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12710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八年级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时间:2023-09-25 八年级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教案:收听天气预报”,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收听天气预报教学目的1了解天气预报及其意义,了解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组成,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生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

2、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在学习卫星云图时,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它技术先进的事实,使学生为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和练习法。教具某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或当地人民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的录音;投影片(天气符号表和城市天气预报图)。讲授提纲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二、怎样看卫星云图1什么是卫星云图2卫星云图的识读三、简易天气图1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2简易天气图的识读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录相(或录音)让学生看天气预报的录相(或听录音)。提问大家经常看

3、(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教师讲解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我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学习新教材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板书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板书教师归纳天气预报有利于人们安排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提问通常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都看到有哪几类气象图?(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等等)教师讲解通常气象台就是通过对卫星云图的分析,做出天气形势

4、的预测,才能准确地预报出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只重点学习观看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方法。二、怎样看卫星云图板书1什么是卫星云图板书读课文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27页“卫星云图”一节课文的第一段,并观察“气象卫星和地面接收”示意图。教师讲解现在中央电视台播的卫星云图,是我国自行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回来的图象。这是一项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国家才能做到。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封底“卫星云图照片”,让学生读出照片中都有哪些内容。(日期和时间、地球、经纬网、我国的国界和海岸线、长江和黄河、城市、云层及其运动方向标、陆地和海洋)提问卫星

5、云图和上述内容都各有什么作用?(云层表示各地区上空云量的分布,其他内容表示地区的位置。)教师讲解卫星云图的主要内容就是云。在看云图时首先要根据经纬网、海陆界线等等内容弄清方位,再看云层的分布和范围大小、云层的厚薄以及它的运动方向。根据对云层情况的了解,就可以全面地知道,在卫星发射图象的时候我国各地的天气状况。练习看“卫星云图”回答下列问题:(1)卫星云图表示的是什么时间的天气状况?(1990年5月31日14点30分)(2)图中的主要云区在哪里?大致呈怎样的方向延伸?向哪个方向移动?(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向东移动。)(3)北京是什么样的天气?西安是什么样的天气?(北京是

6、阴天,西安是晴天。)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从卫星云图上,我们能够看出天气晴朗和云雨的分布状况。不仅如此,如果再配合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很多天气和气候方面的知识,还能从它那里知道诸如台风、寒潮、气旋等等更多的天气情况。大家说卫星云图重要不重要呀!三、简易天气图板书展示投影片看“城市天气预报图”。教师讲解这是一张简单的天气图,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到,气象台对各地未来天气情况的预测。请问学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在图上表现预测的天气情况呢?(用符号和数字)所以为了学会识读天气图就必须先掌握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1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板书展示投影片看“天气符号表”教师讲解天气符号的构成。读图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按课本28页“

7、读图”练习中的项目,识读“天气符号表”,并且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天气符号的正确方法。2简易天气图的识读板书展示投影片看“城市天气预报图”。提问请大家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图都由哪些符号组成?(城市符号、表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符号、表示气温的数字符号)(2)为什么有的城市天气预报中有两个天气符号?(表示未来24小时内天气的变化)(3)电视台预报每个城市天气时,是按照怎样顺序?(先说天气变化,再说气温)(4)上海、南京、合肥、桂林、广州和厦门等城市未来的天气如何?(请按照一般天气预报时的顺序回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想一想什么是天气和气候?它们有什么区别?(提示学生可以复习小学自然课中

8、学到的有关知识) f132.COm F132.cOm更多精选教案阅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天气预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设计思路: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活动准备: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

9、同途径,分享经验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幼儿分组介绍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幼儿交流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3、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

10、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双版纳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11、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教具准备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学生: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学生: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学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讲授新课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

12、学生: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教师激励评价学生后及时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学生: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教师及时评价鼓励)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13、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读图7.13,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

14、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7.11)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7.12),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

15、师激励评价后指出:(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

16、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学生:泼水节)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傣族男女在泼水节泼水嬉戏 欢乐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

17、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分组讨论)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

18、,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板书: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图7.15),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

19、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投影:19912023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本图说明了什么?评价点拨:学生分析本图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本图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20、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第三,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促发展,不仅带动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它们的支持和配合。西双版纳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所以它的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

21、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

22、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3)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提问: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人们该怎么办呢?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

23、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课堂小结方法1:让学生结合板书内容简要总结。方法2:教师概括总结: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地区的位置、资源优势和原始热带雨林的成因和景观特征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知道了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地区,为什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会出现下滑趋

24、势,西双版纳将如何重振旅游雄风。知识要点与检测 答案:国家政策 相当优越 旅游 雨林 热带动物王国 景点 分散 缺德 被破坏 大同小异 科学合理 可持续发展反馈练习1.判断对错(对者打“”号;错者打“”号)(1)欢乐的春节是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2)竹楼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住宅样式。( )(3)美丽多姿的孔雀舞是云南西双版纳傣家人喜欢的舞蹈形式。( )(4)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的结果。( )(5)我国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地区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2.列举题(1)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 省; 省的 地区。(2)西双版纳最的热带雨林植物有:

25、, , , 。(3)西双版纳可爱的热带雨林动物有: , , , 。答案:1.(1) (2) (3) (4) (5)2.(1)海南 云南 西双版纳(2)望天树 板状根 独木成林 绞杀植物(3)亚洲象 绿孔雀 长尾猿 长嘴犀鸟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旅游社的业务员,你的任务是向人们宣传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优势。请你拟写一份宣传提纲。(1)这里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2) (3) 答案:(2)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独特,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美称。(3)这里少数民族集中,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诱人。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我国的地理差异 我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

26、 划分的依据和四大区域的界限,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和阶梯,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2、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理解其工农业生产和文化的不同。3、知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业和矿产的区别,西北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2、教学难点:各地自然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四大地理区域。展示中国四大区域划分图组织学生活动:(1)讨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形)(2)指派代表去黑板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说明分界线的依据。(3)回忆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和地势划分,指出各

27、个区域主要的地形区和阶梯。(4)讨论秦岭-淮河一些通过了哪些地理分 界线。强调: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和北方以气温和降水为依据;西北和北方以季风为依据;青藏地区以地势为依据。秦岭-淮河一线有很多分界线通过,如一月 份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列表总结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面积 20%25%人口40%55%地形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东南丘陵(红壤),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河湖黑龙江、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耕制度土

28、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熟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 度大,墙体高其他不同 北咸南甜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学生活动:(1)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及主要地形区、河流。(2)分析两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3)了解其人口分布和主要民族。项目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横断 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昆仑山-阿 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面积30%25%人口4%1%地形河 流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塔

29、里木河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长江,雅鲁藏布江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自然环境特点干旱高寒主要民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藏族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我国的地理差异一章,重点是了解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别,理解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还要掌握学习区域的方法。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范文:长江 提问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小结 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鱼 6

30、0% 轻工业产品 1/2 工农业生产总值 2/3 解释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的“鱼米之乡”。 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补充长江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

31、;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

3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讨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长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长江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

33、,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长江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的“长江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异常。 追问 可见,长江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

34、人为原因。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

35、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

36、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范文:黄河 【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

37、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

38、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

39、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