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名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斗争的诗词辛弃疾,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牌名:破阵子|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古诗简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志向,抒发
2、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建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悲观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翻译/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速,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惋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注释 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陈
3、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像。 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梦回:梦里回到,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激昂。 八百里:牛名。世俗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宝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下炙(zh):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指烤熟的肉,这里指烤肉吃。 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
4、。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速: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速。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方弓弦响声之大。 了却:完结,完成。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复原中原事。 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可怜:惋惜。 赏析/鉴赏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详细、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
5、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旧不能安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终于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快
6、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气。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简单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昂扬的战斗心情。“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激昂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
7、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值“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疾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
8、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欣鼓舞,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假如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倒戈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志向而已。词人绽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志向的高峰,突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志向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
9、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境况,的确是“悲伤”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境况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争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主动主见抗战,因而遭到倒戈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非常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理想。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10、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志向和现实,形成剧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全部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留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冲突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冲突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子公困难的心理
11、改变和幻想中的战斗打算、战斗进行、战斗成功等很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留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假如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剧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有意卖弄技巧、追求新颖,这
12、种表达手法正亲密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受。由于他的复原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终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明显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参看。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词牌名:鹧鸪天|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古诗简
13、介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退闲以后的作品。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凄惨遭受。上片从豪气入词,慷慨激扬;下片写心伤透骨,沉郁苍凉。虽然作者自称戏作,事实上感慨遥深。 翻译/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打算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 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
14、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复原,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锦襜(ch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燕兵”两句:叙述宋军打算射击敌军的状况。娖(chu):整理的意思。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银色或镶银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赏析/鉴赏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精彩经验。“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与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襜突骑
15、”,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详细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打算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打算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状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
16、绘声绘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准备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接受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比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敏捷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惋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比照,和句中的春风比照,又各为一层;不
17、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厚。“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显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志向与现实的尖锐冲突,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看法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好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
18、,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凄惨遭受。上片气概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比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扬排宕,目空一切”,是作者最精彩、最有重量的小令词。 描写斗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