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高考】考点19 种群与群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热身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新高考】考点19 种群与群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热身练.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教材新高考】考点19 种群与群落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热身练1.自然种群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3个基本特征。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岩石表面每平方米有2000只藤壶B.某水域雄性盐生钩虾的数量为雌性的5倍C.某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D.65岁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意味着处于老龄化社会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
2、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高大的植物、活动范围较小的蚜虫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D.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D
3、.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5.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区域野兔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第24年和68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第46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目测估计法D.第2年的增长速率比第6年的增长速率快6.下列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取样前不需要振荡培养瓶,因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是均匀分布的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将取得的样品滴加在计数板上并立即盖上盖玻片C.若继续延长培养时间,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最终将稳定在K值D.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计
4、数时应只统计方格内的细胞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细胞7.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B.武夷山上不同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D.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高,群落中的种群密度就越大8.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相关种群、栖息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B.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种群,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C.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种群之间不可能存在生
5、殖隔离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9.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10.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初生演替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C.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D.cd段生物体储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11.(多选)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
6、相关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样方法只能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 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布了不同的生物类群,这充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环境条件等适宜,开始一段时间种群增长会出现类似的“J”型曲线D. 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12.(多选)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13.(多选)“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
7、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B.t1t5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C.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齡结构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14.近期,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大肆繁殖。草地贪夜蛾属于杂食性害虫,具有“四能”本领,即能吃、能飞、能产、能抗药的特点。研究人员发现适当引入天敌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如赤眼蜂(其成虫在草地贪夜蛾体内产卵,导致寄主死亡)和益蝽(以蛾为食)。如图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相关变化曲线,其中
8、图一表示图二的其中一段时间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进行分析:(1)调查草地贪夜蛾卵的密度常采用的方法为_。(2)图一的阴影部分表示_,若要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需至少在_点之前采取措施。(3)调查某地草地贪夜蛾在半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二所示,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个月的种群数量倍数。图二中第_(填字母)月份种群数量最少,判断依据是_。(4)草地贪夜蛾与赤眼蜂和益蝽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这种害虫防治方法属于_,其优缺点分别是_(各至少答一点)。15.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该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
9、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_类型。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由此推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_。(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_关系明显加剧。请依据曲线图,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_。(3)经研究调查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
10、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_。(4)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_能力。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岩石表面每平方米有2000只藤壶反映的是种群密度,A不符合题意;某水域雄性盐生钩虾的数量为雌性的5倍反映的是性别比例,B不符合题
11、意;某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符合题意;65岁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意味着处于老龄化社会反映的是年龄结构,D不符合题意。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故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0100%=5%,A错误;虽然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错误;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小,如出现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高等因素会使种群数量变大,C正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D错误。3.答
12、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高大的植物和蚜虫活动能力弱,适合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根据可知,若经历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重捕,则第二次捕捉的标志个体数目偏少,计算出的种群数量会偏大,B错误;密闭培养瓶中营养物质和O2有限,有害物质会积累,所以种群数量最终会下降,甚至消失,C错误;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都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所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正确。4.答案:B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为N,为最大值,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N/2,B正确;在T0T2时
13、间内,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故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不相等,C错误;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识图、读图的能力。第24年1,种群的增长率=-1,大于零,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A错误;第46年=1,种群的增长率-1,等于零,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B正确;野兔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数量应采用标志重捕法,目测估计法适用于统计物种丰富度,C错误;第2年=0.5,种群增长率=-1,小于零,兔种群数量处
14、于下降趋势,且种群的数量相对最少,第6年=1,种群的增长率=-1,等于零,兔种群数量和前一年相比基本不变,种群增长速率为零,D错误。6.答案:D解析:酵母菌在培养液中通常是不均匀分布的,取样前需要振荡,A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该先盖上盖玻片,再将样液加到计数板上,B错误;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由于开始时营养物质和空间比较充足,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但随着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多,种内斗争加剧,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减慢直至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若继续延长培养时间,由于空间、资源不足,以及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酵母菌种群数量会呈下降的趋势,C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15、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除了要统计方格内的细胞,还要考虑压在界线上的细胞,但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细胞,只能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细胞,D正确。7.答案:C解析:“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进行的研究,A错误;武夷山上不同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C正确;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表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多,并不代表群落中种群密度大,D错误。8.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物种的食物资源可能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以出现重叠的现象,A正确;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
16、发生生态位重叠,所以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种群,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B正确;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如杂草与农作物,C错误;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9.答案:C解析: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酸碱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多呈镶嵌分布,A正确;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故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正确;C、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竹子属于种群,C错误;D、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
17、,D正确。故选C。10.答案:B解析: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次生演替,A项错误;bd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优势取代,灌木又被乔木优势取代,故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发生变化,C项错误;通过曲线图看出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的取代,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D项错误。11.答案:CD解析:A、样方法也能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B、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类型不同,这个现象属于群落水平结构,B错误;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环境条件等适宜,开始一段时间种群增长会出
18、现类似的“J”型曲线,C正确;D、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在某时刻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D正确。故选:CD。12.答案:ACD解析:调查松树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由于树的体积很大,所以样方面积应取大一些;对酵母菌计数时,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上镜检;调查鼠类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13.答案: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种间关系。“草盛豆苗稀”说明草在竞争中占优势,即图中乙曲线,A正确;乙种群在t1t5时间内呈“S”型增
19、长,B正确;甲在t2t3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减小,但大于0,故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在t2t3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该农田中,疏于管理出现杂草,则物种丰富度增加,D正确。14.答案:(1)样方法(2)环境阻力;C(3)c;第ac月份之间1,种群数量减少,到c月份的时候种群数量最少(4)寄生和捕食;生物防治;优点为无污染,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能节省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平衡;缺点为杀虫效果较慢,在害虫密度大的情况下使用不能达到迅速控灾作用解析:(1)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植物、虫卵等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
20、调查。(2)图中“J”型曲线和“S”型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的是环境阻力,或者由于环境阻力导致的种群数量的减少量;图一中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所以必须在K/2即C点之前采取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增长。(3)乙图中a点和c点虽然值相同,但是因为基数不同,所以种群数量也不同,a点和c点之间1,说明种群数量不断减少,c点时种群数量最少。(4)由题可知,赤眼蜂成虫在草地贪夜蛾体内产卵,因此它们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益蝽以草地贪夜蛾为食,可知它们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引入天敌的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有无污染,能有效保护天敌,持续控灾,节省资源,降低生产
21、成本,保护生态平衡等。缺点为杀虫效果较慢,不能迅速控灾等。15.答案:(1)次生演替;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2)竞争;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 富度逐渐升高到顶点,20a30a间,物种丰富度 下降,30a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3)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与非克隆植物 相比,克隆植物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 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4)垂直结构;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解析:(1)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题意可知,弃耕之后,最先生长的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2)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不同植物种群间的竞争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种群丰富度在50年内的变化可描述为:在演替的前20年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并到达顶点,2030年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年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3)生理整合特征的存在,使得克隆植物在生存、生长、繁殖和利用资源方面占据很大的优势,从而在植物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4)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分层现象,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