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简述.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124463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简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3年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简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简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简述.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简述时间:2023-07-31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简述。 人的一生,看过许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理论简述,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源于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从学科历史发展角度看,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研究的历程。在我国,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凸显出各种专业型人才需求的日

2、益紧缺但同时又存在着大量人员无法找到工作的结构性失业状况。为解决这些问题,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导引,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1908年,职业辅导之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创办了波士顿职业指导局,从事职业指导工作,这也成为人们公认的职业指导工作的滥觞。1909年,帕森斯撰写了选择职业,该书第一次运用了职业辅导这一专门学术用语,建构了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以及人职相配的职业指导模式,标志着职业指导活动的历史性开端。帕森斯的这三个步骤包含了知己、知彼与决策的三重涵义,其理论成为以后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石。 1939年,美国学者威廉姆逊出版了怎样咨询学生一书,进一步

3、拓展了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他将职业指导分为分析、整理、诊断、预测、咨询(处理)、追踪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指导方法,被称为明尼苏达辅导学派。该理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占据了职业指导的主导地位。1942年罗杰斯所著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一书出版,提出应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尊重人自我选择的能力及自由发展的权力。同时,罗杰斯以人性善和人的本质潜能的可信赖性为依据,创立了当事人中心的非指导学派。 1951年,金斯伯格等人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通过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及其间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向动态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迈出了一步。1953年,舒

4、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重在对个人的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过程本身进行研究。他以差异心理学和现象学作为解释职业选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个体生涯发展中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五个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这一思想把职业指导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不仅以个人的发展为着眼点,同时也兼顾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从个体发展和整体生活的高度来考察个人与职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被认为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 20世纪60年代至今,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继续得到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为霍兰德的类型论与吉列特等的生涯决定论。霍兰德把人和环境区分为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以及传统型六大类型,

5、以此为依据,把人的特质和这种特质所适合的工作联系起来。吉列特等的生涯决定理论则以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不断面临生涯决定的过程为逻辑起点,提出了职业生涯管理中的预测系统、价值系统以及决策系统。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对于中国而言,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则是一种地道的舶来品。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引进、停滞与恢复发展的历程。 我国对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引介始于民国时期。该理论的引入,与辛亥革命以后至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衰密切相关,也深刻反映了当时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大量新式人才的紧缺和大批学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成为职

6、业指导理论被引入中国的直接动因。 1916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刊物教育与职业第15期专门刊出职业指导专号,进行宣传和推介。同年,清华学校校长周寄梅为了指导学生择业,发起了择业演讲活动,聘请名人、专家进校职业问题的演讲,指导学生填写工作志愿,以预测就业趋势,并为确定职业指导学科提供依据,此次活动可谓开创了我国指导就业的先河。 此后,在二、三十年代,一系列有关职业指导的著作不断出版。早在1923年,国外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也刚刚起步不久,邹恩润就编译了职业指导一书。该书通过对职业指导范围的界定,指出了职业指导的效用、机关和方法,该书是我国首次系统论述职业指导的著作,堪称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研究的开创

7、性著作。其后,喻鉴清和陈重寅的中小学升学及职业指导,江恒源的如何办理职业指导,何清儒的职业指导学,潘文安的职业指导,等等,对我国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后,欧美和日本的职业指导理论又相应地被介绍到中国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教育与职业杂志,几乎每期都要涉及到职业指导问题。而黄炎培、蔡元培、胡适等当时的教育界名流积极投身到对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的讨论中去,则使得职业指导理论蔚为思潮,对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改革、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和教育理论的丰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当时的的动乱局势,职业指导理论并没有真正普遍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民族危机

8、的加剧和抗战胜利后内战的爆发,职业指导理论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各行各业建设人才奇缺,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各级各类的人才在配置方式上长期使用统包统分的政策,使得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没有用武之地。加之以后十年动乱,使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一度在中国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国家就业政策也逐步向自主择业的方向演变,经过近30年的发展,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方面,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宏观研究蔚为大观。在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有1996年出版的朱启臻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俞文钊主编的职业心理与

9、职业指导等。朱启臻主要从职业指导的学科类型,职业指导的功能和原则,职业指导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职业指导的基本途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职业指导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梳理,该书对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职业指导理论的启动和发展具有筚路蓝缕之功。俞文钊主编的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则以心理学为基础,全面介绍并评价了职业心理和职业指导的各种理论,以及国外各种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情况。旨在帮助求职者获得具体的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达到对未来职业的适应,等等。从出版年代上看,这些著作是随着我国就业政策向自主择业政策的转变应运而生的。其后至今,一大批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宏观论著也相继出版,为当今就业政策和实践提供了

10、坚实的理论支持。 另一方面,具体到大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继面世。尚志平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编的职业指导与职业教育从就业政策与法规、职业素质及养成方法、就业途径、创业意识与创业教育等方面,阐释了促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掌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掌握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技巧。熊志梅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一书,则是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对这种形式无所适从而做。她把多种学说运用到该教程中来,厘清了学生择业、就业以及创业方面的若干问题,具有较强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大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关系的一些专题性论著也相继出版,则是通过职业价值取向角度对

1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所做的一个指导。 总体上说,改革开放以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论著的相继出版,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下自主择业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以及帮助缓解当今各类求职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事实,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F132.cOm扩展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When my children grow up, I dont want them to have a job, I want them to have a career.这是英国首相布莱尔 在参观Sheffield Job Centre 时说的一番话. 职业生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

12、是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职业生涯,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uglas T. Hall)的观念,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系统是组织机构收集各种人力资源方面的政策、优先权、和行为,并用以管理雇员进入组织、融入组织及离开组织的整个流程。一个完善的职业生涯系统能够协调雇员的行为(包括进入,融入、及离开)进入一个规范的程序,这样有助于雇员尽快的适应组织环境. 职业生涯管理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

13、展愿望。企业职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以求组织的持续发展,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以提高公司人力资源质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目的的,通过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结合实现组织的发展。 一. 个人职业生涯管理 1) 人格因素在职业选择上的影响 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选择模型是建立在人们早期童年时的经历和以后的人格发展将会影响他/她的职业选择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实际上每个人不是只包含有一种职业性向,而是可能几种职业性向的混合,Holland认为,这种性向越相似,则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面临的内在冲突和犹豫就越少,他认为可能的职业性向分别为实际性 (realisti

14、c) 、 调研性(investigative) 、 常规性(conventional) 、 艺术性(artistic)、企业性(enterprising) 、 社会性(social) 2) 职业锚: 施恩(Schein)阐述了不同的人可能以他们的天资、动机、以及个人价值为观点,从而为他们的职业作出不同的定义;个人发展职业锚将会指引他/她的职业生涯。职业锚要有五大类型: - 管理能力型的职业锚 - 安全型职业锚 - 自主型职业锚 - 创造型职业锚 职业锚可以判断雇员达到职业成功的标准。通过职业锚,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达到最大程度的激励员工的效果。 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表现,然而

15、个人的技能也必须符合工作职位的要求。因此,个人必须具有或者具备发展与其喜欢的职业相适应的工作能力,这就对组织的选择和使用人才提出了同样要求,必须实现规范的组织生涯管理。 二.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组织职业生涯计划活动与个人评估活动类似。二者的主要差别是,由组织进行的职业生涯计划直接针对其特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因此,很多组织所设计的方案范围很广,从工作发展道路(与员工相联系的表达清楚的政策),到为适应退休和提前退休而调整的职业生涯设计。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作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和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紧密关联的。 组织职业生涯计划活动与个人评估活动类似。二者的主要差别是,由组织进行的职业生

16、涯计划直接针对其特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因此,很多组织所设计的方案范围很广,从工作发展道路(与员工相联系的表达清楚的政策),到为适应退休和提前退休而调整的职业生涯设计。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作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和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紧密关联的。 1.由上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管理是一种互动式的管理,个人和组织必须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职业生涯的管理。在职业生涯管理中,雇员个人和组织须按照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无论是个人或组织都不能过分依赖于对方,因为有些工作是对方不能替代的,从个人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自己决定,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进行设计。而组织在进

17、行职业生涯管理时,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组织的整体,以及所有组织成员的整体职业生涯发展。美国的在于通过对所有员工的管理,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集体潜力和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经营管理,必须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才可能有效地进职业生涯管理。在职业生涯管理中,员工个人需要了解和掌握有关组织各方面:例如组织的发展战略、经营观念、人力资源的供求情况、职位的空缺等。组织也需要全面掌握组织成员的情况,例如员工个人性格、智能、潜能、情绪能以及价值观等。 根据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其任务主要有以下六项: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 员工与组织的配合、选用; 员工绩效评估; 职业生涯发展评估; 工作与职业生涯

18、调适; 职业生涯发展。 组织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应秉承以下原则: 长期性原则: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贯穿集团员工职业生涯的始终,并应该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成为企业管理中的花瓶。 动态原则: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员工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2.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贯穿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职业生涯阶段如何划分,各国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划分理论和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过长期研究,对于实践产生过

19、广泛影响。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 幻想期: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 尝试期:1117岁 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事实上是前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是初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发展过程。 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以此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 职业准备:典型年龄段为018岁 查看组织:1825岁为查看组织阶段 职业生涯初期:处于此期的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 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 职业生涯后期:从55岁直至退休位职业生涯的后期 四大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对

20、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进行过长期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许多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和规律,在这些理论和规律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萨柏是美国另一位有代表性的职业学家。他把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5个大的阶段。(1)成长阶段。从014岁。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2)探索阶段。由1524岁。择业、初就业。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初步进入劳动力市场,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3)建立阶段。从2544岁为建立稳定职业阶段。对初就业选定的职业不满意,再选择

21、、变换职业工作。变换次数各人不等。也可能满意初选职业而无变换。尤肯猎头公司认为最终职业确定,开始致力于稳定工作。(4)维持阶段。在4564岁这一长时间内,劳动者一般达到常言所说的功成名就情景,已不再考虑变换职业工作,只力求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5)衰退阶段。人达到65岁以上,其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逐步衰退,即将推出工作,结束职业生涯。 2、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 这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提出。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

22、选择一个职业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职业-人匹配,分为两种类型:(1)因素匹配,例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者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2)(特性)匹配,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论,这一经典性原则,至今仍然正确、有效,并影响着职业管理学、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3、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以此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 (1)职业准备。典型年龄

23、段为018岁。主要任务: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须的职业教育。 (2)进入组织。1825岁为进入组织阶段。主要任务是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3)职业生涯初期。处于此期的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是该期的主要任务。 (4)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主要任务:需要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5)职业生涯后期。从55岁直至退休

24、位职业生涯的后期。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4、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是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概念,是由美国E.H.施恩教授提出的。所谓职业锚,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这个所谓的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即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尤肯猎头公司认为经过近30年的发展,职业锚(职业定位)已经成为职业发展、职业设计的

25、必选工具。国外许多大公司均将职业锚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参考点。自1992年以后,麻省理工管理学院将职业锚拓展为八种锚位: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谓生涯,是指个体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而组织生涯管理是组织生涯发展计划和个人生涯发展计划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它通过组织生涯管理系统以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以下笔者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扼要的描述。 职业生涯管理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

26、理,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来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目的,它是通过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实来体现企业的发展。 一、个人职业生涯管理 1、企业职业管理 它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以求组织的持续发展,实现组织目标。因此,职业管理作出假定:只有组织员工的卓越发展,才有组织的目标实现。职业生涯是引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有效手段。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多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赢得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情感;一个关键就在于其是否为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获

27、得一个有满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位。 可以说,企业在筛选、培训以及绩效评价等工作中,实际上扮演着两种角色。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为企业寻求合适的工作人选并使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另一种角色是确保员工能够长期受到企业的关注与培养,为每一名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2、职业发展周期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个人需要依据职业发展周期调整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偏好。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虽然从原则上可以把职业生涯发展周期分为以上五个阶段,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周期都是一

28、样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逐步形成价值取向和偏爱。个人入职后也会和企业所提供的职业管理联系起来,这正是企业HR部门要重视和给予相应的策动和帮助的。 3、职业发展趋向 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其具体的表述可归纳为决定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六种基本的人格趋向。 (1)实际趋向:具有这种趋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体力活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的职业,如矿工人、运动员等。 (2)调研趋向:具有这种趋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而不是主要以感知活动为主的职业,如研究室学者和大学教授等。 (3)社会趋向:具有这种趋向的人

29、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人际交往活动的职业,而不是那些有大量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职业,如心理医生和商务人员等。 (4)常规趋向:具有这种趋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结构性和规则性的职业,如会计人员和银行职员等。 (5)企业趋向:具有这种趋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人际活动的职业,如管理人员、律师等。 (6)艺术趋向:具有这种趋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职业,如艺术家、广告创意人员等。 纵观职场上,每个人不是只包含有一种职业趋向,更多的是几种职业趋向的混合。当这种趋向越相似,则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面临的内在冲突和犹豫就越少。

30、 简单地说,只要不断成熟的个性和兴趣支持了原先的职业取向,自然职业锚也就成为可能(可参考笔者之前的博文),否则,如何会作出以上的选择或需要调节自我,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内与外的调节和适应性是连接了人的一生过程,起码是在他的职业周期内。 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 由组织进行的职业生涯计划是直接针对其特定的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正因如此,很多企业或组织所设计的方案涉及范围都比较广,从工作发展路向(与员工相联系的表达清楚的政策)到为适应退休和提前退休而调整的职业生涯设计,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内。再有就是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作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和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紧密关联的。因此,组织职业

31、生涯管理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配合,包括个人、人力资源部门、直线部门和上级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础。 1、依据不同人员的特点 企业在为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根据不同职员的特点来采取对应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方法的选择,一般可以针对新员工、中期员工和老员工三类人员进行操作。 (1)对新员工的职业规划方法: 一般来说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最初工作,能产生相当的吸引力,实践证明,企业能够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就是争取做到为新员工提供的第一份工作是具有符合这个人最初的意愿和带有挑战性的特点。 比如,在一项以某公司年轻管理人员为对象的调研和评功价中发现,这些人在公司的第一年中所承担的工作越

32、富有挑战性,他们的工作也就显得越有效率、越容易达到要求完成的目标,即使是在成长阶段后期,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因此,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起步性工作是帮助新员取得职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前途径之一。 在一家成功的企业,上级总是期望年轻的专业人员能够比较快地做出成绩,并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在承担富有挑战性项目工作,而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该企业的一位管理者所说的:当某个小组与客户商谈时,即使小组负责人手下全是一帮刚刚新进公司的员工。往往充当第一个发言的人是最新进公司的员工;新雇提供机会,勇于让他们尝试和担负起草责任,正是许多年青有为的人员被吸引到这家企业的原因之一,因为你可以在工作初期就能够获得磨练自己的机会

33、和吸引许多实际经验。 (2)对中期员工的职业规划方法: 提拔晋升,从职位晋升图中清晰地找到个人发展的路向,是最大的吸引和动力。职业通路畅通。能够让有培养前途、有作为的员工努力去争取。所谓有前途和看找希望才是留住人才的最大吸引力。同时,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通用轮换岗位方式让其保持新感觉,或者安排探索性的职业工作。对于处于职业中期的员工,是一种很实在而有效的方法。 (3)老年员工的职业规划方法: 到职业后期阶段,员工退休(当前以及未来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全)问题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若然,这个后顾之忧不是忧的时候,相信,如何让这些员工发挥最大的余热是不成问题的。 2、职业生涯管理的规范化 为了形成切

34、实可行的计划,组织职业生涯的管理必须规范化地进行。首先,企业必须对每个员工的职业发展趋向和当前所处在有职位有一客观的认识,是理想型的职业还是现实型的职业,都要进行分析考察。如果个人理想与企业现实的距离越接近,双方的冲突就越小。因此,职业的选择往往是个人理想与企业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或折中的可能。争取在适合的时间让员工也认同这种职业选择的变化和折中的现实性。 无需讳言,更要清楚地认识到,对每一位在职的员工来说,职业生涯的开发与修正是贯穿于一生的且在不断调整与适应的过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刺猬理论 从优秀到卓越(GoodtoBest)是吉姆柯林斯写的一本关于优秀企业如何实现卓越的

35、书。去年早些时候,我买了一本来读。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不是企业如何实现卓越的震撼,而是书中的几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生涯规划,走向个人的成功。其中刺猬理念是柯林斯颇为推崇的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在古希腊寓言中,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刺猬屡战屡胜。 刺猬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将事情简单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将事情简单话,才可能集中精力去拼搏。那么刺猬理念具体关注的内容是什么呢?刺猬理念来自对以下三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

36、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你能做到最好的,可能不是你现在从事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这是个很企业化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把它改为什么是你工作的动力,那就适用于个人了。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实现跨越的公司对它们热情的活动全力以赴。这里的问题不是刺激热情,而是发现什么使你的热情洋溢。 生涯规划的刺猬理念三环 假设你能创建一种工作方式,满足下列三个测试。第一,你对从事的工作具有与生俱来或上帝赐予的天赋,并且运用天赋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我觉得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第二,你从事的工作有丰厚的回报。第三,你对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完全乐意去干,享受工作过程本身带来的乐趣。(我希望一起床就立刻投入工作,并且

37、笃信我做的一切。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你就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 如何找到你的刺猬理念 为了得到一个发展成熟的刺猬理念,你需要全部的三环。 一、先找出你的兴趣何在? 1.什么事是你永远有兴趣的,不论你心情再不好也都愿意去做的? 2.你不一定能找到完全合乎自己的兴趣的,但你的生涯规划至少不能与你的兴趣相矛盾。(好歹总要有些关连) 二、再找出你的生活的最少需求是多少? 1.我们不一定要求荣华富贵,但至少一定不能挨饿。(贫困百事哀) 2.所以我们要找出我们生活至少要有多少的收入才够用。 3.用你自己的标准去找出这个答案,不必管别人的

38、看法如何,你的标准比别人高很多或低很多也没关系,但你一定要有自己所认定的一番道理就是了。(也就是说不能是胡乱说个数字) 三、 想一想你最希望获得的是什么? 当你决定在生活中保持愉快,在工作中保持效率并为此付出努力时,你可能用两种不同的需要作为动力。比较普遍的一种是所谓的缺陷或不足动力,如你需要公司的某种奖励比如晋升或加薪来取得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肯定。另一种则更为积极,源于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叫做发展动力。如一个技术人员升为主管后,他就必须使自己掌握相应的管理能力,才有可能胜任新的角色。 万事万物停止成长也就意味着死亡,生长发展是拥有活力的标志。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人。如果一个人他在发展,他就具有

39、生命力;如果停止发展,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你生涯中的动力应当是要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迫切愿望,而不应是那种外在的弥补不足的被动需要。只要你认识到自己还需要发展提高,并能不断的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就足够了。只要选择以发展为动力,你最终一定能够支配自己的生活。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既不会感到无能为力,也不会人云亦云。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能够决定自己的外部环境。 四、 以上三点都应该完全用你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觉来寻找,千万不要顾虑到 别人的想法或看法。 将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靠近中心的位置,就应该是你的刺猬理念之所在。 如何实践自己的刺猬理念? 1.要不断的积

40、蓄你的实力(也就是要终生学习)。 (一)在这三环模型中,我们比较期望的应该是靠近兴趣的地方,但最初我们能找到的,一定是比较靠近生活需要(收入)的地方,所以你必须逐渐去挪移你的三角形,但挪移需要本钱,所以你必须不断的蓄积实力。 2.生涯是个持续积累的过程,要有有计划、有盘算,按部就班的去规划、实践而且有始有终。不可偷懒、投机。 3.要随时检讨、积极思考并具弹性。 (一)生涯规划要有始有终,却也不能顽固。如果外在环境起了重大变化,或生活中出现突发状况,一定要随时检讨、随时调整因应。 (二)这些调整有时是暂时的,有时却是根本的转向,其思考与决策的方式,都和你原先决定选择那个刺猬理念是一样的。 (三)

41、有时候并不是外在环境有变化,而是当你实践一段时日后发现自己原先的选择或对自己的认知有误,这当然也应当立刻检讨改进,因此,随时检讨改进是很重要的。 (四)但是所有的检讨改进都要是积极而正面的,不是去怨天尤人,也不是去自怨自艾,而是很务实的、更深入去发现自己真正的性向、志趣,修正后继续并更加努力。 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一、决策前分析 根据本人对旅游业管理出路的理解,大致有以下方向: 旅行社(导游,计调,销售等)、酒店(销售总监,大堂副理等)、旅游国际机场航空公司(航空机票定位员,空中小姐等)、旅游局(公务员)要考公务员、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研究,设计人员)压力大、度假村、会展(策划师,销售等

42、)、油轮公司英语要求很高,工资不高,但有出国机会、老师、旅游咨询顾问好方向之二,但对经验和学历要求非常高、旅游财会好方向之三,需要考CpA。 二、个人性格特点 一直以来,我都生活的很朴实,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允许,这一条件培养了我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虽然生活上过的并不是很充裕,可从小父母便教导我坚强乐观,遇事不退缩的性格。 如今正准备走入社会的我,看到学长学姐们辛苦的求职经历,我也不免有些担忧:未来并非如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我需要重新对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一番修整。 通过仔细自我分析,我发现自己爱好广泛,喜欢音乐,跳舞,阅读,与人交流,是一个开朗向上的乐观女孩,且责任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

43、趣,喜欢创新,热情大方是别人对我的第一印象,也因此我的人际关系很好。而多次社会实践中,使我对社会的认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期间,我还结识了各个行业的校外朋友,这可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一些便利条件。 三、解决性格缺陷 我深知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是要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发扬自己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劣势。因此,我一定要改掉自己优柔寡断的不良毛病,从今天开始,我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坚决的作出决定,不再犹豫不决。可能单靠自己的决心还不行,我会让同学配合并监督我。我相信我能行! 四、选择就业方向 20xx年统计,全国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15% ,全国星级饭店共实现营业收入

44、为914.4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52万元/人。目前饭店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 今后若干年饭店业较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类: 一是饭店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常规人才,如高层管理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人才; 二是随着饭店业发展需要的一些新的专业人才,如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饭店网络管理、饭店资本运营等人才; 三是在未来社会竞争需要的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 五、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 A、优势因素(S): 1.乐观向上,热情大方 2.善于与人沟通 3.创新意识强 4.吃苦耐劳 5.英语沟通能力较强 6.愿意从基层做起 7.求职能

45、力较强 B、弱势因素(W): 1.恒心不够 2.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 3.身体素质较差 外部环境因素: A、机会因素(O): 1.所学专业很好与所感兴趣的职业对口 2.在博物馆担任解说员有利于了解旅游业 3.身处北京,机会大 B、威胁因素(T) 1.同地区竞争里强(北大,清华等) 2.还有众多职业学校的人竞争此行业,他们要求普遍比大学生低 3.研究生扩招后以及研究生学两年制改革后对本科生就业形成冲击 许多饭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吸收高中生,而不愿要大学生。对此业界与学界各执一词,我个人认为有下列原因需引起注意: 第一,中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仍然以分数为基础,学生对学校及专业的选择仍有较大

46、的盲目性,因此出现专业与意愿之背离。 第二,目前饭店中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僵化性,在目前外界尤其是外企对大学生诱惑较大的情况下,饭店仍然遵循大学生与职高等学生同一起跑线的做法,而且提升制度并不倾斜于大学生,使之感到其教育投资白费,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一有机会便纷纷跳槽。 第三,目前我国饭店已进入成熟阶段,提升机会相对较少,且现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其 年龄较为年轻,这便使大学生更感到提升无望; 第四,由于大学生在一线操作方面与职高生相比其技能略逊一筹,且失去年龄优势,更使饭店产生大学生不及职高生的印象,这也客观造成了大学生对饭店工作环境的不认同感; 第五,由于中国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着对人才使用方面的限制,而外管饭店通常较少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