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3597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第 2 2 课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唐太宗目标导航 1.了解唐太宗李世民亲历隋末农民大起义,认识隋朝的灭亡对唐太宗励精图治的影响。2.掌握“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3.分析唐太宗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理解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者,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一、东征西讨定基业1举兵反隋隋炀帝的暴政使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617 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618 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2统一全国617624 年,李世民率军先后击败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军事集团,唐朝统一了全国。3夺取帝位626 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自

2、己当上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玄武门之变(1)实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2)影响:骨肉相残,增加了政变的血腥;政变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挑战;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二、击破东、西突厥(民族政策)1击破东突厥(1)东突厥颉利可汗率 10 万铁骑兵临长安附近的渭水北岸。(2)唐太宗采取了多种策略应敌,包括积极备战、和谈及分化敌方的策略。(3)629 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责力出击东突厥, 630 年初,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 俘。2(4)安置东突厥降部,册封突利可汗、颉利可汗及其他各部酋长,巩固了北方边防。32击破西突厥(1)为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

3、的商路,635 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深入吐谷浑腹地,击败其精锐部队,其主帅自杀,其子投降。(2)642 年,唐军沿天山南麓伸展,不久唐军灭掉西突厥。3和亲吐蕃唐太宗和吐蕃建立了密切关系,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唐朝的先进技术、文化传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发展。4影响(1)唐朝国威远播到地中海沿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2)唐太宗被漠南、漠北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重点精讲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1)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三、贞观

4、之治1表现封建政治比较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艺术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2原因(1)虚心纳谏,重用贤能之士,尤以对魏征的态度和做法最为典型。(2)心存百姓,不断反思。(3)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与民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思维点拨 贞观之治主要表现为选贤任能、善于纳谏、克制私欲、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史论要旨 “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4知识图示主题一 贞观之治史料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5、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贞观政要崇儒学史料二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史料解读(1)由史料一中的可以得出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为德行、学识。由可以得出其人才培养观为博学成就美德。(2)由史料二中的可知唐

6、太宗爱惜人才,可知其知人善任,反映唐太宗重用正直之才,从谏如流,反映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与人才培养观点。(2)据史料二,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3)综合上述史料,谈谈你对选人与用人的看法。提示 (1)标准:德行;学识。观点:博学成就美德(或学习提高个人素养)。(2)做法:爱才惜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民族平等。积极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5(3)看法:德才兼备;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宽容包容。“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1)隋的统一与发展经济的措施为唐朝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政治上,吸

7、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任用贤良,虚怀纳谏。(3)经济上,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4)文化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5)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6)对外关系上,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7)广大劳动人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精神财富。主题二 评价唐太宗史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

8、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史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下令重修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 ,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史料三 李世民 28 岁登基,在位 23 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史料解读(1)由史料一中可知,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穷奢极欲的暴虐统治是其灭亡的原因。(2)史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统治后期追求豪华,大兴

9、土木的情况。由得出,唐太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奢侈浪费。(3)由史料三中可知史料全面肯定唐太宗。问题思考(1)依据史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为此,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6(2)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有何影响?(3)史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史料简述理由。提示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措施:任用贤能之人;善于纳谏;轻徭薄赋;注重民族团结等。(2)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影响:加重了百姓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3)不全面。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唐太宗的功绩与作

10、用(1)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这就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11、。1 “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夺取了皇位。72 贞观政要载:“唐太宗曾经说(一切重要政务)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与事稳便,方可奏行。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B发展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C颁布唐律 ,约法省禁D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答案 A解析 由材料“百司商量,宰相筹划”等信息可知是三省六部

12、制。3635 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深入吐谷浑腹地,开始了对西突厥的进攻。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唐朝的疆域B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C显示唐朝的实力D消灭少数民族政权答案 B解析 唐朝初年,西突厥控制着许多西域小国,切断了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唐太宗向西进兵,其目的是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材料二 上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不必猜忌异类四夷可使如一家。 ”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

13、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从材料二判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答案 (1)治国思想:为君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致国危君亡,要以民为本。史实: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2)团结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归纳概括;第二小问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要从材料信息出发,得出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8学习思考1提示 李世民对东突厥将领采取封官晋爵的原因:这是用怀柔的政治策略来处理民族问题,这种方法比较妥当、开明,这种措施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固。2提示 态度不同:(1)承认少数民族在多民族国家中的合法存在;(2)不歧视少数民族,

14、甚至给予一定的照顾;(3)相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4)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各族自行处理内部事务。3提示 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用贤指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使唐太宗身边聚起各类人才。纳谏即可笼络人才,也是对人才、臣下的尊重。这两种品质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很大作用。自我测评提示 主要活动:(1)军事:果断劝说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为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具有身先士卒、患难同当的作风。(2)重人才:选拔人才:唯才是举,不避亲仇,如重用魏征;办学科举,广开才路。任用人才:知人善任,各取所长;一视同仁,民族平等;广开言路,兼听博采;从谏如流,奖罚分明。爱惜人才:疑

15、人不用,用人不疑;待臣以礼,爱护下属。基础达标1贞观十年,李世民为自己营建陵墓时,特令工匠用青石凿刻自己分别乘坐过的六匹战马的浮雕,立于陵前,象征亲身经历的六大主要战役。在其完成统一的征战中,取得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的标志是( )A消灭薛举集团B消灭刘武周的力量C击败窦建德、王世充集团D大败东突厥的军队答案 C9解析 通过击败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河南、河北尽归唐朝所有。中原地区的取得,标志着唐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2四位同学围绕“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那么你认同下列谁的观点( )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

16、、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C根据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原则,李世民根本无法继承帝位D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答案 D解析 从史实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故应对其持肯定态度,故选 D。3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 ,生动地刻画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答案 C解析

17、 在封建社会“治世”时期,老百姓只是有一些剩余产品,得以从事再生产,不会富足安康,故排除 A;唐太宗的个人作用虽然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故排除 B;D 史实错误。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态度的有(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为妻 封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 派兵讨伐东突厥 欣然接受少数民族首领对他的“天可汗”尊称A BC D答案 A10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唐太宗此话核心是对各少数民族“爱之如一” 。是战争的形式,故排除。根据本题选项的设置,将包括的选项排除即可。5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

18、)A唐太宗任贤纳谏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C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辨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认识到隋朝灭亡在于暴政。6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晚年政策的变化。本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唐太宗晚年政策变化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王权至高无上,缺乏制约机制。从

19、材料中不愿纳谏和诏书的内容也能得出 B 项。能力提升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地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昫等编撰旧唐书 ,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 。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 ,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11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 (1)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2)变化:由一味赞扬、不许贬斥到基本肯定贞观之治,同时非议他的个人品行。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政治力量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