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案模板(归园田居其一授课教案模板(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课教案模板(归园田居其一授课教案模板(共8篇)).docx(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授课教案模板(归园田居其一授课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
2、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东晋
3、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
4、3岁去世,终老乡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1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
5、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三、诵读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 荫后檐yn 暧暧i 墟x 吠fi 桑颠din 樊笼fn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听名家范读。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3、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五、探究、合作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6、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明确: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
7、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 2 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
8、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屈原:“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而他选择的是“回朕车以复路兮之未远制芰荷以为衣兮长余偑之陆离”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
9、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他沉痛悲吟,幡然醒悟到“既自心为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问:
10、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
11、。这正如他自己所歌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又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3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
12、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
13、露。六、总结全文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七、拓展1.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2.仿写句子生活是,需要。八、作业:1.背诵归园田居2.“給五柳先生画像”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300字。第2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制作人:1
14、3级中文二班毛晓雅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做的归园田居诗一组里的第一首,本诗语言质朴精练,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品味诗中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由诗中意象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理想志趣。赏析文中的意象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作者“归”中蕴含的淡然情怀,学习他面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15、1.教师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归园田居组诗等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工具书查找生疏字词。 1课时一、导入新课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外桃源里走来一位诗人。他曾胸怀天下,满怀豪情,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于是他归隐田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好不清静悠闲。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陶渊明的脚步走进田园,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聆听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理想的诉说。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再读课文,疏通诗意重点生词:羁、拙、荫、暧、樊三、品“归”悟意以题眼“归”为线索解读全文。(
16、一)从何而归1.作者从何而归?尘网、樊笼。2.作者将尘网、樊笼比喻什么,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官场生活。关键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樊笼”与“羁鸟”、“池鱼”对应,作者把自己比作笼中鸟,池中鱼,不得自由,被人控制。“误”字写出诗人悔恨之情,“三十年”其实是十三年,此处用了夸张,突出作者痛苦之深。(二)为何而归思考: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顺势导入陶渊明的资料)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作者自幼不同流俗,喜爱自然。 关键点:“误落尘网中”表明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三)归向何处
17、明确:“守拙归园田”思考:诗人是如何勾勒出美丽的田园风光?他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关键点: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视觉)全景:方宅、草屋近景:榆柳、后檐、桃李、堂前。 远景:村、烟(听觉)远闻:狗吠; 近闻:鸡鸣(介绍白描的表现手法,点出以静衬动,远近结合,形成情景交融之效果,引导学生品味田园恬静悠闲的特点)(四)归去如何思考:作者归来后心情如何?关键点:“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明确: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久在樊笼”,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就其乐无穷,对新生活充满欣喜之情。四、课堂小结陶渊明用白描等手法描绘出美好安宁的田园,让我们感受到诗人
18、摆脱污浊官场来到农村后的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五、作业布置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请写一篇小作文。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官场(厌)归田园(乐)污浊退进优美第3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能够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反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
19、定的人生追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反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1.诵读品味法2.讨论交流法 3.自主探究法4.拓展延伸法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就是著名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诗作其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
20、,谁来给大家简短地介绍一下陶渊明呢?明确: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及节奏。3.让一名学生朗读,并跳出学生易错字音:羁j鸟、守拙zhu、荫yn后檐、暧暧i、狗吠fi、桑颠din、樊fn笼4.老师指导朗读断句。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5.学生
21、齐读三、精读课文,品读诗歌1.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学生明确:归字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2.再次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从诗中找出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讨论后明确: (1)从何而归?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
22、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2)为何而归?明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A
23、.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明确: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B.追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小
24、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他沉痛悲吟,幡然醒悟到“既自以心为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田园追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
25、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这正如他自己所歌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又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
26、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4、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安逸、喜悦追问: 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
27、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 明确: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 4.请同学总结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8、明确: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四、复读课文,总结升华1.复读课文: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歌写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表达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让我们带着对自然的热爱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2.拓展延伸: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提供专家的看法:“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
29、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提供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3.布置作业:背诵归园田居(其一)。4.课堂结
30、语: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板书: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官场:尘网、樊笼不满、鄙弃田园:宁静、祥和闲适、愉悦第4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31、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2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教学难点: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家园,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这个名词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一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记。在这篇美文中,作者虚构
32、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宁的社会。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经陶渊明笔下流出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欣赏他的另一篇作品,再次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学魅力。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
33、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
34、选是第一首。作于归来后的第二年春天。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他的五柳先生传可能写于青年时期,其中简洁地描述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风貌。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 (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
35、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太守派一名督邮来彭泽督察,陶渊明因不愿为见督邮而穿官服束腰带等繁文缛节,他再也忍不下去了,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就有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官80余日。11月,他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退下来后,辞官回家,从此他就结束了时隐时仕的生活,终老田园。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
36、归去来兮辞等等。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病饿卧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
37、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因此有隐逸诗人的美称。在表
38、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含蓄委婉。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他还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从此,田园诗不断发展,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又被称为田园诗人。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明确诗歌情感,并纠正字音。羁j鸟拙zhu亩m荫yn后檐暧暧i墟x吠fi桑颠din樊fn笼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诗文。(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个节拍或三个节拍,二三/二一二/二二一)。3、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感情
39、。4、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诗意并质疑。5、重点字词把握。 n 适:适应,迎合。n 韵:气质,品性。n 尘网:像罗网一样束缚人的尘世,这里指官场生活。n 羁鸟:笼中鸟。这里指官场生活中的诗人自己。n 池鱼:养在池中的鱼。这里指官场生活中的诗人自己。 n 守拙:固守住愚拙。这里指固守节操。 n 荫:遮蔽 。n 罗:罗列、排列。n 暧暧:昏暗、模糊;n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n 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是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齐读全文,整体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二、研读诗歌:
40、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归园田居也就是他退隐后做的归园田居诗一组里的第一首。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那题目的意思是? 明确:回到田园生活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已经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来解读诗歌。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这四个问题。 问题(1)从何而归?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问题: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问题
41、:这种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问题:还有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 问题(2)为何而归?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问题:“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明确: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问题:“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明确: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问题:“羁鸟恋旧林,池
42、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身在官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 问题:既然“性本爱丘山”,那为什么还要出仕?从哪句诗可以看得出来?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入仕做官并非本性使然,而是一个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为官入仕。而此时作者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那样的门阀制度(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
43、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官场黑暗的年代,要建功立业,实现政治理想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一个“误”字显出作者是那么的悔恨和痛恨,“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的说法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长。) 问题(3)归向何处?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问题: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目的是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
44、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问题: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作者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找出文中的诗句。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问题:诗人笔下描写的这八句田园景色抓住那些意象来写呢?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问题:这些意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呢?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明确: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画外音
4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里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动静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动景。“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远近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
46、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问题: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明确: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这么美的田园生活,作者是向往,追求的。问题:诗人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明确:久在樊笼的缘故,冲出罗网,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怀
47、抱,其乐无穷。一草一木也格外亲切,“性本爱丘山”。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一种满足与欣慰的情感。诗人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所以他更加想归去。那么,归去如何呢?问题(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问题:“无尘杂”“余闲”“返”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明确: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问题: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明确:归前-无奈、后悔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三、细品田园情趣在陶渊明看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前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