流程图 三、程序运行失常的软件抗干扰三、程序运行失常的软件抗干扰 1设置软件陷阱 当干扰导致程序计数器PC值混乱时,可能造成CPU离开正确的指令顺序而跑飞到非程序区去执行一些无意义地址
12、中的内容,或进入数据区,把数据当作操作码来执行,使整个工作紊乱,系统失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非程序区设置陷阱,一旦程序飞到非程序区,很快进入陷阱,然后强迫程序由陷阱进入初始状态。2设置监视跟踪定时器 监视跟踪定时器,也称为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可以使陷入“死机”的系统产生复位,重新启动程序运行。这是用于监视跟踪程序运行是否正常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四、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四、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1数据冗余 RAM数据冗余就是将要保护的原始数据在另外两个区域同时存放,建立两个备份,当原始数据块被破坏时,用备份数据块去修复。2程序冗余 在一些对程
13、序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指令之前插入两条NOP指令,以保证弹飞的程序迅速纳入正确轨道。在某些重要的指令前也可插入两条NOP指令,以保证其正确执行。3硬件冗余 根据系统的功能及各个模块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配备一定数量同等功能的模块,通过有关线路的配合,当其中某一块模块失效时,备用模块即可自动投入运行。4故障诊断 在故障发生后及时显示故障信息,尽快定位故障点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控制系统一般都具备自诊断功能。第四节第四节 接地技术接地技术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地线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地线 1.数字地。数字地也叫逻辑地。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TTL、CMOS芯片及其它数字电路的零电位。2.模拟地
14、。它是放大器,A/D,D/A转换器中的模拟电路零电位。3.信号地。它是传感器和变送器的地。4.功率地。它是指功率放大器和执行部件的地。5.屏蔽地。它是为了防止静电感应和磁场感应而设置的,同时也为了避免机壳带电而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置的。6.交流地。交流地是交流50Hz电源的地线,也称为噪声地。7.直流地。直流地是直流电源的地线。二、常用的接地方法二、常用的接地方法 1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对于信号频率小于1MHz的电路,采用一点接地,防止地环流的产生;当信号频率大于10MHz时,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如果信号频率在110MHz之间,当地线长度不超过信号波长的1/20时,可以采用一点接地,否则就要多点接
15、地。2模拟地和数字地的连接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数字地和模拟地必须分别接地,然后仅在一点把两种地连接起来。否则,数字回路通过模拟电路的地线再返回到数字电源,将会对模拟信号产生影响。图9-14 模拟地与数字地的连接线路图 3将逻辑地浮空并使机柜良好接地 浮地是指控制装置的逻辑地和大地之间不用导线连接,以悬浮的“地”作为系统的参考电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抑制外部辐射和干扰信号。4交流接地点与直流接地点分开 为了避免电阻把交流电力线引入的干扰传输到控制装置内部,一般将两种地分开。这样既能保证控制系统内部器件的安全性,又能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印刷电路板地线的安排 在安排印刷电路板地线时,首
16、先要保证地线阻抗较低,为此必须尽可能地加宽地线;其次要充分利用地线的屏蔽作用,将印刷电路板全部边缘用较粗的印刷地线环绕整块板子作为地线干线,并同时在板中的所有空隙处均填以地线。第五节第五节 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一、抗干扰稳压电源的设计一、抗干扰稳压电源的设计 计算机常用的直流稳压电源如图9-15所示。该电源采用了双隔离、双滤波和双稳压措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用于一般工业控制场合。1隔离变压器 隔离变压器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防止浪涌电压和尖峰电压直接窜入而损坏系统;其二是利用其屏蔽层阻止高频干扰信号窜入。2低通滤波器 各种干扰信号一般都有很强的高频分量,低通滤波器是有
17、效的抗干扰器件,它允许工频50Hz电源通过,而滤掉高次谐波,从而改善供电质量。图9-15 抗干扰直流稳压电源示意图 3交流稳压器 交流稳压器的作用是保证供电的稳定性,防止电源电压波动对系统的影响。一般交流稳压器中都有电感线圈和滤波电容,对高频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选择交流稳压器时要有一定的余度:一方面保证其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护它的可靠性,在选择其它电源设备时也应如此。4电源变压器 电源变压器是为直流稳压电源提供所要求的电压而设置的。为了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电源变压器做成双屏蔽形式。5直流稳压系统 直流稳压系统包括整流器、滤波器、直流稳压器和高频滤波器等几部分,常用的直流稳压电路如图9
18、-17所示。图9-17 直流稳压系统电路图 一般直流稳压电源用的整流器多为单相桥式整流,直流侧常采用电容滤波。图中C1为平滑滤波电容,常选用几百几千F的电解电容,用以减小整流桥输出电压的脉动。C2为高频滤波电容,常选用0.010.1F的瓷片电容,用于抑制浪涌尖峰。作为直流稳压器件,现在常用的就是三端稳压器78XX和79XX系列芯片,这类稳压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负载稳定度为15mV,具有过电流和输出短路保护,可用于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三端稳压电源的输出端常接两个电容C3和C4,C3主要起负载匹配作用,常选用几十几百F的电解电容;C4为抗高频干扰电容,常选取0.010.1F的瓷片电容。图9-18
19、简易直流稳压电源示意图 在交流电压波动不大的场合,交流稳压器可省略;在浪涌和尖峰电压不大的场合,隔离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可以合二为一。这样可简化电源系统结构,如图9-18所示。二、电源系统的异常保护二、电源系统的异常保护 1不间断电源UPS 在正常情况下,由交流电网向计算机系统供电,并同时给UPS的电池组充电。一旦交流电网出现断电,则不间断电源UPS自动切换到逆变器供电,逆变器将电池组的直流电压逆变成工频交流电压,此电压送给直流稳压器后继续保持对系统的供电。2连续备用供电系统 连续备用供电系统由柴油发电机供电,在两种供电系统转换期间,由电池完成平滑过渡,以避免电源更换对系统的冲击。3计算机系统的
20、掉电保护 对于允许暂时停运的计算机系统,希望在电源掉电的瞬间,系统能自动保护RAM中的有用信息和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便当电源恢复时,能自动从掉电前的工作状态恢复。掉电保护工作包括电源监控和RAM的掉电保护两个任务。第六节第六节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设计印刷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一、印制电路板布局一、印制电路板布局 1电路板的大小确定 在外壳尺寸确定的前提下,考虑电路板的大小时应该注意:电路板过小,则器件的密集度高,不利于散热,而且线与线间容易引发干扰;若电路板过大,则制造费用高,印刷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声能力减弱。2布置元器件 在抗干扰问题上,元器件物理位置布置要注意高频电路尽量按无规则排列,有利于减
21、少分布参数的影响,其它电路可以按照有规则方向排列;热敏感元件的放置要注意散热元件的散热方向,避免引起热辐射。二、印刷电路板布线二、印刷电路板布线 布线时应先考虑信号线的布置,其次考虑电源接地线。(1)考虑到铜膜导线自身的电阻、电感效应,布线时不易太长,避免反射干扰以及高压放电现象的产生,拐角处宜用45度角或圆弧方式,不能有尖角形态出现。布双面电路板时,两面的导线应该相互垂直、斜交或弯曲走线,避免相互平行,以减小寄生耦合。(2)铜膜导线的线宽,应以能满足电气性能要求而又便于生产为准,它的最小值取决于流过它的电流以及加工过程的抗剥强度。一般情况下,分立元件1.5mm左右,IC电路可以在1mm以下。
22、(3)相邻铜膜线之间的间距应该宽一点为好。由于信号频率越来越高,为减少分布电容的影响,相邻铜膜线之间的距离要加大,最小间距应不小于0.3mm。三、印刷电路板接地、电源和退耦电容三、印刷电路板接地、电源和退耦电容 1地线布置 (1)当电路的频率较高时,铜膜导线的感抗影响超过其电阻。在低频电路中,由于布线和器件电感影响小,可以采用单点接地法。当信号频率比较大时,地线电感的影响较大,所以宜采用就近接地的多点接地法。对于频带范围较宽的电路,可以考虑用混合接地方式。(2)数字地线与模拟地线,不同的电源电压、高速电路与低速电路等的地线要分开设置,最后汇总到电源端。高频部分最好采用栅格状的大面积覆铜,以保证
23、有良好的屏蔽效果。(3)接地线要粗,地线的宽度应能通过3倍于印制板上的允许电流,一般以大于3mm为宜。(4)将接地线构成闭环。环形地线可以减少接地电阻,从而减小接地电位差,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抗噪声的能力。2电源线设计 (1)根据电流的大小,尽量加宽电源线。(2)电源线、接地线布线的方向要与信号线运行方向一致。3退耦电容的配置 (1)电源输入端配置一个10100F或者100F以上的钽电解电容和一个0.010.1F的瓷片小电容,分别用于滤掉低频干扰和高频干扰。(2)每个集成电路芯片配置一个0.01F的退耦电容,若位置有限,可以考虑48个集成芯片配置一个。对于RAM、ROM元件应在电源接地处直接接一个退耦电容。(3)电容引线不能太长,尤其是高频的旁路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