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学习重点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学习难点社会的变化知识点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表现影响宋朝时,一年两熟的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2.手工业的发展行业表现影响制瓷业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宋元时期,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
2、质象征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和釉里红矿冶业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的发展1.宋朝农业发展的表现。2.宋朝手工业进步的表现。3.结合“历史纵横”(教材第60页)材料,分析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知识点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市场活跃(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货币流通(1)背景: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2)表现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
3、内将作为主币发行。知识补充 交子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发行的纸币,被认为是世界上使用最早的纸币。会子是南宋发行的纸币,在当时广泛流通。3.海外贸易(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主要外贸港口有、泉州、明州等。4.城市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1.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有什么?2.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3.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是否已经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知识点三经济重心南移1.过程(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4、,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3)南宋: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 (4)元朝: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深化认识 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1)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2)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割据战乱时较为明显。(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性。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 制度。(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1.据所学,
5、指出经济重心南移出现的几个重要时期。2.据所学,指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3.“思考点”(教材第63页)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知识点四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的变化(1)背景: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2)原因:宋朝,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3)变化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关系的变化(1)背景: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2)变化到宋朝,贱民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 宋朝无地农
6、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放松(1)目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2)表现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唯物史观 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或制度的调整,冲击了人民思想观念,带来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1.你如何理解宋朝出现的“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影响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是什么?2.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买卖现象严重,出现“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的
7、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学思之窗”(教材第64页)结合材料,你理解他的观点吗?他是怎样看待宋朝历史地位的?探究主题一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素材依托】史料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它只需3%的手续费即可被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一家最有名的钱庄,票据首次被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
8、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摘编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思考探究】据史料,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维拓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1)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统治政策的调整,如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对外开放政策等。(3)农业、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棉花的引入),丰富了商品的种类与数量。(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以及中外交往的加强,扩大了国内外市场。(5)农村租佃制盛行,城市雇佣关系的出现,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探究主题二从史料实证
9、与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社会体现【素材依托】史料1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摘编自简明宋史史料2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朝代地区西汉(公元2年)唐朝(
10、752年)南宋(12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42.832.353.2江淮地区15.223.445.6西南地区3.97.19.2简明宋史【思考探究】(1)根据史料1,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思维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2)
11、影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呈现明显的由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南迁,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中原人口南下,和南方少数民族不断
12、融合,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主题三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探究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素材依托】史料1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宋朱彧撰、李伟国点校萍洲可谈史料2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为商人家庭。吕蒙正、范仲淹、韩琦、王安石无疑全是声名卓著的宋朝宰辅。经查,他们四位共有女婿十人,其中居然有五人门第不足称道
13、,以至家世难于考索。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刚刚入流的八品官。正是这些小小八品芝麻官竟做了宰辅之家的乘龙快婿,与唐代宰相往往“女为王妃,男尚主”相比,差别显而易见。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思考探究】史料1、2反映宋代“择婿”的重要标准是什么?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维拓展】全面认识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城市和市镇的发展。北宋中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宋代手工业者、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2)婚姻习俗的变化。宋代在婚聘上有两大变化
14、: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士族,而看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3)饮食文化的变迁。宋代饮食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南北饮食技术不断融合交流。(4)服饰的演进。宋代服饰总体分为两类官服和民服,官服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民间服饰则相对宽松,且实际生活中,民间服饰色彩斑斓,根本不受约束。(5)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人身自由不断扩大。【典例展示】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近人统计南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的次数见下表。这反映了省份(今)隋朝(次)唐朝(次)浙江省244江苏省118安徽省112A.隋朝
15、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C.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明显加速D.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重心试答解题思路审题干:(1)根据关键词,确定主旨。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判断,此题考查的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2)分析表格,把握规律。结合省份信息,可以判断此统计主要涉及南方省份;结合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唐朝水利工程数量明显增多。判选项:A项选项本身史实表述错误。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统治者都倡导重农抑商政策B项选项表述不严谨,题干材料只涉及个别省份,并不能说明唐朝“高度”重视C项选项符合题意。通过对表格内容的解读可知,南方水利工程相比隋朝,唐朝时数量明显增多,说明此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项选项表述
16、不严谨,且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此结论找技巧:凡是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就需要掌握其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评价试练】1.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17、)A.秦都咸阳B.汉都长安C.隋都洛阳D.宋都东京3.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隋朝大运河元朝大运河A.洛阳城市经济衰落B.政府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C.政治中心向北迁移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D.参加科举考试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5.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
18、关系盛行C.土地私有制强化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参考答案【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点一知识梳理 1.稻麦复种制宋朝2.青花瓷造纸业学情调查 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在内地开始种植棉花。2.制瓷业方面出现五大名窑;煤的开采量很大;印刷业发展迅速;等等。3.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农业发展虽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基本上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知识点二知识梳理 1.榷场2.纸币3.广州4.元大都学情调查 1.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经济往来;纸币出现并发展;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兴盛;等等。2.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政府的政策;农业、手
19、工业的发展;民族交融推动;交通发达;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3.否。外贸税收只是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而不是主要财源,宋元时期国库主要财源仍然是农业税收。知识点三知识梳理 1.苏湖熟,天下足江南2.南北分卷学情调查 1.魏晋时期、唐朝中叶、南宋时期。2.北民南迁,带去充足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稳定;南方政权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3.制度通常都具有两重性,有利有弊,南北分卷也不例外。从南方考生的角度看,南北分卷制度不是完全公平的;但站在统一国家全局的角度考虑,该制度的实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知识点四知识梳理 1.科举2.雇佣学情调查 1.理解:宋朝社会门第观念淡化。
20、因素:科举制的完善。2.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明显松弛。3.理解: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在国家制度、商品经济、科举选官、文官政治、儒学发展、市民社会等方面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朝的地位:作者认为宋文化对后来中国社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素养落实师生互动】探究主题一提示 因素:出现汇票形式的纸币;政府担保的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等。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中国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探究主题二提示 (1)秦汉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成为
21、丝绸生产中心,并且植桑、丝织技术向南、向北发展;唐朝中叶以后,南方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北宋时,江浙和四川成为丝织业中心。 (2)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开垦过度;历代帝王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平衡;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探究主题三提示 标准:科举及第。因素:门阀士族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发展。【解题突破课堂评价】典例展示 C评价试练 1.D【解析】 “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说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D正确。A中“开始打破”说法绝对;B史实错误;C错,材料中没有提及生态破坏信息。2.D3.C【解析】 元朝时
22、河道发生改变,主要是指修建了通惠河和会通河,二者主要在北方地区,材料未涉及洛阳的发展,且洛阳的经济衰落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故A项错误;元朝的运河与隋朝相比,重点在北方,因此其不是因为政府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元朝以大都(今北京)为都城,因此大运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4.A【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社会阶层的变动。“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表明社会阶层的流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了社会变革的影响,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过于绝对,排除。 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国家掌握大量无主土地,故国家分配土地给农民的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国家掌握的土地减少,无法再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