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4.3.2 氮的氧化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化学 第四章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4.3.2 氮的氧化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4.3.24.3.2 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1关于 NO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O 是无色气体,可用排空气法收集B常温下,氮气与氧气混合就可迅速产生 NOC常温下 NO 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O2化合生成 NO2D一定条件下,N2和 O2反应可以直接合成 NO2解析:本题考查 NO 的生成、收集及化学性质。NO 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且常温下可与 O2化合生成 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常温下,N2和 O2共存于空气中,只有在高温或放电时才化合成 NO,不能一步反应合成NO2。答案:C2.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将集气瓶置于光亮处,然后挤压
2、胶头滴管使胶头滴管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发现烧杯中的水会倒吸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内的混合气体可能是( )CO、O2 NO、O2 NO2、O2N2、H2A BC D解析:CO 和 O2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均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NO 与 O2可发生反应 2NOO2=2NO2、3NO2H2O=2HNO3NO,生成物易溶于水且气体分子数减少,符合题意;在 O2存在的条件下,NO2可与水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生成物溶于水且气体分子数减少,符合题意;N2和 H2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且均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答案:D3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 O2 BNO2
3、与 NOCO2与 N2 DNO 与 O2解析:常温常压下两种气体不发生反应就可共存。A 项,SO2与 O2需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才发生反应,常温常压下能共存;B 项,NO2和 NO 不反应可共存;C 项,N2和 O2需在2放电或高温下才反应,常温常压下可共存;D 项,常温常压下,NO 与 O2迅速反应生成NO2,不能共存。答案:D4下列有关 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2可由 N2与 O2反应直接制备BNO2有毒,但因其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不属于大气污染物CNO2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DNO2为红棕色气体,因此将 NO2通入水中,溶液显红棕色解析:N2和 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反应生成 N
4、O,A 错误;NO2属于大气污染物之一,B 错误;NO2与 H2O 反应生成HNO3和 NO,说明 NO2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C 正确;NO2通入水中生成 NO 和 HNO3,溶液无色,D 错误。答案:C5下列物质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且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 )N2NO2 NO2NO NO2HNO3 N2NON2NH3A B C D解析: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加入氧化剂;(2)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反应、从化合价角度来看都是升高,但反应N2NO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而反应NO2HNO3虽然氮的化合价升高,但不加氧化剂也能完成,如 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2既
5、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只有反应N2NO 必须加入氧化剂且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答案:C6将盛有 1 mol NO 和 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再通入 0.4 mol O2,充分反应后,整个试管充满水。则原混合气体中 NO 与 NO2体积比为( )A12 B25C37 D无法确定解析:设 1 mol NO 和 NO2的混合气体中有a mol NO 和(1a) mol NO2,根据4NO3O22H2O=4HNO3和 4NO2O22H2O=4HNO3可得:a0.4,所以3 41a 4a0.3,V(NO)V(NO2)37。答案:C7气候条件独特、空气质量优良的新疆阿勒泰市,已成为我国第
6、 8 个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点。监测点安装的监测设备可日常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臭氧等污染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NO 对环境的危害在于_(填编号)。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C造成酸雨 3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2)在含 Cu的酶的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NO)可转化为 NO,写出 Cu和亚硝 2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为改善汽车尾气的排放质量,减少空气污染,汽车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 ,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_。A二氧化碳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氢气答案:(1)A、C、D (2)CuNO2H=Cu2NOH2O (3)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