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一、选择题1、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溶解了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2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C锌片溶解了31 g,铜片上析出了1 g H2D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了0.5 mol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知氧化性:Cr2OFe3,设计了盐桥式原电池,如图。盐桥中装有琼脂与饱和K2SO4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B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r37H2O6e=Cr2O14HC外电路的电流
2、方向是从b到a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移向乙烧杯3、将相同的锌片和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两烧杯中溶液的H浓度都减小C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D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4、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中Mg作负极,中Fe作负极B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5、某同学设计如下原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gIe=AgIC电池的总
3、反应式是AgI=AgID盐桥(含KNO3的琼脂)中NO从左向右移动6、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Zn=Zn22e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7、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B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流向b极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8、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少;b极质量增加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d极溶解;
4、c极有气体产生电流从a极流向d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Aabcd BbcdaCdabc Dabdc9、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溶液中OH向电极b移动CNH3的还原产物为N2D电流方向:由a经外电路到b10、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中Mg作负极,中Fe作负极B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1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
5、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l、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H2O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 Cu2e=Cu2D常温下,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12、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选项MNPA锌铜稀硫酸溶液B铜铁稀盐酸C银锌硝酸银溶液D锌铁硝酸铁溶液13、控制适当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
6、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电极反应为2I2e=I2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平衡时甲中加入FeCl2固体后,电流计读数为零14、分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中Mg作为负极,中Fe作为负极B中Mg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中Fe作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中Cu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15、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a和b分别连接足够电压
7、的直流电源正、负极时,Cu2向铜电极移动D无论a和b是否用导线连接,铁片均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二、非选择题16、由锌片、铜片和200 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1)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正极反应式是_。(2)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_。(3)一段时间后,当在铜片上放出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H2SO4恰好消耗一半。则产生这些气体的同时,共消耗_g锌,此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设溶液体积不变)。17、设计原电池装置证明Fe3的氧化性比Cu2强。(1)写出能说明氧化性Fe3大于Cu2的离子方程式:_。(2)若要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电极
8、反应式分别是:负极_。正极_。(3)在框中画出装置图,指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不含盐桥含盐桥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反应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盐桥中装有饱和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此原电池的正极是石墨 (填“a”或“b”),发生 反应。(2)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移向 (填“甲”或“乙”)烧杯。(3)写出两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甲 ,乙 。(4)若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浓度变为,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 mol。19、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Cu2Ag=Cu22Ag(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
9、成原电池:_。(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负极:_,_,_;正极:_,_,_;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 mol,则正极质量增加_g,电解质溶液为_。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 偏转方向1MgAl稀盐酸偏向Al2AlCu稀盐酸偏向Cu3Al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4MgAlNaOH溶液偏向Mg5AlZn浓硝酸偏向Al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2)指出铝和石墨的电
10、极名称并写出实验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铝为( )_。石墨为( )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_。(3)实验4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_,为什么?_。(4)实验5中,负极反应为_。答案与解析1、A解析:在涉及原电池的有关计算中,关键是要把握住一点: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利用这一特点,我们从电极反应式看,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当溶解1 mol锌时失去2 mol电子,铜片上析出1 mol氢气得到2 mol电子,得失电子守恒,这样即可推出A正确2、C解析:A项,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Fe2e=Fe3 ;B项,乙烧杯的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应为Cr2O得到电子生成Cr3;
11、C项,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外电路中电流方向由b到a;D项,SO向负极移动,即移向甲烧杯。3、B解析:甲装置形成原电池,铜是正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反应,A错误;两烧杯中溶液中的H均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氢气,因此氢离子浓度都减小,B正确;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则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C错误;金属性锌强于铜,则甲中铜片是正极,锌片是负极,乙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D错误。4、B解析: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中Fe在浓硝酸中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
12、作负极,A、C错;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负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错。5、D解析: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根据电子的移动方向,可以推断出左侧电极为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AgIe=AgI,B项正确;该电极的总反应式是AgI=AgI,C项正确;左侧电极为负极,右侧电极为正极,NO带负电荷,向负极移动,所以NO应该从右向左移动,D项错误。6、B解析:电池的正极得电子,A选项错误;结合该电池的装置图可知,
13、该过程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为ZnCu2=Zn2Cu,B选项正确;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C选项错误;在烧杯中由于Zn失去电子形成Zn2,使得该烧杯中带正电荷的离子增加,为维持电中性,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而K应该通过盐桥流向CuSO4溶液所在的右烧杯,D选项错误。7、B解析:电极a、b与电解质溶液稀H2SO4组成原电池。因活动性ab(碳棒),所以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负)极:ane=an(氧化反应),b(正)极:nHne=H2(还原反应)。由于正极放电消耗H,溶液中c(H)减小,pH增大,在外电路中,电子由a极流出经电流计流向b极。8、C解析:把四个实验从
14、左到右分别编号为,则由实验可知,a作原电池负极,b作原电池正极,金属活动性:ab;由实验可知,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则活动性:bc;由实验可知,d极溶解,则d作原电池负极,c作正极,活动性:dc;由实验可知,电流从a极流向d极,则d极为原电池负极,a极为原电池正极,活动性:da。综上所述可知活动性:dabc。9、A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a电极上NH3失去电子生成N2,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b电极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N2为氧化产物;OH由b极移向a极;电流由b经外电路到a。故选A。10、B解析: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
15、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是负极;中Fe在浓硝酸中钝化,Cu和浓HNO3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A、C错误;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负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正确;中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错误。11、C解析:Al、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Al为负极,A正确;因为Mg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因Fe比Cu活泼 ,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时,Fe失电子被氧化
16、,负极反应为Fe2e=Fe2,C错误;因常温下Al可被浓硝酸钝化,故Al、Cu、浓硝酸原电池中,Cu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D正确。12、C解析:本题通过电极变化来确定电极,N棒变细,即N极上发生氧化反应,N棒金属较活泼,排除A、D,由M棒变粗,可知B不正确。13、D解析:A项,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I发生氧化反应;B项,甲中石墨电极为正极,Fe3发生还原反应;C项,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各离子浓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平衡时甲中加入FeCl2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流计读数不为零。14、B解析:Mg比Al活泼,在中Mg作负极,但在NaOH溶液中,M
17、g不反应,而Al可以反应,故中Al是负极。在浓硝酸中铁会钝化,故Cu为负极,Fe为正极。在中由于不断向Cu极附近通入空气,而O2比溶液中的H得电子能力强,故Fe失去电子,在Cu极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15、C解析:A.a和b不连接时,发生反应FeCu2=CuFe2,则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A项正确;B.a和b用导线连接时,Cu为正极,在正极上阳离子得电子,则发生Cu22e=Cu,B项正确;C.a和b分别连接足够电压的直流电源正、负极时,形成电解池,b与负极相连为阴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Cu2向Fe电极移动,C项错误;D.无论a和b是否用导线连接,均
18、发生FeCu2=CuFe2,则铁片均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解析:(1)根据电极材料可知,锌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2)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3)当正极上放出2.24 L(标准状况)氢气时,则有:ZnH2SO4=ZnSO4H22e65 g 1 mol22.4 L2 molmn(H2SO4) 2.24 Ln(e)列比例式,计算可得:m6.5 g,n(H2SO4)0.1 mol,n(e)0.2 mol,c(H2SO4)1.0 molL1。答案:(1)Zn2e=Zn22H2e=H2(2)由Cu极流向Zn
19、极(3)6.50.2 mol1.0 molL117、答案:(1)2Fe3Cu=2Fe2Cu2(2)Cu2e=Cu22Fe32e=2Fe2(3)不含盐桥含盐桥18、答案:(1)a;还原(2)乙(3);(4)0.5解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总反应方程式可知, 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石墨a是正极。(2)电池工作时,向负极移动,即向乙烧杯移动。(3)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乙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4)溶液中的浓度由变为,由于溶液的体积未变,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故转移的电子为0.1 mol5=0.5 mol。19、解析:(1)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B)是氧化还原反应且
20、能自发进行。(3)根据电池反应式Cu2Ag=Cu22Ag可知,Cu失电子作负极,负极材料是Cu,正极材料应是比铜还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Ag得电子,所以此电解质溶液只能为AgNO3溶液。答案:(1)(A)不能,(B)可以(2)(A)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3)CuCu2e=Cu2氧化反应碳棒、Ag、Pt、Au(任选一)2Ag2e=2Ag还原反应108AgNO3溶液20、解析:(1)实验1中,Al不如Mg活泼,Al作正极;实验2中,Al比Cu活泼,Al作负极。(2)Al和石墨,Al作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l3e=Al3;石墨作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3)实验4中,Al能和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故Al作负极,Mg作正极。(4)实验5中,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因此Zn作负极,负极反应为Zn2e=Zn2。答案:(1)不相同(2)负2Al6e=2Al3正6H6e=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3)负极因为Al能和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4)Zn2e=Z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