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模块一 特征描述类一. 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及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的特点”“描述.的状况”“简述.的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二. 模板典例:(一) 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半球位置 4.相对位置(二)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1.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2.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小)(三)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植被(四)等值线特征:1.等值线数值高低 2.延伸方向 3.弯曲趋势 4.疏密层变化(五)地形特征:1.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
2、形倾斜方向,地势起伏状况等)3.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六)气候特征:1.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2.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 3.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七)河流水文特征:1.年径流量 2.汛期 3.含沙量 4.结冰期(凌汛) 5.流速(八)资源特征:1.资源总量 2.人均占有量 3.资源种类 4.资源组合状况(九)农业生产特征:1.农业地域类型 2.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3.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4.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十)工业生产特征:1.地域分布 2.发达程度 3.主要部门及机构 4.技术水平 5.主要工业区及其面临的问
3、题 6.今后发展方向 7.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 8.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模块二 原因分析类一. 设问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XX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XX地理事物的成因”等二. 模块典例;(一) 影响气候的原因: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2.海陆位置(沿海.内陆) 3.地形(背风坡或迎风坡,地势高低)4.洋流 5.风带和气压带控制,季风 6.人类活动(二) 河流特征的成因:1.凌汛:河流有结冰期(最低月均温零度以下);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变化或气温变化;流域面积的大
4、小;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3.水能资源: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4.航运价值: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历程,水量大小及其变化,流速,结冰期)和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发展发达程度.工农业发展状况.人口和城市数量)(三) 城市问题的成因:1.自然原因:考虑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2.人为原因:考虑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1) 水土流失A. 自然原因 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如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B. 人为原因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开矿;土地利用不合理等(2) 温室效应A. 自然原因 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B. 人为原因
5、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大量砍伐,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3) 土地荒漠化A.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B. 人为原因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4) 土地盐碱化A.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涝灾害频繁B.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重灌轻排(四) 资源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所能供给的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2.人为原因:需求多少和利用合理与否(1)水资源短缺原因A.自然原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地表径流量较少B.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
6、低,污染.浪费严重(2)能源问题原因A.自然原因 地区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B.人为原因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需求增长快;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3)核电站建设原因A.自然原因 常规能源缺乏B.人为原因 能源需求量大;资金充足,技术发达(五)自然灾害问题的成因:1.自然原因:地形.气候.水文.岩石.植被等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1)滑坡.泥石流成因A.自然原因 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活跃;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B.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A.自然原因 流域广,支流多;含沙量大;平原河
7、道弯曲,水流缓慢;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汛期长,水量大;多暴雨B.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能力下降(六)人口迁移的原因 1.经济(就业机会,经济收入) 2.政治 3.生活.教育.医疗条件 4.生态环境(气候.旱灾等)(七)某地人口稠密的原因1.自然原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资源丰富2.社会经济原因 交通便利,科技先进;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等(八)工业集聚原因1.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 2.节省运费和能源消耗 3.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九)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条件
8、 位置.土地.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 资源(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廉价.素质.多少),技术,政策,产业基础,协作条件,信息3.环境因素(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灌溉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工农业基础,传统模块三 对策措施类一. 设问形式:对策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
9、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二. 模板典例(一) 综合整治(发展)工业区的经济措施1.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工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 加强生态建设 3.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4.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 5.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二) 发展农村经济设施1.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3.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4.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5.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三) 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措施1.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2.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3.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4.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5.
10、改良土壤 6.搞好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四) 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资源对策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1. 开源主要是扩大资源数量和来源(跨流域调水,开发新能源等)2. 节流主要是意识.管理和利用效率(加大宣传,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投入以提高利用率等)(五) 环境问题对策1. 减少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禁止过度放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等)2. 改变模式,调整结构(开发新能源,发展节水农业等)3. 加强宣传,管理,治理和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教育,污染治理和提高利用率等)(六) 灾害防御措施:应对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防-抗-救”的含义即“预防”“抗灾”“救
11、灾和重建”1. 防灾;加强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2. 抗灾: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3. 救灾和重建: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七) 减少洪涝灾害对策1. 营造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2.修建水库 3.退耕还湖 4.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5.加固江防大堤 6.疏浚河道 7.河道截弯取直(八) 河流流域开发1.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鱼
12、业3. 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九) 改善城市的环境措施1.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 2.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境管理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4.加强绿化 5.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模块四 辩证评价类一. 设问形式辩证评价类试题的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eg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模板二. 模板典例(一) 评价某地经济发展区位条件1. 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 3.资源条件(丰富)4.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5.市场条件(广
13、阔) 6.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7.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 8.交通条件(便利) 9.其他条件(旅游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二) 评价河流航运条件1. 自然条件 A.地势落差 B.径流量大小 C.水位深浅和季节变化 D.结冰期长短 E.通航里程长短2. 人文条件 A.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B.人口和城市密度(三) 水利工程(水库)利弊评价1.有利影响 A.经济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B.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等2.不利影响 A.上游地区(库区):蓄水会淹没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对库房原有生态环境.水质和疾病的影响等; B.下游及河
14、口地区:土壤自然肥力;海岸侵蚀状况;河口三角洲面积;渔业资源等影响(四)城市化影响1. 正面影响 A.人口合理流动 B.农村经济发展 C.产业结构调整 D.工业生产效率 E.科技文化发展 F.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与对外开放程度 G.城市与乡村交流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方面2. 负面影响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 C.住房紧张 D.交通拥挤 E.就业困难 F.社会秩序混乱等(五)人口迁移的影响1. 有利影响 (1)对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2)对迁出地: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
15、源2. 不利影响 (1)对迁入地;增加交通等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环境的压力 (2)对迁出地: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六)产业转移的影响1. 正面影响 (1)对移出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环境得到改善;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占据世界营销环节) (2)对移入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占据世界营销环节)2. 负面影响 (1)对移出区:失业人口增加 (2)对移入区:环境问题加剧(七) 矿产(煤炭)资源的开采1. 正面影响; (1)推进当
16、地工业化和城市化; (2)促进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3)供给充足的能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 负面影响 (1)废渣占据大量农田,浪费土地资源 (2)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3)水土流失加剧 (4)环境污染严重 (5)地面塌陷 (6)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八) 水能开发条件评价1. 自然条件:(1)落差大小 (2)径流量大小 (3)口袋状地形 (4)地质2. 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 (2)资金 (3)技术(九) 寒潮影响1. 正面影响:(1)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2)缓解冬季旱情,(3)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 (4)低温是“天然杀虫剂” (5)带来风
17、力资源2. 负面影响:(1)急剧降温造成农作物冻害 (2)大雪.冰冻使交通堵塞,电力电信中断, (3)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十) 温室效应的影响1. 有利影响:(1)高纬度农作物生产期延长,产量增加 (2)减少高纬度供暖的能源消耗2.不利影响:(1)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 (2)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 (3)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渍化 (4)植物病虫害加剧,人类疾病发病率增加 (5)中低纬度因蒸发加强,使农作物减产,荒漠化加剧模块五 意义作用类一. 设问形式所谓地理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二. 模板典例(一)
18、我国地势特征带来的积极影响1. 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使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3.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二) 三峡工程的意义1. 防洪(减轻中游洪水威胁,减少洞庭湖泥沙淤积) 2.发电(缓解华中.华东能源紧张)3.航运4.供水 5.灌溉 6.旅游 7.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交通运输压力 8.水电代替火电,减轻大气污染 9.调节局部气候 10.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三) 交通建设的意义1. 交通运输本身意义:激活(完善)铁路网,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2. 经济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
19、补和交流,缩小区域间经济差异;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3. 社会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巩固国防(四) 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意义1. 对东部:(1)缓解能源紧张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质量2. 对西部:(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改变西部能源消费结构,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缓解因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压力)(五) 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1. 增加水源,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只需 2.调节调入区的气候 3.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20、4.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保护水循环和防治地面沉降(六) 开发新能源的意义1.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使用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 3.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非可再生能源 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模块六 地理事象判断类一. 设问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有“判断/推测.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说明.的类型”等二. 模板典例(一) 判断河流流向1. 地形地势(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 2.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 3.河流流量变化(湖泊或水库上游河流流量变化大) 4.等高线(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
21、反)5.城市合理规划图(水厂于上游.工厂于下游)(二) 判断地形类型1. 等高线分布特征 2.板块位置 3.河流水系特征(向心状水系为盆地,放射状水系为山地山脉为分水岭)等(三) 判断气候类型1. 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 2.地理位置(纬度.海陆) 3.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4.地带性植被和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等(四) 工业区位是否合理1. 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 2.环境因素(污染类工业区位是否合理) 3.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适当 4.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是否设置防护带 5.占用农田情况等(五) 农业区位是否合理1. 地价和单位面积产值(距城区远近) 2.地势起伏 3.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
22、,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 4.地块大小(六) 港口区位是否合理1. 自然原因:A.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宽阔) B.水域条件(天然避风港,港阔水深)2. 社会经济条件:腹地广阔,依托大城市(七) 交通区位是否合理1. 沿途地形地质.水文条件 2.是否多连接居民点 3.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4.连接两地的必要性,是否合理布局路网 5.能否促进沿线城镇经济发展(八)是否赞成在某区域大力发展某农作物种植1. 赞成 (1)自然条件好(如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适合某农作物生长) (2)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
23、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 (3)社会意义(能够增加就业,有利于摆脱贫困,促进民族团结等) (4)经济意义(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 不赞成 (1)当地自然条件不利(如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等,大力发展会加剧水源短缺); (2)社会经济条件差(距市场较远,与另一地竞争处于劣势等) (3)生态方面(若是外来物种,容易导致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等)(九)有人建议在某地引进某种外来物种,是否可行1. 可行 (1)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相似性 (2)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3)经济效益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消费市场广阔2. 不可行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
24、大 (2)种植经验不足 (3)加工技术较落后 (4)破坏生态环境 (5)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给当地物种带来灭顶之灾,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十)是否赞成某地发展或引进某种工业1. 赞成 (1)有利的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等) (2)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充足,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国际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国家政策支持等); (3)经济意义(发展某种工业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4)社会意义(可以拉动就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2. 不赞成 (1)不利的自然条件(如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 (2)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交
25、通不便,距离市场较远,技术水平低,该工业附加值较低等) (3)生态方面(发展某工业会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十一)是否赞成在某河段建水电站1. 赞成 (1)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2)当地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水能开发程度低 (3)该河段距离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较近 (4)能源需求量较大 (5)可有效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6)该处人口稀少,库区淹没范围小,移民数量少2. 不赞成 (1)在该河段修建水电站,会破坏生态环境 (2)距经济中心远,输电投资大 (3)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热能和太阳能替代水能 (4)
26、当地经济落后,耗电量不大 (5)修建水电站的环境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 (6)大坝阻断河道,切断鱼类的徊游线路,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十二)是否赞成某区域发展风力发电1. 赞成 (1)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2)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 (3)技术相对成熟 (4)当地资金雄厚 (5)国家政策支持等2. 不赞成 (1)风力资源有间歇性,发电量不稳定 (2)占地面积大;破坏生态环境。(十三) 有人提出在某地附近建核电站,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1. 支持 (1)常规能源缺乏 (2)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能源需求量大 (3)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安全高效等 (4)与煤炭,石油等常
27、规资源相比,核电能量巨大,环境污染小2. 不支持 (1)以轻工业为主(或人口少),耗能相对较少 (2)附近有梯级开发的水电供应 (3)核电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模块七 比较类一. 设问形势比较类试题的设问形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二模板典例(一) 区域特征对比1. 地理位置 2.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 3.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二) 气候对比 1.气温(年均温,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气温高低的月份分配) 2.降水(季节分配,总量,变率) (3)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三)对比南极洋与北冰洋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气候特征及成因 4.科学考察 5.特有动物等(四)对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和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2.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