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儒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107007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文化儒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学文化儒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文化儒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文化儒学》PPT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 儒学 一、诸子百家学说一、诸子百家学说 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 三、三、“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一、诸子百家学说一、诸子百家学说 1、诸子百家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2、儒家学说、儒家学说 3、道家学说、道家学说 4、墨家学说、墨家学说 5、法家学说、法家学说 6、其他学术派别的思想、其他学术派别的思想 一、诸子百家学说一、诸子百家学说 1、学术大繁荣的时代背景、学术大繁荣的时代背景 殷商兴殷商兴“天命说天命说”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君权神授 人君成为人神中介人君成为人神中介 周礼把贵族分四等周礼把贵族分四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维护君权维护君权

2、 东周王室衰微东周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诸侯争霸诸侯争霸 求富强之术求富强之术 诸子著书诸子著书 成百家之说成百家之说 一、诸子百家学说一、诸子百家学说 2、儒家学说、儒家学说 仁为学说核心仁为学说核心 礼为伦理规范礼为伦理规范 中庸为思想方法中庸为思想方法 仁仁 做人、处理人际关系和治国的方法 礼礼 遵守并维护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 中庸中庸 做事把握适当的尺度 孟子孟子“性善说性善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与生俱来 是仁义礼智四美德的萌芽 说明人性本善 君主应行爱民的“仁政”荀子荀子“性恶说性恶说”认为“目好色,耳好声”是源于人的生理需求的“天情”任其发展会物欲横

3、流泯灭廉耻 主张“化性而起伪”“制天命而用之”一、诸子百家学说一、诸子百家学说 3、道家学说、道家学说 道为根本范畴道为根本范畴 无为不争为处世原则无为不争为处世原则 绝仁去智为社会历史观绝仁去智为社会历史观 “道道”是生成世间万物之根是生成世间万物之根 “无”生“有”“有”生阴阳 阴阳生万物 “道道”为人类社会提供法则为人类社会提供法则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自然而然自然而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法则的应用:法则的应用:做人 柔弱 处下 处世 无为 不争 为政 绝仁去智 无为而治 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柔弱胜刚强 无为而无不为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诸子百家学说一、

4、诸子百家学说 4、墨家学说、墨家学说 以以“兼爱兼爱”为理论核心为理论核心 衍伸出衍伸出“非攻非攻”“”“尚贤尚贤”“”“尚同尚同”等主张等主张 兼爱兼爱 不分等级的彼此相爱 可以解决天灾人祸和民众疾苦 非攻非攻 反对战争(荒废农耕 消耗财物 劳役人畜)尚贤尚贤 主张不分门第出身任人唯贤 尚同尚同 以天子为准统一人们的思想、意志和行为 墨学的命运墨学的命运 当时与儒学并称显学 影响极大 秦汉以后后继无人 接近近代“民主、平等、博爱”的观点太超前 不能见容于当世 一、诸子百家学说一、诸子百家学说 5、法家学说、法家学说 起源于春秋起源于春秋 管仲 子产 发展于战国发展于战国 李悝 吴起 商鞅 慎

5、到 申不害 集大成于秦集大成于秦 韩非 李斯 以法、术、势的概念为核心思想以法、术、势的概念为核心思想 “法法”法者为治之本 法必明令必行 刑无等级 不因功减刑 “术术”君驭臣之权术 辨忠奸别功过 因任授官 循名责实 “势势”有足够的权势令人屈从 强调君主大权独揽 战国时的显学战国时的显学 多国因变法而强多国因变法而强 是秦朝统治的政治理论是秦朝统治的政治理论 一、诸子百家学说一、诸子百家学说 6、其他学术派别的思想、其他学术派别的思想 阴阳家阴阳家 邹衍 以阴阳五行说解释和推演朝代更替 名家名家 公孙龙和惠施 专门研究“名”与“实”的关系 纵横家纵横家 苏秦和张仪 研究政治外交战略与谋略 农

6、家农家 许行 鼓励耕桑 兴修水利 改进技术 提高粮产量 杂家杂家 吕不韦 试图“兼儒墨、合名法”融百家为一体 小说家小说家 班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兵家兵家 孙武 吴起 孙膑 司马穰苴 研究战争规律和取胜的谋略 代表作孙子兵法以深邃的哲思和精妙的谋略为后世立法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 1、儒学的独尊、儒学的独尊 2、神学化的汉代儒学、神学化的汉代儒学 3、哲理化的宋代儒学、哲理化的宋代儒学 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 1、儒学的独尊、儒学的独尊 秦用法而强秦用法而强 实现天下一统 却又因严刑苛法短命而亡 汉去苛法而行无为汉去苛法而行无为 既有“文景之

7、治”也有七王之乱 汉武帝汉武帝 需要一种非法非道刚柔兼济的治国理论 董仲舒董仲舒 当代大儒 应时而出 公元前140年向汉武帝进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 2、神学化的汉代儒学、神学化的汉代儒学 董仲舒对孔孟学说进行加工改造董仲舒对孔孟学说进行加工改造 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主要做了三项工作:兼容各家思想于儒学

8、“深察名号”“三统说”以刑罚辅助德教 用“天人感应”说解释儒学 将儒学化简为“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推向全社会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论使儒学神学化论使儒学神学化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 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二、儒学的独尊与传承 3、哲理化的宋代儒学、哲理化的宋代儒学 “天人感应”论后与谶纬迷信相结合 成为思想界的逆流 魏晋玄学和佛教禅宗对之发起冲击 融合走向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北宋周敦颐始创 中经张载 到程颢、程颐兄弟分为两支 朱

9、熹承袭程颐 成为理学集大成者 其理论称为“程朱理学”陆九渊承袭程颢 再传至明代王阳明完成 称为“陆王心学”核心观点是核心观点是“理一分殊理一分殊”“理一”是天地之性“分殊”是气质之性 天理决定人性善 但“气”有清浊 人性就善恶相杂了 天理是根本规则 人欲是饮食男女 当存天理而灭人欲 三、三、“三纲五常三纲五常”1、“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形成的形成 2、“忠孝忠孝”是三纲五常的核心是三纲五常的核心 3、夫权观念是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石、夫权观念是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石 4、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五常五常”三、三、“三纲五常三纲五常”1、“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形成的形成 化简伦理是治世所

10、需化简伦理是治世所需 自古有之自古有之 尧时有尧时有“五教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春秋时有六顺六逆春秋时有六顺六逆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贱妨贵、少凌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 五伦五伦 君懿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 四维四维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董仲舒提出了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的伦理规范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仅十七字,简明精到、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流传仅十七字,简明精到、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流传三、三、“三纲五常三纲五常”2、“忠孝忠孝

11、”是三纲五常的核心是三纲五常的核心 孝亲思想起于原始社会,兴于夏商周。周行嫡长子继 承,突出父子关系,也就突出了孝的作用。家族宗族稳定是宗法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倡导孝道 既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统治者的意志,也符合儒家“修齐治平”的处世哲学。先秦社会家国同构,父兄为君,子弟为臣,忠即是孝,孝即是忠,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秦废分封立郡县,官职由按血亲世袭改为由皇帝任命,孝与忠分开了,所以要大倡忠君以利于皇权专制。三纲三纲“以孝为基以孝为基 以忠为首以忠为首”三、三、“三纲五常三纲五常”3、夫权观念是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石、夫权观念是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石 “男尊女卑”观念:产生于父系社会,加强于男耕女织的

12、生产分工。女子不能继承家产,不能参与社会工作,终身依附男人。三从四德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德 言 工 容 七出 不顺舅姑 无子 淫佚 口多言 嫉妒 恶疾 盗窃 三不去 为公婆守孝三年 夫家先贫后富 无家可归 贞 节 烈 婚前保守童身 婚后忠于丈夫 夫死主动殉葬 其它不幸 终生守寡 族内转房 典作人妻 拐卖为娼 三、三、“三纲五常三纲五常”4、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五常五常”孟子提“仁、义、礼、智”,董仲舒加“信”,构成五常。仁 仁爱 宽容 谦让 忠恕 义 正义 合宜 坚持原则 礼 合于周礼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 智 学识 才智 明断事理 把握分寸 信 诚实不欺 信守承诺 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五常”今天仍有其合理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