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化常识滚动检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文化常识滚动检测 .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复习文化常识滚动检测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第,又叫“落第”、“ 下第”,指科举考试不中,“及第”与之相反。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C擢,只提拔、提升。表示提升官职的还有声,拔,陟,晋,迁、徙等词语。D致仕,指古代官员辞官退休,也称致事,致政的,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1C【“迁” 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徙”, 表示一般调职。】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进士第指科举考中。B解褐:解去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指人仕。
2、 C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宋代为清要之职。 D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主要负责监察事务。2A【进士第: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百户又叫 “百夫之长”,唐代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就是指该官职。B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如康熙皇帝。C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敕赐”即皇帝命令赐予,“敕书”即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
3、的匾额即表示该府是皇帝下令建造的。D第功,评定功劳的等次。古代获得战争的胜利后,帝王会按功臣的功劳大小给予封赏,如刘邦平定天下后,第功,萧何为第一。3B【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扰,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幼年丧父也可用“失怙”来表达(幼年丧母则是“失恃”)。B“苟合”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
4、它指曲意逢迎。C“连”,即“连坐”。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惩罚的制度。D易指的是周易,它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相传为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传”的意思就是“传记”。 4D【应为儒家。】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指分析古书章节句读,古人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烦琐。B司徒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与现在国立大学的校长相当。C封禅是指封泰山、禅梁父的祭祀天地活动,而封禅书指记述皇上祭祀等礼制。D“褶”是一种骑服,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故多上穿褶,下着裤,合称为“裤褶”。5B【解说的内容是关于“国子祭
5、酒”,而不是“司徒祭酒”。】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指古代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B竖子,语出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指对无能而侥幸成名的人的蔑称。C世子,封建社会中天子或诸侯王的嫡子中储君的称谓,即指太子。D上书,古代多指指臣下向君王进呈书面意见。6. C【世子在封建社会是亲王法定继承人的称号,而太子是天子法定继承人的称号。】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
6、。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7B【“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是由京城至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B“季秋”是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C春秋是儒家典籍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D“再拜”是指
7、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达敬意。8C【乐为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本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B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除”“授”“辟”“征”“陟”“擢”等。C行在,即“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D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
8、旗为牙旗,所居之城为牙城,亲兵则称牙兵。9B【“陟”表示的是“提升官职”,不是“授予官职”。】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古时一般指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在民间,郎中也可作为医生的称号。B权,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与“擢”、“拔”“陟”等古汉语的含义类似,与之相反,古汉语中“谪”“左迁”“黜”则表示降低或罢免官职。C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杜甫曾有诗描述:“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遇有进呈密事,连觉也睡不着了。D告庙,古代祭礼之一。古代皇帝及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祭告祖庙。如伶官传序所言:“则遣
9、从事以一少牢告庙”。10B【权表示暂时代理官职。】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C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 D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之“崩”。“薨”,是用来称诸侯或大官的死。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11D【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死”。】1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古俗,一个读书人有一个正
10、式的名字,在书信里签名,在官家书上签名,都要用此名字。另外有一个“字”,供友人口头语文字上称呼之用。B“拜”指授予官职,相近意思的词还有除、授、辟、征、举等。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常用词语有“升”“擢”“拔”“迁”“陟” 等。C“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D明朝洪武元年,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侍郎,其次为主事。12. D【其次为侍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主事。】13下列对相关文化
11、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文中指“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自汉代开始,后被废除。B追赠,即根据官员的杰出事迹与品德修养,加封他们官职、勋位。C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乃中华十大名关之一。D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不同朝代有所不同。13B【追赠,即根据去世官员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加封他们官职、勋位。】1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
12、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14C【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1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
13、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15B【谥号有褒有贬,周厉王的“厉”是贬义,“杀戮无辜曰厉”。】1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滴,放逐,如“
14、迁滴”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滴到外地的官。C.原文“景平二年”中的“景平”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去世的皇帝一般简称溢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溢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明英宗、清圣祖。 D.“明年,粹卒,时年五十三”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16 C【“英宗”“圣祖”是庙号,不是年号。】1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时举行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参军,古代官职名,谓参谋军
15、事。东汉末始有“参谋某军事”的名义,晋以后军府等设置为官员,隋唐时兼为郡官。 C毛诗,指西汉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诗经,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D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设太子博士等。17. A【“弱冠”指男子二十岁。】1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余县。B仪同三司的本意指非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之同等德尔黛玉。隋唐之后仅为有官名而无职事的散官名称
16、。C践位: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祚、践极等。D司马是古代官职名称,“三公”(司马、司徒、司空)之一,至隋唐时期其重要性基本未变。18 D【“基本未变”不正确,至隋唐时期司马的地位不再尊显。】1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祚”亦作“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祚”即为此义。B“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民屯为主。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裴邃地位较高,故死为“卒”。D
17、“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9B【以军屯为主。】2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C使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20B【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