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_第十三章_活性污泥法.doc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10867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4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_第十三章_活性污泥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质工程学_第十三章_活性污泥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_第十三章_活性污泥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_第十三章_活性污泥法.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三章 活性污泥法填空题:1、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和。2、活性污泥法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如下:BOD5:N:P3、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4、活性污泥系统中,和、的出现,其数量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预示和指示出水水质,因此常称其为“指示性微生物”。5、对硝化反应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物质。6、氧化沟曝气装置的主要功能是7、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序是8、现在通行的曝气法有、和、。、。活性污泥、。、和。、和有毒9、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有10、根据微生物在反应器中存在的形式,好氧生物处理可以分为法和生物膜法。和与与的比值。11、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主要取决于

2、12、污泥回流比是指从二沉淀池返回到曝气池的1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研讨重点在于确定14、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是微生物15、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16、根据需氧量的不同,选择器可分为应器等形式。17、常用的污泥培养方法有、和和之比。之间的关系。两项生理活动的综合结果。反应器、反反应器、。和18、生物脱氮工艺中,根据微生物在构筑物中的生长条件,可分为两大类。19、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新技术有20、SBR 工艺主要的变形形式有、21、膜生物反应器主要由和、等。、等。两部分组成。名词解释:1、MLSSMLVSS2、污泥沉降比3、污泥容积指数6、污泥上浮4、污泥龄5、8、回BOD污泥负荷,BOD

3、容积负荷流污泥7、污泥腐化9、活性污泥的比好氧速率 10、比增殖速率13、增殖速率14、污泥驯化11、氧转移速率12、膜生物反应器15、污泥比阻选择题:1、()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B、吸附再生曝气池C、完全混合曝气池 D、阶段曝气池A、普通曝气池2、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5.01.0m3/(m2h)。B、沉淀区C、导流区D、出水区A、曝气区3、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总阻力)宜为1.03.0 mB、风机压力C、有效水深D

4、、沟总高4、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沟内(A、平均水平流速)不宜小于0.25 m/s。B、平均垂直流速 C、水平流速D、垂直流速5、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剩余污泥量可以干污泥计算,按(A、去除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C、投配每公斤化学需氧量)产生0.3kg 干污泥计算。B、去除每公斤化学需氧量D、投配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6、污泥回流设施的最大设计回流比宜为100,污泥回流设备台数不宜少于2台,并应有备用设备,但(A、离心泵7、生物脱氮过程中(A、氨化阶段)可不设备用。C、混流泵D、螺旋泵B、空

5、气提升器)阶段需要投加碱度。B、硝化阶段C、反硝化阶段D、沉淀阶段)D、4.55.5h8、普通活性污泥法,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A、1.52.5hB、2.53.5hC、3.54.5h)9、废水生物处理去除的对象不包括:(A、不可自然沉淀的胶体状固体物B、有机物C、可自然沉淀的胶体状固体物10、厌氧处理需要的养料 COD:N:P 一般是:(A、100:5:1B、200:5:1D、氮、磷)D、700:5:1C、500:5:1)阶段。C、减数增长期)C、有机物)11、延时曝气法对应细菌生长曲线的(A、适应期B、对数增长期D、内源呼吸期12、MLVSS 不包含下列哪种物质:(A、活细胞B、内源

6、代谢残留物D、无机物13、活性污泥法处理中 SV 的正常数值是:(A、10%20%B、20%30%C、30%40%)C、 IC)D、20%40%14、下列哪个工艺中不含颗粒污泥:(A、AOB、UASBD、EGSB15、沼气的主要成分常有四种,它们是(A、CH4、CO2、H2、N2C、CH4、CO2、H2S、N2B、CH4、CO2、H2、SO2D、CH4、CO2、H2、H2S)D、兼性厌氧条件16、在除磷菌释放磷的厌氧反应器内,应保持(A、好氧条件B、缺氧条件C、厌氧条件17、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气和甲烷气,使污泥得到稳定,这就是(A、厌氧消化;污

7、泥生物稳定过程C、污泥处理;污泥生物稳定过程18、根据活性污泥的定义判断以下(A、活性污泥是一种沉渣C、活性污泥是一种消化污泥19、以下()不具有生物除磷功能。B、A(厌氧)/O(好氧)工艺D、SBR(序批式)工艺),也称()。B、好氧消化;污泥消化稳定过程D、生物膜法;污泥消化稳定过程)项正确。B、活性污泥是一种化学污泥D、活性污泥是一种生物污泥A、标准活性污泥功能C、A(厌氧)A(缺氧)/O(好氧)工艺20、以下()活性污泥工艺不是推流式。A、奥贝尔型氧化沟系统C、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B、SBR 工艺D、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21、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

8、合下列要求。氧化沟前可不设(A、沉砂池)。C、粗格栅D、细格栅B、初次沉淀池22、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上层填料的粒径宜为(A、2025)mm,厚度宜为1.31.8m。B、2540C、4070D、7010023、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下层填料的粒径宜为(A、202524、(),厚度宜为1.8mB、2540C、4070D、70100)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也可分别由两个池子组成,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吸附区的容积,当处理城市污水时,应不小于曝气池总容积的四分之一,生产污水应由试验确定。A、普通曝气池25、(B、吸

9、附再生曝气池C、完全混合曝气池D、阶段曝气池)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A、普通曝气池B、吸附再生曝气池 C、完全混合曝气池 D、阶段曝气池简答题:1、说明什麽是活性污泥,其组成和评价指标有哪些?2、请说明污泥沉降比、污泥容积指数在活性污泥运行中的意义。3、写出莫诺基本方程式,阐明其含义及其推论?4、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哪些优缺点?5、说明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和特征?6、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特征及优缺点有哪些?7、说明氧化沟与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

10、系统相比在构造、工艺等方面的特征?8、阐明间歇式活性污泥系统的特征?9、说明 AB 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和主要特征?10、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机物的净化过程及作用如何?11、“双膜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麽(画图说明)?12、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提高氧转移速度?13、影响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有哪些?14、简述生物除氮除磷的基本原理?15、请图示说明缺氧好氧污泥法脱氮的工艺流程?16、请图示说明厌氧好氧除磷的工艺流程及其特征?17、请图示说明 AAO 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和特征?18、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有哪些特征?19、常用的氧化沟有哪几种,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麽?20、什麽是污泥膨胀,

11、污泥膨胀的原因有什麽?21、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2、列举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有哪些?23、简述劳伦斯麦卡蒂的基本模型及其推论?24、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有哪些特点?25、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中,采用纯氧曝气系统的优点是什麽?26、简述氨的吹脱原理?27、曝气池内容解氧浓度应保持多少?在供气正常时它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28、污水充氧性能修正系数 、 的意义和测定原理如何?影响 、 值的因素有哪些?计算题:1、已 知 Q=30000m3/d , Kh=1.4 , S0=225mg/L , Se=25mg/L , 一 级 处 理 的 BOD5=25%要求:计算曝气池容积

12、;计算需氧量。2、曝气池有效容积为 4000m3,混合液浓度 2000mg/L(其中挥发性污泥浓度为1500mg/L),半小时沉降比为 30%,当进水BOD5 为 220mg/L,每日处理1000m3/d生活污水时,处理后水的溶解性BOD5为 20mg/L,试验测得污泥产率系数为 0.65g/g,自身氧化率为 0.05g/d。计算污泥负荷率、污泥指数、剩余污泥量、污泥龄。(哈工大)3、已知某一级反应起始基质浓度为 220mg/L,2h 后的基质浓度为 20mg/L,求反应速度常数 k 与反应后 1h 的基质浓度 S。4、某 普 通 曝 气 池 混 合 液 的 污 泥 浓 度 MLSS 为 40

13、00mg/L , 曝 气 池 有 效 容 积V=3000m ,若污泥龄c=10 天,求每日的干污泥增长量。5、已知某一废水BOD5=200mg/L,K=0.15d-1,求经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降解10天后剩余的BOD值。(t=20)6、取500ml 曝气池混合液于1000ml 量筒中,沉淀半小时后,其污泥体积为200ml,求污泥的沉降比。(哈工大)7、原始数据:Q=30000m3/d;BOD5200 mg/L,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2500mg/L,MLVSS/MLSS=0.75;K2=0.02L/ mg d,污泥沉降比SV30,采用3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处理出水为10 mg/L,试计

14、算污泥容积指数并判断污泥的沉降性能?所需曝气池的容积?8、如果从活性污泥曝气池中取混合液 500ml 盛于 500ml 的量筒内,半小时后的沉淀污泥量为 150ml,试计算活性污泥的沉降比。如果曝气池的污泥浓度为3000mg/L,求污泥指数。根据计算结果,你认为曝气池的运行是否正常?(哈工大)9、曝气池污泥浓度 MLSS 为2500 mg/L,污泥沉降比为30,试计算污泥容积指数并判断污泥的沉降性能。10、原污泥的含水率为98,重量为1000克,过滤10分钟时,量筒内的滤液为500毫升,求此时的污泥含水率(水的比重以1计),同时如果将过滤后的污泥脱水至含水率为70的污泥饼,则污泥饼的重量是多少

15、。(哈工大)第十三章 活性污泥法填空题:答案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主要师细菌)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由污水挟入的饿无机物质。2、100:5:13、适应期,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期。4、原生动物、后生动物。5、营养物质、温度、溶解氧、PH 值。6、向混合液供氧;使混合液中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溶解氧三者充分混合、接触;推动水流以定的流速(不低于0.25m/s)沿池长循环流动。7、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8、鼓风曝气、机械曝气和鼓风机械曝气。9、污泥膨胀、污泥解体、污泥腐化、污泥上浮、泡沫问题。10、11、12、1

16、3、14、15、16、17、18、19、20、悬浮生长型、附着生长型。有机物量、微生物量。回流污泥量、污水流量。生化反应速率、各项主要环境因素。合成反应、内源代谢。有机物降解与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有机物降解与需氧量。好氧,缺氧、厌氧。间歇培养、低负荷连续培养、接种培养。悬浮生长型、附着生长型。SHARON 工艺、OLAND 工艺、ANAMMOX 工艺、反硝化聚磷工艺。ICEAS 工艺、CASS 工艺、DAT-IAT 工艺、UNITANK 工艺、MSBR工艺。21、膜组件、生物反应器。名词解释:1、MLSS :混合液悬浮团体浓度,又称混合液行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

17、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V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2、污泥沉降比 :又称30min 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沉30min 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3、污泥容积指数 :简称“污泥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 静沉后,每 g 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 mL 计。4、污泥龄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称之为污泥龄,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5、BOD污泥负荷 :所表示的是曝气池

18、内单位重量(kg)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1d)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BOD容积负荷 :即: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1天)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6、污泥上浮 :污泥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污泥整块上浮的现象。7、污泥腐化:在二次沉淀池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气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8、回流污泥:二次沉淀池底部的沉淀浓缩污泥一部分作为接种污泥返回至曝气池,称为回流污

19、泥。9、活性污泥的比好氧速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10、11、12、比增殖速率:单位重量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增殖速率。氧转移速率;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率。膜生物反应器:由膜分离技术与污水处理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组成的反应器系统。13、增值速率:曝气池中,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值速度。14、污泥驯化:为使已培养成熟的污水活性污泥逐步具有处理特定废水的能力的转化过程。15、污泥比阻:单位干重滤饼的阻力,其值越大,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越差。选择题:1、D9、C17、A24、B2、B10、B18、D25、B3、C11、D19、A4、A12、D20、D5、A13、B21

20、、B6、B14、A7、B15、A8、A16、C22、B23、C简答题:1、(1)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每天保留沉淀物,更换新鲜污水。这样,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将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休就是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2)这样,活性污泥是由下列四部分物质所组成: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物质(Mi);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3)评价污泥性能的指标有混合液悬浮团体浓度 MLS

21、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污泥沉降比 SV,污泥容积指数 SVI,污泥龄,BOD污泥负荷,BOD容积负荷等。2、(1) 污泥沉降比能够反映曝气池运行过程的活性污泥量,可用以控制、调节剩余污促的排放量,还能通过它及时地发现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的发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重要的运行参数,也是评定活性污泥泥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2)SVI 值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对生活污水及城市污水,此值以介于70100之间为宜。SVI 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质含量高,缺乏活性;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已有产生膨胀现象的 可能。 ds1 dsX S3 V =

22、 Vmax 莫诺方程式 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 X dtKS + Sdt 莫诺方程式是描述微生物比增值速度(有机底物比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对这种函数关系在两种极限条件下,进行推论,能够得出如下结论。当混合液中SKS则式中KS可忽略不计高有机物浓度V = Vmax ds dt = Vmax X = K 1X以上说明,在高浓度有机底物的条件下,有机底物以最大的速度进行降解,而与有机底物的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关系。,在高浓度有机底物的条件下,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污泥浓度(生物量)有关,并呈一级反应关系。当混合液中S35时,即可认为碳源充足,勿需外加碳源。(B)外加碳源当原污水中碳、

23、氮比值过低,如BOD5TN值35,即需另投加有机碳源,现多采用甲醇,因为它被分解后的产物为CO2和H20,不留任何难于降解的中间产物,而且反硝化速率高。PH 慎pH 值是反硝化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反硝化菌最适宜的 pH 值是6.57.5,在这个 PH 值的条件下,反硝化速率最高,当 pH 值高于8或低于6时,反硝化速率将大为下降。溶解氧反硝化菌以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活为宜,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温度反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2040,低于15时,反硝化菌的增殖速率降低,代谢速率也行降低,从而降低了反硝化速率。14、 (1)除氮原理在未经处理的新鲜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24、: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类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氨态氮,一般以前者为主。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这一过程称之为“氨化反应”。在硝化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使氨转化为亚硝酸氮,继之,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硝酸氮(NO3N)和亚硝酸氮(NO2一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N2)。(2)除磷原理所谓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类的微生物,能够过量地,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从外部环境摄取磷,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外,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聚磷

25、菌对磷的过剩摄取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营有氧呼吸,不断地氧化分解其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同时也不断地通过主动输送的方式,从外部环境向其体内摄取有机物,由于氧化分解,又不断地放出能量,能量为ADP所获得,并结合H3P04而合成ATP。 聚磷菌的放磷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体内的ATP进行水解,放出H3P04和能量形成ADP。 在厌氧条件下,释放H3P04这样,聚磷菌具有在好氧条件下,过剩摄取H3P04,的功能,生物除磷技术就是利用聚磷菌这一功能而开创的。15、图所示为分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脱氧系统,即反硝化、硝化与BOD去除分别在两座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硝化反应器内的已进行充分反应的硝化液的一部分回硫反硝

26、化反应器,而反硝化反应器内的脱氮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以回流液中硝酸盐的氧作为受电体,进行呼吸和生命活动,将硝态氮还原为气态氮(N2),不需外加碳源(如甲醇)。设内循环系统,向前置的反硝化池回流硝化液是本工艺系统的一项特征。16、从图可见,本工艺流程简单,既不投药,也勿需考虑内循环,因此,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都较低。而且由于无内循环的影响,厌氧反应器能够保持良好的厌氧(或缺氧)状态。本工艺具有如下特征: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一般从3h 到6h,是比较短的。反应器(曝气池)内污泥浓度一般在27003000mg/L 之间。BOD 的去除率大致与一般的活性污泥系统相同。磷的去除率较好,处理水中磷

27、含量不低于1.0mg/L,去除率大致在76左右。沉淀污泥含磷率约为4,污泥的肥效好。混合掖的 SVI 值100,易沉淀,不膨胀。17、本工艺具有以下各项特点:本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 SVI 值一般均小于 l00。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 A 段只用轻缓搅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18、 本工艺具有如下各项持点:进人曝气池的污水很快即被池内已存在的混合液所稀释、均化,原污水在水质、水量方面的变化,对活性污泥产生的影响将降到极小的程度,正因为如此,这种工艺对冲击负荷

28、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特别是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各部位的水质相向,F:M 值相等,微生物群体组成和数量几近一致,各部位有机污染物降解工况相同,因此,有可能通过对F:M 值调整,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条件。此时工作点处于微生物增殖曲线上的个点上。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得以良好发挥。在处理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其负荷率较高于推流式曝气池。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低于推流式曝气池。19、当前国内、外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氧化沟系统:卡罗塞(Carrousel)氧化沟卡罗塞氧化沟系统是由多沟串联氧化构及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所组成。靠近曝气器的下游为富氧

29、区,而其上游则为低氧区,外环还可能成为缺氧区,这样的氧化沟能够形成生物脱氮的环境条件。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3池交替工作氧化沟,应用较广,两侧的 A、C2池交替地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的 B 池则一直为曝气池,原污水交替地进人 A 池或 C 池,处理水则相应地从作为沉淀池的 C 池和 A 池流出:经过适当运行,3池交替氧化沟能够完成 BOD 去除和硝化、反硝化过程,取得优异的 BOD 去除与脱氮效果。这种系统勿需污泥回流系统。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系统氧化沟连续运行,设两座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交替回流污泥。奥巴勒(0rbal)型氧化沟系统这是出多个呈椭圆形同心沟渠组成的氧化沟系统。污水首先进

30、入最外环的沟渠。然后依次进人下一层沟渠,最后由位于中心的沟渠流出进入二次沉淀池。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所谓一体化氧化沟就是将二次沉淀池建在氧化沟内。20、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 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也有由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一般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氮、磷、铁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或 PH 值较低等都容易引起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

31、胀。排泥不通畅则易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21、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污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解性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混合液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呈悬浮状态,能够与污水充分接触;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同时,还要即使地排出剩余污泥,使曝气池中保持恒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没有对微生物有害作用的物质进入。22、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等。 123、(1)劳麦第一基本方程式= Yq K d劳麦第一基本方程式:由 V

32、q 推出有机物的降解速度等于其被微生物的利用速度。 X aSX aS ds = Vmax =K Ks + SKs + S dt uc有机底物的利用速率(降解速率)与曝气池内微生物浓度 Xa 及有机底物浓度 S 之间的关系。(2)劳麦方程式的推论与应用 1 Ks + Kd cSe = 1 YVmax + K d cY微生物产率:mg 微生物量/mg 有机物量Ks半速度系数处理水有机底物的浓度Se仅取决于污泥龄 c , K d , Y ,Vmax均为常数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 Xa 的计算Xa = cY ( S 0 S e )t (1 + K d c )污泥回流比 R 与c 值之间的关系 QX = 1 + R R r c V Xa 1( X r )max 106= SVI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有机底物降解速度的推导:Monod 式在低有机物浓度下,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V = K2S劳麦式: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等于其被微生物的利用速度 V = q在稳定条件下: S S e Q(S e S e ) ds = =0 dt utVQ(S 0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