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精选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精选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精选7篇) 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篇1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学问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相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学问
2、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离子键; 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依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肯定的理性思维实力,但抽象思维实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相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相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 1.驾驭离子键的概念。 2.驾驭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娴熟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相识问题; 2.学生能驾驭由个别到一般的探讨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相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新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依据学问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依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试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
4、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探讨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试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篇2 学问技能: 使学生驾驭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及鉴别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学习蔗糖水解反应的试验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义,了解麦芽糖的性质。 实力培育: 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逻辑思维实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试验方法
5、的训练。 科学思想: 让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对试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引导学生总牢固验成败的关键,培育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相识及仔细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 科学品质: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进行试验、共同分析、探讨试验结果,从而学习新学问这一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 通过对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还原性试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学习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方案,进行蔗糖的水解反应及对水解产物的还原性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试验方法的训练。 重点
6、、难点 蔗糖的非还原性;蔗糖的水解反应;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培育;试验方法及试验实力的培育。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驾驭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驾驭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探讨,归纳整理学问,培育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实力。 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育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实力。 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育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途。 通过对新闻资料的
7、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平安生产和运用问题。 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探讨,培育学生逻辑思维的实力。 教学重点: 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逆合成分析法思维实力的培育。 教学方法、手段: 新闻材料分析,分组探讨,引导启发、激发思索、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 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纳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驾驭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多媒体展示与PVC保鲜膜有关
8、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亲密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 【情景创设1】 你能够依据已学的学问,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吗? 【老师评价】 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 【新课】 老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呈现 【过渡】 事实上许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驾驭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完成“思索与沟通” 归纳内容 【老师引导】视察学生的探讨状况,做出适当的引导 【老师评价】提问不同小
9、组学生的探讨成果,作出确定与评价,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 【过渡】当我们驾驭了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后,就要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过程中了 【情景创设2】 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经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类香料,例如具有苹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这种香料吗? 【老师评价】 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刚好订正错误; 引导学生思索总结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过渡】 我们发觉,在分析合成路途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途的选择,那么 【情景问题创设3】 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成途径时,你应当留意一些什么问题? 【老师归纳】
10、选择有机合成路途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反应条件必需比较温柔。 产率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 【过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困难化合物的合成路途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找寻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协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也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依次倒推,最终确定最相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途。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分析法,来完成这一道练习: 【例题练习】 试用逆合成分析法探讨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途。 【小结】 本节我们要重点驾驭: 1、一些常见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2、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1、3题。 2、思索课本
11、P65学与问。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其次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与的角度相识化学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状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探讨。其次课时从概念动身,结合探究试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很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问,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学问,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学问、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肯定的基础。
12、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学问已有肯定的相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学问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学问对学生来说具有肯定的难度。 学生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阶段,新奇心较强,爱好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学问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依据以上分析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试验事实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
13、件。 3.使学生驾驭简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沟通、发言、试验等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动手实力,视察实力、自学实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试验,体验了试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育学生对科学的新奇心与求知欲,使之擅长视察,敢于实践. 3.通过探讨与沟通等活动,培育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共享试验探究胜利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胜利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4、难点:试验现象的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计算机协助教学 难点突破: 1.细心设计试验:将教材试验设计为4个学生为一组的学生试验,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参加到获得学问的过程中,能共享试验探究胜利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胜利的关系。 2.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试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视察,理解微观本质,使抽象学问变得更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突破难点。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该难点,我做如下设计:初学时让学生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其次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学生的主要错误
15、是不熟识,不知道也不熟识哪些能改写成离子,哪些不能改写离子,要指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溶解性(课本第110页)。采纳自学、反馈练习、订正错误的方法,使同学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得到刚好的订正。并且要将书写难点分散到其他教学环节,在学习离子反应的意义时,设计练习4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设计练习3个书写。 五、学习方法 采纳试验探究与沟通活动相结合,熬炼学生的思维实力、动手实力,培育学生沟通的习惯。 六、教学打算 1.试验仪器: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毛刷。 2.试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KCl溶液、酚酞溶液、0.5mol/LBaCl2溶液、1
16、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打算:x人一组进行试验。 七、教学过程 总体构思: 教学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试验探讨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试验探讨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通过学生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得出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引出今日要探讨的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其次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
17、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学问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动身,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其次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改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改变规律。本节教学须要三个课时,本-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 1、 学问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学问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改变,具备了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学问,有肯定的学问基础。 2、 学习方法方
18、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驾驭了理论学问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肯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学问引入新学问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终在学生探讨沟通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纳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实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实力。 四、教学
19、目标 1. 学问与技能:(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改变规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和探讨沟通,进一步驾驭化学理论学问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探讨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相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的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2. 教学的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篇6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
20、、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推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育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实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改变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推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推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分,并从电子
21、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探讨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接着运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推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
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推断,或可小组探讨、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变更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索与探讨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确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状况下会发生改变?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上升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解并描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
23、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上升、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索与探讨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推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索与探讨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状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篇7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中学化学必修2第三章
24、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留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相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相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探讨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肯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渡:老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状况有清楚明白的驾驭,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肯定的相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奇妙,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阅历入手,充分利用试验探讨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相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育学生的科学看法和探究精神。 (
25、过渡: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相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看法,相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 (过渡:依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
26、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绽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索和警醒,培育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亲密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须要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我会让学生通过视察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阅历,得出结论
27、。这一设计可以培育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的实力。 在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之前,我会首先提问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既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有所关联的,那么能否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推知物质的结构呢,从而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2.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材涉及了两特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1)乙醇与钠的'反应 我会首先请学生观看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并请学生依据这一试验现象推断产物是哪种气体。接下来提出钠与烃不能反应,请学生推断乙醇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与烃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是否相同。接着让学生依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简式,并最终通过小组探讨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在这里我会
28、指出OH即为羟基。 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对比乙醇和乙烷的结构简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中提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说明之前学习的卤代烃、硝基苯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我会请学生思索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学性质不同,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出有关官能团的学习,由此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应 首先请学生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思索乙醇还能不能发生其他的氧化反应。接着请学生自主试验3-3,视察试验现象,依据教材推断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铜丝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分析铜
29、丝先变黑后变红的过程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里我会具体讲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过程中,乙醇分子内的化学键是如何断裂的,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假如醇经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应当具有怎样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力。 最终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的有关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转化的信息。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完成学案上有关乙醇的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切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终,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学问,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我也会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将本节课
30、的学问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一作业的设置也能够体现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处不在。 七、板书设计 最终说一下我的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有2个,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清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