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3689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第 3 3 课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1.掌握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演变的史实。2.理解古代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及其特点。3.认识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重点: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等重要的政治制度。2.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自自 主主 预预 习习探探 新新 知知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其在政治上

2、享有较大自主权,发展为割据势力。(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宋朝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措施财政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导致北宋“积贫积弱”4.元朝(1)措施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作用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3、2 -(2)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4宋代(1)措施: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1)措施: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4、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4“学思之窗” ,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提示】 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实行察举制,令郡国每年举荐人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3

5、隋唐(1)内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影响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汉朝颁布“推恩令” ,解决了王国问题,北宋将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2.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元朝设中书省。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3.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合合

6、作作 探探 究究攻攻 重重 难难中央集权的发展史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 “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谋反, “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该则史料再现了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第一层的核心语句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第二层的关键信息是“国除” ;第三层应着眼于“律令”和“限制” 。提示

7、 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史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2)根据史料二,指出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此有何看法?本则史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第一层介绍了各项措施对州郡的影响;第二层分析的是对军事的影响。提示 表现:军事、财政、行政。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4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

8、点(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4)地方权力分散。(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史料一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1)史料一中的选官标准是什么?这种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史料一概括的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提取关键信息“德行” “刚毅”可以判断其标准。其弊端主要联系其主观性回答。提示 标准:品德和才能。弊端:缺乏具体标准,容易被权势家族控制,致使官场腐败,

9、不利于政局稳定。史料二 唐人沈既济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隋唐五代史论集(2)根据史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本则史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的作用,对个人、对官场、对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一层,可从对社会风气、官场影响的角度分析。第二层“不浃旬而周闻天下”主要是对个人的影响。提示 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1)演变(2)趋势- 5 -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选

10、拔形式: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影响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对国家选拔出真正适合统治需要的人才有利。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

11、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评价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当当 堂堂 达达 标标固固 双双 基基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

12、:“(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 (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D D “(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指汉代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6 -“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指汉代实行的封国制,D 项符合题意。2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导学号:84162020】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A A “扭转这一局面”即是指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

13、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设三司使、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和军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 B、C 两项;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将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以提高军队素质,排除 D 项;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选 A 项。3唐代, “三省常合在一个政事堂内议事,并没有三个机关分立的样子” 。唐朝统治者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宰相互相牵制以加强皇权B便于皇帝监督以制约相权C提高行政效率并遏制专制皇权D节省政府开支以减轻人民负担A A 三省的长官虽然合在

14、一起办公,但是他们分工明确,能够互相牵制,这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4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反映了元朝在地方管理上设( ) 【导学号:84162021】A三省六部 B郡县C宣政院 D行省D D 从材料中“省”的信息可以判断元代在地方管理上设行省,故 D 项正确。5右图是清朝江南贡院的一副对联。该对联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D D 从图片信息“唯才是举” “明经取士”可知是科举制,故选 D 项。6宋太祖在殿试时举人们说:“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临亲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这说明宋代“殿试”( )A解决了豪门把持政

15、权问题B杜绝了科举的舞弊行为- 7 -C有利于寒门学子参与政权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C C “豪门把持政权问题”在封建社会始终没有很好解决,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的舞弊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杜绝,宋代“殿试”也做不到,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临亲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可知 C 项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正确;重文轻武的国策在宋朝存在,但材料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簿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南宋)郑樵通志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之前重视谱系之学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谱系之学逐渐衰落的因素。解析 本题考查选官用官制度。第(1)问提取省略号之前的“官之选举家之婚姻”解答。第(2)问从最后一层“取士不问”回答。答案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在这一制度下,选拔官员完全按照门第高低,在此基础上逐渐兴起了谱系之学。(2)长期的战乱使世家大族受到冲击;庶族地主的不断崛起冲击了世家大族;科举制的实行直接 打击了世家大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