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曹丕诗歌鉴赏5篇_曹丕代表作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曹丕诗歌鉴赏5篇_曹丕代表作赏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曹丕诗歌鉴赏5篇_曹丕代表作赏析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曹丕诗歌鉴赏,来观赏一下吧。 燕歌行二首其二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
2、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燕歌行二首是魏文帝曹丕的诗作,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的七言诗,虽然它句句用韵,还存在用韵单调的缺点,但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燕歌行二首其一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家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
3、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二首是魏文帝曹丕的诗作,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的七言诗,虽然它句句用韵,还存在用韵单调的缺点,但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与吴质书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来回,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从前游处,行则
4、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突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难过。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独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高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
5、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擅长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从前?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从前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
6、,裁书叙心。丕白。 与吴质书是曹丕书信的代表作。在整理挚友文稿的过程中,作者睹文思友,有感而发,流露出对挚友真挚、深厚的感情。整篇文章风格清丽婉约,语言美丽流畅,读来流利顺畅,朗朗上口,全文可以划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借诗经东山中的诗句,来表达了分别之后对挚友的思念之情,用典表情、情深意切、手法宛转.轻轻一句便点出了挚友问深厚的感情。 其次段作者怀念从前美妙时间,阐述了撰订遗文的缘由。首先叙说自己因少亲故死于疾疫而感到非常悲伤苦痛一接着笔锋一转,忆起当年大家“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而赋诗”的喧闹场景,然而如今眼前却凄凉萧条,如此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这份友情的无限怀念。最终作者谈到近来撰订
7、挚友们的遗稿,望见文稿在而挚友逝,睹物思人.特别感伤在这段叙述中,作者心情哀乐交替,以哀写乐,以乐衬哀,使得哀乐的对比非常显明,从而表达了对亡友深切的怀念之情。然而此刻亡友们已“化为粪壤”,从前大家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子一去不复返,尽管作者还活着,但早已物是人非,叫人哀伤与怀念。 第三段曹丕评论了建安诸子的文章,对它们依次作出评价,指了各自的优劣,曹丕始终以来对文学就很重视,甚至把文学提到与事业并立的地位。因此,他对亡友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整理编订好他们的遗稿,以示纪念。 第四段是对自我的总结和概括作者先借用们牙和子两个典故来说明知音难求,并表示在建安诸子去世之后,再也难觅此般知音了,作者站在后来者
8、的角度卜.来说明这个问题,更表现出今日身边无人的缺憾和悲伤然后.作者谈到了己,他告知吴质近来自己年长才退,德薄位尊,因而以“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这样的话来激励自己奋勉努力,用真诚的语词来吐露心声。 第五段是作者对挚友的存问。曹丕关切地询问吴质最近的生活和著述状况,最终再次表达了对吴质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 这封书信抒情真挚感人,这对于众人之的帝王而言,实属难得二全文语气完全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架子,反而到处表现与挚友谈心的身份与姿态,其文平易近人,真情流露,充溢感染力,写亡友时,作者内心的恻怛悲伤一览无遗,使人不忍卒读写挚友吴质时.作者义热语存问。句句牵挂,字字贴心,读起来如沐春
9、风、暖人心怀写自己时,也是坦白真诚,表现出了帝王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忧愁苦思。 赏析 为了增加表现力,信中明征暗引的成语和典故许多,显得文采斐然;但是用得妥当奇妙,并多是平常已为人们所熟识的常典和名句,所以一点也没有艰涩之感。作者还非常留意语言的感情色调,往往只用一两个字就传达出丰富的内涵。用字不多,但从中可体会到隐含着的惋惜之情。另外,此信的音韵节奏也特别和谐。作者对于句子的抑扬顿挫和段落的承转连接都非常,全文如同一沟溪水,汩汩流出,了无滞碍。 在整理、编订遗文的过程中,他对亡友的诗文也与典论论文一样,一一作出了公允的评价。但与典论论文不同的是这封书信并非旨在论文,而是重在伤逝:一伤亡友早
10、逝,美志未遂。在七子中,只有徐斡一人“成一家之言”,“足传后世”,可以不朽;余者才虽“足以著书”,但不幸逝去,才华未尽,“美志不遂”,令人非常哀思惋惜。二伤知音难遇,文坛零落。早逝诸人都是建安时期的“一时之隽”,与曹丕声气相通,他们亡故后,曹丕再也难以找到像那样的知音了。“今之存者”,又不及他们,邺下的文学活动忽然冷落下来,建安风流,零落殆尽。因而他一边整理他们的文章,一边“对之技泪”,睹物思人,悲不自胜,伤悼忘友的早逝。 创作背景 曹丕与建安七子中的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都是过从慎密的好友。他们常常一起游乐欢宴,诗赋歌酬。然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瘟疫流行,徐干、阮瑀、应玚
11、、陈琳、刘桢同时病死,同年王粲也逝去了。至此,建安文坛不复喧闹,而是一时冷落。曹丕内心哀思,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给一起同游宴的吴质写了这封信。 煌煌京洛行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通过评价历史人物,表明白诗人的立场和观点。前四句直言虚美者多败,表明人才应
12、具有真才实学,而不应徒有华丽的外表。五至八句论韩信与张良之事,通过对比表达赞许张良的看法。九至十二句言行事不能太极端,物极必反,反则受其乱。十三至二十四句通过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从不同的侧面补足前意。末尾句赞扬鲁仲连,与前面赞扬张良形成了呼应之势,至此也表明白诗人的人生看法。 杂诗二首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家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13、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鉴赏 用“杂诗”做题名,起先于建安时期。文选李善注说明这一题名说:“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也就是说,触物兴感,随兴寓言,总杂不类。所以,题为“杂诗",等于是无题,赋物言情,都是比较自由的。曹丕这两首杂诗则是抒写他乡游子的情怀。 建安时期风气之一,是诗人喜作代言体诗。即揣摩客观人物的情怀代其抒情。曹丕是其中突出一个,如他的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是代新婚者抒情,寡妇诗是代阮璃的遗孀抒情,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是代弃妇抒情。杂诗二首也属于这一类,不过是代游子抒怀而已。它的高妙在于能真实地抒写出他乡游
14、子的情怀与心境,其中自不妨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却并不限于作者一身,这是与自抒己情的抒情诗不尽相同的。 第一首的主要特色在善用赋笔,也就是善用白描的手法写情。诗人先不点明主题,开篇用了整整十二句诗,即占全诗三分之二的篇幅,着意描写主子公夜担心席、徒倚彷徨的情态。诗人将主子公置于秋夜的大背景中,用环境的丰富拓开一介广袤的描写空间,得以从容落笔,淋漓写情,整个画面情景相生,气氛浓郁。 诗从季节、辰侯发端。 “古诗云:“愁多知夜长”。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格外增一层凄凉之感。首二句表面看来纯系景语,实际其中已隐含一愁人在,与三、四二句水乳交融,这是行笔入神的地方。人未见而神已出
15、,全在诗句中酝酿的一种气氛,妙在虽不明言,却真实可感。三、四两句接着写出主子公心神不定,辗转难眠。五、六两句写主子公的思怀太深厚了,太专一了,竟然感觉不出时间的消逝,不知已徘徊了许久时间,露水都把衣衫沾湿了。虽只两何诗,却极传深思痴想之神。他低头游目,只有清澄的池水在月色下滚动鳞鳞的波光;仰头纵观,也无非明月当头,夜色深厚,银河已向西倾颓,寥廓的夜空上镶嵌一天星斗。第七至第十这四句诗笔笔写景,却笔笔无不关情。主子公那一种百无聊赖、孤独孤独之感,直从字里行间泛溢出来,与开端两句同样具有以景传情之妙。“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恰在此时此境,又是秋虫的阵阵悲鸣送入耳鼓,失群的南飞孤雁闯入眼帘,无不
16、触物伤情,频增思怀愁绪。整个这一大段,以悠闲的笔调一笔笔描来,情景如见,气氛愈酿愈浓。 经过上面这一段高妙笔墨的描述,主子公思深忧重的情态已如在眼前。这时诗人才将笔头轻轻掉入主题:“郁郁多悲思,绵绵思家乡。”二句便有千钧之重。这力气不是来自两句直述语本身,而是来自前面那一大段精采的铺垫描写。那深愁难遣、寝息担心、孤寂无聊的形象,已把乡思推到了极点,因而使这二句平淡的叙语具有了画龙点睛的妙用,与前面的情景相映益彰。由此也可以悟出古诗章法的奥妙。诗人并没有就此打住,接着从欲归不能这个侧面展拓一笔:“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剧烈的归乡愿望,更反衬出乡思的深浓。而还乡无望,把主子公推入更深的悲伤,因
17、而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余味悠闲,余情袅袅,颇有余音绕梁之妙。 其次首诗与前一首虽然都是写游子题材,却迥然不同。在艺术表现上,前一首多用赋笔,这一首则多用比兴。在思想内容上,前一首着重抒写他乡游子的缠绵深挚的思乡之情,这一首则着重表现游子身处异乡的担心之感。适应这一主题的须要,前六句运用比兴的手法突出揭示了游子身不自主流落他乡的情势。诗人将比兴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贴切传神,韵味浓郁。开端二句便奕奕有神:“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一朵飘摇不定的浮云本就与游子的境况极其切合,车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浮云形似车盖,又格外增一层流移漂浮之感。下面每两句一层,层折而下,把游子流落他
18、乡的遭际写得笔酣墨饱。“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浮云本难滞定一方,却又命乖时舛,恰与突起的狂风遭受。飘风,暴起之风。以浮云遭受狂风表现游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奔跑他乡,可谓形景切合,情理自然。因受飘风鼓荡,一去便千里迢迢,远至东南的极点了:“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句中没有一个感叹字眼,却有千回百转无限伤怀之味,“行行至吴会",无字不含远飓怨尤之意。这六句诗笔在浮云,意在游子,形象显明,意蕴沉深,耐人玩味。古人说诗写得好,要“意象俱足”,这几笔足以当之。 开篇这六句诗中饱含对命运的哀怨。这哀怨当然来自游子飘泊之感,然而在这首诗中尤其是来自他乡难以驻足的怨愤。这就成为下文写游
19、子异乡担心之感的先行之神。诗歌运笔前文能成后文先行之神,便前后关锁紧密,境界浑融,意浓味足。因此下文落笔便较为轻易了:“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吴郡、会稽这两个地方不是我的家乡,怎么能许久呆在这里!虽只是一种看法决绝的声音,这声音的背后却不知含有多少怨苦与愤懑。妙在千言万语已经涌到嘴边,却没有一宗宗倾诉出来,而只化为一句决绝的声音,表现出极其困难的感情,饶有余味。末二句用了同样的手法:“弃置莫复陈,客子常畏人。”丢开不要说了,作客他乡是不能不“常畏人”的。游子驻足他乡,人地两生,孤立无援,落脚与谋生都不能不向人恳求,看人眼色。这极为困难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现出来,有含蕴无穷之感。 异乡担
20、心之感,也是游子歌咏的老主题。诗经王风葛藟说:“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谓他人母,亦莫我有。”“谓他人昆,亦莫我闻。写尽了游子处他乡求告无门的境遇。汉乐府艳歌行中所写流宕在他县的兄弟几人要算遭受较好的了,遇到个热忱的女主子还为他们缝补破衣服,但已遭到男主子的猜忌与斜眼,害得他们不得不表明:“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不过曹丕这一首没有像诗经、汉乐府那样,做某些细微环节的详细描绘,而是全用高度概括的笔墨,发挥虚笔的妙用。写得虚了,好像说得少了,事实上概括得更深广,启人想象更多,包蕴的内容更丰富了。虚、实各有其妙用,艺术的辩证法总是如此。 曹丕诗歌鉴赏5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